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一生的旅程:迪士尼CEO自述 > 第十章 漫威:这边“风险”独好

第十章 漫威:这边“风险”独好

“我的投票还能改吗?”

“我想让你把投票改了。”

“是的。”

“我觉得他们占着位置不做事,”他说,“我不喜欢这几个人。”我开始为这几个人辩护,但又立即意识到这一招在史蒂夫身上没有用。我是没法说服史蒂夫相信自己是错误的。最后,史蒂夫开口了:“你想让我怎么办?”

“好吧,我把投票给改了,因为这事对你来说很重要。但是我告诉你,我明年还要投他们反对票。”

我说:“第一,你事先怎能不跟我打招呼呢?这件事肯定会非常扎眼,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样跟公众解释,也不知道该怎么给这几个董事会成员交代。投票人是你这个消息,最后一定会走漏出来的。另外,这四个董事会成员都很称职!你为什么要给他们投反对票呢?”

这句话他再也没能兑现。到了下一次股东大会召开的时候,他已经病入膏肓,无暇顾及投票了。除了这几个少数例外,史蒂夫是一位优秀而仗义的商业伙伴,也是一位睿智的咨询顾问。

“是的。”

当被问到漫威能否与皮克斯媲美的时候,我回答说虽然我不确定,但漫威的确拥有优秀的人才和丰富的内容,如果能拥有这些IP,我们就能与所有其他竞争者真正拉开距离。我问他是否愿意联系艾克,并为我作担保。

我给史蒂夫打去电话:“你是不是给四位董事会成员投了反对票?”

史蒂夫说:“好吧,如果你觉得这样做是对的,那我就给他打个电话。”史蒂夫本人是绝不会在这样一家公司里投资的,但他对我的信任和想要帮助我的愿望,还是胜过了他对漫画书和超级英雄电影的厌恶。第二天,他给艾克打了电话并和他聊了一会儿。我觉得,即便是艾克,也会为接到史蒂夫·乔布斯的电话而感到惊喜和荣幸。史蒂夫告诉他,皮克斯的收购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因为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也对皮克斯的品牌和员工表现了尊重。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般来说,股东大会的反对票最多只占2~4个百分点,但一亿股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一定是出了什么情况。“一亿股?”我又重复了一遍。那时,公司的经营情况很乐观,我们的董事会成员也都备受尊重。据我所知,公众对公司并没有什么批评,也完全没有发生这种事的预兆。出了这种事,是怎么也讲不通的。片刻之后,艾伦发话了:“我觉得这事可能是史蒂夫干的。”拥有这么多股权的人只有他一个,是他对四位董事会成员投了反对票。这时,距离我们公布投票结果还剩下一天的时间。对外宣布四位董事会成员吃了一张重量级的反对票,这简直是公司形象的大灾难。

漫威的收购案完成之后,艾克曾经告诉我,当时的他心里仍有疑虑,但史蒂夫的电话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艾克说:“他说你是个言出必行的人。”说实话,史蒂夫这样做与其说是因为他是董事会中影响力最大的人,不如说是出于对我的友谊,对此,我心存感激。我偶尔会对他说:“我得问问你的意见,因为你是我们最大的股东。”而他则每次都会回答说:“你不能这样看我,这太伤我的心了。我只是你的一个好朋友,仅此而已。”

他说:“超过一亿股。”

2009年8月31日,我与艾克第一次会面的几个月后,我们宣布了以40亿美元购买漫威的消息。消息并没有提前泄露,媒体也没有预测到这场可能发生的收购。我们只是宣布了消息,然后开始应对反对声:漫威优势不再!迪士尼从此“失贞”!迪士尼砸下40亿美元重金,却连《蜘蛛侠》也没买到!宣布收购的当天,我们的股票下跌了3个百分点。

“有多大?”

消息公布后不久,奥马巴总统在白宫玫瑰园主持了一场企业领导人参加的小型午宴。在场数位嘉宾中有康卡斯特的布莱恩·罗伯茨以及福特公司的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我们边吃边讨论着各自管理的企业,席间,总统提到他是一个忠实的漫威迷。午餐后,布莱恩和我一起乘车离开白宫,他在车里问我:“你觉得漫威的价值在哪里?”我回答说,漫威有无穷无尽的IP。“这些IP不都名花有主了吗?”我回答说,有些的确已经被别人拿走了,但剩下的还有很多。然后布莱恩便告诉我,他正在和通用电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交流,当时,NBC环球集团[4]还在通用电气集团旗下(不久之后,康卡斯特便从他们手中将NBC环球集团买下)。很显然,杰夫曾经告诉布莱恩,说漫威收购案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的原话是:“怎么会有人愿意花40亿美元买下一个满是漫画角色的资料库呢?这事儿简直让我想离开这个行业。”

