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西游记 > 第二十八回 义救孩童比丘国 寻洞降魔遇寿星

第二十八回 义救孩童比丘国 寻洞降魔遇寿星

那“假唐僧”忍耐不住,收了法,现出本相。对昏君道:“陛下全无眼力!我和尚家都是一片好心,唯你这国丈是个黑心,好做药引。你不信,等我替你取他的出来看看。”

那昏君唬得战兢兢地教:“收了去!”

那国丈听见,急睁睛仔细观看。咦!认得是当年孙大圣。即抽身腾云而起。行者翻筋斗,跳在空中喝道:“哪里走,吃我一棒!”那国丈使蟠龙拐杖来迎。他两个在半空中直杀得那满天雾气暗城池,城里人家都失色。

假僧接刀在手,解开衣服,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呼啦地响一声,把腹皮剖开,那里头就骨嘟嘟地滚出一堆心来。唬得文官失色,武将身麻。假僧将那些心,血淋淋的,一个个捡开与众观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种种,更无一个黑心。

那妖精与行者苦战二十余合,蟠龙拐抵不住金箍棒,虚晃了一拐,将身化作一道寒光,落入王宫内院,把进贡的妖后带出宫门,并化寒光,不知去向。

那昏君即着当驾官取一把牛耳短刀,递与假僧。

大圣按落云头,到了宫殿下。众臣俯伏在地,齐声启奏道:“主公!感得神僧到此,辨明真假。那国丈乃是个妖邪,连美后亦不见矣。”

“假唐僧”道:“既如此,快取刀来。”

国王闻言,拜谢了道:“长老,你早间来的模样,那般俊伟,这时如何就改了形容?”

那国丈在旁指定道:“那和尚,要你的黑心。”

行者笑道:“不瞒陛下说。早间来者,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弟孙悟空。因知你信了妖言,要取我师父心肝做药引,是老孙变作师父模样,特来此降妖也。”

“假唐僧”道:“不瞒陛下说。心便有几个儿,不知要的什么色样。”

那国王闻说,即传旨着阁下太宰快去驿中请师众来朝。

君王笑道:“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特求长老的心肝作药引。”

那三藏脸上戴着一片子臊泥,正闷闷不快,只听得国王差人来请,便道:“我这个臊脸,怎么见人?”

“假唐僧”被带到朝上。

八戒道:“没奈何,我们且去见了师兄,自有解释。”

装扮停当,羽林卫官领三千兵已把馆驿围了,来请唐长老。

那长老真个无计,只得扶着八戒、沙僧同去殿下。行者看见,迎着面,把师父的泥脸子抓下,吹口仙气,叫:“正!”那唐僧即时复了原身,精神愈觉爽利。

行者没奈何,将泥扑作一片,往自家脸上一安,做下个猴相的脸子,叫唐僧站起休动,再莫言语,贴在唐僧脸上,念动真言,吹口仙气,叫:“变!”那长老即变作个行者模样;二人互换了衣服,行者捻着诀,念个咒语,摇身变作唐僧的嘴脸。

行者道:“陛下可知那怪来自何方?等老孙去与你一并擒来,剪除后患。”

那呆子即使钉钯,筑了些土。又掳起衣服撒溺,和了一团臊泥,递与行者。

国王道:“朕曾问他。他说离城不远,只在向南去七十里路,有一座柳林坡,柳林坡有个清华庄。”

行者教:“八戒,快和些泥来。”

那大圣携着八戒,径到南方七十里之地,住下风云,找寻妖处。但只见一股清溪,岸上有千千万万的杨柳,更不知清华庄在于何处。孙大圣寻觅不着,即捻诀,拘出一个土地神。

行者听得这个消息,一翅飞奔馆驿,现了本相,报于师父。那三藏唬得倒在尘埃,扯着行者哀告道:“贤徒啊!此事如何是好?”

