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马化腾自述:我的互联网思维 > 第七章 心态和修为 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第七章 心态和修为 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现在要吸引用户不是说用一板斧、一个应用就圈得住的,竞争很激烈,为吸引更多新用户,就需要做各种业务都有的综合应用,所以腾讯不是在盲目追求大而全,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留住原有用户并发展新用户。事实上,不止是腾讯,现在同时进行搜索、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有3家。

马化腾:在中国,早期做互联网的人开始都没有想太多,只要你有眼光、有注意力,就会有收入。以前我们肯定没想过要做门户网站,但只要有用户群,最后做哪些业务,其实只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主持人:腾讯发展10年了,你们为何一直不断推出新的互联网服务?这么多服务的推出会不会影响主营业务?

主持人:现在腾讯无论是从营销还是从利润上看都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目前互联网有的商业模式腾讯都有,无论从电子商务到搜索引擎,包括后来进入门户网站,腾讯什么业务都做,你们是不是一不小心就当上了网络公司的“全民公敌”?

马化腾:腾讯一直强调创新,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将会丧失很多机会。你永远不会知道有什么东西会突然发展起来。腾讯不想丧失机会,所以我们要及时决策,去做出很多尝试。

“全民公敌”是一种发展趋势

腾讯最早做这些业务时,被大家戏称为“全民公敌”,现在看来,“全民公敌”是趋势,也意味着这个时代已来临。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是你想进攻别人,而是你想稳定你的用户群,就需要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全方位的服务,这是很自然的过程。每个企业都会想办法做全业务,但这并不代表它会很冒进地把现在的主营业务丢掉,全力扑向其他业务,主营业务能否顺利发展会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走向。

马化腾:在腾讯影响力没改变之前,谈这些都没用。腾讯必须把自己的品牌中心化、全面化。以前有员工提议给QQ换一个洋名字,但实际上是没用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QQ这个品牌通过踏踏实实的服务、通过实践营销,一步步把它中心化,把它做好。慢慢的,用户会改变的。比如我们的E-mail,现在是发送最快、最便捷的服务,如果周围的人用得多了,他也就敢用了,只要用得好了,大家就不会觉得这个服务很低端。这条路走起来很艰难,但是唯一正确的路。

主持人:腾讯向门户转型的战略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你也说过2010年的时候要进入门户网站三甲。

主持人:还有很多地方的人不用QQ,比如北京、上海的白领用MSN居多,你有什么办法让白领们选择用QQ?

马化腾:现在腾讯流量是第一,但作为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排在第一位的还是新浪,腾讯一定要改变这个局面,我们需要慢慢地去做。腾讯做门户网站是从零开始,最初做的时候,谁也不相信我们能够做起来,毕竟三大门户已经稳稳占据了这个市场,后来者几乎插不进去。

马化腾:正在做,我们的用户群每年都会长大一岁,会慢慢成为社会主流。对于不断成长的这些用户,你要赶紧开发那些能留住他们的服务,一定要留住他们。

我也一直在思考腾讯的门户怎么做,后来决定借助最有利的方式切入,那就是娱乐资讯,这也正好符合我们用户群的需求。好在我们的网民每一年都会长一岁,随着他们的成熟,会尝试更多的应用,那时候我们再加强网站高端平台的建设以吸引更多流量,流量多了后就会转成收入。对腾讯来讲,现在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只是第二步。

主持人:腾讯一直提出来要做影响主流人群的网站,原因也是因为腾讯此前影响的并不是主流人群,这是不是将来腾讯发展的枷锁?以后有没有什么计划做转型?

下一步我们希望把流量转向品牌影响力,以此促进广告销售的成长,希望腾讯的品牌广告收入在2010年能排到第二位。

马化腾: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欧美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但没有韩国这么极致。这对腾讯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主持人:在你看来,中国互联网的特性是什么?门户网站的竞争什么时候会分出一个胜负?

主持人:你觉得这种方式会成为中国搜索的主流吗?

