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捧白匣。
玉手箱盖掩黑发,
高僧尚未读罢,便衣袖掩面,泣不成声。道场内不分男女老少贵贱僧俗,无不凄然落泪。有人闻之当场削发放置高僧面前。一女见状,亦剪去斗笠下露出的秀发,至高僧前欲出家离俗。欲削发者甚多,不知几多人当场遁世出家。那时我的内心诸君不难揣测。无论如何,期待聆听高僧说法。却又担心世俗羁绊,恍然醒悟:“这样危险!”于是狠下心来视若无见,拿出战场冲锋陷阵舍命精神,急忙离开了现场。当时的离去比六年前脱离筱崎还要坚决,不顾一切。离开那儿跑到远处,在一棵树下喘息思考。“坐禅开悟绝非易事!不如立往高野山。那儿是弘法大师禅定之处,举世无双的群佛聚集圣地。”当时心想,哪怕修行于后院草庵也在所不辞。至此则心无杂念,忘我忘人,忘却故乡,日夜只知念佛修行。今日头次见到诸位。对了,今春听河内国参拜来人说:知孩子们乃“楠”一族后,觉得可怜,当时收留了六岁的男孩儿,使其继承筱崎世家。姐姐说是削发为尼。我则心安。
少小失怙恃,
——两位僧人听此一番话,感叹曰:“皈依经过感人至深。”亦落泪。三人互道法名,这位是“玄梅”,樊哙入道是“玄松”,荒五郎入道是“玄竹”。三人拍手道:我等真乃不解之缘。三个修行者法名的第一字均为“玄”。不仅如此,下面则是“松、竹、梅”。如此看来,我们不会仅是此世之缘。受此法名,亦属罕见,真乃奇缘啊!长年同在此山,却彼此不识遗憾,今后则望同心同德。三人感叹道:樊哙大人如若不遇贵女子,怎可皈依呢?一切的一切归结于放弃固有想法,意外之缘萌生皈依之心。恶事未必皆须唾弃。恶乃善之反面。恋情不必厌倦,出自细心。成大事者,乃细心之人。
泪滴白玉匣。
(1)今大阪府东部。
星移斗转别离时,
(2)楠木正成(1294—1336),南北朝时代之武将。河内诸侯国国王及和泉之守卫长官土豪。后在与自九州攻来的足利尊氏战役中,战败身亡。
每每在眼前,
(3)楠木正行(1326—1348),楠木正成之长子。于河内四条畷,在高师直、高师泰战斗时战败身亡。
幼女脱口而出。闻之,坚定的觉悟骤然崩溃,霜露几近融化。此情此景,还要隐藏秘密吗?我差点儿脱口而出:“我就是父亲六郎左卫门入道啊!”幸好在此紧要关头又醒悟到——当年决心脱离尘世,今日怎可再套孩儿枷锁呢?生出此念,实在没出息!我为自己的内心动摇感到羞愧。这么一想便对她说:“歌赋很好,千真万确,神佛也会感到悲哀,你的父亲母亲会含笑于九泉之下。连我这样无足轻重的人,听了都热泪盈眶。凡有心人,怎会不明白你的内心痛楚呢。偶然路经,知这般悲哀,想来我们……必定也是前世有缘啊。难舍难别,我需告辞了。”说罢立起身来。可姐姐说道:“您说得对,共一片树荫,饮一河流水,均为前世因缘,不知我们何世再次相遇。依依不舍。尤其劳您诵经,不知怎么感激,真是一言难尽。”姐姐说罢,衣袖掩面落泪。一旁的弟弟未至明事年龄,却也依偎着姐姐扭动身体哭泣着。那时我狠下心去没有理会,心想横竖跟切腹自杀一样。就这样离开了他们。两人一直站在那里目送着我。我也边走边回头,只见他们将母亲的遗骨放入木匣,并没回家,而是捧着木匣朝相反方向走去。我不禁忧虑起来,便又折返回去问道:“你们去哪儿?”“去法忍寺,京都来的高僧在那里布道七天,今天已是第五天。大家都去听讲,我们也去并打算纳骨。”