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褚时健传 > 第四篇 第五章 设备之战

第四篇 第五章 设备之战

褚时健带着同事们在欧洲马不停蹄地参观、拜访,陶醉其中,那些机器在他眼里比任何山水风景都要美,更让他入迷。作为一个对技术非常热衷的人,他看见这些精良设备时,仿佛见到久别重逢的老友。

带领他们参观的豪尼公司的接待人员发现这几个人在烘丝机附近不走,就很有礼貌地引导他们赶紧到下一个环节参观。褚时健知道这是豪尼公司的关键技术,是不想让他们了解太多。尽管如此,褚时健和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努力,还是从豪尼公司收集了不少制丝线上的一些关键设备和数据资料,比如打叶机和风力送丝机等的相关数据。

欧洲之行,让褚时健少年时在米轨旁边对远方先进世界的梦,终于实现。

褚时健一行又来到了德国。德国有当时最著名的烟草机械生产企业----豪尼公司。这是褚时健在国内翻阅资料时最想去的一家公司。德国人在工业上的精良,他早有耳闻,他很想现场领略一下。这家公司专门从事烟草机械设备的生产,产品种类包括香烟卷接包装、烟丝加工等。褚时健他们来到这里参观的时候,被制丝设备的先进和高效所吸引。几个人目不转睛地盯着运转的设备,看烘烟丝的设备如何把烟丝烘得卷曲,形状非常漂亮。据豪尼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机器的产能可以达到一天5吨,并且出成率达到80%以上。通过这套设备加工的烟丝香味更加醇厚,色泽好,烟叶消耗低。

因为都是初次出国,每个人都想着买点家电带回去,所以都省着花钱,尽量不在外面吃饭,一天的参观考察结束就买点面包什么的回酒店。然后他们凑在一起算账,看什么样的机器买回去性价比更高。算账是个精细活儿,每天他们都算到凌晨。外国人都看这群中国人奇怪,他们初来乍到,怎么就不出去逛逛呢?

在意大利,他们先考察了GD公司制造卷接设备的米兰和博洛尼亚的三家卷烟厂,然后重点看了GD公司设计制造的GDX1软盒、GDX2硬盒包装机组。这两套包装机组的性能远远高于国内的烟盒包装设备。如果能够进口的话,玉溪卷烟厂生产的香烟从包装上就能成为中国第一,因为在国内还没有哪家有如此先进的设备。

临回国,褚时健准备再请人安排看几家工厂。同行的同事忍不住问:"厂长,我们不出去玩玩吗?"褚时健愣了一下:"你们想出去玩啊?"大家异口同声:"当然啊!"那个年代,能出个国机会难得,不出门游览一下的确可惜。"你们也不早说,"褚时健说,"放你们三天假,不要走丢就行!"于是大家去看了风景名胜,褚时健说花花草草和房子给他印象倒不是很深,但那些有历史的名画和雕像却深深打动了他:"精雕细作!不用心,没有功力做不出来。"

褚时健的出行有他的特点:一是他不带所谓的行政领导,一同前往的大都是工厂的技术人员和车间主任;二是在欧洲的时间大都是在预约的工厂里待着,并不出去游玩。

褚时健脑海中勾勒的玉溪卷烟厂的蓝图越来越清晰,他甚至已经想象出了那些成套的先进设备应该安置在什么地方。

出国买设备去

于是,褚时健和同事们踏上欧洲大陆。

签"军令状"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深入,从企业领导体制上进行变革,明确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放权。对于有外汇偿还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申请外汇贷款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褚时健如期出发,他后来也懒得再追问到底当时是什么情况不让自己出国。时过境迁之后,他善于选择遗忘。

会后不久,云南省计委和轻工业厅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关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改善云南省内国有企业技术落后现状的事项。对于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外汇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获得。但是能够获得外汇贷款的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只有具备偿还能力的企业才能够申请。

有一个小插曲是,在确定好出国后,某位上级领导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突然通知玉溪卷烟厂,让褚时健不要出国了,换其他人。褚时健完全莫名其妙,他的确有时如他的妻子所说,被人敲了头才想起来抬起头:"咦,谁打我?"褚时健气得回家把手里的文件砸到桌面,说:"要不去大家都不要去了!"