马化腾:中国互联网跟韩国互联网有所不同,但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像。比如搜索、品牌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手机业务,基本都是全业务的。中国的三大互联网企业现在是各有特点,像阿里巴巴、百度,在电子商务和搜索方面非常强,从目前的商业模式看来,它们两个都是在线营销,目的是营销。

不可否认,腾讯正在尝试的搜索业务模式需要庞大的人工,主要工作是对搜索结果进行编辑。比如一部电影、一个运动员的数据库,网站需要用类似杂志的方式展现出来。但这些数据库已经结构化了吗?其实,搜索引擎是可以把它直接调用出来,而且网站的编辑可以更好用,可以直接调取这些资料,在韩国80%的搜索资料都是可以调取的,这种人海模式起码在韩国是空前成功的,韩国搜索引擎,700人的编辑团队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门户网站,新浪是从广告模式上出发,10年后才有一定的规模,目前也不是收入最多的网站。目前互联网的第一收入是网络游戏,今年可能还要增长40%~50%。其次是包括无线在内的增值服务,品牌广告只能排到第三,搜索排到第四。

而结果搜索是找一个词就可得出一个结果,网站就把最常用的链接给你,但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找的不是特别难的东西,就是为了快,这样结果就可以沉淀下来。百度目前还不是完全结构化,搜索结果比较零散,有效性还不是太好。

现在的中国互联网只是初级阶段,从长期看,广告肯定排第一,因为这是比较稳健的商业模式,其他如增值服务、网络游戏会有一个三五年的大发展时期。但也有饱和的时候,现在看还是网络广告的增速快,中国互联网企业都会顺着这样的潮流而改变,胜负现在还很难预测。

马化腾:是的。腾讯现在正在做尝试,已经有一点点模型出来了,在娱乐、电影方面,我们搜索引擎都会出一些直达的结果,这也需要有门户的配合,而我们恰恰有门户。用户获取资讯,门户网站多数是导航型的,用户得一直点击,一级、二级、三级。

腾讯还没到达“优秀”这个高度

主持人:最近得到一些消息,腾讯正在大规模招募搜索工程师,数量有上千人之多,要做韩国那种比较注重结果编辑的搜索,谷歌在韩国也被当地搜索打败,腾讯在搜索业务上有什么样的追求?

主持人:你自己怎么看待现在的腾讯公司?你曾经说腾讯要从优秀到卓越,你觉得腾讯现在是优秀公司吗?

对我们的启发是,哪怕老产品,也要使用新思路。Facebook的平台,倒不是说能不能开放,而是它技术上的实现是很难的,我相信连微软都叹为观止。以前要用专门的客户端才能做,它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成功的,对大家有很多启发。

马化腾:目前腾讯的流量已经成为业界第一,但如何提升品牌的价值,这是腾讯转型必须要做的。在我眼里腾讯还没有到达“优秀”这个高度,尤其在内部管理上,我会看到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马化腾:在美国,SNS(社会性网络服务)是最火的,最典型的代表是Facebook,我感觉它的思想很有冲击力。我们在韩国考察的时候,发现韩国企业也在学,他们也在转型,这无疑给全球的互联网企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主持人:现在最不满意的是什么?眼下腾讯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主持人:在产品研发方面,腾讯更多的是学习韩国互联网界的模式。现在你也会向美国互联网公司学习一些东西,有哪些收获?

马化腾:不满意表现在好多方面。尤其在产品把握上,怎么保证一个产品做得好,能够传播出去。现在腾讯的问题是同时做的项目太多,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人才奇缺,这让人很头痛,腾讯一直很缺产品人才。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变化也非常快,不管企业做到什么样,作为创业者都要保持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态才行,腾讯在很多方面很敏感,一有什么新东西就赶紧跟进、先去尝试,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东西会火起来,在探讨过它的前景之后,如果好,就会及时决策。

