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杨家将 > 第十二回 双龙会君臣赴宴

第十二回 双龙会君臣赴宴

转眼来到八月十五日,下半晌君臣去赴会了。金沙滩离城北不太远,有几十里地,是北国地界,远处是山。土城中筑了个高台,是辽国的点将台,现在又重新修建,变成宋辽两国会盟的盟台。台子左边是辽国天庆梁王居住的黄罗帐,台右是宋朝皇上的行宫。这个行宫有宫院墙,一丈四尺多高。宋朝君臣离金沙滩还有一里地的时候,前边来了一哨兵马,由远而近。到近前,为首的两员大将翻身下马,分战裙,跪倒磕头:“恭迎宋王天子!”车辇(3)停下后,潘仁美问:“你二人姓字名谁?”

潘仁美说:“我们一到,就是不打,也得把韩昌兵马吓走。再说我主乃马上皇帝,能征贯战,怕什么?”赵光义一听,觉得言之有理,把书信翻个个儿上写:八月十五日朕前去赴会,届时(2)准到。写完,交给辽国使臣,又赏了二十两银子。现在离八月十五日还有半个多月,开始准备到金沙滩去要带的兵马和东西。这几天,杨继业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宁,生怕安排不好出错。他告诉潘仁美多派兵马,防止生变。潘仁美说:“咱们潘、杨两家同去保驾,不会出错。为防万一,再把城中兵权交给铁鞭王呼延赞,叫他准备兵马,去打接应。里边一打起来,我就派人送信,定会万无一失。”

“我们是韩元帅手下的都督,兀环奴、胡达。奉元帅之命,特来迎接宋王天子。”潘仁美说:“头前带路!”走近金沙滩了,走出无数辽国兵将,当中高挑黄罗伞盖,伞盖下有匹高头大马,马上坐一位王爷,这个人就是辽国的天庆梁王,复姓耶律,单字名尚。耶律尚设下双龙会是真心议和吗?不是!他以投降为名,把宋朝君臣诓(4)至金沙滩,要把他们置于死地,事先在金沙滩周围布下伏兵,半夜炮响为令,将大宋君臣一网打尽。番兵来报:“宋朝皇帝和八王带文武大臣到了。”天庆梁王看看韩昌,两人对视,哈哈大笑:“来呀!摆队相迎。”天庆梁王亲自出来迎接。宋朝文武官员一闪,将车辇推到前边。天庆梁王抱拳:“万岁,臣有罪。不该无故兴兵犯境,请万岁宽恕。”

潘仁美一阵冷笑:“如令公和千岁惧怕北国,可以在家坐守城池,本帅愿保驾赴会。”令公听了这话,像扎心一样:“老夫怕什么!不过为我主龙体安然,不得不拦,如果万岁执意要去,老臣愿保驾相随。”赵光义高兴地点头:“老爱卿真是保国忠良。”八王说:“北国攻打中原,来势挺猛。只幽州一战,就认输议和吗?”

赵光义挺高兴:“爱卿!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万岁一路劳乏,请先到行宫歇息龙体。明日请万岁到议和殿,再宣谈盟约。司兀环奴、胡达,给皇上带道!”天庆梁王陪着赵光义,一起进了土城。

潘仁美说:“中原天子为君,天庆梁王是老祖爷封的,他为臣。如果他下请帖,我们不去,岂不叫人耻笑?有失天朝国体天威。”杨继业又说:“如果席前有变,该当如何?”潘仁美说:“那有什么?我们多带将官,到金沙滩真若有变,你杨家父子一口刀八杆枪,哪怕敌兵千军万马?”杨继业说:“到了金沙滩就怕由不得你我了。”

老令公一看,连连叹息:一旦城门关上,我们插翅也飞不出去。天庆梁王说话毕恭毕敬,韩昌在下边保护着,真像是有点议和的诚意。看完议和殿,天庆梁王说:“万岁,今天先歇息一夜,有话明日再说,臣告辞了。”“请便。”天庆梁王回到台左边金顶黄罗帐,宋王天子奔右边行宫。刚到宫门,皇上下了车辇,被安排到德麟殿休息。行宫外边派五百御林军把守,另外三百人守卫在行宫头道院里,剩下的军卒守卫内宫。一会儿辽国派人送来中原的酒席,赵光义入上座,陪坐的是八王赵德芳、老令公和潘仁美。

