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终面试,我硬生生啃完了《case in point》这本咨询行业的入门教科书。把每个商业案例的逻辑框架和分析原则抄写了无数遍,以最笨的办法让自己这个门外汉把这些知识点一个个印在脑袋里。尽管我知道,可能最终面试不一定会用上它们,但当下,这些东西是唯独能让我感觉到安全感的方式。
我最后一次校对完报告准备休息的时候,内心里忽然崩溃了几秒,没有理由的,只是觉得自己能够坚持到这一步,真的比任何人都害怕失去和失败。没办法,但我必须全力以赴地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眼下最后的机会。
在真正面试的那天到来前,我已经忘记了我准备过了多少个案例,做过了多少次模拟分析,修改了多少遍建立,联系了多少遍自我介绍。
面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前,我们被划分为六人一组的小团队,共同为一个品牌的收购项目而做调查和建议,从而形成一份报告。没有人知道我为了这个case做了多少调查,只记得当时主动揽下完成最终报告的任务那天,写完那份中英文报告时已经是凌晨两点。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泡了一杯咖啡就赶去了面试现场,耳机里放的歌曲是我离开都柏林回国那个航班上的单曲循环。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忽然有些恍惚,再打开日历一看,原来自己已经离开了那么久。那时候的自己,一定没有想到自己现在是这副模样,过着这样的生活吧。
想起自己在都柏林念研究生的时候,被大家推举成组长带一整个team去完成一个创业项目,亦或者自己在图书馆待到深夜,成为最后一名离开的人,这些琐碎的细节常常给我动力,让我意识到我必须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才可以抓住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
一整天的面试,从场景模拟,到小组群面,再到个人全英case分析,最后一对一终面,四个环节紧锣密鼓,简单的茶歇后就要去赶往下一轮。和组员们相互加油打气,听着大家讲自己的秋招经历。当听到每个人讲出自己手中已经有了XXX多少个offer的时候,我的确是羡慕的。可羡慕归羡慕,我必须继续负隅顽抗走自己的路,无论成功失败。
04
不去比较,是我给自己的定心剂。
那时候我心里有着野心,有着畅想,那就是我一定要拿下这个offer。
那天的面试到第三轮结束后,我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体力已经被透支耗尽。患有神经性头痛的我,脑袋里仿佛刚刚结束一场原子弹爆炸。强忍着疼痛,去洗手间洗了把脸,期间带领我们面试的hr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朝我开了个玩笑,说我的膀胱有待锻炼。
或许也是因为这种仿若站上独木桥的惊险,让我不得不去全力以赴。
但好像神经还是一直像紧绷在弦上的箭,疼痛感让我一度走神,导致在最终一对一面试的时候,听错了面试官的问题。走出面试房间的时候,心里面的那个小人不断训斥着我,批评我在那么重要的时刻,怎么可以走神呢。
联合利华的终面是我秋招里的最后一站,因为时间撞上,所以我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另外一家我很喜欢的公司终面。朋友说,人生就是这样,你必须作出选择,当你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失去,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们必须去选择自己最想要的那一个。也是在这一趟旅程即将到达终点站之时,我依旧没有拿到真正让自己满意,让自己觉得“啊,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它”的答案。
离开面试酒店之前,和组员们做告别,记得最后对大家说了一句“江湖再见”,然后和每个人拥抱。走出酒店的时候,全身如释重负,不去想结果会如何,只是庆幸自己终于熬过了这漫长秋招季节的最后一站。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我带着那样一个不得体的污渍去面试后,公司最后还是发给了我offer。那像是冬日里的春雨,给我一丝安慰。在之后的面试里,我对每一口咖啡都万分小心,现在回想起那时的自己,有一些感动也有一些心酸。
05
衬衣是最好的证明,那时候我只准备了一件白衬衣,所以每次面试我都会非常小心,不要弄脏它。可事与愿违,在有一次早起面试的时候,咖啡不小心溅到了衬衣上,我看见白色中的咖啡渍,一下子兵荒马乱。我飞奔着去那家公司,然后在洗手间用自己迅速百度到的去污渍的一千种方法试图挽回。可终究是没有用的,那一刻黔驴技穷的我只好选择接受现实,穿着这件脏衬衣硬着头皮上场。
就在我满心期待自己会接到那个来自联合利华的电话时,现实却只给了静音的答复。在听说组员们都陆陆续续收到offer call的时候,我的手机却没有任何动静。为了等待那一通电话,我甚至在去洗手间的时候,都把手机放进最靠近自己的口袋里。生怕错过任何一通未知来电,是我最后的倔强。
