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 > 13、三角

13、三角

偶尔在巴赫的鼓励下,乔丹还是会跳出来接管比赛。海军出身的巴赫会跟乔丹说:"迈克尔,我不是你的教练,我只是个助教,但在这样的时刻,哈尔西上将(Admiral Halsey)会命令他的舰队'进攻!进攻!进攻!'"乔丹当然喜欢这样,接下来,他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比赛末段投进三四个跳投,率领球队获胜,然后还揶揄老温特:"泰克斯,我得向你道歉,我最后又从进攻体系里跑出来了。"

其实对其他球员而言,三角进攻也有个学习的过程,不太容易上手。中锋威尔·珀杜说:"就像学交际舞一样。"杰克逊要克服的一个障碍,是这些配角对乔丹的依赖。某些重要时刻,他们还是习惯拿球找乔丹,让乔丹来为他们解决难题。杰克逊告诫他们:如果你们学会假装传球给乔丹,实际却往另一边走,你们就会得到投篮机会,还能减轻乔丹的压力。

在乔丹心中,体系基本只管前三节的事。"三角(进攻)把我们带进第四节,"他说,"然后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比赛。"他的意思是,到了第四节,场上五个人充分拉开空间,由一两个人(主要是他和皮蓬)突破,然后靠这一两个人来创造机会。乔丹说,第四节,一支球队全方位的素养显露出来,"我认为,那是我们赢球的方式"。对此,杰克逊没有异议。实际上,这也是他设想的一部分----球员可以扩充战术,可以灵活变通,体系只是一切的起点。

球队刚开始在比赛中使用三角进攻,乔丹无球状态下的威慑力让杰克逊非常吃惊。对方防守球员没法不顾及乔丹,当乔丹在场上移动空切时,对方觉得他随时可能接球发动进攻,不得不多加留意,由此放给公牛其他球员一些轻松投篮机会。

杰克逊的成功在于,他在温特和乔丹之间找到了平衡,三角进攻并没有破坏乔丹的个人进攻。1989----1990赛季,乔丹平均每场得33.6分,相比前一年还略有增长。温特又很赞赏乔丹的付出,毕竟,要违背自己的本性,参与到一个对自己约束极大的体系中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温特认为,乔丹这一年可以打个B或者B-。

乔丹并未完全彻底地改变,他有时会在体系内打球,有时又忍不住跳出来。他常常会郁闷,这不再是过去那种由他来主宰的比赛方式,他不得不把球交给那些在他看来会让他失望的队友。然而,看到对手常常不敢来包夹自己,乔丹又很享受。

作为球队核心,乔丹的领导风格和伯德、魔术师大不相同。伯德、魔术师善于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励球队,而乔丹,正如《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马克·海斯勒(Mark Heisler)所言,他不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他是一个天生的实干家,他靠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推动球队,就好像说:"我要上了,伙计们,我要去踢他们的屁股了,你们要一起来吗?"

就这样,乔丹接受了杰克逊的安排。虽然杰克逊跟乔丹谈完没多久,乔丹就跟《芝加哥论坛报》记者萨姆·史密斯(Sam Smith)说:"我会给它(三角进攻)两场球。"但后来,乔丹发现杰克逊是认真的,而且肯定不会退缩,他也就真正投入地去学习三角进攻了。乔丹远比杰克逊想象的要听教练的话,这主要是"迪恩·史密斯效应"----在迪恩·史密斯手下打球的经历,让乔丹发自内心地尊重权威、接受调教。

乔丹对自己够狠,对队友也同样高标准严要求。帕克森说:"迈克尔是一个强势的队友。你只要在场上,就必须完成你的工作,把事情做对。有任何人不像他那么在乎比赛,他都没法接受。"

杰克逊又提出,如果乔丹拿不到得分王,或许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截止到当时,NBA最后一个拿到总冠军的当季得分王是1971年的贾巴尔,已经将近二十年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了。乔丹认为这不成问题,他说:"我猜我能场均拿32分,一节拿8分。其他人做不到这点。"杰克逊回答:"那好,如果你能那么做,或许你就能赢得总冠军。不过,你那些得分,能不能更多来自比赛末段呢?"乔丹表示认可。