另外,公司大了,文化可能被冲淡,这也是我们要加强的问题。很多员工可能会把企业当作一个驿站,但这样就没意思了。开发产品也好,运营也好,后续的服务工作也好,实际上都不是仅仅靠规章制度和流程就能解决的,更多的是靠每一个人。用户不满意,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员工粗心,每个管理层都希望公司的服务好,不出诚信问题,在内部犯错你还可以比较快地解决,但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该如何做的话,就会减少很多扯皮时间。

马化腾:雅虎并购事件给业界很大提醒,我们的投资者、股东都会问腾讯到底想做成什么样的公司,是雅虎这样的吗?我说,不能这样比。仅从全面角度说,腾讯好像是雅虎,但又不太一样,因为内部结构完全不同,与后来创新者谷歌等对手比,雅虎的确落后了,失去了创新精神。

主持人:你对“优秀”的定义是什么?要达到你认为的优秀,腾讯还需要多长时间?

主持人:你之前提到中国的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在想办法做全业务,但最近发生了一个备受业界关注的事件:雅虎,作为美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也是什么业务都有,现在仍没逃脱落后或者被并购的命运,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

马化腾:腾讯的愿景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我想这应该就是我认为的优秀。现在,腾讯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例如,在产品的把握上、人才的管理上、对用户的服务上。

腾讯是一只危险的小企鹅

主持人:你作为创业者又是管理者,对公司管理会不会有影响?

无论是在投资者的眼中,还是在竞争对手的视野里,腾讯都是比较强悍的对手。但在马化腾看来,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人们从他的言谈中听到最多的,不是腾讯的成功,而是腾讯的危机。然而,正是始终保持着这种诚惶诚恐、居安思危的心态,腾讯才能在不断的发展中,企及“优秀”这个高度。

马化腾:腾讯是5位创业者一起创立的,最早加入的员工我们都给了股份。我们5位创业者是同学,就大家的能力来说,比较均衡。我们一直坚持走到现在,创始人基本都在公司工作,腾讯发展到今天,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这样能有效弥补我各方面的缺失,其实腾讯并不是我一个人做起来的。

(2008年6月17日)

主持人: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创业者在上市以后都各奔东西了。

创业者始终要保持诚惶诚恐的心态

马化腾:我们在2005年就开始找职业经理人跟我们“双打”。因为个人再努力,很多的专业管理知识还是跟不上。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技术层面我们都可以做好,但管理上不可能做得完美。我们每个人都在找接班人,都在进行“双打”的配合,包括我本人,都是“双打”的匹配。毕竟公司的“老人”身上有职业经理人没有的优点,放弃这一方面是很浪费的。

邮件、电子商务、搜索,这些解决生产力效率,真正解决商务上的问题的需求,会随着我们自身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怎么样把这个事情落实到产品中,并且无缝地把我们偏娱乐化、年轻化的产品和服务一点点过渡到中性化、全业务化,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双打”的匹配可以解决管理的专业性问题,但如果两人在决策上有分歧,你们怎么处理?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这个“双打”有期限吗?

但是你不做的话,过两年会更难,花10倍的精力和资本来做都很难做起来。我们在想,网民的结构在成熟以后,特别是3年后将成为一个拐点,所有网民会慢慢成熟,我们的服务该怎么慢慢转变。我想看看我们怎么迈过这道坎,怎么做这个事情。

马化腾:可以谈的,以理服人,如果这个决策是由你的个性、性格决定的,人家首先就要怀疑你的能力了。今后,大家负责的东西会越来越不同。高管也好,中层也好,他们的成功标准就是能不能在你离开腾讯后,你负责的业务没受影响,或者你在下面的人里找到了几个强手。

现在我觉得最大的危机感,还是随着中国互联网慢慢成熟以后,我怎样随着年轻用户群的成长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服务。很多领域腾讯也是进入太晚了,包括搜索和电子商务、门户都比较晚,门户稍好一些,搜索和电子商务更晚一点,这时候会更难做。

主持人:职业经理人对腾讯的管理成熟后,是不是就意味着你们差不多可以退居幕后了?

