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双方一开始商议,老毛子要的更加厉害,崇钦差不敢反对,就格外迁就,签订了十八条条约,只是归还伊犁一城,西部的霍尔果斯河左岸,以及南部的帖克斯河上流两岸,都要割让给老毛子,还要中国赔偿老毛子白银五百万卢布。这是俄国的货币,价格有涨有跌,价格高的时候一卢布相当于中国银两的九钱三分一厘,价格低的时候相当于七钱左右。而且增开口岸,添设领事,还有什么来往货船免税等条件,总之都是攫取中国的利益。
新疆西北有伊犁城,土地肥沃,俄罗斯趁着中国动乱,就把伊犁给抢夺了去,表面上说是帮助中国暂时保管。等到回族反叛被平定,清政府就打算要回伊犁,于是派吏部侍郎崇厚出使俄国,让他全权代理,商议处理伊犁的有关事情。这位崇钦差一向是个胆小鬼,天津宗教案的时候,我们就曾经瞻仰过他的风采,清政府还以为这家伙是个行家里手,就派他去处理这件事了。如虎如狼的老毛子,能给他占一点便宜吗?
软柿子崇钦差竟然不问政府,仗着自己全权代理的招牌,当场就签订了条约。将报告送到了总理衙门,大臣们把报告详细看完以后,都觉得不应该就这么答应,于是就有人写了份报告,汇报给了两位太后。大家都主张跟俄罗斯开战,最厉害的是请求杀了崇厚。
到了光绪四年,刘锦棠军自北趋南,张曜军自西趋东,夹击阿古柏。阿古柏想逃回安集延,奈浩罕全国都被俄罗斯霸占,无路可逃,服毒自尽了。阿古柏长子伯克胡里仍然占据了英吉沙尔、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四城,白彦虎又窜过去投靠。正好遇到刘锦棠等人剿灭,胡里不能抵挡,带着白彦虎逃到俄罗斯国境,南路也基本被平定。左宗棠晋封二等侯,刘锦棠加封二等男,随征的将士也都各有奖赏。
两宫太后看了以后,大为感动,就命令有关部门,驳斥了原来的条约,让人把崇厚抓起来审问处理,又把左宗棠找去,询问是打是和。左宗棠慷慨激昂,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写得很长,咱们只节选一部分,给大家看看:
光绪二年,左宗棠去处理新疆的军事工作,亲自驻守肃州调派部队,命令都统金顺、提督张曜率兵驻守哈密,京卿刘锦棠和提督谭上连、谭拔萃、余虎恩等人分路进攻,接连打败阿古柏的部队,收复了乌鲁木齐和附近的各城,北路基本平定。
我观察俄罗斯想占领伊犁用来当成他们国家另设的办事处。不仅可以扩大领土,而且可以用来养兵,似乎他们早就布置好了。我们要回自己的土地,他们就趁机跟我们伸手要钱,不仅对他们没坏处,反而对他们有好处了。等到我们把伊犁收回来,到时就只剩下一片荒郊,向北一二百里,都是俄国的领土,就这么孤零零地相隔万里,咱们怎么来防御?
政府因为国库缺钱,就打算放弃关外的土地,只有左宗棠已经平定陕西、甘肃,决定出兵,就跟在中国的洋人借了钱,充当军饷。
况且,根据这次崇厚所议的第七款,接收伊犁后,霍尔果斯河和伊犁山南的帖克斯河全部归俄国。先不说这两个地方在哪儿,因为地图上没有,需要详细考证,但就方向而言,是把伊犁西南部的土地划给俄国。
忽然又接到伊犁交涉的消息,好大喜功的左宗棠决定出战,于是各级将领又开始忙碌起来。先是陕西回族反叛首领白彦虎出走西域,投靠了安集延首领阿古柏,安集延是浩罕东城,阿古柏就是安集延城主。他看到回族区域蠢蠢欲动,中国政府正在剿灭捻军,没有时间管理西部,于是趁机进攻,占领了喀什噶尔,胁迫当地的回民,自称是毕调勒特汗。
从此伊犁可以说是被俄国四面包围,官军就算接收,也陷入了他们的包围圈,恐怕一天也守不住!虽然得到了,但也肯定会失去。军事力量不强的时候,估计就只有划地求和的份儿!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光绪五年。琉球国被日本灭掉,改名冲绳县。消息传到中国,总理衙门的人才想起琉球是中国的属国,就跟日本交涉。日本完全不理,这事儿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况且现在还没有开战,就想放弃这么大片土地,敌人贪得无厌,就跟喂骨头给狗一样,骨头嚼光了,它还仍然啃个不停。现在已经提心吊胆,那么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这是最让人叹息痛恨的地方!