信是用韩昌口气写的。大概意思是这样:我辽国进兵中原,冒犯天威,损兵折将,我主天庆梁王追悔莫及,梁王千岁愿拿降书顺表。为使两国永结盟好,特在金沙滩设下双龙会,摆酒宴,聘请宋王天子前去赴会。我主天庆梁王在金沙滩恭候,请定日期,我主敬听佳音。赵光义一看挺高兴,和八王说:“皇侄!北国认罪服输了。”八王说:“自古北国酒无好酒,宴无好宴。此事关系重大,要和大家好好商量。”说完,又叫潘仁美和众将商量。老令公说:“万岁,去不得!自古君不入险地。什么金沙滩、双龙会,依我看是鸿门宴。大辽国韩昌乃当代豪杰,他带三十万兵马攻打大宋,虽然在幽州失败,但没伤元气,今日韩昌派人下请帖,一定有诈。依为臣之见,不去为妙。”

赵光义高兴,一直喝到三更后,才散去睡觉。令公交代大郎延平,让他守在寝宫仪门内。三更刚过,突然“咚!”“咚!”“咚!”行宫外炮声震天。只听外边号炮连天,人喊马嘶:“杀呀!活捉大宋朝皇帝呀!”齐奔行宫而来。这可乱套了。正这时,门前来了报事的军卒,告诉守门的太监:“快给万岁报信,大辽国的兵将把行宫包围了。行宫外的御林军和番兵打在一起,伤亡很厉害,速想对策。”太监转身报信,杨令公听完,打了个唉声:“果然没出我所料。今日金沙滩又是一场血战!大郎,快叫起你的兄弟们,准备迎敌。”

又过了几日,皇上赵光义和八王赵德芳来到帅帐,正与潘仁美商量军情,忽然,中军官进帐报:“元帅!城外来了员番将,是大辽国派来的使臣,奉韩昌之命特来下书,请定夺。”潘仁美说:“放他进来见。”有顿饭工夫,从外边走进位辽国的使臣,到里边行过中原大礼,然后将书信呈上。潘仁美接过信一看,递给八王千岁。八王看完说:“先叫他退下。”然后把信交皇上。赵光义一看,龙颜大悦:“妙哉,妙哉!想不到打得全胜也。”大伙发愣,信上写的什么呀?

[注释]

“老爱卿仁义过天,以国事为重,朕佩服。来人,叫潘仁美进来磕头!”“谢万岁不杀之恩。”“哼!非朕不杀,乃是令公与你苦苦求情。你要将恩报德,愿你们潘、杨两家从此和好,将帅齐心合力,杀退辽军。”“臣遵旨!”潘仁美又谢令公。接下来派人打扫战场。将帅庆贺,犒劳(1)三军。又开粥棚,救济城内百姓。几天以后,城中军兵身体复原,城里百姓也得活命,人人感激杨家父子的恩德。

(1) 犒劳:用酒食等慰劳。

令公说:“万岁!千万不能如此。潘元帅用兵如神,足智多谋,屡打胜仗!万不能大材小用。”“什么用兵如神?朕随他亲征,被困幽州,险些丧命。”“胜败乃兵家常事。幽州之事,不能怪潘元帅无能。还是潘太师挂帅带兵,我一家愿在帐前听令。”赵光义听完这番话,从心里赞成令公办事。

(2) 届时:到时候。

皇上说:“潘仁美这样陷害七郎,你还替他求情?”“万岁!当初七郎力劈潘豹,我杨家犯罪,是众王爷和太师金殿保本,今日请万岁把人情赏给为臣,我们潘、杨两家言归于好,将帅合心才能打退辽兵。”“好吧!要不是令公再三求情,定斩不饶。看在老爱卿份上,饶他不死。不过,要革去元帅之职,叫他随营听令。帅印由老令公你来执掌。”

(3) 车辇(niǎn):天子之车。

皇上传旨要杀潘仁美,忽听有人高喊:“万岁,刀下留人!”保本的是老令公杨继业。原来,令公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潘仁美要害自己的儿子,但七郎毕竟现在没事!真要是在气头上把潘仁美杀了,回朝后西宫娘娘能善罢干休吗?冤仇可解不可结。所以,他对皇上说:“万岁!潘太师言之有理,自古用兵有激将之法,我儿七郎年幼无知,错怪太师一片好心。看在老臣份上,饶了他吧!”

(4) 诓(kuānɡ):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