褚时健接到这次会议的有关文件之后十分兴奋,机不可失,他立即开始着手申请外汇贷款的事情。他先是在玉溪卷烟厂内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商议贷款金额。最终,在会议上确定了1000万美元的贷款金额。

褚时健选择出国的地点是欧洲。从购买英国MK9-5型号的卷接机开始,他发现欧洲的卷烟机械制造要明显比其他国家先进,各方面性能要更好。除了英国之外,意大利和德国的设备也都很有名。褚时健挑选了几名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了一段欧洲之行。

然后,褚时健和总工程师立即赶往昆明参加申请会议。到了之后,他发现很多企业害怕风险,不敢要太多贷款。贵州卷烟厂甚至放弃了自己的额度,昆明卷烟厂也将自己的额度大幅降到800万美元。于是,按照计划划分的一部分贷款就有了剩余的额度。褚时健现场算了一下,总共多出了1300万美元的额度,他心里已经开始升起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

在了解了这些困难之后,褚时健并没有急于求成,他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在等待的同时,他先争取了一次出国的机会。

中午会议休息时间,褚时健把同去的总工程师李振国拉出会场,走进附近一家小饭馆,说:"老李我两个马上算个账,我有个想法。"没笔没纸,褚时健和李振国一人一根筷子,蘸了碗里的米汤就开始在桌上算账:如果追加贷款,玉溪卷烟厂如何还贷......两人把数字写得一桌都是,当米汤汁铺满了大半张桌面时,褚时健和李振国回到会议现场,告诉主持会议的领导:我们追加额度,共申请2300万美元的贷款。

当年那台MK9-5的设备就是褚时健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云南轻工业厅那里争取来的,如果再去争取,而且这次也许不止261万了,行,还是不行?

这简直是一个逆天的申请,甚至当时省委的领导都大吃一惊。计委的领导更是有点担心风险太大,迟迟不敢批准他的申请。

但是,实际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在那个年代,从国外买个东西简直是一项大工程。第一,褚时健要拿到批条,批准玉溪卷烟厂可以买什么设备。第二,要有外汇指标。是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使用外汇要有指标,这个指标由计划委员会给出。第三,要有外汇。玉溪卷烟厂当时还没有出口业务,没有外汇,即便有也要上交,由政府来统一协调发放。总之,要买海外设备不是不可以,而是要求厂领导有三头六臂:做得了政府公关,要得来外汇真金。

褚时健决心已定,他和李振国算过,一台进口设备,日产量高,有效作业能到80%以上。而且最关键的是,进口设备的梗丝膨胀率高,能降低烟叶消耗,仅一年就能节省出价值380万元的原料。这么一个账面,褚时健当然要买。他问李振国:"老李,你是不是也觉得我们非买不可?"李振国说:"从设备上说当然要买,我现在担心买来以后原料的问题。"褚时健:"车到山前必有路,原料的事情我来想办法。我们先把机器买了。"

经过多次会议和沟通,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领导班子中形成共识:对全厂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套设备,提升玉溪卷烟厂的生产能力和香烟质量,打造一条符合中国香烟市场行情的现代化国际生产线。

褚时健于是经常从玉溪到昆明,整天泡在云南省计委,希望能说服领导同意他的申请。他软磨硬泡,但领导不都是好说话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好说话的。褚时健左陈述右争取,那名领导就是不敢批给他,申请就这样被拖了下来。

褚时健明白,老机器改造得再完美,能发挥的作用都有限。MK9-5卷接机让他看到了什么叫现代效率。所谓技术改造,其实更多是要技术更新,就是要扔掉旧机器,购买新设备。

不甘心的褚时健开始从其他的渠道想办法。当时云南省副省长朱奎一直很支持云南省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也有在云南大型国有企业担任一把手的工作经历,因此更加理解国有企业领导寻求发展的愿望。