为了平衡乔丹的个性,杰克逊让卡特莱特跟乔丹一起担任联合队长。卡特莱特不善言辞,可在必要的时候,他不怕跟乔丹对峙。"比尔是个安安静静的领袖,"乔丹说,"他说话不多,但他一开口,所有人都会听着。当他觉得我的所作所为不合适时,他就会挑战我。这是OK的,我们有那样的关系,我们相互挑战。"

乔丹最终的答复是:"OK,你了解我,我从来都是一个可教的球员。不管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公牛变成了一支不一样的队伍。赛季后半段,1990年的2月16日到4月13日,将近两个月时间,27场比赛,他们打出24胜3负,渐入佳境。其中在克利夫兰有一战,乔丹交出了自己NBA生涯的巅峰数据。

"我明白这点,"杰克逊回答,"但是我想,如果你肯给体系一个机会,他们会学着成为策动进攻的人。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触球,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是观众。你没法一个人击败一支优秀的防守球队,得靠全队的力量。"

那是3月28日,公牛赛季第69场常规赛,乔丹轰下69分,抢下18个篮板----69分是他在NBA的单场最高得分,18个篮板则是他在NBA常规赛的单场最高篮板(与另一场并列)。此役乔丹37投23中,命中率超过60%;23次走上罚球线,罚进21个;另有6次助攻、4次抢断、1个盖帽。

"好吧,我想我们会有麻烦,当球到某些人手里的时候。"乔丹说,"因为他们不会传球,而且他们拿着球也不会做决定。"乔丹所指,主要是格兰特和卡特莱特。

仅就数字而言,这是乔丹职业生涯最伟大的一战。他自己当时也说,这是他"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比赛"。和普通人一样,乔丹也因为华丽的数字而把这场球给传奇化了,事实上,它终究只是一场常规赛。

"是的,我想是这样。"

在俄亥俄州的富田体育馆,公牛又一次和骑士斗得天昏地暗。常规时间乔丹就有61分进账,看上去他唯一没投中的球,是第四节最后时刻在骑士两人包夹下强行出手的三分。那球没进,双方带着105平的比分进入加时。乔丹没当成绝杀英雄,但最后,胜利依然由他锁定。

乔丹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用泰克斯的机会均等进攻?"

加时赛剩下不足8秒,公牛只领先两分,格兰特两罚尽失,好在篮板球掉下来被乔丹抢到,这是他18个篮板当中的最后一个。骑士只能犯规,乔丹两罚全中,个人得分定格在69,全场比分也定格在117比113,公牛险胜。

1989年美国劳动节(9月第一个星期一)刚过,杰克逊在办公室同乔丹面谈。杰克逊说:"你必须和你的队友分享聚光灯,因为如果你不这么做,他们就不会成长。"

赛前,乔丹有点轻微着凉,但显然手并不凉。"我出手很早,手感不错,"他说,"当你投篮有那么好的感觉时,你比赛的每一个部分都好像被激活了,篮板啊,抢断啊,防守啊,每一个部分。"

杰克逊向乔丹强调:按照你的方式,公牛在季后赛已经走到头了。季后赛里走得越远,对手就越会找出强大的防守球员来限制他这样的超级明星,个人天赋再强,也只能把球队带到这种地步。

乔丹的69分,分布得比较均匀,第一节16分,第二节15分,第三节20分,第四节10分,加时赛8分。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状态上佳,杰克逊也没有刻意压制他。"这是一场伟大的演出,"杰克逊说,"我见过皮特·马拉维奇(Pete Maravich)有一次拿68分还是69分,真是恐怖,可迈克尔有过之而无不及。"

内心当中,乔丹相信时代已经变了,篮球也变了,有天赋、有身高、有速度的新一代球员已经让旧时代的篮球体系过时,比赛开始成为球员为自己创造得分机会的比赛。事实上,也的确没人做得比乔丹更好。所以,乔丹很排斥杰克逊重新引入三角进攻。之前科林斯推行三角进攻,他就很不感冒。乔丹觉得三角进攻压抑了自己的天赋,却没能带来足够的回馈。他把三角进攻称为"机会均等进攻",这绝非赞赏。

因为胜利到手,乔丹掩饰不住得意:"我想我第一节只投丢一个,半场丢四个。我能感觉到自己把球投进。第四节有一次,我在进攻时限要到时命中一记三分,你知道,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一切都开始进入你的节奏。自从波士顿那次(指1986年季后赛第二场得63分)以来,我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一切看起来按部就班,我只是努力借助这势头,尽我所能地驾驭它。"