“哎哟哟,真是年龄不大,想得很周到,母亲黄泉之下该有多高兴啊!不过那个法忍寺离这儿多远啊?”“还没去过,想跟着大家后面走。”“那为何不带那个用人一起去?不安全啊。明天让爷爷一起去吧。”姐姐答:“前几日让爷爷带我们去,结果爷爷训斥说,‘不是小孩子去的地方’。所以延至今日。”“那我跟你们一起去吧,参拜了高僧,拜托让我们结缘吧。”这样我们便一同前往,一路上姐姐跟我说东道西,哭诉道:如果父亲活着,正好与那高僧年龄相仿,也不知前世犯了何等罪过,可怜与父亲生离又与母亲死别。父亲出家该等自己年龄大些,也好记住父亲的相貌,寂寞时获得宽慰。父亲做法真可恨。听了她的话,弟弟天真地说,母亲不是常说父亲成佛了嘛,不要那么难过啊。我听了顿觉一片昏暗,心如刀绞,似已无法分辨前方道路。渐渐我们趋近寺院,但见众多参拜者拥来。据说寺院为圣德太子所建,元弘建武之乱(9)时寺院领地毁于一旦,连佛堂都倒塌了。到楠的时代,复原了从前的寺院领地,重修了佛堂,并由京都请来高僧妙法上人做佛事。人们闻讯,不分高低贵贱,四面八方结伴而来,僧俗男女热闹非凡。寺里自不必说,附近的树木下、屋檐下都挤满了人,各种抬轿鞍马不计其数。那天蜂拥而至的人大约来自附近三个诸侯国。如此拥挤杂沓的场面,孩子们很难进入。我正为难,只见姐姐钻入人群向前走去。“拜托,我们是来见高僧的。”或借助各路神佛怜悯,不可思议的是孩子们通过的地方,人群自然而然让出一条路来。走到仅隔两三人处,姐姐将木匣的盖子面向高僧放下,行了三鞠躬礼后合掌跪下,高僧凝视着她的一系列举止,问道幼童何许人?“楠一族的,筱崎六郎左卫门之子,父亲在我三岁时与楠大人失和遁世出家,下落不明。后随母亲尘世浮游。人间事变幻无穷,可悲的母亲也去世了,今日是母亲故去第三天,无人收拾遗骨,我跟弟弟两人去拾来放入这个匣里。却不知该纳何处。所以请求高僧,无论何处,敬请置纳母亲遗骨,祈祷母亲早入净土。阿弥陀佛。”高僧默默听其叙述,良久无言,泪水流了下来。在场的人,无论距离远近都跟着哀怨挥泪。这时姐姐又从袖兜里拿出卷纸放在高僧面前,高僧拿起卷纸高声吟诵,侧耳细听内容如下。“人间生死有别,凡众生命无常,多数孩子父母相伴成长。然不知前世何之报应,我等三岁生离父亲,今又死别母亲,无所依靠意志消沉,日夜充满思念之情,终日哀伤泪湿衣襟。谁人能慰我等今后?梦中相逢命中无常,时隔三日却似千年万载。况来日漫长,唯有哀叹。人生短暂,几度春秋?与其身为孤儿,不如祈求成全我等与可怜的母亲,栖身于同一莲花座上。”女孩儿又聪明地附上年月日,并在最下面赋诗一首:
(4)今大阪府东部城市。一三四八年楠木正行、其弟楠木正时与高师直、高师泰交战战死处。现市名为“四条畷”。
草木亦哀怜。
(5)楠木正行楠木正成之第三个儿子。为南北朝之和解尽力,但终未成,归属南朝。生殁不详。
泪倾过后似雨露,
(6)指“足利尊氏”。
世间无常事,
(7)足利尊氏在东寺的布阵。
