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身后无遗物 > 贫困的预感

贫困的预感

我是非居住者,就是说,我以绿卡身份住在美国,在日本没有居住登记,只在洛杉矶的日本领事馆有登记,不在日本国内报税,而在美国报税。

之所以这么困窘,还有一个复杂的原因。

如果住在日本国内,收入的百分之十作为税金会被提前划走,如果是非居住者,为了防止漏缴,会被提前划走百分之二十,让人感觉税非常重。但是如果提交了烦冗手续,税金可以不提前划走,在美国报税后缴纳就行。

与慎重的、仔细的、周到的、悲观的夫正相反,我是个随遇而安、毫无计划、不懂理财、万事乐呵呵的人。总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实际上我真的找到了路。我向出版社预支了版税(像不像旧时代的文人),取出一部分定期存款,想了很多办法,总算熬过来了。

我确实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样一来,税金因为没有被提前划走,每年报税时我都得一次性缴纳一大笔钱。毫无计划的我,每年都为了凑这笔钱而焦头烂额。

我现在开的车,也是夫买的。保险和养车钱都由他来掏。我家另外两台车(在美国是必需的),是我买的,我养的。现在我名下有三台车,都得我一个人养。

除此之外,个人番号制度也是一大障碍。如果没有日本的个人番号,就不能取款汇款。我的收入都来自日本,生活费需要从日本汇入我在美国的银行账户,没有番号就办不了。而日本的出版社不替我考虑这些,只让我提供日本的银行账号。

如果卖掉,我就得另找房子。我不觉得这座房子能“高价”卖出,新房子能“低价”买进。住在这里,就得还房贷(二女儿为了帮助我,搬进来每月付租金),支付保险,缴纳房产税,修理维护也要花钱。这些原本都是夫做的,现在压到我肩上了。

我有个朋友非常厌恶这套制度,千方百计躲避申请个人番号。我不一样,我积极地想申请,为此去了市政,询问过后得知,只要有住民登记,就能马上申请,而我是非居住者,申请不了。

房子在南加利福尼亚,靠海,面积大,这么看来,似乎相当值钱,众人都这么说。但我不打算搬家,也不打算卖。

萧索寒风掠过我心,瑟瑟吹动了风滚草。风滚草,美国荒野上常见的无根之草。西部片的荒凉大地上,枪手和驿马车的背后,常有风滚草虚浮地飘过。

总而言之,他留给我的,是一座还有很多房贷要还的房子。

太不方便了。太无情了。

夫是一个非常慎重、仔细、周到的人,同时对万事保持悲观态度。他自己以为,已把后事考虑周全,我也是这么相信的。可能他最后头脑不太清楚了,很多事都没做周全,遗言也根本没有为我考虑。也许是夫高估了我赚钱的能力,以为无论遇到什么事,我都能闯过去。

所以我从日本坐飞机回美国时,携带了几十万日元。我倒是想多搬运一点,可惜账户里没那么多。这点钱光每年缴税都不够。许多次我感觉走投无路了。

我以前从没想过,夫死之后,如此沉重的担子要全部落到我肩上。

别看我现在写得这么流利,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花了二十年才搞明白这套东西。可惜年轻时没能及早掌握。

我连缴纳自己的税金都很吃力,最近税务师还来问:“房产税交了吗?”我吓了一跳,赶紧去查,还没交。房产税这种东西,过去一直由夫负责。“延迟的话要交罚款的。”由此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就是一个以写字打短工谋生的无所属诗人的真实境遇。啊,寒凉沁骨。

今年报税期太难熬了。

这阵子“老后需要多少多少钱”的文章总是往我眼睛里钻。到处都能看见(比如《妇人公论》杂志)。我读了,这类文章总是轻飘飘地写道,老了以后需要几千万日元。就我现在这工作频率和劲头,绝对攒不出那么多钱。现在书也卖不出去。所以我要恳求诸位读者,请不要去图书馆借书了,花钱买书吧。这种文章读完只会心烦,我一般躲着不看,最近躲也躲不开,什么“老年贫困”,什么“老年破产”,每次看到,都如坠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