这份命令一下,同治帝的一生就这么交代了。吴可读也算是白死了。
金顺、锡纶打算缓一缓再收回伊犁,而把周围的喀什噶尔、乌什、精河、塔尔巴哈台四城提供充足的兵力,保证军饷的来源,大量开垦土地,坚固自己的堡垒,先充实边防,这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伊犁还没有定下来,再次想新疆的事,非要把全盘考虑进去才行。
所以吴可读的报告,各位大臣商量后的报告,徐桐、翁同龢、潘祖廕等人的联名报告,宝廷、张之洞的各自报告,以及三月十七日我所下达的命令,全都另录一份,存放在毓庆宫。至于吴可读以死进谏,也算忠心耿耿,实在让人慨叹,就按照五品官的待遇给予安葬。
现在伊犁边界线如果没有定下来,那么缓一缓再收回来,也还可以。喀什噶尔、乌什已经规划好了,不用再讨论,塔尔巴哈台、精河应该尽快布置。应该由金顺、锡纶自己汇报工作,自己请求命令,所有崇厚签订的十八条条约里赔偿钱的事,已经有了明确的指令。
上次我下达的命令,没有直接说让过继给同治帝的孩子继承皇位,是大有深意的。吴可读请求明确指定接班人,实际上跟我们这朝的家法不合。当今皇帝受穆宗皇帝重托,将来生了皇子,肯定能自己选择一个好的接班人,以后继承皇位的就当穆宗皇帝的继子好了,我们遵守祖宗的家法,对天下开诚布公,相信当今皇帝也能理解。
第八款所称的塔城的边界线,打算修改一下,就照同治三年时的边界线,具体情况要等崇厚报告以后再商量。
之前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下了一道命令,等皇帝生了皇子,就过继给同治帝为儿子,作为以后皇帝宝座的接班人,原本想这样就不辜负天下的期望。但我们这一朝的传承办法,都没有明着制定接班人,这样的办法应该永远遵守。
第十款说在旧条约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官基础上,再在嘉峪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等七处增设领事馆。十四款有俄国商人运送俄国货物,走张家口、嘉峪关,赴天津、汉口,过通州、西安、汉中,运送土货回国,都被总理衙门按照命令反驳了。
这次如果明着制定接班人,那么就跟以前的办法没区别了,违反了雍正帝的规定。又加上吴可读以死力争,确实忠于清朝,心里也挺过意不去。当下大家就讨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办法,汇报上去。之后徐桐、翁同龢、潘祖廕三人又联合上了一份报告,宝廷、张之洞也各自上了一份报告,两位太后综合了所有的意见,这才颁布了一道命令:
第二款中国答应赦免居民,也已经办妥了。第三款说,要把伊犁人民全部迁居到俄国,加入俄国国籍,照这样来看,是想威胁伊犁人民归顺俄国,而只是把一座空城留给我们,这个不能答应。第四款说,俄国人在伊犁仍然可以管理以前的产业,虽然伊犁交还了,但中外商民杂居,没有界限可分,这是包藏祸心,打算以后再次把伊犁占去。
大臣们一起讨论,都说按照清朝的家法,自从雍正帝建立立储的办法以后,就没有明着这么干过了。
至于多开设商业贸易区,不仅弄得我国商人没有生存之地,而且会被俄国人逐渐蚕食。总理衙门之前的报告,筹虑深远,也很细致周到。俄国占领伊犁,在咸丰十年和同治三年划定边界线之后,以前依附我国,和我国人民杂居的部落,因为被他们威逼利诱,俄国官员早就当成是他们的领地了,所以任意欺凌。
慈禧太后等了半天,这才说:“那就让大臣们商量一下,你觉得怎么样?”慈安后答了声“好”,于是就让人草拟命令,把吴可读的遗书交给大臣们一起讨论。
俄国霸占了浩罕三部,安集延还没有被吞并,他们的首领阿古柏因为害怕俄国的逼迫,所以才攻陷我们的南疆,等到我们收复了南疆,阿古柏死了,他的逆子窜到了俄国。俄国就认为安集延是他们的领地,所以想以安集延为根据地进而侵占回疆。现在他们冒称喀什噶尔有俄国居民,就是原来跟随帕夏而来的安集延部落。
慈安太后说:“一个小小主事,竟然敢说出这样的话,而且宁可死也不避讳,也算很难得了!”
俄国说喀什葛尔有他们的居民,就和交还伊犁一样,这是预留后手,打算以后把这些土地吞并掉。同样的居心,看他们交还伊犁,却仍然索要南境、西境归属俄国,就知道他们的奸计又哪里只是在这数百里土地而已?边界线是不能这么随便答应的!
