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扬州城失陷,史阁部逃到了这里。他听说皇帝已经逃走了,就一气之下跳江而死。”
侯方域一听急问:“史阁部老爷怎么会到这里?”
“真有此事吗?”
老赞礼擦拭泪水回答:“我路过这里,恰好碰到史阁部老爷投江而死,便伤心地哭他几声。”
老赞礼抬起怀里的衣服说:“这是史阁部脱下的衣服。”
老赞礼的悲怆的哭声随着一阵风传到了远处,引起了四个人的注意。这四个人就是监狱中逃出来的侯方域、柳敬亭、吴次尾和陈定生。他们出狱已经有三四天了,东躲西藏,始终没有栖身之地。到了龙潭江岸,四人正商量分路逃生,突然听到此处传来凄凉的哭声,便走过来问:“这位老兄,为什么在这里痛哭呀?”
柳敬亭接过衣服,在里面发现了史阁部的朱印,便对侯方域说:“真的是史阁部。”侯方域痛哭不止。
“唉,茫茫世界哪里容得下我史可法呀?江山换主,我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他趁老赞礼不留神之际,纵身跳入了翻滚不已的江水中。老赞礼呆呆地站立了良久,然后抱着史可法的衣服放声大哭说:“史老爷真是一代尽节忠臣!如果不是遇到老汉我,谁又知道你是投江而死的。”
陈定生劝他说:“史阁部尽节成了一代忠臣,相公不必哀伤,大家分手吧。”
老赞礼觉得形势不对,上前抱住史可法说:“老爷三思,千万不要寻短见呀!”
侯方域失神地望着远方说:“到处烽烟滚滚,何处才是小生的归路呀?”
史可法语气苍凉地说:“扬州城失陷,我从城墙上缒墙而逃,本想到南京保卫圣驾,哪料到皇上已经逃走了。如今我是归无路,前又难进。唉!也许这滚滚不尽的长江水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史可法看着身上的官服说:“史可法是国家的罪臣,怎么能穿这身衣服去见列祖列宗!”说完就摘下官帽,脱下官服和官靴,走向江边。
“要不和我们一起回家乡吧!”吴次尾提议。
“小人是太常寺的一个老赞礼,曾在太平处伺候过老爷。请问老爷,为什么这么狼狈呀?”
侯方域摇头说:“纷纷乱世,怎能始终相伴,还是各自自便吧。”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和敬亭准备找一个深山古寺,暂避时日。”
“下官正是,你怎么认得?”
老赞礼热心地说:“栖霞山幽深僻静,如同世外桃园,如果大家不嫌弃可以和我一同上路。”
老人听他的哭声有点耳熟,就试探着问:“听你的哭声,怎么这么像是史阁部呀?”
“好。”
史可法失声道:“哎呀!皇帝都已经逃走了,我回去还有什么用呀?”他瘫坐在地痛哭:“皇天后土,列祖列宗,怎么半壁江山也没能保住呀?”
陈、吴对侯方域说:“既然侯兄已有了栖身之地,我们就此分手吧。此时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好好保重。”四人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老人抬头望了史可法一眼,奇怪地问:“你还不知道吗?皇帝老子逃走两三天了。清军已经过江了,满城大乱,城门都已经关闭了。”
侯方域问老赞礼:“老兄到栖霞山有什么公干?”
“南京那边怎么样了?”
“不瞒相公,我本是太常寺赞礼,只因为在太平门外哭奠先帝那天,看不惯朝中文武百官的敷衍了事,便在一气之下约了村中的父老捐了一些善钱,准备在七月十五替崇祯先帝做一个像样的水陆道场。不料,南京大乱,因此,带着善钱到栖霞山,寻找道士完成这个心愿。”
老人一边拍着身上的土,一边说:“从南京来的。”
“老兄行的真是善事呀!那我们就同行吧。”
史可法赔礼说:“得罪,得罪!请问你是从哪里来的?”
老赞礼走了两步停下说:“且慢,让我把史阁部的衣冠收拾一下带走吧。”
在城墙外,史可法幸运地遇到了一只报船,顺利过江。然后在路边捡到了一只白骡直奔南京。一路上,他用鞭子不停地催赶着小白骡,白骡跑得太快了,不小心撞到了路上正行走的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差点滚下江去。史可法急忙下骡扶起老人。老人生气地说:“这位爷,你也太莽撞了!”
“你准备把衣服带到哪里呀?”
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二十四日夜间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史可法想到自己死了就没有人保卫皇帝,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在士兵的帮助下,缒墙而逃。
“我想扬州梅花岭是史阁部生前点兵之所,等清兵退后,我前去招魂埋葬,让史阁部有个栖身之地。”
五月十日,清军包围扬州城,史可法多次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不知所踪,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在内外交困、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史可法带领士兵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使清军的进攻计划多次受阻。
侯方域、柳敬亭赞赏地说:“如此义举,真是难得!”
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了堵截左良玉的十万大军,调遣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到芜湖作战,这个愚蠢的决策直接导致长江一带千里空营。清军趁此机会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盱眙、泗州等地。面对清军的进攻,朝廷一片混乱,无奈之下只好命史可法到扬州与清军作战。此时,整个扬州城老弱病残加起来不过三千士兵。
老赞礼收拾完衣服之后,三人踏着暮色沉重地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