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作为讲师,参加过一个进食障碍的讲习会,在会上观察到了一些令我愕然的现象。讲习会分成两个组,父母组和孩子组,我穿梭于两组之间,不止一次亲耳听到,在同一件事情上,父母和孩子的意见不同。光听女儿讲,我以为妈妈是个无比差劲的母夜叉,再去听妈妈讲,又发现“母夜叉”是一个为生活用尽了全力、受制于女儿、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普通母亲。父母和孩子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和态度实在不一样,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我把这种事情称为“亲子关系散射现象”。就是说,父母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不这么想,孩子觉得,父母在用蛮力控制自己,自己一直在自私父母的控制之下,毫无自由。所以孩子会拼命谴责父母。
“快逃!不要回头!”如果哪个孩子因为有毒的亲子关系而烦恼,我会这样告诉他。
大儿子说,他的妹妹们也有同样的看法。于是我去问了他最小的妹妹,即小留。小留的看法与他不大一样。“父亲身上确实有自私的地方,但这不是全部啊。哥哥已经全心全意地认定父亲自私了,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的。妈,你不要管了。”
不过,父母也有自己的理由,亲子关系的散射现象不可避免,如果孩子逃走了,父母也很可怜。不过,当一个孩子发出伤心的呐喊,说他想活出自我,并控诉父母是毒亲时,他只有从父母身边逃离才能自救。
所以大儿子认为夫是一个毒亲,我觉得这种想法很荒唐。
不过,就我看到的一些情况,控诉父母是毒亲的孩子,往往无法逃离父母。因为逃离不开,无法反抗,无法弑亲,所以他们加倍憎恶毒亲。
正因为我们一起生活,所以我知道得很清楚,夫非常珍重大儿子,无数次赞美过儿子,让别人知道他以儿子为荣,一心一意地期盼儿子过来看他。夫盼着儿子来,就像父亲在熊本等着我回去,姿势心态那么酷似,让我无数次想过,无论东亚人还是西方人,都有一颗殷殷父母心。
我如果这么说,也许会响起更多伤心的呐喊:“要是能逃跑,我早就跑了!我一想逃跑,他们就带着加倍的毒追上来,让我没有办法逃脱。”不过我希望这些孩子停止尖叫,静下来想一想。
当然他没有完全说错,夫确实有自私的一面,有时不把他人看在眼里。很多次我在心里咒他赶快去死,很多次想过分手,不过直到最后,我既没有杀他,也没有离开他,这是因为他身上并非只有缺点。
你使出过浑身力气痛殴过父母吗(痛殴只是比喻哟)?你掐死过他们吗(掐死也是比喻)?父母过去赞美你,你从中感受到快乐,你把这些快乐全部丢弃了吗?你让父母彻底失望过吗?你用实际行为让他们醒悟过吗?他们育儿失败了,对你期望太高是错误的;你有没有彻底无视他们的话,大胆去做了你真正想做的事?
大儿子谈起他父亲时,口气里只有憎恶,听得我哑然无语。
如果你稍微手软,或者遵从了父母,或者你有想遵从的心思,那说明你做得还不够。
夫的大儿子,是夫和初婚妻子生的,与小留同父异母,与我同岁,我们之间的关系像朋友,也像亲戚。
当然,做得不够也没什么不好,因为一件事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在这种事情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无法一概而论。
夫的大儿子经常说:“我父亲是天底下最差劲的人,只考虑他自己,无比自私,只有他的工作最重要,其他事情都不算什么,除了他自己,其他人他都鄙夷不屑,一味用蛮力压制。我从小就是被他这么欺负过来的。”
小留上高中时,对她爸爸的一举一动都看不顺眼,她总在找碴吵架,两人没完没了地争吵。最开始小留说不过她爸。因为她爸的态度类似“我是正确的,你得听话,别那么倔”这样的,所以小留会很不情愿地投降。不过到了第二天,她还以同样的理由和她爸吵架,她爸都不耐烦了,我在一边观战也觉得啰唆。当时我不理解,她为何如此反抗。现在我觉得这种反抗是必需的。到了后来,小留赢了好几次,她爸说不过她了。
毒亲,指的是伤害孩子的有毒父母。据说夫就是一个毒亲。
所以我觉得,夫的大儿子是个好儿子,成绩好,成功获得了社会地位,让夫自豪。不过,大儿子年轻时,也许并未像小留这样奋不顾身地反抗过父亲。再说小留,她是个倔脾气,不爱学习,成绩差,经常被她爸责骂。虽然这些地方令人担心,不过人生的路很长,也许从长远角度看,她反而配得上一句赞美:“小留,你做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