两宫皇太后看完以后,慈禧太后心里很不高兴,外表却装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就跟慈安太后说:“这人可真有点多嘴多舌,我之前已经明确下命令了,等现在的皇帝有了儿子,就过继给我儿子,用得着他在这儿多说吗?”
俄国商人当然只是想进行贸易,但俄国的官员却是赤裸裸地想得到我们的土地!就商业而言,他们以前只是想在嘉峪关附近进行贸易,这次却想到关内来,难道他们不知道路途遥远,来回奔波劳苦,而且没有什么利益可图吗?他们是想打着通商的旗号,深入内地,胡作非为,让我们从此制服不了他们!
我话就说到这里,我也就在这儿死掉吧!还有一件事,我以前担任御史,可以提意见,现在官职卑微,不能提意见,所以请堂官大学士宝鋆代替我交上去。我要自杀,宝鋆并不知情,所以请不要处罚宝鋆。先皇帝升天而去,天下挥泪,心中悲痛万分,关系国家安危,我只好冒死报告。
所以在嘉峪关设领事,还可以答应,至于喀什噶尔通商,同治三年虽然约定可以尝试一下,但从来没有施行过,现在边界线还没有定下来,这事就暂且放一放。而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等地,要广设领事,打算借着商业侵吞土地,把中国的土地变成俄国的,这一定不能答应!此外,俄国人包庇白彦虎这件事,不知道崇厚有没有跟他们谈过,我这里不能胡乱猜测,下次他作汇报的时候,请下令问一下。
我宁愿我今天的话没有说中,被后人嘲笑,也不愿意我的话不幸说中,而受人称赞。我效法古人,以死力争,尽了我一份愚忠的心意。愿两宫皇太后和皇上,体念清圣祖、清世宗的心意,选用廉洁奉公的官员,不要跟外国人发生争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我想俄国人自从占踞伊犁以来,一直包藏祸心,由来已久。以前看到官军势力弱小,就想把荣全骗到伊犁,然后把他抓起来当人质;后来看到官军势力挺强,不能长期占领,就找各种理由拖延。
我只是期盼两宫皇太后和当今皇上,能可怜我的哀鸣,不要认为是无病呻吟,不祥之兆,那么我就算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宋朝有人说:"凡事在没发生的时候说出来,就有些过分;但等到发生了,就算再说又有什么用?所以请朝廷接受我今天的这番没发生前的言论,而不要等到发生了再后悔。"
这次崇厚全权出使,俄国大臣布策先是用些漂亮的话诱骗他,接着又用乌七八糟的话迷惑他,紧接着就是恐吓,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办法,不用打仗就可以封住中国主战派的口。又想到中国最近不想打仗,还不愿意跟他们决裂,而崇厚全权代理出使,便宜行事,不会发生什么不统一的意见。我今天所报告的这些,恐怕俄国人没有料到。
我今天也是这样。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哪里敢跟曾参相提并论?但人要死了,说的话总会有些善意的。
现在国家战乱纷繁,内忧外困,但我不能眼看国家危难而不管。就目前的形势,应该先跟他们谈判,如果谈判不成,那就只有开战了。我虽然上了年纪,但还不能任他们胡作非为,欺人太甚!
我没有古代贤人的大学问,当然也就不像他们那样从容。从前有赴死的人,走路都走不好,有人问他:"你怕吗?"他说:"怕。"又问:"既然怕怎么不回去?"他说:"怕是我的私心,但我一定要为了国家而死!"
两宫太后批准了他的建议,特派世袭毅勇侯、出使英法大臣、大理寺少卿曾纪泽,与俄国交涉更改条约,并下命令整顿江海边防,令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备战舰,将山西巡抚曾国荃调守辽东,派刘锦棠帮办西域军务,提拔吴大澂为三品官,让他赶赴吉林帮助一块儿防御,又命令彭玉麟操练长江水师,起用刘铭传、鲍超一批良将,内外忙个不停。
现在同治皇帝永远埋葬在大山深处,我以前还能等待,但现在却等不及了。我闭目默想,仿佛又看到了同治帝的飒爽英姿,我又想起他赐予我现在的生命。所以我为了同治帝恳求两宫皇太后下达命令吧。只是我已经是将死之人,心思很混乱,信上写的东西,也没有细想,有些引用的东西也都忘了,所以比不上之前交的报告。
俄国也派军舰来中国,游弋在海上,险些就要开战,幸亏曾纪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跟俄国外部大臣布策反复辩论,说得布策无言以答,只是坚持原来的条约,不肯更改。正赶上俄国沙皇被刺杀,新沙皇刚刚上台,命令布策和平处理,布策这才不敢坚持原来的条件。两边反复辩论,足足谈了好几个月,这才谈好,把原来的十八条改成了七条:
我的这份报告本来是要交给有关部门,但我已经犯过罪,职务太低,不能越级报告。可这件事实在太重大,为了国家的希望和安宁,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本来想朝廷有这么多忠心耿耿的官员,他们肯定会提出来的,我可以等一等,没想到过了五六年了,竟然一直没有人提。
一、归还伊犁南境。
所以我请求两位太后不要一错再错,能再准确无误地下达一道命令,将来就把皇帝的位置交给同治帝继子。这样大臣们就不要再有什么不同意见了,名分也确定了,也就仍然可以施行本朝子孙相传的办法。同治帝没有儿子却等于有了儿子,两宫皇太后没有孙子却等于有了孙子。而且这样延绵相传,一直到千秋万代,都是源于两位太后的英明抉择啊!