技术员们在工厂内掀起技改之风,玉溪卷烟厂90%都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旧机器,要改造起来并不容易。褚时健有一次到车间,看见邱建康趴在地上改图纸。他走过去踢踢邱建康,"你在搞哪样?"旁边工人告诉他,邱建康已经在车间三天三夜没回家了,就为了一台打叶机的改造。

虽然当时朱奎也对褚时健的做法持保留意见,他也觉得褚时健有点太冒进了,但是褚时健认为和他的沟通应该会成为一个突破点。因此,他开始多次寻找机会与朱奎见面。

1983年,玉溪卷烟厂成立了技术改造办公室,褚时健自己担任主任。他召集了无数次大小会,和技术改造办公室的人员讨论如何改造烟厂的设备和技术。几次会议之后,手下递了一张纸给褚时健,上面写着会议上商量出来的技改方针:"全面改造、积极引进、择优选型、配套成龙、消化吸收、务求效益"。褚时健扫了一眼,把纸放在一边:"写得不错,就是这些意思。但更重要的是做,而且是马上做。"

一次,褚时健得知朱奎要去参加一个会议,于是决定在朱奎参会途中"拦车堵截"。褚时健选择朱奎的必经之路,提前蹲点守候,当朱奎的汽车路过时,他直接拦住汽车,与朱奎对话。褚时健从设备引进之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对云南省利税的贡献角度诚恳说了自己的理由。最后,朱奎同意支持他的申请。现在,距离最终的批准只有一步之遥了。

无论后面的市场要怎么打,先把自己武装起来再说。

后来,朱奎召开计委的相关人员开了一次会,专门讨论褚时健这批外汇贷款申请事宜。计委的领导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么大额度的贷款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是计委,甚至云南省的重要领导都要承担责任。

对于技术的迷恋是褚时健的天性,大概这是当年飞驰在米轨上的米其林火车带给他的性格底色。在新平的糖厂期间,他就是靠对设备的技术改造、对工艺的技术改造,实现了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他已经在新平尝到过技术改造的甜头,而且英国MK9-5卷接机给玉溪卷烟厂带来的极大效益更加坚定了他在工厂内大量购置先进生产设备的决心。

在双方僵持之下,朱奎从中间协调,最终达成了一致:如果褚时健能够立下"军令状"的话,那么计委就同意他的申请。褚时健欣然应允,挥笔在一张纸上写下"军令状":"保证三年还清外汇贷款,利税每年递增1亿元。"

怎么才能继续保持玉溪卷烟厂的发展势头并且得到突破?褚时健心里的第一步棋是:技术改造。

跑了四个月,褚时健终于如愿。

尽管玉溪卷烟厂那时已经发展势头迅猛,但褚时健还没想到要和洋烟一争高下。毕竟国内还有众多好品牌、热销品在自己面前横亘,玉溪卷烟厂要求得进一步发展,先要向这些国内品牌看齐,然后赶上。在玉溪卷烟厂工作三年,褚时健已经把烟厂扶到马上,如今之势,是不进则退,他必须推动工厂往前发展一大步。

引进一流设备,领先国内同行

当时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很多国有企业都选择引进一些已经濒临淘汰的国外设备,这样一来可以节约成本,二来也能满足目前国内的需求。在褚时健设备进口的申请上,云南省计委和轻工业厅的领导却发现,他买的都是当时国际一流的设备。设备的确先进,但是价格很高,本来就有限的外汇都被这几套设备占用了。

必须技术改造

有一段时间,褚时健的办公桌上总摆着几盒万宝路烟。那正是外烟在中国攻城略地的几年,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观众都记得那则荡气回肠的万宝路广告:"人马纵横,尽情奔放,这里是万宝路的世界。"万宝路让中国的烟民过足了烟瘾,即便它价格偏高,依然非常热销。结伴进入中国的还有555、骆驼、健牌等香烟,所到之处,都以高档烟的形象横扫中国香烟市场。褚时健不时会抽一些外烟,也常拆开几包来看看。他对同事说:"烟丝好,技术好。说起来好像不稀奇,但我们就是没做到。"

于是,这些部门又开始了漫长的拖延政策,不批准褚时健的设备购买申请。褚时健认为旧设备只是节省了第一批购买资金,后期的维护、维修费用很高,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而且使用的年限很短。从长远来看,购买旧设备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新设备更加实用。