离开河内国筱崎家故乡时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的女儿和一个儿子。到底多年亲情,撇下他们及妻子时依恋不舍。最终却下定决心彻底脱离尘世。不久我去关东(8)修行,松岛寺待了三年以后游历北陆诸侯国,难得遇上我这等半路出家人也能接触的佛法或祈祷满愿。期间还参观了名胜古迹休养身心。最后决心:反正不能总在尘世,哪怕半途身死呢,便直奔大坂方向而来。由于不可思议之缘分吧,途经河内诸侯国时暗忖:筱崎故乡现今怎样?便走到昔日自家邸宅外墙边。见瓦顶泥墙尚在,屋檐坍塌,门框上的门扉也已掉了下来。院里杂草丛生,房屋破损惨无形状,仅仅残留两三个简陋草庵,似亦无法抵挡风雨袭来。此状令我感到目不忍睹,拭去泪水正欲穿过离开时,忽见一老者身披破旧衣衫,正在那里耕田。我想打听或知从前事情。便招呼道:“喂,老人家,这儿是何地方啊?”老人摘下斗笠答曰:“筱崎啊。”随之又问:“那是何人领地?”对方道:“筱崎大人之领地。”我想,他或许知道吾侪家族,便坐于田畔,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攀谈起来。老人拄着铁锹说道:“本来的主人是筱崎扫部助,万事出类拔萃,受楠主君之重用,在其一族中地位举足轻重,到其子六郎左卫门大人一代,因忿恨楠主君投降足利,遁世出家,不知其以后去往何处、现在何地?当时听说是去了北陆国,有说已经离世,没有书信都是传闻。”说罢老人流下了眼泪。我也忍住泪水问道:“您是他家的亲人还是领地中人?”“吾乃长年居住领地内的百姓,六郎左卫门出家后,土地荒芜,邸中侍者统统离散。我等平头草民,凑数前去照顾夫人及公子小姐,实在可怜啊!所以丢下自己的活儿不做,这五六年一直在服侍他们。六郎左卫门出家时丢下三岁的小公主及年幼公子,母亲养育他们付出巨大辛苦。贵夫人终日不忘夫君惜别积郁成疾,去年春患病,这段时间茶饭不思,终于三天前离世。孩子们该有多么悲伤啊!作为旁人的我都感觉天昏地暗。哎,您看那边,就在那边那棵松树下,两个孩子每天哭着一起去火葬场祈拜。”我说:“今天也陪你们去?”他们说今天不必。所以跟普通百姓一样在田里耕地。这耕地也不是为我自己。想着两个孩子今后实在可怜,我是为了他们的生活在耕作。就这样,俩孩子爷爷、爷爷地称呼我这老头儿,并说要爷爷总在身边,否则活不下去,我不知有多激动多心疼啊!今天想着他们回来晚,不停地张望着那边的松树,耕田也无法专心。这么说着又潸潸泪下。我非常感动,这么一个出身卑贱之人都具有如此同情心,自己干了多么狠毒无情的事啊。真想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六郎左卫门入道。转而一想不行,那样长年修行前功尽弃。“唉,真是难得啊。哪儿有您这样的老人家啊。唉,真可怜,世上竟有如此悲哀的事。想到年幼孩子们悲哀,真不知说什么才好。愚僧不至如此,也曾类似经历,没有比稚气天真的孩子失去父母更加悲痛的了!”说罢以袖掩面拭泪。“这么说来,贵僧从前,也曾遭遇同样不幸啊!”说着老人放声哭泣。过了一会儿,我对老人说:“老人家,今后请您一定不要丢弃两个孩子,他们的父母在阴间会感恩戴德。他们会报答您的子孙。您的后代定会幸福美满!请您一定疼爱两个孩子,佛神三宝保佑您。天时已晚,愚僧告辞。”说罢起身离去。老人送出很远,不断地诚恳絮叨泪水涟涟。我也热泪横流。“老人家,请留步吧。”老人便返回。我行走不一会儿,的确在一棵松树下看到了一个火葬处。我努力克制自己,没有停步从一旁走了过去。但又一想,自己发愿出家时正是这样丢下妻儿离家出走,现在她死去三日,眼见其葬地却不留步,是否太过无情?