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做生命的船长 > 是的,请先爱自己再及他人

是的,请先爱自己再及他人

专家称,淋巴瘤除与自身的免疫力有很大关系外,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等也有很大关系。如长时间处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辐射环境,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紊乱,都有可能诱发淋巴瘤。“仗着自己壮汉型的体格晨昏颠倒,三餐不定,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冬天衣不过三件,从来没有为健康操过心”的年轻的熊顿走了,在她正好的年纪。

2012年11月,年仅30岁的熊顿因病情恶化遗憾离世。

还有于娟,那个写出让千万人动容的《此生未完成》的年轻妈妈,教师、女儿、妻子。

生病后,熊顿的生活一下子全变了,没有了聚会,没有了四处疯玩,化疗让她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也夺去了她的能量,她能去的地方,除了医院就是家。熊顿说:“病后几乎都在医院,睁眼就是灰白的天花板,入耳就是化疗、吃药、体温、白细胞增减……日子的无聊可想而知。”

于娟出生于1978年,留学挪威,学成归国后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细节,最后发出沉痛的呼吁,她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2011年8月,熊顿因一次摔伤到医院检查,被告知身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得病前的熊顿自诩为“一个剽悍的女子”,“仗着自己壮汉型的体格晨昏颠倒,三餐不定,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冬天衣不过三件,从来没有为健康操过心”。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走了,31岁的好年纪,还来不及看着孩子长大,还来不及去数父母的白发。此后,于娟留下的70多篇“癌症日记”,被冠以《此生未完成》出版成书。

有一段时间,网上有一部漫画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这部名为《滚蛋吧!肿瘤君》的漫画是一位年轻肿瘤患者的作品。

很多年轻人都是如此,认为自己有大把的时间,有足够的健康,有用不完的精力,于是,他们放任着自己去挥霍这些不可再生的生命资源,却不顾身体悄然发出的警号。

早睡早起,规律的作息时间有益健康,这句话所有的人都明白,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工作的压力需要我们去承受,各种交际活动需要我们去应酬,数不尽的生活欲求需要我们去争取,日新月异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应接不暇的网络资源诱惑我们去点击……使我们不得不将白天延长进夜晚,由不得自己。

一个人活着,喜欢的是夜夜笙歌也好,喜欢的是周游世界也好,总该要拖着自己的身体去做。活得精彩虽是王道,但没有健康的本钱,那些精彩又该如何去承载呢?生活中鲜活的事实总在证明着: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我们才懂得珍惜。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相反的事儿了。其实,不止于娟,不止熊顿,我们每个人都在写着“生命日记”。

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名作《热爱生命》发表后,引起全国巨大轰动,在接受华盛顿邮政记者采访时,他意味深长的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容易,无论如何不能对不起生命。”的确,生命只有一次,珍贵无比,一辈子的光阴弹指一挥间,没有了生命任何东西都无用,所以人一生一世活着就要珍爱生命。如何珍爱生命,首要的条件就是爱惜自己的身体,珍视自己的健康。

平时身体好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想生老病死,离别感伤的事情。若是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倒计时,和亲人朋友的相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恐怕每个人心中涌起的除了绝望之外更多的是空白。我们总是期待着天荒地老、地久天长,却不懂得去经营和珍惜,等到真正大彻大悟的时候却为时已晚。生命太脆弱,用健康代价换来的那些所谓的物质在生命面前显得尤其渺小。

身体,你好么

有人说,健康的身体是1,金钱财富等其他的一切都是0。如果这个“1”没了,那么后面的“0”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趁着一切都还来得及,趁着日子还长,把自己的身体看顾好,这样,我们才有力量走更长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