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大臣经过商量决定,将景寿、穆廕、匡源、杜翰、焦祐瀛免职,发配到新疆,效力赎罪,这都是罪有应得。但他们因为载垣等人气焰高涨,受到威胁,在所难免,虽然没啥作为,但也情有可原。因此,御前大臣景寿免职,保留公爵和等级,不发配;兵部尚书穆廕免职,改为发配军台效力赎罪;吏部左侍朗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卿焦祐瀛免职,不发配。
国家是仁慈的,就让载垣、端华自尽算了!肃顺罪孽更加深重,比载垣等人都要厉害,本来应该大卸八块,现在也格外开恩,改砍头吧。至于景寿,身为重臣,竟然默不作声,穆廕、匡源、杜翰、焦祐瀛对于载垣等人扰乱朝政也不敢反抗,都辜负了国家的信任和重托。穆廕在军机大臣职务上待的时间最长,地位最靠前,情节最严重。
命令一下,就派肃亲王华丰、刑部尚书绵森到宗人府逼迫载垣、端华二人自杀。又派睿亲王仁寿、刑部右侍郎载龄到宗人府抓出肃顺,到午门砍头。三人临死的时候,都痛骂西太后和恭亲王奕䜣。肃顺骂得更厉害,索性连西太后的历史都背了一遍,这才被砍头。三人被杀以后,哪还有人敢惹太后?
亲王、大臣都说载垣、端华、肃顺飞扬跋扈,没有一点大臣的样子,罪大恶极,完全没有可宽恕的余地。我看在载垣他们都属于自己宗族的分上,如果遭受重罪,怎么能不失声痛哭?但载垣等人的行为,都是危害国家的大罪,完全对不起列祖列宗,如果他们不说自己是顾命大臣,不那么为非作歹,我肯定会原谅他们的。只是没想到他们所说的那些,都是自己杜撰而成,如果不狠狠制裁,又怎么对得起我皇考?怎么维护法律的尊严?所以把他们凌迟处死,也确实应该。
于是就在十月甲子日,六岁小皇帝在太和殿重新举行了即位礼,亲王、大臣都来祝贺。十一月初,奉两宫皇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政。
按照各位大臣讨论的结果,根据法律,载垣、端华、肃顺应该被凌迟处死,当下召见议政王奕䜣,军机大臣、户部左侍郎文祥,以及右侍郎宝鋆、鸿胪寺少卿曹毓瑛、惇亲王奕誴、醇郡王奕、锺郡王弈詥、孚郡王弈、睿亲王仁寿,大学士贾桢、周祖培,刑部尚书绵森等人当面询问载垣等人的罪名还有没有什么可以原谅的地方。
同治元年二月十二日,皇帝在弘德殿入学读书,特别挑选礼部尚书、前大学士祁隽藻管理工部事务,前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和翰林院编修李鸿藻当家教。
而且他们每次都说,不能召见亲王,存心挑拨离间,这就是载垣、端华、肃顺等人的罪。肃顺还擅自坐皇帝的座位,出入宫里就像在他们家一样,一点法制观念也没有。宫里的东西也是拿过来就用,还说两位太后召见,应该分开,意思是两位太后的地位不一样,这是想挑起事端,这也是肃顺的罪。一切罪状都是经过我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当面告诉议政王、军机大臣,一条条列出来的,告知大家。
从这以后,清朝的统治完全由这两位太后把控,慈安太后没有政治欲望,垂帘听政只是挂个名,实际上是由慈禧独断专行,慈安太后只不过坐享其成。慈禧太后非常有头脑,在用人和处理政务上也有一定的见识。
载垣、端华、肃顺于七月十七日我皇考去世以后,就常常以顾命大臣自居。其实我皇考弥留的时候,只是当面告诉载垣等人立我为皇太子,并没有让他们当什么顾命大臣。载垣等人竟然胡编乱造出这么个职务,所有的事也不请示,就擅作主张,就算是两位太后的命令也敢公然反抗。御史董元醇请求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载垣等人就擅自写回信,问他们的时候,他们还说自己是顾命大臣,不能听命于皇太后。还说请太后看信也是多余,甚至当面怒吼,像这样的事说也说不完。
东南的军务完全交给两江总督曾国藩,让他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浙江全省的军务和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也全都归他管。从清朝开国以来,就是皇亲国戚也没有被如此重用过的,更何况曾国藩是汉族。这说明慈禧还是有一定的鉴别能力的。