我们其实也是想踏实一点,为此我们一直在积极地寻找赢利的方式,当时也有一些成绩,最初是靠无线增值业务,移动QQ成为我们的主要收入。那时候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梦网还没有出来,我们在梦网之前努力去做,但是要收到费用还必须要梦网的机制才能收到,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实,进度多快,肯定会担心资金链断,所以一直都比较着急。盈科不让MIH集团进入,他也不投资,那时候是最难过的,后面的问题基本很好解决。

马化腾:业务角度上还可以,但产品上我们还有太多东西没有做好。尤其是搜索、电子商务,这个还是很难打的战役。

到了2002年到2003年的时候,网游已经被证明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而且还不仅是一个收入、市场的问题,更多的是用户占用的时间是很长的,这意味着很多人可能不再使用即时通信,转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游戏中去,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要进入这个领域里,否则的话,就是灭顶之灾。

我们需要从大公司变成小团队

2001年到2002年的时候,腾讯基本上只有无线增值业务是获利最大的,很单一。其他的都是成本支出,包括我们的QQ平台等都是成本。那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当时我们已经开始初步做一些互联网增值应用,开始尝试向会员收费,但是量很小。

(2013年7月3日)

更重要的是时代的因素。我们大部分成绩的获得都取决于外界时代的因素,很多机遇是外界赋予的,这方面我们觉得自己很幸运,所以更加不能浪费这个机会,应该想得更多。然而不能说你现在得到的是自然的,别人打不赢你,我们一直很担心,不会觉得自己很强。

在举行“2013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的前一天,马化腾在微博上发布《创业者写给创业者的一封信》,马化腾在信中希望创业者要具备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并能够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也希望腾讯能够从大公司变成小团队,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重塑小公司的创业特质和创业激情。

我觉得机遇很重要,我们不认为自己有多聪明,我们做的东西都是很简单的判断,其他人都能做得到,但是有团队、有公司的股份结构和投资者的合理搭配,这是很重要的,否则即便是有这样的人,也会因为没有合适的环境而出内乱。

创新是我们永葆青春的方式

未来3年是网络大发展的黄金时间,3年后,网民数突破5亿的话,基本上渗透率相当高了,后面增长会放缓,这些用户群就是未来一二十年发展的基础,所以这个时候不去投入的话,是很不明智的。

亲爱的合作伙伴:

保持创新很重要。过去10年,中国互联网利用本土优势成功抵御了国际巨头的进攻,取得了全面胜利,但真正决定中国互联网生死存亡的是接下来的10年。这10年,中国企业不仅要和国际企业比拼服务,更要拼创新和核心技术能力。

这个盛夏,我们刚好一起走过了两年的开放之路。

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强

《腾讯开放平台白皮书》的大量数据表明,开放平台已是用户与内容,用户与开发者之间互惠互利的最佳桥梁。这两年,腾讯开放平台出现很多很有意思的互联网应用,深受用户喜爱,不仅获得了收入,也给腾讯带来了增值,取得了三方多赢。

我见过一个公司,为了面子,一开始几个人全部平分,没有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有些公司3个人各1/3,但这样往往是很危险的。

过去的一年,为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腾讯调整了组织架构。我们需要从大公司变成小团队,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打造优秀的产品和平台,创造对用户有价值的整合服务,重塑小公司的创业特质和创业激情。

我们的这种优势与生俱来,创业团队最早也是一点点壮大,开始是我和张志东两个人,一个月后加入一个,一个月后又加入一个,最后是5个人,这就是我们最早的创业团队。那时候基本是按这样的思路去做:包括股权分配在内都是根据个人能力和特长分配,这样有利于保持团队的长期稳定。

所以,在开放两周年的今天,我想以创业者面对创业者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几个感受:

现在,我们最初的5位创业者只有一位离开了,我觉得我们的团队还是比较稳定的。有一个因素,因为我们以前是同学,大家在心态上会好很多,虽然也会吵架,但相对于那些在外面萍水相逢的创业团队来说,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是为了做东西而做,如果遇到争执的话很容易出问题,我们不存在这种情况。