土地神道:“此间有个清华洞,不曾有个清华庄。大圣只去那南岸九叉头一棵杨树根下,左转三转,右转三转,用两手齐扑树上,连叫三声‘开门’,即现清华洞府。”

国丈道:“这有何难!如今急传旨,点兵围了金亭馆驿,将那和尚拿来。”

大圣闻言,即令土地回去,与八戒跳过溪来,寻那棵杨树。果然有九条叉枝,总在一棵根上。

那昏君闻言,十分听信,对国丈道:“何不早说?若果如此有效,刚才就不放他去了。”

行者吩咐八戒:“你且远远地站定,待我叫开门,寻着那怪,赶将出来,你却接应。”八戒闻命,即离树有半里远近立下。

国王漠然不知是何药引,请问再三,国丈才说:“那东土差去取经的和尚,乃是个十世修行的真体。若得他的心肝煎汤,服我的仙药,足保万年之寿。”

这大圣依土地之言行动,霎时间,一声响动,呼啦啦地门开两扇,一石屏上有四个大字:“清华仙府”。

国丈笑道:“陛下且休烦恼。我才入朝来,见了一个绝妙的药引,强似那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之心。”

行者跳过石屏看处,只见那老怪怀中搂着个美女,喘嘘嘘的,正讲比丘国事。行者跑近身,掣棒便打。那老怪丢放美人,抡起蟠龙拐,急架相迎。二人打出洞府,八戒赶上前,举钯就筑。那老怪战行者已是难敌,见八戒钯来,愈觉心慌,败了阵,将身一晃,化道寒光,径投东走。悟空和八戒两个决不放松,向东赶来。

国王闻奏,又惊又恼。

正当喊杀之际,又闻得鸾鹤声鸣,举目视之,乃南极老人星也。那老人把寒光罩住,赔笑道:“望二公饶他命吧。”

看那行者,一翅飞在金銮殿翡翠屏中叮下,只见那班部中闪出五城兵马官,奏道:“我主,今夜一阵冷风,将各坊各家鹅笼里小儿,连笼都刮去了,更无踪迹。”

行者道:“老怪不与老弟相干,为何来说人情?”

国王叫光禄寺安排素斋,待那远来之僧出城西去。三藏谢恩而退。才下殿,往外正走,行者飞下帽顶儿,来在耳边叫道:“师父,这国丈是个妖邪。你先去驿中等斋,待老孙在这里听他消息。”

寿星笑道:“他是我的一副脚力,不意走将来,成此妖怪。”

那国王躬身迎接。只见一个老道者,手拄一根九节枯藤盘龙拐杖,更不行礼,昂昂烈烈,径到殿上。

行者道:“教他现出本相来看看。”

那国王取宝印用了花押,将通关文牒递还长老。只听得当驾官奏道:“国丈爷爷来矣。”

寿星闻言,即把寒光放出,喝道:“孽畜!快现本相,饶你死罪!”

至天晓,三藏进朝倒换关文。行者摇身一变,变做个虫儿,飞在三藏帽儿上,暗中保护。

那怪打个转身,原来是只白鹿。寿星拿起拐杖道:“这孽畜!连我的拐棒也偷来也!”那只鹿俯伏在地,只管叩头滴泪。

众神听令。即便各使神通,按下云头。顷刻,满城中阴风滚滚,笼儿尽被神摄。

那八戒抖擞精神,随行者径入清华仙府。那美人将身一闪,化道寒光,往外就走;被大圣抵住寒光,乒乓一棒,那怪立不住脚,倒在尘埃,现了本相,原来是一个白面狐狸。呆子举钯照头一筑,可怜把那个倾城倾国千般笑,化作毛团狐狸形!