两人在玩文字游戏,说的既是英文单词,又是篮球理念。

克利夫兰球迷或许是那个时代最幸运又最悲催的见证者。不到一年前,乔丹刚在这里投进The Shot,自那以后,骑士就成为乔丹最爱蹂躏的对手。69分这一战,是公牛这个赛季第四次碰上骑士,这四次交锋,公牛全胜,而乔丹分别得到54、38、41和69分,平均每场50.5分。

乔丹却说:"WIN(胜利)里头有I。"

噢,不要感叹受伤的总是克利夫兰。不,并不只是克利夫兰。

温特说:"TEAM(球队)里头,没有I(我)。"

两天后,公牛赛季第70场常规赛,主场面对纽约尼克斯,乔丹再取49分12个篮板。这个赛季,公牛同尼克斯交手四次,后三场全胜,乔丹在这三场胜仗里场均拿41.7分。

乔丹和温特之间,有过一次著名的斗嘴----

公牛常规赛打出55胜27负,在东部仅次于活塞,由于分区的关系,他们以三号种子的身份进入季后赛。前两轮,公牛先后以3比1和4比1的总比分击败雄鹿和76人,连续第二年闯进东部决赛。熟悉的身影,再次阻挡在公牛面前。

不过,球队进攻过于依赖球星天赋的做法,温特不会喜欢。温特总说:"我认为迈克尔是一名非常非常伟大的球员,但我不是一个追星族。"

卫冕冠军,底特律活塞。

温特的理念值得推崇,但乔丹的意见又不可被低估。没人能比乔丹更好地阅读防守,也没人能比乔丹更快地得分,这一切,乔丹是靠本能来完成的。倘若过分强调体系,就会压制乔丹这独特的本能。

这是公牛连续第三年在东部季后赛中和活塞碰面,他们希望自己做好了准备。系列赛开打之前,乔丹就预言,公牛要想赢球,必须拿够100分,结果第一场,乔丹个人倒是有34分进账,但除他和皮蓬(16分)之外,公牛再无一人得分上双,全队被防得只拿到77分,自然败下阵来。乔丹这一战还摔伤了臀部,晚上睡觉时一翻身就疼。

杰克逊站在温特和乔丹中间,他要平衡这两个人的强大个性,要平衡两种完全不同的篮球理念。乔丹和温特对于篮球的看法是相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人都对,两人又都不对,因为两人着眼点根本不同。乔丹拥有超强的运动天赋,他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改变比赛;而温特看到的是,绝大多数球员都不具备乔丹的天赋,因而要用体系来弥补天赋上的差距。

接下来的训练乔丹缺席,但他仍然坚持比赛。第二战中场休息时,公牛落后多达15分,乔丹暴怒,痛斥队友不够强硬。下半场,公牛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观,但终究还是输了,总比分0比2落后。

三角进攻不只要求球员高度无私,而且相当灵活,允许球员发挥自己的个人创造力。杰克逊认为这很适合自己,很适合公牛队。同时他也觉得,三角进攻可以让乔丹成为一个更全面的进攻威胁,他可以用乔丹背身单打,这能帮助乔丹节省体能,从而延长他的职业生涯。问题是,杰克逊得先让乔丹接受三角进攻。他用了差不多两个赛季,才基本达成这一目标。

回到芝加哥,队友给了乔丹更多的支持,公牛的防守也终于让活塞感受到了压力。第三、四场,乔丹分别砍下47分和42分,率领球队保住主场,将总比分扳成2比2平。

7.进攻必须利用球员的技术特点。体系要求人人成为进攻威胁,这意味着他们都必须找到各自最擅长干什么。正如帕克森所说,"你能找出办法融入到进攻当中去,不管你的长处是什么。我不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球员,我不会带球过人冲击篮筐,但我是一个好投手,而体系找得到我的长处,它帮助我明白自己什么干得好,它找到了我能发挥作用的区域"。

杰克逊相信公牛比活塞更有天赋,只是缺乏信心和经验,同时他也相信,乔丹过于争强好胜的个性,让公牛时常落入活塞的圈套。活塞主教练戴利总让乔丹觉得"我得靠自己击败他们,我得用身体击败他们",所以乔丹总跟活塞的凶悍防守较劲。在对活塞的比赛里,乔丹确实打出过不少华丽的数据,但比赛结果往往如戴利所愿。