这件事过了不久,在2010年的迪士尼股东大会上,我们的法律总顾问艾伦·布雷费曼找到我说:“我们的四个董事吃了一张巨大的反对票。”

我微笑着耸耸肩,说:“那我们就走着瞧吧。”我对其他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意见不以为意,我们已经做足了功课,知道时间会证明这两个品牌能够顺利并存,也理解很多人尚未意识到漫威宇宙的深度。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整理了一份包含着大约七千个漫威角色的资料。即便拿不到《蜘蛛侠》或者其他电影公司控制的IP版权,我们仍然有丰富的资产等待开采。内容一触即发,人才也准备就绪[实际上,在凯文·费奇(Kevin Feige)带领下的漫威影业员工,已经向我们描绘了他们对于漫威电影宇宙(MCU)雏形的长远愿景。虽然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但凯文所规划的蓝图一直延伸到了十年之后,并将多部电影中的角色命运交织在一起,让我惊叹不已]。

“谢谢你啊。这部片子已经赢得了差不多7500万美元的票房,这周末还要冲高呢。史蒂夫,我从不轻视你的批评,但这部片子是成功之作,只是你不属于我们的观众群罢了。”(我知道《钢铁侠2》不可能是任何人心中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但我只是不想让他感觉自己永远是对的。)

漫威的融入很迅速也很顺利。艾克继续在纽约管理公司业务(包括漫威的出版、电视以及电影等部门);凯文·费奇在洛杉矶的曼哈顿海滩工作,继续向艾克汇报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这种结构从表面看来还算合理。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且收购完成不久之后我们就看出,除非我们自己犯下某些离谱儿大错,或是被什么无法预知的外部因素障了眼,漫威的市值都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钢铁侠2》上映时,史蒂夫带着儿子去看了电影,第二天就给我打来电话。“我昨天晚上带着里德去看《钢铁侠2》了,”他说,“真是烂片!”

随着对漫威运作方式理解的加深,漫威纽约总部与凯文在加州统领的制片部门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暴露了出来。电影是一个既激动人心又让人抓狂的行业,其运作机制不像其他传统行业,依赖的是空凭直觉所下的一个接一个的赌注。每一件事都是一次冒险。即便你觉得某个构想很棒且团队也无可挑剔,事情也可能因为一系列往往在你掌控之外的原因而脱轨。剧本问题频出,导演及其团队不合或是对影片的构想与你的截然相反,要么就是有一部同类型的影片上映,把你的预期全部推翻。人们很容易被好莱坞的灯红酒绿冲昏头脑,也同样容易因蔑视好莱坞而迷失方向。这两种情况,我都屡见不鲜。

“这家酒店不适合你,”我说,“很抱歉带你来参观。”我对他的自以为是有些生气,但也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打造的全是质量最高的东西,不一定人人支付得起,但他绝不会为了价格亲民而在质量上打折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给他看过任何类似的东西。

无论出于哪种原因,我都能察觉到,漫威的纽约团队和凯文的洛杉矶团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纽约团队负责把控电影公司的预算,因此要承担成本和风险带来的焦虑,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好莱坞的文化较为疏离,对于创意过程中的挑战或许没有那么敏感。在以创意制片人为首的影视高管身上施加压力,以期用更少的预算做出更好的影片,这或许并不是个糟糕的策略。任何电影公司都要关注行业经济的现实情况:制片成本有时的确会严重超支;在合同的谈判中,确实偶尔需要采取强硬态度;为了防止电影亏本,也着实有没完没了的财务决定需要处理。然而,个中的平衡很是微妙,我时常会看到,商业团队有时会对创意团队提出太多的要求,对于电影创作者所承受的压力却无动于衷,而这种摩擦,往往是弊大于利的。

“我欣赏不来!”史蒂夫厉声说道。绝大多数人都能领会到酒店的品质以及我们在设计上的用心,但史蒂夫不是绝大多数人。他是戴着自己的滤镜去审视这家酒店的。

凯文是业界能力最强的影视高管之一,但我感觉,与纽约总部关系的恶化已经对他的继续发展造成了威胁。我知道非插手此事不可,于是在2015年的5月作出决定,将漫威的电影制作部门从其他部门中分割出来,归于艾伦·霍恩(Alan Horn)和华特迪士尼影业集团旗下。从此之后,凯文开始直接向艾伦汇报工作,并能得到经验丰富的艾伦的指点,而他和纽约总部之间积下的矛盾也能得到缓解。这次过渡虽然并不容易,但最终还是化解了一场可能演化得难以平息的灾难。

“史蒂夫,”我说,“这间酒店的受众,是那些想要带孩子来迪士尼世界,但又没钱住几百美元一晚酒店的游客。这里的房间90美元一晚,而且环境幽雅美观,干净舒适。”