二、喀什噶尔界务不据崇厚所定之界。
现在的皇帝仁孝性诚,从两位太后那儿继承了宝座,将来千秋万岁时,也肯定能理解现在两宫皇太后的用心。但就怕朝廷里面官员们良莠不齐,难保不会有人别有用心。就算宋初宰相赵普这么贤德,不还是有背叛杜太后的事?贤德的人尚且干出这样的事,更何况那些不好的?已经安排好了的都这样,更何况我们还没安排好呢?
三、塔尔巴哈台界务照原约修改。
我却不这么认为,自古以来,选立新皇帝,都是大臣们所不能参与的。我们这朝二百年来,一直是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骨肉亲情,谁也离间不了。醇亲王忠心耿耿,大家都称赞他,我写了这封遗书,大家还以为我对他有什么意见,其实不是,我真是在为国家着想,请体会我一片良苦用心。
四、嘉峪关通商照《天津条约》办理,西安、汉中及汉口字样,均删去。
忽然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接到两宫皇太后的命令,说皇帝已经驾崩。皇上没有儿子,所以不得已以醇亲王的儿子过继给文宗显皇帝当儿子,来继承皇位,当了皇帝,如果以后皇帝有了儿子,就再过继给同治帝当儿子。我心痛莫名,反复思考,觉得两宫皇太后实在是一错再错,为文宗显皇帝立儿子,却不给刚去世的同治帝立子嗣。既然不是给同治帝当儿子,那么当今皇帝继承皇位,是出于两位皇太后的命令,而不是大行皇帝的命令。将来皇帝的继承,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既然皇太后已经下命令过继了,当然是让过继过来的继承。
五、废松花江行船至伯都讷专条。
我之前因为言辞激烈,我自己甘心被砍头被囚禁,后来经过大臣们商量,才免掉了我的死罪,又经过先皇特赦,免掉了我被囚禁,也免掉了我撞墙自杀。我三次该死去没有死,三次不想活却活了,现在我之所以能活着,全是因为蒙受先皇之恩。
六、仅许于吐鲁番增一领事,其余缓议。
我打算以死来请求太后下命令,来指定个皇帝的继承人,以实现我一片拳拳爱国之情。我听说井然有序的国家不会隐瞒自己国家的一些不良现象,安然无事的国家不会忘记危险。如果忘记危险,隐瞒信息,就会出现隐患,这都是不好的兆头。
七、俄商至新疆贸易,改均不纳税为暂不纳税。此外添续卢布四百万圆。
但广安的报告都被驳斥了,自己是汉族人,又是芝麻大的官,如果慷慨陈词,肯定会遭受谴责。而且吏部的官员,也不愿意替他上报,于是决定以死力争。就把自己的遗书交给了一位朝廷官员,这位官员也为他的赤胆忠心而感动,就替他上报上去了。当下由两宫太后打开一瞧:
签约的时候,已经是光绪七年,虽然新疆西北的边境不能全部归还,然而把崇厚原来签订的条约改了一半,已经算是不错了。国难当头的时候,出卖祖国领土的人最让人痛恨!沿江沿海,也都一律解严,改新疆为行省。大臣们依旧逍遥快活,醉生梦死。没想到宫里却传出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了。
当时以死力争的忠臣,是甘肃皋兰人吴可读。吴可读曾经担任御史,因为检举乌鲁木齐提督成禄而被免职,光绪帝即位,重新起用了吴可读,候补为吏部主事。他看到皇帝和皇后接连去世,皇子的位置始终空虚,就打算提点意见。
这消息一传开,大臣们都很惊愕。究竟慈安太后怎么去世的,咱们下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