6.进攻必须让持球人有机会把球传给任何一名队友。球员的移动,让持球人可以看到他们,可以随时传球给他们,所有人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当防守向场上某个点施压时,在防守人看不见的某个位置,会有缺口被打开。如果进攻球员跑位正确,那么持球人应该可以在防守的缺口那儿找到自己的队友。

杰克逊一早就认定,公牛要赢活塞,不能指望在身体力量上占据优势,他们得跑赢活塞,同时防赢活塞,因为活塞队除了罗德曼之外,没人能在快攻中跟上乔丹、皮蓬、格兰特。杰克逊希望自己手下打得更聪明一些,充分利用速度上的优势,避活塞防守之锋芒,减少正面冲突,及时传球,找到最好的投篮机会。这次赢下的第三、四战,他们正是这么做的,尤其是第四场,公牛五大主力全部得分上双。

5.进攻必须提供坚强的篮板拼抢位置和出色的防守平衡。在三角进攻中人人都知道,球出手以后,要抢占合适的位置,拼抢篮板球,或者封堵对方快攻。位置意味着一切,尤其是在抢篮板时。

接下来两场,双方又各自在主场获胜,总比分变成3比3。生死抢七,将在活塞主场奥本山宫殿打响,而在那里,公牛还没赢过一场季后赛。

4.进攻必须确保球员和篮球有目的地移动。每一名球员在场上,平均有大约80%的时间是手里没球的。在三角进攻当中,无球球员都有规定路线要跑,这样全队才能有目的地协调行动。有些球员习惯持球,球不在他手里时,他会倾向于往球的方向移动,但在三角进攻中待久了,这样的球员会学着远离持球人,往空位移动,反而令对手更麻烦。

一年当中最关键的比赛,公牛居然未战先衰。先是第六场扭伤了脚踝的帕克森确定无法出战,再是皮蓬赛前闹起了偏头痛。皮蓬疼得几乎看不见东西,他吃了点阿斯匹林,可药片反而加剧了头痛症状。皮蓬告诉训练师马克·菲尔,他的视力出了严重问题。菲尔问:"你能打吗?"皮蓬正要回答"不",乔丹抢过话来:"当然能,他能打。"菲尔拿个冰袋敷在皮蓬头上,皮蓬后来上了场,打了42分钟,但完全不在状态,10次出手仅命中1个。事后皮蓬透露,他在场上甚至根本无法区分球衣的颜色,搞不清谁是队友谁是对手。

3.进攻必须提供合适的空间。这点很关键。当球员在场上移动时,相互之间应该保持15英尺到18英尺的距离,这就给了每个人做动作的空间,防止对方能用一个人盯住两个人。

乔丹苦苦支撑,他出手27次,得到31分,送出9次助攻,抢下8个篮板。公牛除他之外,只有格兰特(10分,17投仅3中)得分上双,全队投篮命中率31.1%。最后的比分是74比93,公牛惨败收场。

2.进攻必须包含全场快攻。转换进攻始于防守。球员必须能打快攻,能在由守转攻的快节奏中展现自己的技术。

抢七之前,戴利说:"我们努力一整年,为的就是取得主场优势,希望它能帮到我们。"结果,主场优势的确起到关键作用。东部决赛七场大战,双方各自保全主场。在底特律,公牛的得分被压制在场均81.75分,而在芝加哥,他们先后攻下了107、108和109分。

1.进攻必须穿透防守。为运行整个体系,第一步就是用突破、传球或者投篮击破防守的外围。最佳选择是往禁区里传球,争取强打三分。

这次抢七的失败,在精神上对公牛打击极大。乔丹痛不欲生,开始怀疑一切。他再次质疑起战友的斗志与态度,皮蓬不可避免地成为第一针对对象。乔丹不关心皮蓬的偏头痛究竟有多严重,不关心它从何而来,不关心它是不是由神经紧张造成的。在乔丹眼中,重要的只有一个结果:皮蓬又一次在关键时刻拖了球队的后腿。

三角进攻体系的核心,是温特总结的七条准则。温特认为,只有做到这七点,进攻才能算合理有效。这七条准则是:

赛后,乔丹早早结束了采访,离开媒体室,走去球队大巴,在停车场遇见了活塞总经理麦克洛斯基。麦克洛斯基正站在入口处,看到乔丹,他让妻子稍等自己一会儿,他得安慰安慰对方球队里的这位年轻巨星。

对执行三角进攻的球队而言,重要的不是和防守球员对位,而是诱骗防守球员做出过度反应,几人同时往一个方向移动,从而为相反方向的进攻球员创造得分机会。理论上,若执行得当,三角进攻是不可阻挡的,因为它没有固定套路,防守方无从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防守方试图阻止某项攻击,进攻方会根据防守的变化本能地做出反应,开始另外的空切和传导球,往往能创造出更好的机会。

乔丹问:"麦克洛斯基先生,我们能跨过活塞一次吗?我们能赢一次吗?"