解雇员工或是从员工手中撤销权力,或许要数领导者要做的最艰难的工作了。我也有几次不得不将坏消息带给优秀人才的经历,他们中有的是朋友,有的则没法在我为他们安排的位置上做出成绩来。关于如何解雇员工,并没有什么好用的秘籍,但我脑中有自己的一套原则。这件事需要当面做,而不是通过电话通知,电子邮件或短信就更别提了。你需要双眼直视对方。不能用任何人作挡箭牌。这是你对他们所作的决定——这决定不关乎他们本人,而只涉及他们在职位上的表现,他们需要也应当知道,这个决定是你作出的。一旦跟某人谈到解雇一事,就不能再寒暄打马虎眼了。我一般会说:“把你叫到这里,是因为一个让我难以开口的原因。”然后,我便会尽可能直接地切入问题本身,清楚而简明地解释问题出在哪里,阐明我为何觉得事情不会再有起色。我会强调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我也理解这个决定对于他们而言更加难以接受。在解雇员工时,人们往往会使用一种委婉含蓄的职场用语,而我却一直认为这种语言是不尊重人的表现。这样的谈话不可能不伤人,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以诚相待,这样一来,即便被约谈的一方在离场时怒不可遏,但他们至少能有机会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并最终从悲伤中走出来。

我曾经带他参观过奥兰多迪士尼的“动画艺术度假村”。这是一家共有3000间客房的大型酒店,价格比我们的许多酒店都更亲民。这种价钱能住到如此高质量的酒店,我对此感到很骄傲。酒店开业之后不久,史蒂夫来到奥兰多参加董事会拓展活动,于是我便带他参观。我们走进酒店,史蒂夫环视四周,然后脱口而出:“这真是垃圾!你是骗不过任何人的。”

其实,艾伦·霍恩之所以现在能够担任迪士尼影业的主席,也是我解雇了他的前任里奇·罗斯(Rich Ross)的结果。在收购漫威之后,我马上安排里奇担任了迪士尼影业的主席一职。当时,我觉得自己是在作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抉择。里奇对电影没有什么经验,但将迪士尼频道运营得风生水起。他推出了数部系列电视节目,并将这些节目取得的成功与公司各部门资源进行整合,还把我们的儿童电视业务拓展到世界各地的市场之中。但是,我低估了从电视策划到运营一家电影公司之间的跨度有多大,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也没能完全理解电影行业的错综复杂。我渴望做出大胆的尝试,因此,虽然里奇对于如何应对抱团严重的好莱坞文化没有任何经验,我还是认为他能将一套与众不同而不可或缺的新技能带到工作中来。

我们的关系远比普通商业伙伴更深厚。我们都非常享受彼此的陪伴,也感觉我们坚固的友谊永远不会因坦率而受到威胁,彼此能够无话不谈。人们往往很难在后半生获得如此亲密的友谊,但当我回望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这些年的经历,回想起那些最令我感恩和惊喜的事情时,我与史蒂夫结下的深厚友谊便是其中之一。他可以对我提出批评,而我也可能表示反对,但我们两个都不会往心里去。很多人都警告过我,说我能作的最坏的选择就是让史蒂夫加入公司,还说他一定会在我和所有人面前横行霸道。但我却永远都会给出同样的答案:“史蒂夫·乔布斯加入我们的公司怎能不是一件好事呢?即便是让我付出一些代价又何妨?有谁会不想让史蒂夫·乔布斯来左右公司的运营呢?”我对他的行为毫不担心,即便他做了出格的事情,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及时指出和制止。他在评判别人时的确缺乏考虑,而且往往言辞激烈。话虽如此,所有的董事会会议他都悉数到场,并在会间积极发言,像每一位董事会成员那样提供客观的评论。他几乎从未给我惹过麻烦。并非一次没有,但发生的次数屈指可数。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作过一些重大的错误选择,而这个选择便是其中之一。鉴于我在一个行业中的成功,汤姆·墨菲和丹·伯克便赌我在另一个行业也能取得成绩,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我在里奇身上下了同样的赌注,但这个过渡对他而言实在太难了,一旦落水,他便再也没有停止过挣扎。几年过去了,我们开发的电影却少得可怜。迪士尼内外的许多重要合作伙伴都已经对里奇失去了信心,并公开抱怨与他合作的经历(艾克是里奇最直言不讳的抨击者)。放眼望去,迪士尼影业几乎就像一潭死水,很显然,我的直觉是错误的。我没有为了得到结果而继续努力推进,也没有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进行辩解,我需要做的,就是控制损失,从错误中汲取经验,然后赶紧继续前进。

收购皮克斯后,史蒂夫和我成了好朋友。我们偶尔聚会,一周也会聊上几次。有几次,我们会在夏威夷度假时入住在毗邻的酒店,约着一起在沙滩上走很远的路,谈论我们的妻子和孩子、音乐、苹果公司和迪士尼以及还有可能一起尝试的事情。