行者道:“请列位各使神通,与我把这城中各街坊人家鹅笼摄出城外收藏一二日。待我除了邪,送来还我。”

八戒将个死狐狸掼在鹿的面前。那鹿点头晃脑,伸着嘴,闻他几闻,呦呦发声,似有眷恋不舍之意。被寿星劈头扑了一掌道:“孽畜!你得命足矣,又闻她怎的?”即解下勒袍腰带,把鹿扣住颈项,牵将起来。

说罢抖擞神威,出得门外,打个唿哨,起在半空,念动真言,拘得那城隍、土地,并五方揭谛、四值功曹等众,都到空中。

行者同寿星牵着鹿,拖着狐狸,一齐回到殿前。那国王见状,羞愧无地,只道:“感谢神僧救我一国小儿,真天恩也!”即传旨教光禄寺安排素宴,大开东阁,请南极老人与唐僧四众,共坐谢恩。

行者道:“师父,你且睡觉,明日等老孙同你进朝,看国丈的好歹。如今先将鹅笼小儿摄离此城,教他明日无物取心。”

众人问道:“白鹿既是老寿星之物,如何得到此间为害?”

唬得个唐僧骨软筋麻,止不住腮边泪堕道:“昏君!为你贪欢爱美,弄出病来,怎么屈伤这许多小儿性命!”

寿星笑道:“前者,东华帝君过我荒山,我留他下棋,一局未终,这孽畜走了。我特来寻他,正遇着孙大圣施威。若果来迟,此畜休矣。”

驿丞附耳低言道:“此国原是比丘国。三年前,有一老人,打扮做道人模样,携一美貌小女子,进贡与当今;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不分昼夜,贪欢不已。如今弄得身体羸弱,命在须臾。那进女子的道人,受我主诰封,称为国丈。国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寿。但只是药引子厉害:需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这些鹅笼里的小儿,俱是选就的,养在里面。人家父母,惧怕王法,俱不敢啼哭,遂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长老明早到朝,只去倒换关文,不得言及此事。”言毕,抽身而退。

那国王近前跪拜寿星,求祛病延年之法。

长老问驿丞道:“贫僧进城时,见街坊人家,各设一鹅笼,都藏小儿在内。何故?”

寿星笑道:“我这衣袖中,只有三个枣儿,今送你吧。”国王吞之,渐觉身轻病退。

忽转街见一衙门,乃金亭馆驿。四众欣然而入。

寿星遂出了东阁,将白鹿一声喝起,飞跨背上,踏云而去。

三藏见说,疑思不定。

三藏便也辞行。那国王命摆銮驾,请唐僧端坐凤辇龙车,王与嫔后,俱推轮转毂,方送出朝。

行者看罢,现原身,回报唐僧道:“那笼里是些小孩子。”

忽听得半空中一声风响,路两边落下一千一百一十一个鹅笼,内有小儿啼哭,暗中有原护的城隍、土地、五方揭谛、护教伽蓝等众高叫道:“大圣,我等前蒙吩咐,摄去小儿鹅笼,今知大圣功成起行,一一送来也。”

好大圣,捻着诀,变作一个蜜蜂儿,展开翅,飞近边前,钻入幔里观看。连看八九家,里面坐的都是小男孩儿。

行者望空道:“有劳列位,请各归祠,我着民间祭祀谢你。”呼呼淅淅,阴风又起而退。

师徒四众牵马挑担,进了城。在街市上行够多时,看不尽繁华气概。但只见家家门口一个鹅笼,皆以五色彩缎遮幔。

行者叫城里人家来认领小儿。当时传播,俱来各认出笼中之儿,欢欢喜喜,都叫:“扯住唐朝爷爷,到我家奉谢救儿之恩!”

又经数月,早值冬天。但见那:岭梅将破玉,池水渐成冰。师徒们冲寒冒冷,宿雨餐风。正行间,又遇城池。

遂抬着猪八戒,扛着沙和尚,顶着孙大圣,撮着唐三藏,牵着马,挑着担,一拥回城。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或做衣裳相送。如此盘桓,将有个月,才得离城。丘国君臣黎庶,送唐僧师徒出城,直至望不见踪影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