杰克逊喜欢温特的三角进攻。当初在CBA执教时,杰克逊就一直在找寻一个合适的进攻体系,类似昔日尼克斯冠军年代使用的进攻体系。后来进了公牛教练组,有个赛季,杰克逊和温特共同执教公牛的夏季联赛,杰克逊就成为三角进攻的拥护者。杰克逊喜欢把三角进攻描述成"五人太极",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球员在场上不断地移动,引诱对方防守失去平衡,从而创造出大量的机会。之所以得名"三角进攻",是因为它最基本的形态就是边线三角。举例来说,皮蓬运球到前场,在场地右侧同帕克森、卡特莱特形成一个三角,卡特莱特站禁区,帕克森站底角,他们两两之间保持大约15英尺到18英尺(4.6米到5.5米)的距离,与此同时,乔丹在弧顶游弋,格兰特在场地左侧站位;接下来,皮蓬传球给卡特莱特,场上每个人开始协调移动,根据对方防守的变化做出反应。

麦克洛斯基答:"迈克尔,你的时代就要到了,很快就要到了。"

和巴赫不同,温特有自己特定的专长,那就是后来闻名篮球世界的"三角进攻"(the triangle offense,温特也习惯称之为the triple-post offense)。三角进攻其实不是温特的发明,是他在南加州大学打球期间,从教练萨姆·巴里(Sam Barry)那儿学来的。温特钻研三角进攻,对三角进攻进行了革新,并将其运用到执教中。1962年,他把这套理念写成一本书,自己随之成为三角进攻的标志性人物。

乔丹上了大巴,坐在车尾,老爸詹姆斯·乔丹在身旁陪着他。这大概是乔丹职业生涯情绪最低落的时刻,他哭了,他无法忍受连续三年输给同一个敌人,他深深地感觉到无助。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优秀,这么努力,这么投入,换来的还是这样的结局?

巴赫是"活的篮球策略百科全书",并不沉迷于某一种特定的篮球体系。有时候,杰克逊研究其他球队的进攻,看到不熟悉的战术,就把巴赫请过来,巴赫瞅一眼便能说出这是谁谁谁发明的什么什么战术。在公牛队,巴赫主管防守,他曾在海军服过役,喜欢用各种军事图案和战争电影片断来激励球员。比如,黑桃A是巴赫最爱用的符号之一,据他说,海军陆战队在二战当中,经常用黑桃A来纪念阵亡的战友,而巴赫一旦在对方某名球员的名字后头画上黑桃A,那就意味着,只要这名球员一拿球,公牛队的防守人就必须"杀死"他。

事实上,1990年的结局,并非乔丹感受的那样不堪。东部决赛后不到两星期,活塞只用五场球就摆平了西部的开拓者,实现两连冠。这意味着,连续两个赛季,芝加哥公牛都是联盟中给总冠军制造威胁最大的队伍。前一年总决赛,活塞4比0横扫湖人,而公牛让活塞吃到了季后赛中仅有的两场败仗;这一年总决赛,活塞4比1击败开拓者,而公牛撑到抢七才输。连续三个赛季,公牛挑战活塞,从1比4到2比4再到3比4,他们的天赋已经不比活塞差,他们和活塞之间只隔了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这层窗户纸不是身体天赋,而是精神和心理。

科林斯下课,两位老助教仍然留在公牛队中,为杰克逊提供帮助和支持。约翰尼·巴赫是东部风格的篮球大师,推崇凶悍的对抗性强的篮球;泰克斯·温特则是西部风格的篮球大师,推崇流畅的快速奔放的篮球。

