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拉在一旁要求姐姐:“你大声点读吧!”
“那么说,这张报纸是我的啰!”卓娅很兴奋。她小心地把这张留下岁月足痕旧得发脆的报纸铺展在桌面上,低头认真地读起来。
于是屋子里回响着好久好久以前就清晰记着的那些话语:
“是呵,那时候我有意将这张报纸收藏好,我想,将来卓娅长大了,好让她读读。那时候卓娅还不满半岁哩。”
“我国在汪洋大海般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包围下,像一座巍然屹立的山岩。尽管惊涛骇浪不断地撞击着它,淹没和冲溃在时时威胁着它,但这巨大的山岩却一动不动,它何以有这般惊人的伟力呢?”
“妈妈,你忘了,你不是告诉过我爸爸的箱子里可以放本子吗?我打开箱子就看到了这张叠着的报纸。于是我就把它打开了,嗯,就这个啰……”
卓娅早就熟知这些话。但当她再次重温这些话的时候,似乎就有了与从前不同的感觉:焦黄的报纸的颜色是那已流逝的当日时光的见证,这更能使她敏感地捕捉到这些语言的巨大力量。
我问舒拉:“你在哪里翻到了这张报纸?”
卓娅一字一句地读道:“列宁同志,我们谨向您宣誓,我们一定会让您的遗嘱成为光荣的现实!”
这张《真理报》报头上印着1924年1月30日。我拿着报纸默默无语,往事却越来越清楚地呈现在我的脑际:2月的一天,寒风刺骨,村庄的阅览室里挤满了人,阿纳托利·彼得洛维奇在一片庄重寂静的气氛中,给农民们高声朗读着斯大林的誓言。
她第二天又从图书馆带回了斯大林同志的著作,那是他在克里姆林军校学员毕业典礼仪式上的演讲。那时我对卓娅能这样勤勉地开始读斯大林的书,感到由衷的高兴。导师的教诲就这样逐渐深深地渗入一个15岁女孩子的心灵里。斯大林同志精辟而公正的论述和他所列举的事实确凿的例证,简要明了,能为每一个人所接受,他的每一句话都能送到即使理论水平较差的那些最年轻的听众的心坎上。
一天,舒拉走来对我说:“妈妈,你来看,这张报纸都变黄了,好旧啊!啊——!”他吃惊地说,“还是1924年的呢!妈妈,你看!”
由这张焦黄的报纸引出了卓娅所读过的一张图书名单。我现在很难对这一长串书名作逐一的说明。斯大林同志在第十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和第八次苏维埃非常代表会上关于修改宪法草案的报告,卓娅都读过了,她急于想要弄明白这一切。她说:“是呀,我现在全了解了,我能够自己认真地分析这些问题了,搞清楚这些我觉得这些书是多么亲切!”她曾给我看过那时她写在日记本上的一段话。这是巴比塞写的《斯大林》一书中的警句:
就是在这个时期,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
“在绛红色帷幕上,有一个和马克思、列宁并肩的侧面像——他为天下大众的事情操心劳力,他创造着现在和将来……他是你们每一个人的朋友。他废寝忘食地为所有的人工作,把最好的命运带给你。他是一个有着学者的思维、工人的脸庞、战士的装束的人。”
卓娅打算申请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在1938年的夏天。那时,她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手里那本团章,力求将它全背下来。舒拉看见就走过去考她,看她是不是把全部内容都记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