不知也罢,碰巧自己身为法师路过,完全不念陀罗尼,可谓无有慈悲心,也与佛祖恩惠背道而驰,招亡者忿恨。于是醒悟:该回去诵经。返回时,树下蹲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那正是我的孩子啊!于是问:“少爷小姐为何在此?”两孩子答:“啊,好高兴啊!今天是母亲去世第三天,我们在这儿拾遗骨。正好贵僧经过,真是高兴啊!拜托诵经吧。这样也会得佛祖恩惠。”两个孩子拼命劝说。当时感觉似梦非梦无法形容。好不容易回过神,仔细盯着孩子看,姐姐九岁,弟弟六岁,到底不像卑贱人家出身,音容笑貌甚是可爱。父子情爱,理所当然。千遍万遍,心中涌起想要拥抱的欲念,“我是父亲啊!”但终于抑制住这样的心情。“不不,那样意志薄弱,迄今为止的苦难修行就皆成泡影,也无法真入佛道。”那时惴惴不安之痛苦,谅诸君能够设想。且说孩子们,姐姐手持玉匣盖子,弟弟捧着罐子,不知何人所授,正用竹木筷子捡拾遗骨。我喉咙哽咽,泪洒前襟。良久才说:“小贵人,你们年幼来拾遗骨,家里大人呢?”“父亲遁世出家下落不明,只有一个家佣爷爷照顾我们,今天他没来。”言毕呜咽起来,说不下去了。我欲诵经陀罗尼,却也发不出声。当初后悔,顺道回故乡,现在却憎恨自己。但是这样无有尽头,也于事无补。总算诵经结束,突然下起了阵雨。姐姐望着树叶上的雨滴如同泪水一般倾泻说道:我曾跟来自京都城里的贵人学习,那人常说和歌能使所有鬼神息怒,感动无情残忍的人并使佛祖接纳,女人若无和歌教养,则很浅薄,所以七岁开始学习和歌连句,现在也能赋出一首。
(8)有多种说法,其一是指箱根关以东的诸侯国。
我是六郎左卫门,出身河内国(1)楠姓一族,筱崎扫部助之子。父受正成(2)重用,参谋重大事件,全权掌管各类事务,在本族中很有名气。世人皆知,正成战死时亦切腹自杀。以后正行(3)承父业,厚待遗属,我等也曾身持要职。正行亦战死。四条绳手(4)战役时我亦战败。不知为何敌方忽略并未被杀,某法师发现一息尚存,便用担架抬出战场。在其精心护理下竟起死回生。其后则是楠正仪(5)继承家业,如父辈正成一样厚待我母,主臣一直以诚相待。被时世间传闻,正仪已投降足利(6)或有投降迹象。我以为那并非事实,便去询问本人:“我听到这样那样的传闻,不会是真的吧?抑或真的有此打算?”彼答曰:“有时确乎怨恨朝廷,有过那般考虑。”我听后道:“君若愤恨,可舍身遁世,如此表达也合乎情理。若去侍奉足利,弓箭指向朝廷,则运数尽也。人们会说三道四以为,你为发迹而降。因此千万不可存有那般意念。如此大事决定,我等无足轻重却也身为重臣,怎么未曾告知呢?”答曰:“倒是。不过想着告知也会遭到反对,则瞒了下来。嘿,既知吾之不满,也该觉察众人的嘲笑。两代人为朝廷战死,却未惠及后代,我这代仍为侍者,怎会不觉着委屈遗憾?”我说:“竟有何怨恨?现今领地乃谁之恩惠?古人曰:君君臣臣。”劝其改变想法。其后闻知,他还是到京都东寺(7)见了总管。于是乎想:君之运数已尽。一人无法力挽狂澜。而我并无投降之意。正是在佛法的引导下遁世出家。
(9)元弘建武(1334—1336)为镰仓末期、后醍醐天皇朝廷之年号。一三三一年以后以醍醐天皇为中心发起讨伐镰仓幕府之运动,至一三三三年镰仓幕府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