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气得七郎又昏过去了。潘仁美假仁假义,令公没理他。大郎、二郎等几个哥哥赶紧把七郎唤醒过来,六郎扶着七郎上了马,刚进城,八王千岁乘逍遥马来了。八王怎么才来?开始,杨七郎闯营,他不知道。天天金鼓响,夜夜号角鸣,习以为常了。可是金鼓号角响了一整天,转着圈响,八王这才觉出不寻常来,赶紧派人打听。潘仁美回禀说,辽兵正在攻城,宋将奋力抵抗。后来,八王还不放心,派太监陈琳去打听,正好遇到潘仁美的书童程虎。那程虎见潘仁美要害杨七郎,打抱不平,想给皇上送信,又不敢去,正好遇到陈琳,把七郎闯营、潘仁美不让进城事一说,陈琳赶紧回去把事情回禀给八王,八王又转奏给皇上赵光义。两人都着急了。就这样,八王先来了。“哎呀!杨爱卿,想死我了,孤王迎接迟了。”
潘仁美吓得脸色全变了,“七将军,松手,松手,老夫有话要说。”杨令公强压怒火高喊:“七郎,奴才,快给我住手!”“爹呀!他太不是东西了。”“有话见了万岁去说,不许无理。”
老令公领儿子下马施礼。“为臣有何德能,敢劳千岁大驾金身!”“令公冒生死之险,前敌解围,圣上感恩非浅,万岁在帅帐等你们呢!”令公听完心里难过:刚才差点搭上七郎儿性命呀!等到了帅帐,赵光义在里边坐着,老令公过来行君臣大礼,刚要说话,下边有人喊:“万岁呀,我冤枉啊!”皇上一看,是七郎。
七郎哭了:“都是潘仁美老贼不给我开城,让我力杀四门。爹呀,差点把你儿子累死!”令公心里难过:“儿呀,别哭,进城找潘仁美评理去!”爷几个还没等进城,只见城门大开,冲出一匹战马,马上的将官急忙下来抱拳说道:“老令公辛苦了!各位少令公真乃英雄也。”杨七郎一看,正是潘仁美,七郎在马上一探身,抓住潘仁美。两膀较力,把他提拉起来了:“老贼!你可把我害苦了,差点死在城外。今天非摔死你不可!”
七郎刚才吃了两块点心,精神好了,是六郎给他出的主意,叫他喊冤。赵光义见七郎浑身是血,看不出脸面的本色了,问:“七将军,有何冤枉?”“万岁,我为救您,卢沟桥枪挑梁兴州,枪扎萧天佑。到城下叫城,潘仁美不给开,叫我力杀四门,想把我累死在马上。不是我爹、我哥来,我早死了。万岁给我做主!”赵光义听完这话,问道:“潘仁美,七将军讲的是实?”“不错,我是没开门,叫杨七郎力杀四门,我不是害他,是成全杨七郎成名。”
韩昌见势不妙,大叉一举:“撤兵!”军兵“哗!”往回撤。六郎下马把七郎扶起来:“七弟,七弟!”连喊带叫。这爷几个怎么来的呢?原来呼王爷到雄州搬杨家将,老令公当时不想去,说:“先不忙,吃完饭再说。”都吃完饭了,杨六郎发现七郎没了,一打听军兵,才听说早走了,杨令公知道坏了。杨四郎叫父亲火速发兵,老令公带二千人即刻率领众人起身。杨令公马上加鞭也晚了。所以让杨六郎催马先行,赶到两军阵前,抢挑韩昌左耳金环,救下七郎。杨令公带儿子们尾追而来,马踏番营。番兵望影而逃,一下子退出三十多里远。杨令公把几个儿子聚在一块,问七郎怎么了?
皇上一愣:“成什么名?”“老臣是用激将法,可打胜仗。不这么办,七将军能力杀四门、青史标名、万古留芳?”“哼,胡说!明明是欺骗寡人,官报私仇,陷害七郎,罪不容赦。来人,推出去杀!”“是!”来人架起潘仁美,就往外推。正在这时候,忽听有人高喊:“万岁,刀下留人!”
韩昌一看,哈哈大笑,举叉奔七郎正要扎下去,忽然番营一阵大乱,像翻江倒海一样,军兵乱喊:“不得了啦!哪来这么多使枪的?太厉害了。快闪开呀,不然扎个透心凉。”还没等弄清是怎么回事,从对面奔来一骑战马,从番兵脑袋顶上飞过。这个人马到近前,用大枪“当”往外一磕,大叉被磕开了。然后一抖大枪,“噗噗噗”扎了三枪。韩昌吓坏了,一扭头,“呛嘟”一声,左耳金环被穿掉了。韩昌魂都要吓飞了,带马观看:见此人身高八尺,金盔金甲素罗袍,蟠龙金枪,一表人才。韩昌吓了一跳:“什么人?”“俺乃令公之子、你家六爷杨景杨延昭!”“啊,杨六郎!”韩昌早有耳闻,杨家将中,头一个数六郎杨景,此人够帅才。今日见面,真是名不虚传。这时,金刀令公、大郎、二郎、五郎也都到了。
[注释]
韩昌摘下三股托天叉,在空中一举:“宋将真乃大胆,通名受死!”“我乃金刀令公之子杨七郎!”韩昌提马到近前一看,点点头。“杨七郎,听闻杨家被贬,你到这儿干什么来了?”杨七郎还没等韩昌说完,抖丈八蛇矛,扎过去了。韩昌用叉头“啪”一崩,可了不得了,七郎的兵刃差点出手,浑身被震得晃了几晃,险些摔下马去。这时候,韩昌抡叉劈头一砸,七郎用兵刃刚想往外磕,就觉得头晕眼花,丈八蛇矛掉在地上,大头冲下摔了下来。
(1) 独占鳌(áo)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杨七郎单人独骑到幽州解围,力杀三门,饿得两眼冒金星。找潘仁美要吃的,潘仁美不给。这时,敌营炮响了。杨七郎气得哇哇暴叫,没办法,头重脚轻,又上了战马,奔南门,刚拐过东南角,只听对面六声大炮,大辽国全队出兵。当中一杆火红缎子大旗,中间是白月光,金火焰,上绣斗大“韩”字,在左右两杆日月门旗当中,有一员大将,此人正是大辽国扫南灭宋兵马大元帅韩昌韩延寿。在北国提起此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别看外表长得粗野,可有内秀。他是中原人,他父亲是五代十国时候晋国的有名大将。不久晋国被灭,随母亲流落在北国,曾拜北国名师学艺,学得文武全才。大辽国开武科场韩昌独占鳌头(1)。论文韬武略,韩延寿胸藏锦绣,口似悬河,有口皆碑。天庆梁王和萧太后见他人才出众,就把大公主许给了他。韩昌年轻力气大,又会用兵,边关将官怎抵住他呢?辽兵长驱直入,得关口易如反掌,做梦也没想到来了个杨七郎,把连营杀了个乱七八糟。韩昌真急了,带领所有将官亮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