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福打个愣:“换会计?”
萧长春说:“我再告诉你一件事儿:咱们决定暂时换换会计!”
萧长春点着头,观察着马连福的气色变化,说:“马上就要换,马上就要他把全部的账目都交出来……”
马连福立刻摇头:“没有啦。”
“噢……我才听说。”
萧长春撕着纸,卷了一支烟,递给马连福,自己也卷了一支。等到点着抽了几口,他又一次亲切地叮咛马连福说:“连福,你再想想,还有没弄利索的事儿没有哇?”
“讨论了几次,意见不一致。可是不能不换,党支部和社委会决定了。”
“清楚什么,一盆糨子!”
“马主任呢,他……”
“你自己更清楚自己。”
“只有他一个人反对。党支部决定了,他一个人不同意也不行。因为许多贫下中农社员都拥护这么办。”
马连福很惭愧地一摆手:“算了吧,我那点底子,不全在你手心上托着、心里边装着哪!”
“是呀……”
萧长春认真地说:“教训也好嘛!给他介绍一些,好防备着不小心走到老辙上去。”
萧长春朝马连福跟前靠近了一步,低声说:“连福哇,我们这一程子谈了好几回了,我把自己的心里话也全掏给你了。我不说,你自己也能体会出来,不管你有多大的缺点和错误,组织上没有一个人把你当外人看待。同志们都为你有一点转变的样子高兴。大伙儿这样对待你,你也高兴吧?”
“唉,老萧,你别砢碜我了,我可有什么经验哪,全是他妈的教训!”
马连福胡乱地在牲口的后胯上挠了几下子说:“那当然。你对我是啥样,嘴不说,我心里也有个数儿。往后你看吧,从工地上回来的那个马连福,保险跟走的这个不是一个人了。”
“除了交代那些杈子、扫帚之类的事儿,最好再给克礼介绍一点经验……”
“盼着你把这些话变成你的行动。”
马连福连忙摇头说:“不啦,急得要命,早到工地,心就踏实了。”
“那当然。”
萧长春问了问交代手续的情况,又说:“连福,你晚一天走不行吗?”
萧长春开始卷起第二支烟。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马连福。在地里,他跟韩百仲、焦淑红又谈起今天要换会计的事情,他们忽然想到了马连福;他要急着赶回村子给马连福送行,一方面是希望马连福在清查账目这件复杂的工作上,帮助他们提供一些线索;他们觉着马连福是老队长,过去跟马立本很对劲儿,有些事情摸底儿。另一方面是希望马连福能跟马立本把问题撕扯清楚,割掉尾巴;他们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思想糊涂,立场不稳,经济上就很容易不清楚。如果是这样,党支部应当尽力把工作做到家,不让马连福背着包袱走,这对他的转变、提高都是有利的。
在饲养场门口,两个人见面了。
他慢慢地抽着烟,望着马连福的脸说:“连福,我再告诉你一个底儿,这回我们要撤换马立本,跟你上工地、焦克礼接你的手可不是一回事儿……”
他们谈了一阵子,仍不见马连福到这儿来,萧长春就离开了焦家,奔饲养场了。他一定得找到马连福。在马连福走之前,也得再跟他做一次思想工作,同时,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在这一次谈话里跟马连福挑透。
“我知道。”
焦振丛对这几句话能品出味儿来,连连点头说:“一点不假,一点不假!……”
“你是我们的同志,是个有错误的同志,这一阵儿,不管怎么着,你是有转机的,组织上有决心帮助你彻底改正错误。马立本呢?他死不跟地富分子划清界限,死不跟贫下中农一条心,他对社会主义没有一点儿感情……”
萧长春说:“别人忘本,咱们这色的人可不能忘本。拿您说吧,要不是新社会,您能住上这大瓦房,您能又是铺的又是盖的垛半炕?又能屋里放着自行车?您能家里出去一个工人,又供着两个上中学的?旧社会能吗?做梦吧!这些好处,不是靠哪个人帮忙来的。是党,是社会主义给的。这一点您得看清楚!”