一是创新思维。互联网的竞争生死时速,用创新的方式去突破,才具竞争力。

总的来看,互联网企业的创业环境正在不断变好。我一直很喜欢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帝企鹅日记》。企鹅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在它们身上集中了爱、勇气和冒险的精神。

在PC互联网,QQ首次把通信、社交、平台化三者一体地建立起来,这是我们亚洲互联网企业在全球互联网行业的一次创新。在移动互联网,微信引入朋友圈和轻App的模式也是全球第一个。我们觉得未来互联网世界或许不需要域名,不需要注册一个网址,只需要一个号码或二维码一扫,所有的服务都可以提供和实现。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开发人才、创意人才,在这方面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以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和人才优势,相信中国有机会成为一个文化产业出口大国。未来10年,中国自己制作的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全球,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向。

创新,才是我们永葆青春的方式。

在深圳,做计算机研发的人才资源是很丰富的,这得益于其原来的城市定位——高科技。华为和中兴都在深圳,这也说明专业人才是很重要的。像媒体,只能在北京做,特别是网络媒体。如今,腾讯的业务已经十分广泛,并且各有侧重,但我们最初起步时还是以技术研发为主,即便是现在的很多产品也还是以研发为驱动力,还是以深圳作为研发中心。

互联网从来不论资排辈,没有先来后到。无论是应用还是平台,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应该敢于挑战、勇于试错。正是因为不断地尝试,经历过失败,才能深入学习,才能宽容失败,才能理解多样性。新的挑战带来新机会和新活力,实时激发我们个人及团队的灵感。

人才要有,团队也很重要

创业其实是去选择一种生活

创业初期,腾讯也没想过自己最终要变成什么样。我只是觉得有机会去做,发挥所长,也希望有点回报。坦白地讲初期的运气的成分占得比较重,至少70%。但是2001年之后主要是靠自己,靠对用户价值的挖掘与尊重。其实创业期间不幸的东西也挺多的,但说到底就是要自己去扛、自己想办法。

二是创业精神。有志向创业或准备创业的同学,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适合创业吗?”选择创业,其实是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与你所在的家庭、职位、平台、环境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发现自己的兴趣、渴望、理想,专注地去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那个部分,就是有梦想、有行动力的创业者,在哪儿都能创造和贡献自己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重点倡导的创业精神。

以前的环境比较封闭,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只有像“海归”才会了解,原有的本土人很难那么快掌握,现在发达很多了,但也造成激烈的竞争,基本上国外冒头一个什么,一报道哪一个好,国内3个月之后就会冒出10家同类的,这个很厉害。

在腾讯开放平台百万开发者中,我们看到个人创业者达到70%,中小企业超过96%,小而美的中小团队服务着3亿用户,创新创业的风气深入人心,创业精神已成普世价值观。

坦率地讲,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模式基本是从国外学过来的,没有太多是自己原创的。当然,商业模式很难苛求去原创,因为它本来就这么几种,关键是看谁做得更好。

最近和创业者接触,我也常常被问这样的问题:“这是最好的时代吗?现在创业还有机会吗?”不少媒体和创业者曾认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样大企业的存在,使中国创业机会减少,创业的风险和成本很高。

那个时候的确很难。我倒羡慕今天的很多创业人士,比我们那个时候真是容易太多了,然而实际上,很多投资者也是冒了很大风险,并且成功概率也越来越低。做公司要对股东、投资者负责任。腾讯经历的最艰难的时期是2001年风险投资进来的时候,那时候面临下一步融资,那段时间比较难熬。当时互联网行业出现了泡沫,腾讯的资金也比较紧张,账面上只有100万美元。正因为这段经历我现在对新兴公司大把烧钱的行为很看不惯。

我们知道,创业不是件容易或轻松的事,中小创业者在产品、资本、人才、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资源十分有限,却要与大公司直接竞争,人们都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创业的艰难。幸运的是,我们遇上了开放平台。开放平台提供一个无风险、零成本的创新创业机会,大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还提供丰富的能力和资源,创业成功率翻倍。