褚时健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还是习惯在清晨5点车间交接班的时候,到车间里去走走看看,没有什么具体事,就是走走。

但是,云南省相关部门的领导并没有被褚时健的分析说服,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又是朱奎帮了褚时健的大忙。经过多次接触之后,朱奎已经基本了解了褚时健的能力和为人,他愿意将信任转化为一次冒险,让褚时健放手一搏。这一次,他又站在了褚时健这边。

褚一斌在玉溪念了中学,很快就是上大学的年龄。他向来不是很爱念书,但他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关于他的未来,褚时健觉得不能按大人的想法来设计,还得听听小儿子自己的意见。

在朱奎的帮助下,褚时健终于拿到了引进设备的合同书。在设备购买合同确定之后,云南省计委和相关部门迅速把全省各个地区和行业的外汇全部集中起来,2300万美元,全数交给玉溪卷烟厂支配使用。设备购买工作正式启动。

女儿褚映群已经大学毕业,分配到了玉溪地区财校任教。褚映群很像母亲年轻时候的模样,青春秀丽。下班回家后,她很爱和父亲聊上几句,说说学校和工厂的状况。不过很多时候她都见不到父亲,因为他总在厂里。

褚时健带领着技术人员开始和各国的供应商谈判,结合玉溪卷烟厂的实际情况,确定最需要更新的设备,然后进行性能和价格的对比,最终选择最合适的设备。几个月的对比、谈判下来,玉溪卷烟厂决定选择德国豪尼公司的设备,认真的德国人最终和认真的褚时健握了手。此外,褚时健还从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引进了45台套卷接、卷包、制丝生产线。

马静芬上任为绿化科第一任副科长后,颇为雷厉风行地做了几件事。首先,在工厂普及植物种植及养护知识,培养大家美化环境的意识。其次,彻底拆掉了遍布全厂各个角落的鸡棚和鸭棚。拆除过程很是艰难,有人抱着下蛋的芦花鸡就是不肯撒手之类的场景频频上演,但马静芬还是拿下了难题,短短几个月,厂区旧貌换新颜。但她的身体却越来越差,所以工余时间,她就忙于钻研各种中药及养生知识。

当这些设备陆续运到烟厂后,厂家的技术专家随之到了玉溪。玉溪刚刚在1983年撤县建市,平日里难得见到的国际友人一下让玉溪显得更有档次,外国人成了玉溪城中的有趣话题。

家里也进入各有各忙的时期。马静芬从工厂组织科调到了绿化科,这是厂里新设的科室,本来褚时健想命名为"服务大队",但遭到了毛遂自荐调过来的马静芬的反对,她觉得这个名字很不符合"美化环境,维护环境"的科室定位。为什么成立这个科室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褚时健被地区卫生检查团通知去行署交50元罚款,还要做出检查,原因就是烟厂的环境卫生不达标,所以褚时健决定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抓这件他也很头痛的事情。

从1984年到1986年,所有的进口设备陆陆续续调试完成,开始正常地投产使用。

褚时健尽管比前几年要显得更忙碌,但他感觉状态却比前几年要好得多,心里有谱气得多。

这是当时国内所有烟厂里最豪华的设备阵容,玉溪卷烟厂一时豪气干云,傲视同侪。

各有各的忙

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工作状态逐渐步入佳境,他在工厂慢慢将一些业务技术突出的技术员、车间主任放到了重要的生产位置上。在厂里以业务精良著称的李振国成为玉溪卷烟厂的总工程师,乔发科、邱建康、陈志华等公认的能人也在厂里各种重大的技术改造方面承担要务。经过外引设备、内改分配制度,烟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稳步发展期。1983年,玉溪卷烟厂的产量为46万箱,1984年则为53.7万箱;上缴利税方面,1983较前一年增长25.85%,1984年则增长30.46%。尽管还落后于昆明卷烟厂、上海卷烟厂等大规模烟厂,但论增长速度,玉溪卷烟厂已经名列前茅。

马静芬对褚时健开玩笑:"这下厂里要飞上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