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说:“这位军爷,你好不懂事!我女儿救了你的命,你怎么连谢都不谢一声呀?”七郎这才明白,冲老夫人连忙磕头:“多谢救命之恩!”夫人一看,见七郎长得虎头虎脑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杨熙杨延嗣。”
“不知道,他昏过去了。”正在这时,喽兵来报:“那个将军醒过来就要走。”“叫他来见我。”杨七郎来到大厅一看,上边坐位老夫人,旁边是员女将,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站在那儿一声没吭。
老夫人一听,立即站起来了:“你父是谁?”“金刀令公杨继业。”
“娘,孩儿下山打听人去了。”“打听得怎样?”“我刚下山去,见一员番将追赶一个宋朝将军。宋将被打下马,我射走番将,救下了那个军爷。”“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夫人一听这话,哭了:“我的七儿呀!”这下可把七郎叫愣了。再看那小姐,脸一红,扭头走了。七郎正发愣,老夫人离开座位,上前挽住他:“儿呀!想不到咱们在这儿见面,孩子,快叫娘看看!”
聚义厅里居中坐着位老太太,五十多岁。姑娘走来,到近前行礼:“娘,我回来了!”“你怎么去了这么半天,叫我不放心。”
七郎被她叫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夫人,您是谁?怎么这么称呼呀!”这位老夫人是杨七郎的岳母,姓刘。那个小姐是七郎的未婚妻,叫杜金娥。这娘俩怎么在这荒山野岭呢?他们怎么结的亲呢?老夫人的丈夫姓杜,叫杜国显。和世袭火山王、金刀令公杨继业是磕头把兄弟。后来也保大宋朝,十二家令公中的一位。杨七郎三岁那年,太君过生日,杜夫人进府拜寿,晚上姐俩住在一起。佘太君知道杜夫人身怀六甲,就说:“咱们两家结个亲吧!如果你生个男孩,跟我七儿子拜成干弟兄,如果生个女孩,给我当七儿媳妇。”不久,生下个千金,老杜家给老杨家送信,佘太君挺高兴,还帮着亲家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杜金娥,刚满月,就把这两个孩子的庚帖给换了。杜金娥三岁时,杜令公丢官了。他带着家眷离京城回临凤阁时,杨继业前来送行,对杜国显嘱咐一番话后,说:“孩子到十六岁,就把她送到京城。”
女兵正要追赶,突然一声呼哨(1),全都止住脚步,见山坡上走出一位姑娘,年龄在二十岁上下,真像九天仙女下世,长得太美了!这姑娘三支箭吓走了韩延寿,来到七郎近前。七郎掉到马下昏过去了,姑娘围着七郎转了一圈:“带伤了!快,把这位军爷抬到山上去!”丫鬟答应,七手八脚把七郎抬起,叫他趴在马鞍轿上,两边让人扶着,牵好马,奔山里而去。转过两个山环,前面是一座大山。山上有寨墙,等到了山寨,下来几个喽啰兵,姑娘说:“把这个人送到里面,好好照料。”然后,姑娘直奔聚义厅。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佘太君也曾给杜家送过信,想订订迎娶的日期,可是,不知为什么,杜国显连一封信也没回。佘太君原想叫七郎去迎娶杜金娥,正巧,七郎打擂劈死潘豹、杨家丢官、被贬雄州,不幸的事一件接一件,这事就撂下了。其实,就是七郎去,也找不着杜金娥。杜令公回临凤阁的第四年,在正月十五花灯会上,把杜金娥给丢了,夫妻俩也不敢给杨家送信。过了十二年,突然杜金娥回来了,出落得一表人才。原来那年花灯会,她被一个道姑带走了。这道姑是大宋军师苗光义的表姐,人称圣手道姑。圣手道姑每日向杜金娥传授武艺。眨眼之间十二年过去了,杜金娥只学得十八般兵刃件件精通。老两口见女儿失而复得,又学成一身武艺,自然非常高兴。