我们开始也曾面临很大的困难——互联网泡沫破灭,融资困难,还有投资等问题,这些给我们造成的压力非常大,渡过难关后,很多创始人、管理层的心态是低调一点,把问题想得严重一点,就算别人说没事,我想姿态还是要摆出来,虚步还要走出来,以防有什么变化。如果看到形势变好,我们会慢慢走快一点。

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演变出了新的商业模式,是2013年最受关注的创业机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QQ生活服务平台,所有的线下商户、个人、草根团队已能成为内容和服务的供应商,真正迎来了创业者的春天。

1998年我刚刚创立腾讯的时候,互联网产业在中国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初期。当时网民才300万,还不到现在的零头,现在超过3亿,是那时的100倍。那时候的环境还没有这么好,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刚刚开始有,但那时候机会也非常小。我们也不太擅长这方面,幸好有“高交会”,第一届“高交会”有一个契机,很多投资者会关注深圳这个地方,这给我们提供了融资的机会。

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是立身之本

腾讯能够有幸在大浪潮里有一个这么好的机遇,包括现在和未来都会有很多新的机遇涌现,更关键的还是靠人的意识,才能真正把握住更好的机遇。

三是创造价值。用户价值,是互联网产品的立身之本。

那时候深圳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虽然当时已经改革开放,但国内还是很多思想没有解放。金钱是可以拿来用作口号的,听到这种话真的令人感到很震惊,以前哪敢这么提。

从QQ的第一个产品经理开始,我们就坚持用户价值至上的原则。当腾讯做开放平台的时候,我们不仅关注平台对开发者、创业者的价值,关注应用内容的健康度,也关注着整体产业生态链、创业的生态圈。

就像华为、中兴完全是靠自发的,创业者是自己做下来的。跟北京还不一样,要么有政策,要么有别的,企业在客观环境下能做起来,但在深圳创业者大多完全是靠自己,深圳是创业者的热土,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比如,一边提升社交平台的增值服务,一边发展社交平台的广告模式,同时做好全程的管理和协调,才能确保用户、创业者和平台之间的利益长期均衡。

1984年,正在上初二的我来到了深圳,那时候深圳刚刚开放。这么多年在深圳,我的感受就是深圳确实是一个创业的热土和窗口,腾讯在这块热土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共创美好新生态是期许,更是承诺。

去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也迎来自己的第一个10年,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互联网蓬勃生长,腾讯的发展离不开这样的大背景。

未来,我们是永远的合作伙伴。创业者与腾讯有更多的合作空间,不断地实现产品互联、业务共享、多网互动或内容互相授权。

创业初期的辛苦要自己去扛

未来,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打造最好的用户平台;另一方面,培育产业链,让更多的腾讯合作伙伴走向成功。

创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要走好这条路,唯一途径就是主动让自己具备坚持的信念、忍耐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处身于创业的艰难之中,创业者不妨将那些阻碍当作磨刀石,与之较量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当把自己打磨得锋利而明亮时,就已经变得强大了。

未来,我们进一步开放思维。向互联网产业的更高境界迈进,共同构建一个跨屏的、跨界的新生态系统,与各位合作伙伴一起培育这片森林。

(2009年8月8日)

互联网的明天,承载着十多亿用户的期盼,我们创业的蓝海无限。希望所有合作伙伴与我的同事一起扎根中国,放眼世界,拥抱变化、拥抱未来,创造有价值的互联网服务,让亿万用户生活更美好!

创业靠自己,主动让自己强大

因为我们正青春,我们有激情、有兴趣去探索,我们有理想、有信心再携手。

一个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往往伴随着一位企业家的成长;一个企业走向强大,也无不彰显一个企业家的心态和修为。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航程中,腾讯一直不缺少惊涛骇浪和狂风骤雨,但马化腾都以令人钦佩的企业家精神,带领腾讯不断克服前行中的困难,化解发展中的危机,最终一步步走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