在里奇担任迪士尼影业董事长的短暂任期中,时任华纳兄弟联合董事长的鲍勃·戴利(Bob Daly)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应该跟艾伦·霍恩谈谈,让他来当里奇的顾问。艾伦曾任华纳兄弟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最后却落了个被扫地出门的结果。当时的他已有六十八岁了,虽然他对《哈利·波特》系列等数部过去十年间的重量级影片功不可没,但华纳兄弟首席执行官杰夫·比克斯(Jeff Bewkes)却想找更年轻的人员来运营他的电影公司。

自从收购皮克斯之后,史蒂夫也成为了董事会一员和我们最大的股东,每当想要尝试大的举措时,我都会与他讨论,先征得他的意见和支持,再与整个董事会商讨。史蒂夫的发言在董事会里掷地有声,大家都非常尊重他。在进一步推进这次收购之前,我先到库比蒂诺与史蒂夫吃了一顿午餐,并向他介绍了漫威公司的情况。由于他表示一辈子从未读过一本漫画(他的原话是:“漫画比电子游戏更招我讨厌。”),我特地带来了漫威角色的百科全书,向他介绍了漫威宇宙,并展示了我们将要买下的内容。他只花了大约十秒钟的时间扫了几眼,然后便把书推到一边,说:“这家公司对你重要吗?你是真心想买吗?这家公司能和皮克斯媲美吗?”

当鲍勃提出尝试让艾伦当里奇的导师时,艾伦与华纳兄弟的合约还未到期,但一年之后,当行业里的每个人都看出里奇在位置上时日不多之时,鲍勃又给我打了一次电话,力劝我考虑艾伦。我虽然和艾伦不熟,但我佩服他的业绩,也尊重他在行业内外所坚持的立场。同时,我也注意到被迫退休一事让他颜面尽失。我邀请他共进早餐,并向他解释我必须赶紧找人顶替里奇。通过这次早餐和接下来的两次会议,我看出艾伦很希望证明他的人生之书还有一章未完待续,但也担心新的尝试半路出错,给他职业生涯乐曲的结尾带来又一个刺耳的音符。他说,换到新的地方却做不出成绩,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艾克表示愿意进行更正式的协商后,汤姆·斯泰格斯和凯文·梅尔便携团队立即开始行动,对漫威作为独立公司和加入迪士尼后的当前和潜在价值进行完整评估,以便得出一个合理的出价。这个过程包括对其资产、负债以及签订合约的障碍进行彻底统计,并对公司人员和融入迪士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清点。我们的团队打造了一个多年的预估方案,其中包括潜在影片的发行及票房收益推算。他们还在模型中加入了漫威在迪士尼公司里的发展渠道——范围涉及我们的主题乐园、出版物以及消费品业务。

“我也没有资本再犯错误了。”这是我对他的回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艾伦和我一起探讨了由他担任迪士尼影业新晋主席的可能性。他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我对他的业务将有哪些参与的权力。我告诉他,没有我的同意,公司里任何人都无权批准大型项目。我说:“没有我的通过,主题乐园和度假村的负责人不能搭建两亿美元的游乐设施,电影也一样。”虽然与华纳兄弟的关系在硝烟弥漫中收场,但艾伦仍然习惯拥有几乎绝对的自主权。虽然杰夫·比克斯也想参与到电影行业中来,但他毕竟在距离五千公里外的纽约。我告诉艾伦:“我离你只有十米远,而且我对电影业务非常在意。在做决策之前,你必须清楚,我是一定会参与到你的工作中的。99%的时间里,你都可以做你想做的影片,但我不会给你100%的自由。”

不难理解,艾克手下的一部分关键创意人才也对收购一事心存顾虑。我把其中几位邀请到伯班克,并亲自与他们见面,对他们描述了先后被大都会和迪士尼收购的亲身经历,并向他们保证,我非常理解被另一家公司吞并的感受。我把与史蒂夫、约翰和艾德进行协商时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又对他们重复了一次:“把你们照现在的样子买下来,然后再变成另一副模样,这完全是说不通的。”

最终,艾伦同意了我的提议。2012年夏天,他以主席身份加入了迪士尼影业。在我看来,他不仅仅是一个处在职业生涯晚期、因此有经验与电影行业重建良好关系的人,更是一个想要自我证明的人。艾伦精力充沛,而这股生机和专注也让他接手后的迪士尼影业焕然一新。在我写作本书的时候,他已经过了75岁生日,但仍然要数这个行业中最有活力和最为机敏的人物之一。他在这个职位上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我的所有预期(在将近25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迪士尼影片中,几乎3/4都是在艾伦手下推出的)。另外,他在所有共事过的人面前都是一个正直、友善、直率、有协作精神的人。而这,也是我从雇佣他的这件事中学到的另一个经验:我们要把自己置身于不仅擅长自己的专业,而且必须为人正派的群体之中。有谁会做出缺德之事或是露出意想不到的阴暗面,这是无法次次都准确预见的。在最坏的情况下,你不得不去处理对公司不利且必须谴责的行为。这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虽然如此,你还是应该要求所有人拿出正直和诚实的态度,一旦出现问题,你就应当刻不容缓地予以处理。