议政王等人苦思冥想,想出同治二字汇报上去。西太后瞧了这两个字,暗指两位太后共同执政的意思,也挺高兴。就命令以明年为同治元年,颁告天下。第二天,又下了一道命令。命令中说:
这时湖北巡抚胡林翼从太湖回去支援湖北,收复黄州、德安等地,积劳成疾,得了咯血症,竟然在武昌病死了,留下遗书请求李续宜代替,朝廷就任命李续宜为湖北巡抚。曾国藩因为管理的地方太多,害怕有什么闪失,特别推荐左宗棠管理浙江的军务,得到的答复是让左宗棠赶赴浙江剿贼,浙省提镇以下的官员全都归左宗棠调遣。
于是大学士贾桢、副都统胜保等人恳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大学士周祖培又请求改建元年号,因为原来祺祥二字意义重复,应该更正。一帮拍马屁的家伙,又都来了。当下两位太后传令,让议政王、军机大臣等人拟定新皇年号。
只是安徽知府吴棠在慈禧垂帘听政以后,多次被提拔,不几年就升任四川总督,这就有点私心了。当年慈禧小时候,受过吴大人的大德,知恩图报,也能谅解。圆明园里的四春娘娘后来竟然下落不明,有的说是被赶出宫了,有的说是被慈禧秘密处死了,大概不是真事。汉朝的人彘,唐朝的醉妪,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清朝没发生这种事,这也算是慈禧不错的一个地方。
这天任命恭亲王奕䜣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过了两天,先皇的棺材到了得胜门,两宫皇太后和皇上出了得胜门,跪下迎接,把棺材运进紫禁城,停放在乾清宫。
这是慈禧垂帘听政后的情况。再说曾国荃收复安庆,本想沿江而下,直捣南京,只是沿江两岸的各要隘驻扎的太平军仍然不少,曾国荃联合杨载福的水师,节节进剿,接连攻克敌垒。
而且他护送先皇的棺材,从热河回京的路上,竟然带着家属,更是为法纪所不容。所有肃顺的家产,除了热河的宅子已经让春佑严密查抄外,他在京城的家产,现在派西拉布去认真查抄。不许有所隐瞒!
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窜到江西,又攻陷瑞州。曾国藩传令鲍超赶去救援。鲍超兼程干去,前面挂着个两米多长的大旗,中间写着个“鲍”字,沿路经过,太平军看到“鲍”字旗,纷纷逃跑。李秀成、李世贤还想跟他对抗,只是手下都被吓破了胆,一战即溃,被鲍超接连攻破七十多营,驱逐出境。江西又报告肃清反贼。
之前因为肃顺飞扬跋扈,收受贿赂,所以特派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把他抓起来交给有关部门审理。没想到他接到命令以后,咆哮狂肆,目无君上,悖逆情形,令人发指。
曾国荃听说江西已经平定,上游安全了,就跟曾国藩商量,进攻南京。曾国藩害怕士兵不够,让他再去湖南招募士兵。又奉命赏给曾国荃头品顶戴,担任浙江按察使,任命鲍超为浙江提督。浙江自从被张玉良收复后,太平军仍然四处骚扰,又因为和春战败,苏、常相继沦陷,江浙交界的嘉兴县这时候也遭了殃。张玉良率兵赶去救援,连战不利,退到杭城,属县大多失守。
奕也不多说,就让侍卫押着肃顺连夜到了京城。第二天上午,传下命令:
李秀成、李世贤又从江西进入浙江境内,攻陷严州。张玉良又从省城出去剿灭,总算将严州收复。李秀成等人窜到湖州,城里的乡绅赵景贤招募民兵,把他们击退。李世贤跑到江西,李秀成跑到安徽。
肃顺说:“六岁的小孩就知道抓人?肯定是那个那拉氏跟我作对。你们都是那拉氏的走狗,她要干吗,你们就干吗!吕后、武则天出世,我们这些老臣,就全都该死!”
李世贤被左宗棠打败,李秀成被鲍超杀退,两人又窜到浙江境内,攻陷严州和金华,由浦阳江顺路,从临浦镇攻打萧山、诸暨,势如破竹,占领了绍兴,转攻杭州。这时浙江巡抚已改任王有龄,坚守了两月,因为没有救援,就咬破手指头写成血书,送到安徽求救。
奕说:“当然是奉了皇上的命令!”
曾国藩看重江皖,不愿分师,只是催促左宗棠从江西赶往浙江。左军还没进入浙江,省城已经顶不住了。张玉良率部队赶到江干,又被太平军列炮击毙。杭州城内粮尽援绝,终于失守。巡抚王有龄、将军瑞昌,及总兵饶廷选全部死难。
肃顺说:“谁让你来抓我的?”