谁知一年后,杜令公不幸病故,母女二人在家乡已无依靠,老夫人只好把家产变卖,带女儿和十几个家人,去京城投奔杨家。走在半路,听人传说,北国天庆梁王造反,杨家将奔幽州打仗去了。杜金娥说:“娘,咱先别去京城了,杨家男将不在,府里全剩女将,那些人个个武艺高强,争着为国立功,我寸功没有,倘若被人小瞧,你我母女怎么待?依女儿之见,不如先去幽州,找机会立点战功,再进天波府。”杜夫人高兴:“行!”就这样,一家人又改道奔幽州。路过这座金鸡岭,下来一般喽兵劫道,被杜金娥把头领都打服了。头领叫刘清,请求杜夫人和小姐留在山上。就这样,娘俩留在了山上。刘清拜老夫人为干娘,由老夫人执掌山寨,金娥每天教刘清练艺。
韩昌心中正生闷气,见七郎闯来,正好交战。杨七郎经过金沙滩和两狼山之战,比原来聪明了。他知道:我是去搬兵救我爹的,不能和他拼命,快跑要紧。所以,他和韩昌交手,一个回合,二马一错蹬,两个人一南一北,杨七郎没有拨马回头再战,而是一催马,直奔番营队伍里冲。韩昌一看,高喊:“放箭!”迎面军卒齐向七郎射箭。杨七郎忙用大枪拨打雕翎,顶着箭雨向外冲杀,终于闯过番营。韩昌在后边死追不放,终于追到近前,他钢叉一举,恶狠狠地冲着七郎就扎。七郎一闪身,摔到马下。韩昌叉头冲下,就要扎死七郎,这时,从半山坡飞来一支雕翎箭,射得这个准呀!正射在韩昌手背上。韩昌疼得差点把兵刃扔了。箭从哪儿射来的?还没等他看明白呢,又是三箭。韩昌一看不好,拨马就跑。
最近听说中原、北国连日交战,她天天下山打探。今日正巧遇上韩昌追七郎,把七郎救到山上。杜老夫人一听是七郎,悲喜交加:“孩子,你来得太好了!你和金娥完婚吧!”说完,把庚帖拿出来。
七郎奉老令公杨继业之命,闯山搬兵求救。杨七郎拼力气杀出两道山口,第三道山口是杨八郎放过来的,等到了第五道山口,可不好过了,韩昌亲自堵截。这几天,就因为老杨家,韩昌也受了不少气。萧太后骂他:“真是无能之辈,好几十万兵马,擒拿不住杨家将,我就不信。”
七郎一看,上有生辰八字,是真的,才上去拜见岳母:“完婚可不行!”他把两狼山之事一说,扭身又要走。老夫人说什么也不依:“孩子,你身上带伤,今天已晚,再急也不差这一天。刘清呀!快准备天地桌,杀猪、宰羊,给他们完婚。”
“他怎么了?”此时,岑林已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了。
刘清一看,来了这么个英雄妹夫,可乐坏了,按老夫人吩咐,急忙准备一切。也不容七郎多说,夫妻俩拜堂成了亲。第二天,天刚亮,杨七郎告诉杜金娥:“我要走了!”无奈,金娥说:“今日分手,不知何日见面。将来见到婆婆,我说是杨家媳妇,谁认得呀?你给我留点标记做凭证。”“我没什么呀!”他一摸脑袋,把头上金簪拿下来,上边有七郎名字,给了金娥。
杨六郎把自己被困两狼山、父亲碰碑而死的事说了一遍:“我七弟搬兵,不知为什么,至今没回来。岑将军,你见着七郎了吗?你们在这儿是等我吗?”岑林一听他问起七郎,泪如雨下:“六爷,你至今还蒙在鼓里。七爷他、他、他……”
金娥接过后,又说:“七郎,你我虽是一夜夫妻,如留后代,也是祖上有德。你可得给起个名字!”“这么麻烦呀,起啥名呢?”他一眼看见杜金娥战马脖子坠下威武铃的红缨了:“要是丫头,你起名字,要是小子,叫杨宗英。”金娥连连点头,夫妻洒泪相别。
两个人慌慌张张地说:“六爷你胆子太大了,敢大摇大摆地从这儿走!快进树林吧!”六郎不解其中之意,连忙下马。岑林给六郎牵马,一直走到树林深处。岑林说:“六爷,你这是从哪儿来,上哪儿去?”
[注释]
六郎低头一看,原来是边关十二名大将之内的将官,这两人是把兄弟,一个叫岑林,一个叫柴干。六郎又惊又喜:“二位将军,怎知道我到这儿?”
(1) 呼哨: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