若说我对漫威有什么顾虑的话,与那些担心收购一家比迪士尼前卫许多的公司的人相比,我的顾虑恰恰相反:我担心的并不是漫威会对迪士尼造成什么影响,而是漫威的忠实粉丝会对这家公司与迪士尼的合并有何反应。我们会不会因为这次收购而让漫威丧失部分价值呢?凯文·梅尔的团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凯文进行了几次谈话之后,我自信我们能够对漫威和迪士尼两个品牌进行独立管理,也相信二者可以共存,不对彼此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证明,收购漫威所带来的收效,要比我们最为乐观的模型所预估的结果更为喜人。在这本书创作到这里的时候,我们的第二十部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正在跻身电影史上首周票房最高影片之列。总体算来,这些影片的平均票房毛收入超过了10亿美元,而其人气也可以从我们的主题乐园、电视以及消费者产品业务中略窥一斑,其火热程度超出了我们的一切预期。

我继任首席执行官后的第一要务,便是通过重振迪士尼动画来复兴迪士尼品牌。现在,约翰和艾德已经各就各位,这个问题也在逐步好转。迪士尼动画局势一稳,我便开始考虑其他并购可能,即便这些候选对象并未打着明显的“迪士尼”烙印。实际上,我是在有意避免中规中矩。我们已经在收购皮克斯一事上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与争取进一步的成长相比,暂时握牌不出的确是稳妥之举。然而,在皮克斯加入迪士尼的三年之后,整个娱乐行业的局势动荡更加剧烈,而对我们而言,保持野心、利用势能以及扩充品牌旗下的故事储备,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然而,这些影片对于公司和流行文化带来的影响,要远远超出票房的收益。从2009年开始,包括凯文、艾伦和我在内的几个人便会在每个季度会面,一起策划未来推出的漫威电影。我们讨论的项目中,有的已经开发成熟,有的则刚有创意火花。我们会仔细思考可以推出的新角色,以及有哪些续集和系列电影内容可以加入不断膨胀的漫威电影宇宙中。我们会探讨演员和导演,并规划如何对不同的故事进行“交叉授粉”。

此外,迈克尔在1993年并购了鲍勃·韦恩斯坦(Bob Weinstein)和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兄弟创立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迪士尼与米拉麦克斯的合作虽然成功,但也常常闹得剑拔弩张(两家公司于2005年解除关系,当时的迈克尔还是迪士尼的首席执行官,七年之后,迪士尼将米拉麦克斯公司全盘售出)。这些年里,米拉麦克斯发行了大约三百部影片。其中许多影片都得到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双丰收,但亏本的电影也不在少数。迪士尼与韦恩斯坦兄弟就预算和电影内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其中尤以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导演的纪录片《华氏911》为甚,原因在于迈克尔·艾斯纳不希望迪士尼发行这部影片。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虽然合作的影片斩获了不少奥斯卡奖,但两家公司高管之间的关系却从未融洽过。其中一个例子发生在1999年,当年,米拉麦克斯推出了让公司蒙受了巨大亏损的《说道》杂志。迈克尔还没来得及出资参与,韦恩斯坦兄弟便与蒂娜·布朗(Tina Brown)一起创办了杂志,而从创刊开始,这本杂志便是一个败笔。我虽然与米拉麦克斯的合作毫无关系,但也目睹了这场合作在公司内外对迈克尔造成的伤害。董事会认为米拉麦克斯花钱没有节制,而除了要应付董事会之外,与韦恩斯坦兄弟的拉锯战也在不断地为他制造压力。最后的几年之间,迈克尔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而我也眼睁睁看着他逐渐变得疲惫不堪、疑神疑鬼。因此,当收购漫威的提议遭到了一些高管的反对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努力争取。他毕竟刚在不久之前完成了ABC的收购,因此,买下另一家公司并不是什么刻不容缓的事。

在这些会议之前,我常会重新翻看我那方便好用的漫威百科全书,将自己沉浸在丰富的角色之中,看有哪个能点燃我的好奇心,激励我将其放入开发日程中。当凯文还在向艾克汇报工作且电影决策仍由纽约漫威团队制定的时候,我曾在一次会议中提出了多样性的问题。在此之前,漫威的电影大多是围绕白人男性主角展开的。当我提出应该改变这一现状的时候,凯文表示了赞同,但也担心纽约的漫威团队会对此提出疑问。我打电话找纽约团队探讨我的想法,其中一个人告诉我说:“女性超级英雄绝不可能带来巨大的票房收益。”他们另外的观点还包括,全球观众是不会为黑人超级英雄买账的。

