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亲爱的伯德太太 > 作者后记

作者后记

慢慢地,这些杂志就成了通往我梦寐以求的写作世界的桥梁,成了那些想要发言的角色的灵感,成了她们想要经历的冒险。

那些建议提供者的回复也让我很吃惊。她们并不只是陈词滥调,说着“保持冷静,继续前行”[1]的口号。她们大多时候都展现出了同情、支持并提供了实用的帮助。

每当我们谈论起《亲爱的伯德太太》,我都会向她们展示自己收藏的杂志,看到她们很快就被战时英国的女性生活吸引后,我就特别高兴。不管是否处于数码时代,杂志仍是我们大多数人知道、阅读并热爱的一部分,看杂志似乎更容易让我们回到过去。当我拿起一本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杂志时,我常常会好奇,人们最初是在哪里看它的,读者是像我一样坐在厨房里吗?还是在她午餐休息时偷偷瞟一眼?或者是乘公交时深深地陷在故事情节里,车外正掠过炸毁的建筑物?也许她就在空袭期间为防空洞的朋友们大声朗读出来,好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当然,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但有时我会在脑海里举起自己的茶杯为她送上祝福,希望一切都会好转。

很明显,战争时期的女性杂志向读者提供的远远不止勉强糊口、充分利用口粮配给、编织或缝纫这些重要且必要的帮助。

很多出现在《亲爱的伯德太太》中的读者来信的灵感均来源于那些战时杂志上刊登的来信、建议、文章以及专栏。我觉得它们发人深省、感人肺腑并鼓舞人心,而且我对那个时期女性的崇拜感与日俱增。我们的母亲、祖母、曾祖母和朋友们,我希望她们中的一些人可以看一看并且喜欢艾米和邦蒂的故事。很荣幸能够一窥她们生活的世界,并记住这些了不起的女性。

杂志读者有时会很孤独,跟她们的爱人分开了好多年,或是知道自己现在再也见不到他们了。还有一些人遇到了错误的男人,或是“失去理智”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处境。有些人遭遇的难题我们或许都会感同身受,当然,但愿我们都不会遭遇这些。很多写信来征询建议的人都知道,有些决定会改变她们的一生。

A.J.皮尔斯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读者问答”版块。在为撰写小说做调研时,我看了上百封信,有好多都能让我开口一笑——询问怎么对付雀斑的,或是跟插队的人发生争执该怎么办。然而,最重要的是,我被最艰难时期里遇到难以想象的困境的女性来信数量震撼到了。

[1]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英国皇家政府制作的海报,用以鼓舞民众的士气。

撰写《亲爱的伯德太太》的想法萌生于1939年偶尔看到的一本女性杂志。这是一个奇妙的发现,让我得以一瞥那个时代和社会。杂志上应有尽有,不仅可以找到炖羊脑的菜谱,还可以找到如何编织自己的游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