东部决赛第七场那天,奥本山宫殿有球迷打出标语,既是示威,又包含着些许鼓励。

乔丹如何看待自己的队友,是个严肃的问题。他看到了格兰特的长处与潜力,但他不觉得格兰特是个聪明的球员,也不认为格兰特能在比赛末段投关键球。皮蓬就更复杂了,他一直在进步,他的运动能力甚至开始能和乔丹相媲美,防守尤其如此,而且他对比赛的感觉非常好,但他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投手,他在重大比赛的关键时刻能有怎样的表现,对乔丹而言还是个疑问。乔丹真正信任的人是帕克森,因为帕克森不仅是一名可靠的投手,而且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他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明白当乔丹在场时自己不该干什么。

"Maybe Next Year Michael."(或许明年,迈克尔。)

杰克逊觉得,公牛队需要一个进攻体系。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在进攻方面很有天赋的教练,但他想建立起一个进攻体系。在此之前,公牛进攻过于依赖乔丹个人,简直就是"把球扔给乔丹,其他人赶紧闪开"那么简单粗暴。建立一个体系,对乔丹之外的其他球员尤其重要,这样他们才能明白自己的角色,才会在场上努力融入到进攻当中。杰克逊深知,要和乔丹这般拥有超强天赋的人共存,很不容易,即使是好球员也不例外。中锋科尔金曾说,乔丹实在太棒了,以至于公牛只要赢球,人们就说是因为他,而一旦他们输球,那就是其他人的错。

1989----1990赛季

不过,要把这些有利条件糅合到一起,当然没那么容易。乔丹即将进入职业生涯第六个赛季,慢慢变得顽固,他已经习惯在一个缺乏进攻天赋的球队里打球,他对全队除帕克森之外的每一名球员都充满怀疑。杰克逊的首要挑战,就是让天才乔丹甘愿同一帮凡人分享篮球,分享投篮机会。

常规赛:82场,33.6分,6.9篮板,6.3助攻,2.8抢断,投篮命中率52.6%

几周之后,杰克逊人在老家蒙大拿,克劳斯给他打电话,让他找一台安全的电话机。杰克逊骑着摩托车来到城里,用一台付费电话给克劳斯打过去,克劳斯告诉他,公牛队已经决定换教练,新主帅就是他。杰克逊高兴极了。在芝加哥,他将执教全联盟最好的球员,带领一支有天赋的年轻球队。

季后赛:16场,36.7分,7.2篮板,6.8助攻,2.8抢断,投篮命中率51.4%

机会其实是接踵而至的。公牛决定任命杰克逊之前,杰克逊在尼克斯打球时的第一任主帅迪克·麦奎尔(Dick McGuire)曾经找到他,问他有没有兴趣取代里克·皮蒂诺的位置,回纽约执教,杰克逊说当然有兴趣。但很快,莱恩斯多夫就邀请杰克逊到芝加哥的奥黑尔机场见面。杰克逊一直挺喜欢莱恩斯多夫这个老板,因为莱恩斯多夫是在纽约布鲁克林长大的,是当年那支尼克斯队的忠实球迷。莱恩斯多夫听说杰克逊对尼克斯主帅一职感兴趣,就问杰克逊:你更愿意执教哪支队伍?公牛还是尼克斯?杰克逊说:我在纽约打过球,对纽约有很深的感情,但同时我又觉得,公牛有实力赢得多个总冠军,而尼克斯能拿一个冠军就算幸运了。简而言之,杰克逊更愿意留在芝加哥。

NBA年度最佳阵容第一队

在确定要任命杰克逊为主教练之前,莱恩斯多夫打过一个电话给杰克逊的前队友,参议员比尔·布拉德利。莱恩斯多夫问:杰克逊当教练,能有多好?布拉德利答:会非常好,"他考虑团队,又总能关注到个体"。

NBA年度最佳防守阵容第一队

莱恩斯多夫后来说:"杰里·克劳斯没有受到认可的最伟大决定之一,就是从CBA找来了菲尔·杰克逊。"

NBA得分王

杰克逊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成为公牛主教练,他觉得,至少比利·麦金尼应该在自己前面。麦金尼一直是温特和克劳斯的追随者,但他突然得到一个机会,新军明尼苏达森林狼邀请他去当球员人事主管,麦金尼接受了。

NBA抢断王

1989年季后赛的惊喜,没有为科林斯续命。克劳斯后来告诉菲尔·杰克逊:公牛对活塞的系列赛还没打完,他就跟老板莱恩斯多夫说,得把科林斯换了,换一个能拿冠军的教练上来。果然,赛季结束后,克劳斯炒掉科林斯,让44岁的菲尔·杰克逊接任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