曾国藩听说浙江沦陷,请求罢免自己,反而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并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让他跟曾国藩一块儿统筹大局,争取尽快补救。曾国藩非常感激,更加尽心竭力地报答。正赶上朝廷因为杭州沦陷,而对淞沪戒严,命令曾国藩派人去剿灭。曾国藩挑选人才,又推荐了一位厉害角色,这位就是后来的傅相李鸿章。
奕道:“你的罪多得是,等到了宗人府再说吧!”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县人,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福建省道员。曾国藩听说他很有才干,就把他招到自己的府上,担任智囊。李鸿章曾经建议曾国藩减少江北的部队,兴办淮扬水师,都没被接受。这时政府寻求别的将帅,曾国藩就推荐了他,说他可以担当重任。
肃顺大惊。就看见侍卫已经进来,把肃顺按住,用大锁锁起来了。肃顺嚷嚷着说:“我犯了什么罪?”
曾国藩让李鸿章回家招募民兵,大致像湘军一样,建成了一支徐州淮河兵。又选了湘军名将程学启、郭松林去给当他帮手。李鸿章初出茅庐,认真训练,组织了一支民兵大队,称为淮军,作为湘军的后劲。
仁寿、奕就在招待所里吃了晚餐。吃完以后,又过了几个小时,大家都要睡觉了,只有肃顺仍然跟二王闲谈。奕立刻站起来说:“有命令捉拿已罢官的肃顺!”
同治元年二月,李鸿章率领淮军赶到安庆,曾国荃和弟弟曾国葆也率领湘军赶了过来。于是统辖东南的曾国藩显示出了生平绝大的理想抱负,调派精兵猛将,分路出剿。进攻南京的兵马归曾国荃统率领,让杨载福、彭玉麟率领二路水师辅助;江苏的兵马归李鸿章率领,以黄翼升的水师作为辅助;恢复浙江的兵马,归左宗棠率领;又调派广西臬司蒋益澧率领他的部队赶往浙江助剿;庐州一带归多隆阿剿办;宁国一带归鲍超剿办;李续宜已经调去安抚安徽,颖州一带归他平定。
两王又好好安慰了肃顺一番,肃顺正想探听京城的消息,就问两宫皇太后和皇上安。睿亲王仁寿说了一个“安”,醇郡王奕只是说等到了驿站再详细谈。到了驿站,大队人马停下来。
各路大军,全部由曾国藩管理。此外淮河上的袁甲三、扬州的都兴阿、镇江的冯子材虽然没有经过曾国藩调派,但也由曾国藩统筹兼顾。眼看太平天国,就要保不住了。
打定主意,走了一百多里路,正好跟棺材队遇上,护送棺材的第一位大官,就是这位趾高气扬的肃顺。两王下了马,跟肃顺拱手。肃顺也下马相迎,接着就引导着他们到老皇帝的棺材前,一起行了礼。
曾国藩驻守安庆,居中指挥,军书和捷报往来不断。都兴阿获胜天长,左宗棠克复遂安,曾国荃、曾国葆会合水陆各军,一在荻港大破太平军,二在望城岗攻破太平军,三在铜城闸攻破太平军,夺取巢县、含山县、繁昌县及和州,乘势夺下西梁山,收复太平府城。彭玉麟攻入金柱关,袭取东梁山,收复芜湖县,跟曾国荃一起逼近南京城。
睿、醇两王接到西太后的命令,立刻带领着上百名侍卫出了京城。两人在半路上商量,就说是来迎接先皇的棺材,以便引诱抓获肃顺。
多隆阿进攻庐州,打败英王陈玉成,缘梯登城,陈玉成逃走。陈玉成是太平天国的名将,这时候被人联合打败,日暮途穷,就去投靠练总苗沛霖。苗沛霖是安徽凤台县人,曾经担任团练头目,所以大家称他为苗练,挺有威名。
载垣、端华听完以后,就说:“恭亲王!你算是成了西太后的心腹,也算是亡清的功臣。灭清朝者叶赫,这句话看来就要应验了。罢了!罢了!罢了!我们跟你一块儿去就是了!”这话可谓是句中有眼。恭亲王奕䜣就让侍卫绑着载垣、端华到了宗人府,交给宗令看押,然后回去交差了。西太后就让人把载垣、端华、肃顺的官职罢免,接着交给宗人府严厉处理。又派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迅速把肃顺抓来审问。
太平天国引诱他反叛清朝,给予封爵,不久由清副都统胜保招抚苗沛霖,提拔为道员。苗沛霖首鼠两端、居心叵测,赶上胜保驻守颖州,苗沛霖感激胜保的推荐,就把陈玉成诱骗进城,出其不意,把他捆住了,并把他的家属和部下全都抓来起来,押送到颖州胜保的大营。
所以,特此下命令罢免载垣、端华、肃顺等人!景寿、穆廕、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人赶出军机处!派恭亲王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按照你们所犯的罪过,分轻重予以惩处。至于皇太后怎么垂帘听政,也一起商量好汇报上来。
胜保劝降,陈玉成不答应,于是被押送到京城,半路上下令在河南卫辉府砍头了。陈玉成的老婆长得不错,胜保一眼看中了,就留下当了自己的小老婆,对她非常宠爱。后来苗沛霖又反叛,胜保被逮住,连小老婆也被押解过河,被德愣额看到了,说是陈玉成的老婆,不能跟着一块儿去,就把她给截下了。其实德楞额也看上她了,就留下再给自己当小老婆了。
没想到,这几个大臣一直喋喋不休,已经没有一点大臣的样子。草拟命令时,也阳奉阴违,擅自改写,当成我的命令传达下去,这是什么居心?而且载垣等人一直说自己不敢越权,这还不叫越权吗?纵然因为我年纪小,皇太后也不完全了解国家大事,但你们这么胡闹,就算能瞒得了我,还能瞒得了天下人吗?我如果再对你们心慈手软,还怎么对得起天下的百姓?又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悦诚服?