“这小子总想升官发财,可他妈的会拍马屁啦!”
焦振丛说:“一样。变了,不就是忘本嘛!忘本,不就是没有良心了嘛!支书,我跟你说吧,这一程子,我也没有脑袋一沾枕头就睡觉。你们干什么了,你前边那些人干什么了,你后边那些人干什么了,我全看得清清楚楚,也都翻过来倒过去地想过。我觉着,按理儿说,我应当跟你,起码得跟喜老头、马老四一个样;再不济,我总不能跟克礼他妈这样一个老娘们差太远吧?实际上呢,比起他们来,你就是当群众的面宣布我是个中间派,再不,说我是个落后分子,我也不会说你扣帽子。这是实情理儿嘛!”
“还有一条,我估计他的账本子里也有问题……”
萧长春说:“我可不敢用这个词儿。我是说:穷人的骨气、心田也就变了。”
“这……这可能,这可能。”
焦振丛说:“我替你说了吧:就没有了良心。对不?”
“账本接过来以后,我们是要跟他彻底清算的!”
萧长春说:“这些您都有,原来就有。后来呢,变化了,再后来,您想变回来,不费点劲儿,那是不容易的了。”他又看了焦振丛一眼,说:“反正我今天也把您打击了,好,咱们干脆就一锤子到底儿吧:依我看,一个人要是有了家产,就有了私心;有了私心,就……”
马连福眨巴着眼,点了点头。
焦振丛笑了:“哈哈,支书,你的心力,嘿,我真是佩服到家了!说一遭儿,大概是像马老四说的,我缺少穷人的骨头和穷人的心田吧?”
萧长春又接着说:“既然组织上没有把你们看成是一回事儿,那么你自己也别硬要往一块儿沾,要跟他划清界限……”
萧长春说:“跟社一心,不是焊的。应当像,哎,打个比方吧,好像您吃的这个饼子,原来是面,又掺上了水,面和水揉到一块儿,成了一个,等做熟了,您根本分不出哪一半是面,哪一半是水了……”
马连福连忙说:“一定一定,你瞧我以后再要理他,你们就不要理我了!”
焦振丛摇摇头:“唉,不是说轻说重的事儿。支书呀,你说怪不怪呢,对社,我冲着日头说话,我是越来越没有二心了;不知怎么,就是焊不到一块儿。”
萧长春进一步说:“要想思想划清界限,头一条儿要在经济上划清楚;经济上不清楚,思想上就清楚不了——咱们遇到过的那些犯了错误的人,还不都是这么一回事儿吗?”
萧长春笑了:“我把话说重了是不是呀?反正您不会怪我,说错了,就算没说。”
马连福说:“我这一回是一刀两断,任什么地方也不沾他们的边儿了。”
焦振丛的脸红了,像一鞭子抽到心口上。暗想:支书哇,你还不知道我还没有敢全揭开哪,要是知道了,你,唉……他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萧长春趁机挑开了说:“连福,我想问问你,过去你是不是知道他有什么不干净的问题?”
萧长春也来了个顺水推舟,用玩笑话儿带出他的真正意思说:“大概有这么一点味儿吧?揭发弯弯绕他们倒动粮食的事儿,您的行为是穷人的样子,证明您身上穷人的东西还不少;可是您揭得晚了一点儿,要我看,要不是事儿逼到那儿,不揭不行了,您可能还得抻一抻哪?我估计错了吧?”
马连福急了:“老萧,唉,瞧你说的,我又没管过这摊子工作,除了开会、有事儿,很少登那个门儿,我怎么会知道他干净不干净呢?”
这个比法,焦振丛是不大爱听的,好像比挨了骂还不好受,脸上没有露出来,嘴上也没让它全露出来。他带着笑容,把正经话儿当成玩笑说:“哎呀,让你这一比,我不就成了中间派啦!”
萧长春尽力把口气变得轻松一些说:“刚才说了,你们过去比较对劲儿嘛!”
