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阿富汗故事和冷战之间出现了分歧。杜兰德线——那根老毛刺,制造了很多麻烦。白沙瓦这个地方,一直被阿富汗人所挂念。从多斯特·穆罕默德那个年代起,普什图部族就在不断进言,希望重新征服白沙瓦,夺回失地。这个愿望仅限于普什图人,其他民族并不在意,但他们的想法并不重要,阿富汗的政权从来都把持在普什图人的手里。多斯特·穆罕默德以来,阿富汗的历代国王都不得不照顾同胞的情绪,至少,他们的言辞强硬,信誓旦旦要把所有的普什图人统一到一个国家之下。不过,为了保住王位,每一位国王都必须被迫接受强加的东部边界,因为他们需要金钱、枪支和大国的保护。
对于这个新兴阶层,王室抱有很大的戒心,但也离不开他们,因为这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属于一个家族,几千人去对抗数百万人。所以必须创造各种途径,实现更广泛的(也许不是普遍的)政治参与。一批经过挑选的非王室成员确实已在参与国家治理,社会的进步的确给了技术官僚跻身精英阶层的机会。
1947年,一个重大事件戏剧性地改变了这个故事的面貌。当时,英国势力正在慢慢撤出印度次大陆,国大党领导的印度独立运动似乎就要开花结果。在长期追求独立的斗争中,穆斯林独立运动脱离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领导的主流运动,这个由穆斯林联盟(Muslim League)领导的民族主义运动,要求为穆斯林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英国人通过支持成立两个独立的国家来解决纷争,英属印度由此一分为二:印度教徒组成的世俗国家名叫印度,穆斯林则会得到一个名为“巴基斯坦”的家园。
政府求贤若渴,从欧美学成归来的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一方面,王室需要这些专业人士发挥才智,促进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又不想让他们掌握政权,但这是没有希望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官僚和行政人员拥有事实上的权力,无论这些权力是否合法。阿富汗的教师、技术人员和金融专家的人数不断积累,远远超过了王室及相关部落贵族。他们发展成了一个全新的阶层,一个足以挑战王朝的技术官僚阶层。
巴基斯坦的建国让一个古老的问题重新被提及。既然英属印度的穆斯林可以独立建国,那么,杜兰德线以东的普什图人又当如何寻求自己的前途呢?巴基斯坦的建国会不会是阿富汗的一次契机——迎回沦落异国的同胞,收复失落多年的故土?英国人决定正视这一问题,于是在英属印度的普什图人聚居区举行了全民公投,要求人们选择更愿意加入哪个国家,印度还是巴基斯坦?
冷战仍在继续,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仅资助了阿富汗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还推动了随后的社会进步。如此一来,反而给王室带来了挑战。现代化的浪潮滚滚而来,君主的绝对权力自然会遭受冲击。过去,政府里的关键职位都为王亲国戚所把持,这是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但现代化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和官僚系统,这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维持运转。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能胜任其所有关键岗位。因此,政府不得不打破王室圈子,面向平民招揽贤才。
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难道就只有这两个选择吗?
1963年,喀布尔已经拥有6家电影院,其中的3家放映欧美电影,其余3家则放映印度电影,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宝莱坞电影。尽管宝莱坞电影已是出了名的循规蹈矩,接吻一类的镜头从来难得一见,不过,那里面有未经遮掩的女人面孔,有女人唱歌、说话的影像,女人穿着展现身体的紧身衣跳舞!阿富汗的其他城市也有了电影院。
是的,那就是唯二的选择。大多数人叹了口气,投票赞成加入巴基斯坦。部分民众完全抵制公投,“都不是”。不愿加入任何国家的普什图人不在少数,他们希望独立建国,组建独立的“普什图斯坦”。那么,“普什图斯坦”和阿富汗如何相处呢?他们会组成联盟吗?又或者成为阿富汗的一个自治省?
