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天龙川的发源地还在甲斐,到了战国时代就跟现在一样变成诹访湖了。
小说里,俵三藏带着女儿和部下一起沿天龙川逆流而上。他似乎想走到天龙川的源头。可这一江河水究竟来自于甲斐,还是来自于信浓,抑或是三河?不知天龙川来自何方的三藏只能盲目地沿着河流逆行。当然,作者自然是知道这一江河水源自信浓的诹访湖。
真想见见天龙川的源头啊。于是,我驱车绕诹访湖一周。湖面的坚冰已开始融化,似乎比往年早了些,方圆五里的湖面都已解冻,可气候尚未回暖,水色仍呈寒冬时节的青黑之色。看样子,这湖面应是才解冻不久,岸边还有人在钓西太公鱼。
《风云城砦》讲的是从信玄之死到长篠之战爆发这三年间发生的故事,因此在这个故事里,新府城的时代尚未来临。
天龙川的入口正好在上诹访的对岸。现在的河水自是不会放任自流了,于是造了水闸,由釜石水闸管理所调节进出水量。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管理所每日遣一人调节两次诹访湖的水位,并利用水闸的铁门调整流出的水量。一打听才知道现在的水位标高(海拔)是七百五十九米左右。我望向管理所办事处的窗外,只见白雪皑皑的八岳峰就伫立在对岸。
武田胜赖于天正九年修筑了这座城,可仅在一年后的天正十年就遭到信长军的围攻。最终,城池失陷,而胜赖也终究没逃过天目山悲剧[1]的命运。
我们乘伊那列车穿行在天龙川沿岸。到达天龙峡后,虽列车不再沿河而行,但从天龙峡一直到中部天龙站的两个小时里,只要俯视窗外就能看见天龙川蜿蜒曲折的流水。那风景真是一绝。河的两岸是峭立的岩壁,岩壁险峻的半山腰各处还坐落着十几二十户小小的人家。
新府城的遗址在韮城,从甲府出发需坐一个小时的火车。透过车窗就能看到这座城址,那是信玄死后,由他儿子胜赖新筑的城池。这座城看上去是个坚固的要塞,城池所在的山地对面耸立着一座巨大的雪山。
那山色,那天龙川青黑的水色,都让人觉得伊那溪谷还沉睡在深深的隆冬之中。只有那星星点点的白色梅花在向我们诉说早春的来临。
信玄栖居此地时,为防备于未然,在北面离这里半里地的山丘上筑起了山城,就如《甲阳军鉴》中写的那样“此馆二十町之外有山城,乃石水寺之要塞,与此馆一样无一屏障”。这处山丘虽不大,却很险峻,有十二级阶梯,每一级阶梯宽约百坪,如今还处处留着当时的石阶残垣。《甲斐国志》对此有记载“本丸、长三十七间、宽十九间二的二之丸、三之丸”,可见这里如今剩下的只是山城的大致轮廓。山顶处有水井,还有当年马场的痕迹。
战国时代,若想经甲斐到东海地区,只能沿富士川而下,或是先至信浓后再沿着这天龙溪谷而下。当年应该也是在这个时节吧,信玄陷入了病痛之中,不得不在进攻野田城时改变了西进的策略,领军折返甲斐。
信玄的这处居馆确实称不上是“城”,不大的一块地方,四周是堤防,剩下的就只有环抱这里的一条护城河了。这里长着许多古木,有樫树,还有榉树。当年,居馆的正门并不是现在的神社大门,而是神社的东门。护城河外围的树木自然是近几年才新种上的,其中以樱树居多,想必到了四月一定很美。
在那些受挫的武人眼里,伊那溪谷中那些星星点点绽放的梅花又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
抵达甲府后,我先去参观了武田信玄曾经的居馆遗址。这处遗址位于武田神社内,现在隶属于甲府市的古府中町,离市中心约半里地左右。众所皆知,武田信玄从未修筑过自己的城,《甲阳军鉴》上就写着“信玄公甲州四郡内永不筑城,恭候于护城河内居馆”。
(《读卖新闻》1953年3月16日;《井上靖文库26》)
当第一缕早春的阳光洒向东京时(1953年3月),我动身去了《风云城砦》的舞台甲斐信浓。
[1]1582年,武田胜赖受信长军围攻,与族人于天目山麓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