萧长春说:“这要看怎么比了。有一些人,解放前受苦,解放后还有一点苦,要是不走合作化的道路,那就永远摆不开苦了,比这些人,您是差的。还有一种人,解放前不大受苦,解放后更不受苦了,要是不走合作化的道路,很可能变成富农,剥削人过日子,比这种人,您是积极分子……”
马连福更加着急地说:“对劲儿嘛,也可以这么说;不过,你得想想,我是个斗大的字儿认不得几口袋的人,他那么一个文化高的人,要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能让我看出来吗?真是笑话!”
焦振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积极什么呀,比人家,可差天上地下了。”
两个人就这样一推一挡地谈起来了。从表面看,他们站的很近,脸色都是平静的,说话的声调也不算太高,好像谈家常话儿似的;可实际上,站得近,隔着心,脸色平静,心里可翻腾,声调不高,却是斗争啊!
萧长春说:“您不是干部,要论积极分子吗,说真的,我们是把您当成积极分子看的。”
萧长春是实心实意,满怀着热情和希望。他从马连福那故作镇静的脸上,肯定了自己跟韩百仲对他的猜疑。他希望马连福能够彻底地跟他们站到一块儿,跟马立本斗争;这样会减少焦淑红、韩小乐许多困难,会使问题更快、更彻底地得到揭发和解决;同时,这也是帮助马连福提高的机会,更是马连福立功的机会呀!可是,他同时也从马连福那故作镇静的脸上看出来,这个人现在的觉悟和认识,离着组织要求的那一步还相差很远,即使有问题,也还没有到不顾个人得失彻底揭发别人的火候;也看出,自己跟他又一次心对心地谈话,不可能收到实效……
焦振丛说:“不是替你找借口,实情理嘛,你一天有多少工作,我还不摸底儿呀!我不是干部,又不是积极分子,你哪得空跑这儿跟我聊家常来呀!”
想到这些,支部书记的心里忍不住地升起一股子怒火:我们是怎么对待你的?宽让你,帮助你,一次又一次地跟你谈,把心都掏给你了,你就是一块石头,也得热了呀!你想想你办的那些事儿吧,你给东山坞造成了多少困难,你给集体带来多少损失;你就是一个木头人,也得红红脸了呀!给你留路子你不走,给你指出前途你不奔,使劲儿拉着你,偏偏打坠坠!得了,作为一个党支部书记对待一个同志,作为一个穷哥们对穷哥们,我萧长春已经尽到责任了,爱怎么着你瞧着办好了,一切由你自己决定!不用你揭发,我们也会把账目弄清楚,不用你承认,只要你有牵扯,我们也能把你揪出来。那时候,你可要自作自受了!
萧长春笑了:“这是批评我哪,您别替我找借口了。”
这是一个年轻的庄稼人的怒火,这怒火带着硬朗朗的正义感,可也带着一点儿失望情绪。
焦振丛说:“支书忙啊!”
马连福的确在敷衍搪塞,心里又忐忑不安。他从萧长春的口气里,看出对自己的怀疑;可是看表情,又不像很严重很着急,更不像是很生气的样子;这就是说,他们对自己仅仅是个怀疑,根本还不摸底儿。唉,我马连福过去办的事情实在是太不好了,跟马之悦和马立本这伙子人吃喝不分、花用不分,脑瓜子里边的东西也不分,纠纠缠缠地弄到一块儿了;这会儿,不要说别人,连自己也成了择不顺当的烂韭菜了。唉,这是怎闹的呀!马之悦不是个可依靠、可亲近的人,太个人主义,太爱揽权;他给我马连福一些“恩惠”,就是光从他本人想的,想让马连福跟他一条心,给他保驾!马立本油腔滑调、好吃懒做,一脑袋名啊利的,不是个好东西;他是冲着马之悦,也为他本身打地盘儿,才不顾一切地周全我马连福,我是个穷人,是个“老革命”,这会儿又要往远走、往高飞了,非常应当跟他们一刀两断,从此各奔前程……
焦振丛的女人说:“支书是不大到我们这儿串门来的。”
想到这里,糊涂的马连福胸口一热:全说出来,全说出来,抖落个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从此新打锣鼓另开张,重新做人!我马连福要立点大志!