王室的步伐虽然不太大,但他们开启了一扇门,变革随之缓缓到来。接下来的5年里,阿富汗女性仿佛走完了5个世纪的进程。她们终于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并在教师、护士甚至医生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工厂和私营商业机构中,也出现了女性职员的身影。亚里安那航空公司开始雇用女性乘务员。喀布尔电台的女播音已经成为常态,大家不但可以欣赏女歌手的歌声,还能听到女性播报的新闻。随着晶体管收音机的普及,阿富汗各城镇的人们已经习惯听陌生女人的声音,这对阿富汗男性来说是一种陌生的经历。
如上问题太过遥远,自然没人关心。1947年,阿富汗政府简单地认为,在没有详细说明的情况下,宣布支持普什图斯坦是一种政治行为。因此,阿富汗政府表态,“普什图斯坦问题”尘埃落定之前,反对巴基斯坦加入联合国。哪怕巴基斯坦建国已成事实,阿富汗政府仍在暗中支持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分裂主义运动。
哪曾想到,如此细微的一步,也招来了麻烦。坎大哈一个名为“赤脚男孩”(paylucha)的帮派打算对该地区不戴面纱的妇女和外国工人下黑手。美方承建的赫尔曼德河谷工程就在坎大哈附近,因此不少外国人聚集到了那里。阴谋很快传到达乌德那里。达乌德部署坦克进行镇压,日落之前,暴乱便被平定,且没有爆发更多的抗议活动。当时的阿富汗民智渐开,罩袍一事,人们已经不像以往那般坚持。某些毛拉的所作所为,倒像是在阻碍社会进步。他们甚至和黑帮流氓勾结,阴谋作乱,对于民众的性命安危毫不顾惜,这引起了公众的不满。达乌德就这样利用此事,让保守派败坏了自己的信誉。
普什图独立运动的领袖阿卜杜勒·加法尔·汗(Khan Abdul Ghaffar Khan)是杰出的和平主义者,被称作“边境地区的甘地”。阿富汗政府让他来到喀布尔定居,通过喀布尔电台向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人发表充满激情的讲演。巴基斯坦展开报复,一家“自由阿富汗电台”在奎达(Quetta)设立,阿富汗境内的普什图居民不断收到另一侧“兄弟”的邀请,敦促他们脱离阿富汗,加入巴基斯坦。
脱下罩袍,阿富汗女性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但是,她们的活动没有获得太多的支持。王室将女性从基于性别的权利剥夺中解放出来,只迈了一小步。罩袍仍然未被禁止,男人仍然拥有摆布女性命运的权力,可以合法迎娶四位妻子;父亲为了敲诈大笔金钱,有权把未满青春期的女儿许配给富有的老人。而且,王室没有把罩袍倡议与更广泛的计划联系起来。毕竟,改革力度越大,越有可能遭遇风险。
尽管加法尔·汗主张非暴力,但是他的宣讲却诱发了武装冲突。电波来往间的唇枪舌剑,演变成为实实在在的枪林弹雨,造成人员伤亡。巴基斯坦前后三次封锁两国边界,只为炫耀它对内陆国家的影响力。
每个人都为暴乱做好了准备,但一切都风平浪静。王室的“赌博”获得了成功。虽然达乌德多次表示,政府不会强迫人们遵从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但政府官员不得不允许家中的女性在公开场合露面。当年晚些时候,女孩开始在拉什卡尔加的公立高中上学(第一个是我姐姐贝丽卡)。男女同校在阿富汗实现。更重要的是,她们没有穿罩袍,而是穿灰色的制服,一条黑色的长袖连衣裙,搭配黑色长袜、白色头巾。1978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电视新闻里,不少女性活动家身上的服装和当年的阿富汗女校服如出一辙。我的几位美国友人见此情景,对霍梅尼革命强加给伊朗女性的压迫嗤之以鼻。那一刻,我不禁想到了近20年前的阿富汗,那些在公共场合那样穿着的阿富汗女性是如何做出令人震惊的女性解放的革命姿态的。
相关冲突甚嚣尘上的时候,正值达乌德执政初期。达乌德本就是个狂热的普什图民族主义者,他应该支持这一事业,因为普什图民族主义者是他执政的基础。即便他没有这样的诉求,也会为了争取民心而一意孤行。由此可见,即使是拥有绝对的权力,政治家也得讨好自己的支持者。因此,达乌德开始谈论有史以来最强硬的反巴基斯坦普什图主义。
之后,不少勇敢的平民女性也这么做了。科布拉·努尔扎伊(Kobra Noorzai)作为女学校督学,她从事工作时并没有戴面纱。还有扎尔胡娜女校的校长玛苏玛·艾斯玛泰-瓦尔达克。要知道,朝廷并未明确发布反对罩袍令。这些女性是冒着生命危险这么做的,但正是她们对阿富汗女性在公共事务上拥有一席之地的主张,才使王室的政策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达乌德向美国请求军事援助却遭到了拒绝。对于美方而言,人口上亿的巴基斯坦比1200万人口的阿富汗更具战略价值。华盛顿担心,普什图人的独立愿望可能会危及其盟友——巴基斯坦这个大杂烩国家的生存。毕竟建国不久的巴基斯坦已被分成了两个互不相连的部分。东巴基斯坦很快会分裂,成为孟加拉国;印度声称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普什图斯坦”若实现,信德省(Sind)的一部分及俾路支省(Baluchistan)可能追随而去。如此一来,偌大的一个巴基斯坦岂不只剩下一个旁遮普(Punjab)?如此一个小国求得生存尚且不易,即便幸存下来,又怎能承担起连接中央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的纽带作用,如何作为该地区唯一的力量抗衡不结盟、偏左的印度?正因如此,美国绝对不能放弃巴基斯坦。无论如何,这个国家的生存必须得到保障。因此,美国的外交官试图劝说达乌德接受杜兰德线。