陈玉成死了,湖北、安徽没有大贼头了。鲍超又攻克宁国府城,赶走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逼降了他的部将洪容海。曾国荃也接连攻克秣陵关、大胜关,进驻雨花台,距离南京城只有四里。曾国荃分兵给曾国葆,命他留守三汊河江东桥一带,靠水建造堡垒,运送粮饷。
“我刚当上皇帝,又加上他们是顾命大臣,所以想放他们一马,看以后的表现。没想到八月十一日,我召见载垣等八人,因为御史董元醇提出建议,说请皇太后暂时管理朝政,等几年之后,我年纪大了,再交给我;又说从亲王里挑选一两个来辅佐我;从大臣里挑选一两个来担任我的老师。提的这三条意见,非常符合我的心意。虽然我们这朝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先例,但我受皇考的重托,只好把国家的利益当作重中之重,哪能拘泥于以前的情况?这是没办法下的随机应变,所以特别命令载垣们照说的做。
南京城没了皖南的犄角,又受水陆各军的围困,洪秀全焦急万分,督促李秀成、李世贤赶回来救援。两李还没到,曾国荃的部队忽然遇上瘟疫,病的病,死的死。曾国藩让曾国荃退守,曾国荃坚决不答应。
皇考内心焦虑,又加上身体不太好,竟然于本年七月十七日龙驭上宾,我悲痛万分,五内如焚,想起载垣这些人一再蒙骗,气就不打一处来。不光我一个人痛恨,天下所有的大臣、百姓都咬牙切齿。
忽然报告说,李秀成率领苏、常的反贼二十万人,赶来救援南京,要去攻打曾国荃的大营。曾国藩接到警报,立刻上报,请求再调派大臣,赶赴江南。不久接到答复:
去年国家不太平,京城戒严,都是因为朝廷的亲王、大臣胡乱出主意导致的。载垣等人又不能尽心议和,只是引诱英国使臣,推脱自己的责任,致使我国失信于其他国家,结果被人家攻到了京城,我皇考逃到热河,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后来经过留守京城的各位大臣把各国的问题妥善处理,这才使京城又恢复正常。我皇考多次找大臣商量回京的事,而载垣、端华、肃顺朋比为奸,总说外国的情况反复无常,一直从中作梗。
朝廷信任楚军,曾国藩忠心耿耿,完全可以挽救江南的局面。现在瘟疫盛行,将士们好多病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并不是曾国藩的错误。现在朝廷艰难,可能遭了天谴,我们君臣应该好好检讨,踏踏实实地干事。或许能改变老天爷的心意,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现在京城里没什么可以调派的大臣,像曾国藩这么有能耐的,还真没有。曾国藩很有学问,现在时势艰难,更应该愈挫愈勇、奋发图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载垣、端华两人被奕䜣下令让侍卫抓起来以后,载垣、端华说:“我们两人无缘无故被抓起来,到底有什么罪名?”奕䜣说:“你们听着,我这就念给你们听。”于是捧着命令朗读说:
曾国藩接到命令,知道京城没有要派兵的意思,急忙调派苏州程学启军、浙江蒋益澧军赶去救援曾国荃的大营。没想到接到回复,全都说军事吃紧,不能接受命令,把足智多谋的曾国藩也弄得脑袋都大了。究竟曾国荃的大营有没有被攻陷,咱们下章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