萧长春有急事在身,再说,在那些不是有深交的社员家里,他从不习惯乱吃人家的饭或乱用人家的东西;他觉得,这是每一个村干部起码的生活纪律;这一条,也许是从军队带来的好作风。他说了好多话,才算把这场“拉扯”平息了。
忽然,糊涂的马连福胸口又一冷:不能说,不能说!说了这个不要紧,可这个跟老账连着藤哪,扯着蔓儿哪!一提这个新的,老的也得动,那可就揪扯不清了,问题也大了;何况,那三十块钱,花了一点儿,留给孙桂英一点儿,自己兜里也只剩下一点儿了;花了的,吐不出来,早变成吃的、用的东西了;留下的,要不回来,孙桂英刚刚愿意自己走,一提这个,保险又扯后腿,工地去不成了,日子也没法儿过了,这不又砸了锅吗!不能随便说出来,马立本那个人“能”着哪,最会做假,从账本上不容易找出娄子来;找不出来,自己走了,回来的时候全都过去了,什么事儿也就没有了;反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往后你就是把票子堆在马连福眼皮底下,不该拿的,决不伸手了……
焦家两口子,还有几个孩子,硬拉萧长春在这儿吃一点,非常诚恳。
糊涂人算着糊涂账,自己倒觉着这是一种保护自己过关的聪明办法。
焦振丛正在吃饭。他刚出车回来,马上还要走。他是个忙人,也是一个乐意忙的人。
这工夫,萧长春甩掉了烟根儿,就要转身走了;他的眼光又不知不觉地停在马连福的脸上了。忽然间,多少刚刚过去的事情又动荡在他的脑海里,又冲激在他的心头。他想起那一天,在乡党委会,王国忠跟他谈的话:“要懂得顾全大局,不能任着性子,想怎么就怎么,应当有点忍耐精神。忍耐本身有时候不是退却,而是进攻……”这句话说得多好呀!这会儿,自己犯了年轻人的“庄稼火”,任着性子了,不耐心了,这是进攻,还是退却?这是硬,还是软?他又想起前几天王国忠在电话里给他的指示:“做人的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又复杂、又曲折、又艰难;可是,只有把这个工作搞好了,我们的胜利才有保证啊!”这个指示是多么正确呀!这会儿,自己怕复杂、怕曲折、怕艰难了。他也想起喜老头,想起韩百仲,想起那个开得非常成功的团支部会……
这会儿,萧长春正到处找马连福。他本想到家里找他,路过队部一打听,正在跟保管收拾工具的焦克礼说:马连福要搭焦振丛的大车走一截儿,就又到焦振丛家里来了。
年轻的支部书记又把热劲儿鼓起来了。他得继续耐心说服马连福,也许说不通,但是要耐心等待,要给他开通道路,决不能用粗暴态度和急躁的言语把路子给他堵上。
马连福不知道爸爸要办什么事儿,一边挠着牲口毛,一边朝院子里看着;他看到他的爸爸又里里外外地忙着,一会儿抱柴火,一会儿又舀水,接着,又见小屋子的门口飘出了白色的烟雾;他爸爸刚才跟他说的那些话,还有这几天说过的几次话,不知怎么,听时不怎么动心,这会儿倒像很动心地在脑袋里翻腾起来了。他觉着,爸爸终归是爸爸,还是疼儿子的……
“连福哇,说心里话,这会儿,我最担心你在金钱上跟马立本他们有牵扯……”
谈着谈着,马老四忽然想起什么,说:“你替我挠一会儿,我办一点事情去。”说着,把手里的挠子交给了儿子,就搓着两只大手,走到院子里去了。
“没有,没有!”
父子俩一对一句地谈着,越谈越亲热。几年来,他们还没有这样心平气和地谈过一次话;过去,他们的心,被一层又一层的罗网隔着,看不清这边,也瞧不准那边,两边总也挨不上,经历了这一场如火如荼的斗争,起码有不少层罗网断了线儿,或许已经被揭走了吧?