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发现对方说得有些道理,因为在那一周频繁的面试轰炸后,我真的已经精疲力竭。甚至已经懒得去准备,放任自己成为那句“是你的终究是你,不是你的你强求也得不到”的信徒。
而就在密集通知offer的那几天里,我始终没有接到电话。几乎是被宣判了结果,又一次与自己想要的结果擦肩而过。记得当时的上海开始降温,下班回家的路上会刮起风,我走着走着好像就要落下眼泪来。我甚至希望自己能哭一场,让这悲伤找到自己的出口。
我常常在夜里失眠,失眠的原因不是因为我的失败,或者我的两手空空,而是我在试图寻找退路时,发现自己的形单影只。记得在面试最频繁的那一周里,我赶了六家公司,其中有一家公司,过五关斩六将到达了最终轮。却因为面试官的一句“我觉得你身上缺乏我们想要的应届生的那种朝气和热情”而以失败告终,那场面试结束后我坐着穿越大半个上海的地铁回家,在拥挤的人群中我像是罐头里的一颗玉米或是鱼仔,被挤压地变形,喘不过气。那漫长的一个小时规程里,我反复思考着自己是否真的如对方所说,我是个缺少朝气和热情的人呢。
可最终我只能独自酝酿,然后在无数次自我安慰后,试图转换注意力。看着论坛上一个个报喜的帖子,我关上了屏幕,吃了一片褪黑素,强迫自己睡着。
我几乎以为自己又一次失败了。求而不得,是这三个月里经常出现在我面前的关键词。得到的不喜欢,喜欢的又得不到。这个尴尬的状态贯穿着我回国后这漫长的秋招里。因而,我也开始怀疑是否是自己眼高手低,是否是真的能力不足。
也不是经不住打击,而是当你很在乎很在乎一件事情的时候,它的结果往往也会比以往放大一百倍一万倍。
03
那天发了篇微博,写了这样一句话——“不要让悲伤过夜,要坚强,把难过与后悔的时间都用来想接下去该怎么做。”
三分钟到,我摘下耳机,拿起了笔记本,朝着楼下的会议室走去。
我告诫自己,过了这晚,必须像个成年人一样,重新开始,就算再沮丧也要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去迎接接下来的生活。于是,第二天我又如同往常一样早起,急匆匆地去上班打卡。
那三分钟里,仿佛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像是宣告漫长等待的结束,也像是幸运回光返照。在那三分钟里,我的脑袋不断回放从回国到现在的将近三个月时间,还有无数场面试时的自己。
只是那天咬下包子的第一口,却没有了以往的幸福感。
挂断电话的时候,我的手还僵硬地举着那个包子。那剩下的最后一口,和以往的每一次都不同,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和快乐。我偷偷塞上了耳机,放了一首歌,然后给了自己三分钟的时间看向窗外。那天是个雾霾天,但我却仿佛看见了蓝天白云。
06
在最后一口之前,我的手机显示了一个未知号码,在对方清亮的声音问我“您好,请问您是王宇昆同学吗?”的时候,我的肾上腺素急速飙升,我内心里似乎感受到了些什么,我激动地告诉对方,我是王宇昆后。紧接着对方恭喜我成功通过了公司的所有面试考核环节,顺利拿到了offer。听完这句话的时候,我几乎是要在那个狭小的工位上跳起来,我压制着我激动的心情,反复向对方确认“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吗?”,我听到电话里那头的笑声,她告诉我——“没错,你被我们录用了。”
后来才得知,因为一些差错,我被最后才通知到。
每天的小确幸是,经过三十分钟的步行步行通勤时间后,在全家买一杯热美式咖啡和一个肉包子或者牛肉馅饼。然后急匆匆地坐在工位上,开始享受这得来不易的早餐。第一口总是幸福的,因为它总是全新一天开始的象征,最后一口总是无奈的,意味着要开始忙忙碌碌的工作了。
我在电话里告诉朋友我最终还是拿到了offer,电话那头朋友跟我一起狂欢大叫。她开玩笑说,我这个上海男子图鉴,终于可以进入第二集了。那一刻,似乎才感觉到真正的如释重负。
半个小时后是要和广告公司开会,讨论今年年底营销节点的TVC视频创意。我把创意brief打印出来,在群里再次跟同事们确认了开会时间,然后准备下楼去准备会议室。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签完了给联合利华的offer协议。合上电脑屏幕的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非常非常非常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并且为了这件事非常非常非常的努力,你一定会得到它的。
收到联合利华的offer call时,我正在实习公司的办公桌前啃一个刚刚从全家买来的肉包子。我一边吃一边收拾着桌面,缓慢启动的电脑在输完工号后,弹出来的是我昨天下班时留下来的待办事项。
或许这是一句无法得到百分百印证的话,但我想它多少可以给每一个相似的你我带来一些期许和力量。
02
如今,22岁的我,在硕士毕业的时刻,终于给漫长的秋招画上了句号。依旧会记得刚回国时为自己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焦虑失眠的夜晚。也会记得那无数场面试中带着笑容,带着希望的自己。这些瞬间都将成为一个个永恒的符号,镂刻在人生的字典里。
人生会触底反弹的,只要你非常非常非常想要做成一件事情。
相信我,人生是会触底反弹的。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