其实,这并不是漫威第一次受到迪士尼的关注。刚开始在迈克尔手下工作时,我参加过一次员工午餐会,会上,他曾经提出过收购漫威的想法。桌旁的几位高管表示了反对。他们说,漫威太过前卫,会有损于迪士尼的品牌。当时,公司内部员工以及董事会成员们有这样一个看法,觉得迪士尼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巨型品牌,公司的所有业务都存在于这把大伞之下。我本以为迈克尔的视角会更加客观,然而,任何对品牌的负面反应或是对品牌管理不当的映射,都会被他当作针对自己的人身攻击。

这些陈腐“真理”并不能让我信服,因此,我便开始和大家讨论可以围绕哪些角色打造新电影。凯文提到了黑豹,这个角色当时正要被写入《美国队长3:内战》的剧本中,我和艾伦听后都很感兴趣。在《42号传奇》中因出演杰基·罗宾逊(Jackie Robinson)而受到如潮好评的查德维克·博斯曼,被确定饰演黑豹一角。他是一位魅力四射且引人注目的演员,在我看来,由他出演漫威主角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幸运的是,薇罗那一周也恰好到纽约出差,于是我便向艾克建议,让他带着夫人和我们共进晚餐。薇罗不常跟我一起参加商务会餐,但她的经验履历、对商业的理解以及待人处事的落落大方,都让她成为了我的秘密武器。我们又一次在“驿站牛排馆”见面,仍然坐在我和艾克几天前坐过的同一张桌旁。艾克的夫人劳里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她还是一位很厉害的桥牌手),有了她和薇罗,整个谈话变得轻松而流畅。我们没有聊生意,这次机会,只是让对方认识我们和我们所重视的东西,同时也让我们对对方有个了解。虽然艾克没有直接说出口,但当晚的聚会接近尾声时,我确信他对这个提议越发认同了。

与此同时,漫威电视和漫画部门的总裁丹·巴克利(Dan Buckley)告诉我,我心目中美国现代文学最具分量的一位作者塔那西斯·柯茨(Ta-Nehisi Coates),正在为我们执笔《黑豹》的漫画版本。我让丹把书发给我,书中那优美流畅的叙事以及塔那西斯为角色添加的深度,都让我为之震惊。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还没看到结尾,就已经在脑中把《黑豹》放进了漫威必做项目的清单。

我和艾克是非常不同的两种人,收购漫威后的这些年间,我和他之间也有过争议,虽然如此,我仍打心里对他的出身和经历感到尊敬。他在几乎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来到美国,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坚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想让他知道,我尊重他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他和他的公司也都会得到妥善的照顾。但是,对于他眼中的好莱坞圆滑做派,艾克是绝不会轻易接受或欣然容忍的,因此,如果想要放心将公司出售给迪士尼,他就得感觉自己是在与他赤诚相见、推心置腹且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

认为由黑人主演的超级英雄电影不会在票房上获得好成绩的人,不只是纽约漫威团队中的怀疑者们。好莱坞对黑人演员占主要阵容或由黑人主演的影片抱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这些影片定会在许多国际市场上表现惨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黑人主演的电影数量和被选派的黑人演员人数都受到了限制,而许多此类影片也都削减了制作成本,以减小票房风险。

第二天,我打电话联系艾克,他告诉我虽然还有疑虑,但对我的提议挺感兴趣。艾克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也会利用其优势通过这笔交易大赚一笔,但他也毕竟在漫威处于低谷时将公司接了过来,并使之起死回生。我觉得,虽然他知道自己能通过这笔收购积金累玉,但其他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就这样半路把公司买走,这是他难以接受的。

由于我在行业里的多年经验,书中列举的所有老旧的观点,我都已经听了个遍,而我也认识到,老旧观点就只是老旧的观点而已:迂腐陈旧,与世界的当下现实和未来趋势脱节。我们既有机会创作出一部伟大的电影,又有机会将美国一个未被充分体现的群体搬上银幕,这两个目标并不是互不相容的。我打电话找到艾克,让他告知他的团队停止设障,同时也下令将《黑豹》和《惊奇队长》投入制作。

艾克既没有欣然接受,也没有断然拒绝。我们又聊了半个小时,然后,他建议我们当晚在东区60街他喜欢的“驿站牛排馆”见面。晚餐时,我们聊了很长时间,话题也很广。我了解了艾克打理过的各种生意,也听他讲述了来美国前在以色列的生活。他就如坊间流传的一样态度强硬而高傲,而我也没有太着急催促艾克出售漫威,只是旁敲侧击地描绘了我对漫威加入迪士尼光明未来的愿景。晚餐接近尾声时,他对我说:“我得考虑一下。”我说我第二天再与他联系。