“连福哇,你要是有这类问题的话,不论大还是小,不论是什么样儿的,只要你交代出来,认清了是非,我代表组织向你保证,决不会让你走不过去;弄清楚了,对你,对咱们农业社,对我们这场斗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仔细地想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马连福说:“那当然啦。不信您就往后瞧。我要是再跟老萧闹矛盾,再跟农业社当对头,再给别人当枪使,不用说您,连祖宗我都对不住了。还是那句话,从今以后,我要重打锣鼓另开张。”
“没有,没有。”
马老四听到儿子这几句有劲儿的话,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模样,就又说:“会说的,不如会做的,做的跟说的要是两岔着的事儿,那话能值几个钱呢?好,还是坏,用不着挂在嘴上,走路怎么迈步子,就是自己看不见,旁人也瞅得清楚。我得冲着你的脚印儿点头。”
“连福哇,刚才我们两个支委谈过你的事儿。我们觉着,你这一程子是往朝阳的方向转了,可是你的立脚的地方还不结实。你口口声声地保证要‘新打锣鼓另开张’,这是你心里话,我们相信你。可有一件,你要是不跟你的过去彻底割开,藕断丝连地夹着尾巴走了,那是非常危险的,那你就永远也打不起锣鼓,也开不了新张呀!连福哇,现在还不迟,你可得想透了呀!”
“您放心,从今以后,我连福一定改邪归正,再不沾那些破坏党的边儿了。”
“没有,没有……”
“我不要紧。只要你能够回心转意,改邪归正,跟长春他们步步往高走,我就是再累着点儿,心里边也是痛快的,一痛快,也就结实了。”
萧长春心热口冷,耐着性子启发、警告面前这个同志,声音一句比一句高,话一句比一句沉重。
“那是。您也多留神点身子。”
马连福心软口硬,生着法儿麻痹和欺骗面前这个同志,声音却一句比一句低,话一句比一句没劲儿。
“你也别惦着家里。比起大日子来,一个家又算得什么呀!没有富足的大日子,也不会有美满的小日子;像人家长春那样,心里边时时刻刻都装着大日子的人,才是最好的人哪!她们娘俩在家里也为难不着,有什么事儿,长春他们比你想的还要周到。”
一个问,一个答,一个揭,一个盖……
“那是。”
萧长春现在的力量也只有这么大,全尽了。
“到那儿要多听马同峰和韩春他们的话,他们是党员,一行一动都是照着党的指示办事儿;人家都是心里心外一个样的干净,说的跟做的全是一个样的正当。你照他们的话办事儿,就没错儿。”
马连福现在的办法也只有这么多,全钉死了。
“那是。”
萧长春只能等待。
“人去了,心也要跟着去。社会主义是咱们穷人的靠山,没有它,没有咱们的好,也没有后辈儿孙们的好;咱们得出力气把它建设得好好的、牢牢靠靠的,挖河工程正是给儿孙造福的大事情。有了水,每年的收成就打了保票;有了收成,咱们的社会主义才能建设呀!”
马连福求之不得。
马连福点着头:“那是。”
萧长春最后说了一句:“连福哇,这样好不好,你晚走两天,好好想想……”
马老四又看了儿子一眼。他见儿子的脸上今天有一种少见的喜气,就说:“长春前两天跟我商量,我觉着,你到工地上去,钻进好人堆里多呆一程子,也有益处。”
马连福一听要把他扣下,急眼了,也说出最后一句:“老萧,你放心,我要是真没说实话,你砍我的脑袋!”
“您还有什么事儿吗?”
萧长春瞥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苦笑了一下。
“她愿意总比不愿意强。”
马连福那只插在衣兜里的手触到了几张人民币,浑身打了个颤。
马连福说:“商量好了,她愿意让我去。”
马老四捧着几个刚刚煮熟的热鸡蛋走出来了:“长春,来一个吧。”
他把要说的话在心里掂了掂,低声问:“你上工地的事儿,跟小子他妈商量好了?”