既然如此,达乌德宣布:王室女性将不再穿着罩袍,其他的女性也无须继续穿着。当然,王室并不打算强制其他女性怎么穿着,每个家庭都可以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只是,王室将会遵从伊斯兰教法的规定:不穿戴罩袍。
普什图人聚居区
这一次,宗教机构很快作出了回应。国内几位最有权势的神职人员联名上书达乌德,表示了震惊,他们希望达乌德能把国家带回沙里亚法规定的正轨上。达乌德回信说,他非常希望能按照教法的要求去做,但他翻遍了《古兰经》,也未找到先知强制执行罩袍的只言片语。达乌德谦称自己学识有限,恳请学者们到首都来,把相关段落找出来给他看。然后,他们带着书来了。他们仔细钻研着,却没有任何发现,怒火中烧。最后,他们无法提供无可争论的圣经支持。
“普什图斯坦”的梦想始终在达乌德的心头回荡。不过,他也未能在这方面取得进展。1960年,达乌德决定要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于是阿富汗单方面关闭了两国边界。综观达乌德的执政生涯,这个决定真是愚蠢之极。边界一关,双边贸易立即陷于停滞,边界地区的游牧民无法自由来去,城市里大小商店的货架变得空空如也。一个内陆国家,为什么要切断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难道达乌德当真以为如此举动能让巴基斯坦感到压力?反正世界各地的观察家们挠破头也不理解达乌德的决定。达乌德这是在向巴基斯坦以死相逼吗?如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活活憋死自己。对此,巴基斯坦政府只是笑而不语。惊慌失措的美国政府将150多名技术顾问撤离阿富汗,并警告达乌德收敛他的小孩子脾气。
而后,朝廷终于向前迈出了大胆的一步。1959年8月,独立日假期的第二天,王室成员在包厢里观看常规的阅兵仪式,但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王室女性没有穿罩袍!一张张贵妇的芳容,就那样展现在公众面前,人们第一次见到了哈麦拉王后、比勒吉斯公主的容貌。达乌德妻子扎米娜·贝古姆(Zamina Begum)的脸,同样被看了个一清二楚。想知道这在阿富汗引发多大的震动,联想一下美利坚的第一夫人赤裸上身出席总统国情咨文演讲时的情景就可以了。更别提,此事实在来得突然。王室没有发布任何关于这一举动的公告,也没有通过任何法律,就毫无征兆地这么做了。
不过,达乌德不肯让步,拥有无限权力的独裁者一般都难得认错服软,相反,达乌德指望苏联来为他摆脱困境。达乌德的请求得到了苏联的热情回应。边界关闭之前,卡车每天载着上千吨阿富汗出产的葡萄,开赴巴基斯坦的港口城市卡拉奇。现在,苏联以飞机作为运输工具,倒也运走了几百吨葡萄。有传言说,其实苏联并不想要这些水果,苏联本就有不少葡萄产地,他们实在没有理由引进一批外国货来打压本国产品。可是,达乌德的面子又不能不给。无奈之下,苏联人只得把阿富汗葡萄倒进咸海。不过,只要能让阿富汗政府投入己方阵营,其他事情都不在话下。总之,达乌德的蠢行让阿、苏两国关系变得十分紧密。美国人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却没有一点阻挠之力。
达乌德自有一套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他的举措并不激进,先通过一些小举措来试水。1957年,喀布尔电台开始播放女歌手的音乐,电台里也有了女播音员。政府并没有反对,这可被视为批准。也没有引发骚乱,保守派认为女人只要不被看见,她们的声音可以被听见。当年晚些时候,亚洲妇女大会在锡兰(今斯里兰卡)举行。达乌德让阿富汗妇女代表团前往参会。1958年,在政府获得父母同意书后,40名穿着罩袍的女工得以入职一家国营制陶厂,与男性一起工作,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不过,王室可不希望和苏联走得太近,不结盟仍是阿富汗的国策。如果达乌德让不结盟国策变得困难,那他必须下台。1963年的这场外交风波,让查希尔国王下了决心。国王亲自出面,撤掉了达乌德的首相职位,他感谢堂兄多年来为国家所作的贡献,希望他退休之后生活愉快。查希尔国王宣布亲任首相一职。
阿富汗的基建形势如火如荼,文化与社会改革也取得了进展,王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妇女解放问题,以及为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开辟道路。阿曼努拉的革命因为妇女问题失败了,纳迪尔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巨大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