艾克听从了我的要求。我们立即将《黑豹》投入制作,《惊奇队长》也很快启动。这两部影片,双双打破了每一条关于其票房表现的既成观念。在我写到这段的时候,《黑豹》已经成为了有史以来票房第四高的超级英雄电影,《惊奇队长》则排在第十位。两部片子的票房都远远超过了十亿美元,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功。而二者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则更为意义深远。

很明显,艾克对我非常谨慎,但并没有表现出冷漠或敌意。他身形精瘦而结实,握手时很有力。我坐下身来,他给了我一杯水和一根香蕉。“从开市客买的,”他说,“我夫人和我每个周末都去那儿买东西。”我不知道大卫对艾克介绍了多少我的背景,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刚一见面寒暄几句之后就开口说想要买对方的公司,总归是不合适的。因此,我虽然怀疑艾克知道我此行的目的很可能只有一个,但还是先聊了聊彼此的背景和各自的公司。他特地询问了皮克斯的收购案,我告诉他我们是如何在保护皮克斯独特企业文化的同时将其融入进迪士尼的。说到这里,我向他解释了我此行的目的,也提出了想以类似的方式收购漫威的想法。

在座无虚席的杜比剧院与观众一起观看《黑豹》首映的体验,将永远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一刻。在首映式之前,我只在自家举行的试映会上或是和一小部分人在公司里看过这部影片。我知道这部片子与众不同,但却无法准确预估观众的反应。即便如此,我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部电影与世界观众分享,并亲眼见证和亲身体会他们对影片的反应。那天晚上,在灯光暗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电影院中就如充斥着电流一般。你能感觉到人们按捺不住的激动,他们在期盼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事件的发生,而影片本身,更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得到大卫的消息几天之后,我来到曼哈顿中城区的漫威办公室与艾克会面。就像与约翰和艾德在皮克斯的会面一样,我想让艾克感觉到我心中的敬意,因此特地来到纽约亲自与他面谈,并且单枪匹马,没有带着迪士尼的高管团队。漫威的办公室朴实无华,果然证实了艾克的名声。而他自己的办公室则既狭小又简朴:只有一张小办公桌、几把椅子、几张桌子和几盏台灯。没有昂贵的设备,也没有开阔的景观,墙上挂着的东西也寥寥无几。怎么也看不出,这间办公室的主人竟是一家娱乐公司首席执行官。

首映之后,我接到的电话和信函,要比我职业生涯中经手的任何一个项目所得的反馈都要多。斯派克·李(Spike Lee)、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以及盖尔·金(Gayle King)都主动联系了我。我让一位制片助理给奥巴马总统送去了一份电影的拷贝,事后与他聊天时,他向我表达了这部电影在他眼中的重要意义。奥普拉发来一封信,称这部电影“从方方面面来说都是一部伟大的杰作”,还补充说:“想到黑人孩子能够伴着电影传达的理念长大成人、度过一生,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几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其间,大卫会偶尔发来同样的信息——还没结果,再等等。终于在2009年6月的一天,他打来电话,说艾克愿意见面。大卫从来也没有解释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转机,但我猜想,这是因为他告诉艾克我们有意愿收购漫威,从而引起了他的兴趣。

在我们创造的作品中,没有哪部要比《黑豹》让我更自豪的了。上映首周过后,我觉得我必须将这股自豪与大家分享,于是便给公司里的所有员工发了这样一封信:

与此同时,凯文·梅尔却无法停止幻想有了漫威助力后的迪士尼能施展什么神通。凯文是我共事过的人中最有活力也最为专注的一位,一旦将目光投在某个有价值的目标上,他便很难将我“耐心等待”的建议听进去。因此,他几乎每天都要煞费苦心地跟我理论,让我想办法联系上艾克,而我则会告诉他,我们还需等待,看看大卫能不能有所收获。

亲爱的同仁们:

如果艾克真肯赏脸,那也是因为他信任的人为我们作了担保。我们还真有一层关系。有一位名叫大卫·梅赛尔(David Maisel)的前迪士尼高管在漫威任职,帮助他们进军电影行业。大卫和我一直关系不错,也会时不时地联系我,看看有没有能一起做的事情。他已经鼓励了我几次,让我考虑成为漫威准备制作的影片的发行商,但我对单纯只做发行没有什么兴趣。我告诉大卫说想要见艾克一面,并问他有没有什么建议。大卫说会试着安排,也表示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但他没有给我任何承诺,只是劝我耐心等待。

在分享《黑豹》带来的喜讯之时,怎能不以“瓦坎达万岁”[5]作为开场白!