萧长春笑着说:“不啦,这是给连福带的呀?”
正在给牲口挠毛的马老四,听了这句话,看了儿子一眼,那只枯瘦的大手不由得抖了一下。在这个时候,一个慈父的心情也是复杂的。他是一个有骨气的老人,却有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这两年他常常想:有这么一个儿子,只当是绝户了,反正有农业社,有社会主义,也用不着靠着哪一个人养老送终,就跟儿子分了家。这一程子的斗争,老饲养员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事实告诉他,光想没有这个儿子是不行的,儿子活着,不管好歹,还是自己的儿子;冲着农业社,冲着社会主义,他不能不承认马连福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不承认马连福是穷人里边的一个;就像每一个社员都应当全心全意地给社里掏劲儿劳动一样,他也得尽力来帮助教育自己的儿子。可是在每一次见面之前,他有满肚子话要说,可一见了儿子的面,他就气恼得把要说的话给冲散了。现在要分别,他得利用这个机会开导儿子几句。
马老四说:“唉,不管怎么着,该惦着他们,还是惦着他们。贱骨头嘛!”
“爸爸,我要上工地去啦!”
萧长春接着老人的话音,语重心长地说:“不,这是我们的阶级感情——您给他带上了鸡蛋,我给他带上了组织上的几句话,全是这个意思……”
在饲养场门口的空场子上,这父子俩见了面。
他的背后忽然有人插言说:“是这个意思,是这个意思!刚才你给我撂下的那几句话,也是这个意思吧?支书哇,你好像带在身上的一大串钥匙,到处给人家心上开锁,唉……”
他这会儿本来是不想多见人的,临要动身,却想起他的老父亲。
这个插言的是焦振丛。他拿着一把长柄的红缨鞭子,眼睛里放着光,这光是非常复杂的。
马连福站在沟北坎子上左右看看,只能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回来见,不干出一点名堂来,我就不站着见人了!”
萧长春笑笑。他觉着,自己在这一会儿的时间里,跟两个人谈了心思,看样子都有了好的效果;大小不会一样,只要自己能够按着王国忠的指示坚持这么做下去,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他又对马连福说:“连福哇,一切由你决定了,走,还是留,怎么走,又怎么留……”
这一阵子的马连福,比任何时候都平静,又比任何时候都不平静;他是故作平静,追求平静,可又平静不下来。几天里,他吃饱了睡,睡醒了忙,忙着交代手续,忙着安排老婆、孩子,忙着准备动身,除此之外的事情,他全都不闻不问,全都不去想它。他一心惦着走,惦着快快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到工地上老老实实地干一阵子,等到村里的麦收时节过了,风也平了,浪也静了,他再回来,闹一个重打锣鼓另开张——那时候,马连福处处都要来个“新的开始”。想到这些,他的心里是平静的。可是,马连福在这个队长的岗位上站了好几年,不论怎么着,对自己的工作还是付过一点辛苦的,也还是有一点感情的;干了好几年,工没少搭,累没少挨,苦没少吃,到头来,队里的工作没搞好,自己的日子没过好,没有功劳,没有成绩,连一个正经的人都没有当上,里里外外全都不是人——真有点“夹着尾巴逃跑了”的样子。唉,这几年白活了,白干了,白他妈的……说什么呀!
马连福从他爸爸手里接过烫手的鸡蛋,说:“走,坚决地走啦!”
真的,马连福真要走了,真要上工地。他把工作手续全部都交给了焦克礼;行李也打上了,干粮也包上了,连出门穿的衣服也换上了;这会儿,他到饲养场,跟他爸爸马老四来告别。
其实,这个“走”字,应当改成“躲”或者是“逃”字。
冷眼一看,这两件事情好像是一样的,其实这里边差别不小。现在得一件一件地来说。
…………
第一件事情,队长马连福要上工地;第二件事情,会计马立本要下台!
马连福就是怀着一种“避难”的心情,坐着焦振丛的大车,离开了东山坞,奔工地了。
这一天下午,东山坞农业社在同一时间里发生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