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切开术:分娩时切开阴道以扩大阴道开口。可防止产妇会阴撕裂,保护盆底肌肉。
灌肠:一种清空直肠的准备工作。过去分娩前都要进行灌肠,认为这可以促进宫缩,为宝宝分娩腾出空间。但研究表明灌肠不会促进宫缩,所以已经不再采用了。
足月:正常怀孕期为四十周(九个月)。足月是指怀孕时间达到三十八周。
分娩技巧:现分娩已不再采用将掌根放在肛门处推的方式,这种方式没有必要,而且可能造成伤害。
麻醉混合气:分娩时常用的一种镇痛手段。现在的麻醉混合气由氧气和一氧化二氮,即俗称的“笑气”组成。
脐带:胎儿出生前,连接胎儿与胎盘的管状结构。
肾形盘:肾脏形状的盘子,大小不一,用来装医疗器械。如肚子是凸的,可以拿凹面紧贴。
宫缩:分娩时子宫肌肉间歇性收缩,产妇因此而感到疼痛。
左侧卧位分娩:让女性左侧卧位分娩曾流行一时,现在已极少使用,更多地鼓励女性采用自己觉得最舒服的体位分娩。
初乳:产后,母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乳房开始分泌乳汁。但泌乳有一个逐渐的质与量的变化,一般把产后2-3天以内的乳汁称作初乳,产后4-10天的乳汁称作过渡乳,产后11天到9个月的乳汁称成熟乳,10个月以后的乳汁叫晚乳。母乳的这种质与量的变化,正好适应了新生儿的消化吸收以及身体需要。
莫斯韦分娩法:用于臀位分娩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现在一些产科医生和助产士依然还在使用此方法。
水合氯醛:一种在分娩早期使用的药性温和的镇静剂和止痛剂。通常放在葡萄糖水或橘汁中饮用。这种药对胃有刺激作用,常引发呕吐,现已不再使用了。
黏液吸管:现在,电子吸引器已取代了口吸吸管,以避免传染。
梅毒硬下疳:由梅毒螺旋体所产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常初发于外生殖器部位,经淋巴液、血液进入全身各器官,因而有多种临床症状与体征。
会阴:阴道开口与肛门中间的部位。会阴在分娩时通常会受到损伤,会阴撕裂或切开需要缝合,但很快会痊愈。
宫颈:子宫口部,近似圆锥体。
胎盘:怀孕期间胎盘连接在子宫壁上,胎儿出生后与子宫壁分开。
臀位分娩:书中所描述的臀位分娩方法几十年来几乎没变,但现在臀位分娩多在医院进行,在家中分娩的情况极少。臀位分娩比头位分娩时间长,因为胎儿身体先通过骨盆,而最宽的部位——胎儿的头部需要最后出来。
产后精神病:症状较轻的被称为产后抑郁症。
臀位:胎儿在母体内臀部向下的位置,而非正常的头部向下。
早产儿护理:现在,早产儿护理广泛采用贴身护理的方式。尽可能不让母子分离,不将婴儿放在现代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护理,鼓励母亲和婴儿多接触。这种方式也被称为“袋鼠婴儿护理法”。这种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当时因为为早产儿保持体温的恒温箱数量不足,所以发明了这种护理方法。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袋鼠婴儿护理法。此方法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婴儿体温恒定时消耗的卡路里更少,需要的氧气也少,而呼吸频率更适中。研究表明,相比恒温箱护理,用这种方式护理的婴儿哭得更少,睡得更香。
新生儿窒息:生命器官的氧气供应不足,尤其是脑部供氧不足,有时可导致胎儿死亡或对胎儿造成永久伤害。
备皮:20世纪80年代之前,分娩前要将阴部的毛剃净,认为这样可以让皮肤变得更干净,但研究表明,分娩前会阴部的清洁程度并未因此而改变。
枕前位:胎儿在临分娩时由腹腔进入骨盆通道最先进入的应该是头部,头部俯曲到位的为枕先露,即最先通过的是胎儿的枕骨。枕是指胎儿的后脑勺(枕骨),枕前就是宝宝的后脑勺朝前,胎儿和妈妈是面对面。枕前的胎位是最利于顺产的。
胎脂:新生儿皮肤上的白色黏状物,通常位于皮肤的褶皱中。
蛋白尿:现在,产前护理依然要测试尿液中的蛋白,但不再需要加热尿液,而是用试纸浸入尿样,根据试纸颜色判断尿液中蛋白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