2008年,我们开始对漫威进行认真调查。当时的漫威是一家上市公司,由艾克担任首席执行官和控股股东。我们花了六个月的时间试图和他见个面,却一直没有实现。大家可能认为一家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约见同级不可能有这么困难,但是艾克不会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情,另外,由于他的低调,也没有什么直接渠道能够联系到他。

漫威的《黑豹》是电影行业的一部杰作,从方方面面来说也都是一部成功之作,不仅触动了数以百万计的观众的心灵,打开了他们的视野,还为他们带来了欢乐,并远远超出了最异想天开的票房预估。这部开创性电影在美国本土市场的首周末票房,达到了创纪录的2.42亿美元,同时也取得了电影历史上首映4日票房第二高的好成绩。此片迄今为止的全球票房已经超过了4.26亿美元,而这样的成绩,还未算上尚未上映的几个重大国际市场的票房。

艾克与漫威漫画的关联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漫威的老板罗恩·佩雷曼(Ron Perelman)收购了ToyBiz的部分股份,而这家公司,正是艾克与一位名叫阿维·阿拉德(Avi Arad)的合伙人共同所有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漫画收藏热期间,漫威获得了颇丰的盈利。但当热潮冷却后,亏损开始愈演愈烈。公司经历了财务重组和破产申请,最终还遭遇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权力之战,其中一方为佩雷曼和日后成为漫威总裁的投资人卡尔·伊坎(Carl Icahn),另一方则是艾克和阿维·阿拉德。1997年,艾克和阿拉德将公司的控制权从佩雷曼和伊坎两人手中夺走。翌年,他们将ToyBiz公司与漫威合并重组,成立了漫威影业,并最终演变为漫威娱乐。

与此同时,《黑豹》也瞬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引发人们热议,启发人们沉思,为老少观众赋予灵感,也打破了由来已久的行业谬论。

然而更大的阻碍在于,掌管漫威的艾克·珀尔马特(Ike Perlmutter)对于我们而言还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艾克是一个手腕强硬、深居简出的传奇人物,曾在以色列军队当过兵的他,从未在公开场合露过面,也从不允许别人拍照。他买下亏损公司的债务,然后利用债务获得控制权,赚得盆满钵满。另外,坊间传言他是个极度吝啬的人(有人说,艾克会把扔进垃圾桶里的回形针捡回来)。除此之外,我们对他知之甚少。我们不知道他会对我们的提案作何反应,甚至不确定如果主动联系,对方会不会对我们全然不理。

作为这家伟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收到了很多人对我们所创作的作品发来的反馈。在担任此职的十二年间,人们对《黑豹》所表达的如此铺天盖地而发自内心的激动、赞美、尊敬和感激,是我见所未见……我们看到了展示不同种族声音和愿景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为社会所有群体提供舞台并在艺术娱乐作品中为其提供一席之地,是一件多么意义深远的事情。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证明了我们有勇气为具有突破性的业务和构思新颖的项目而冒险,也体现了我们有能力将创新的愿景完美落地,还彰显了我们有决心将优质娱乐内容带给渴望英雄、崇拜榜样、追随精彩故事的全球观众。

然而,具体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首先,漫威已有与其他电影公司签订的合约在身,他们与派拉蒙签订了一份即将推出的几部影片的发行合同,将《蜘蛛侠》的版权卖给了哥伦比亚影业(最后被索尼影业收购),其《绿巨人》的版权被环球影片公司掌控,而《X战警》和《神奇四侠》则归福克斯所有。因此,即便能将尚未被其他电影公司占有的所有内容买下,此次IP收购也不像我们理想中的那么纯粹。我们不能将所有漫威角色置于一把伞下,这也有可能会在日后制造一些品牌混淆和授权纠纷。

[4] NBC Universal, Inc.,一家集娱乐与传媒于一身的美国公司,拥有一家美国电视网、数家有线电视频道和多家美国地方电视台,以及电影电视制作公司和主题乐园。

汤姆·斯泰格斯、凯文·梅尔和我有一份“并购目标”清单,我们觉得,这份清单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优先事项,并决定首先把目标放在IP上。有谁拥有可以与我们的业务全方位结合的优质IP呢?我们很快便想到了两家公司:漫威娱乐和卢卡斯影业。我们不知道这两家公司是否出售,但因为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很难说服乔治·卢卡斯出售他亲手搭建的公司,放弃对《星球大战》系列的控制权),我们将漫威放在了清单的首位。我虽不能说是浸淫在漫威神话之中,但无须成为毕生的读者,我也知道这家公司是一个满是有趣角色和故事的宝库,很容易植入我们的电影、电视、主题乐园以及消费者产品业务中。

[5] 瓦坎达为《黑豹》中虚构的非洲国家,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代表着瓦坎达的手势被称为“瓦坎达万岁”(双手十字交叉放在胸前),为影片中的经典动作。

对皮克斯的收购填补了迪士尼动画重振雄风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公司实现更大增长策略中的第一步:增加我们打造的优质品牌内容;在技术上继续迈进,将产品打造得更加诱人,并提高将这些产品推广给消费者的能力;另外,还要实现全球性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