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可见一个男子的身影应声出现了,他背衬着低低笼罩着山谷的夜空,就站在水塘的外围。他绕过水塘,登上土堤,来到了她的身边。她发出了一声低低的笑声——这是姑娘今晚发出的第三种声音。第一种声音是她站在雨冢上发出的,表达出她的极度焦灼;第二种是在山脊,表达了她的不耐烦;如今这一种则表达了她的胜利的喜悦。她听任自己那高兴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却不说一句话,就好像惊喜地看着一件她在混沌中创造出的奇迹。
“喂?”她说,屏住了气。
“我来了,”男子说,原来是怀尔德夫。“你一点不给我安宁。你为什么不让我一个人清静些?一晚上我都看见你的篝火。”话说得不无动情,却保持着平静的语调,似乎小心地保持着平静,不要露出过度的激动来。
她就在土堤的遮挡下,等待着。过了不一会儿,水塘外围传来了一声水溅声。如果孩子还在,他会说又有一只青蛙跳进水塘去了;不过大多数人都听得出,那像是石块丢进水里的声音。尤斯塔西雅上了土堤。
见到情人这种意料之外的克制,姑娘似乎也在抑制住自己。“你当然见到我的篝火了,”她答道,语气平板,十分镇静,不自然地控制住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像荒原上的其他人那样,在十一月五日点篝火啊?”
显然,这孩子已经如愿以偿,得到了一样好东西,他动作敏捷地跑进黑暗里不见了。他刚一走,尤斯塔西雅便将望远镜和沙漏放在门边,离开边门匆匆向点着篝火的土堤角走去。
“我知道那是特意为我点的。”
“是啊,喏,给你。好,现在尽力快跑吧——别走那儿——从这儿的花园里走。荒原上可没有一个孩子点过像你刚才点的那样的篝火。”
“你怎么知道?你——你选择了她,跟她在四周散步,把我完全冷落在一边,就好像一切已无可挽回,我从来不曾成为你生活和灵魂的一部分,打那以来,我跟你就没话可说了。”
“不怕,因为我会得到那枚弯曲的六便士硬币。”
“尤斯塔西雅!去年秋天,也在这个月的同一天,在这同一个地方,你也同样点起了这么一堆火作为信号,要我过来看你,这一切我能忘得了吗?这回不为这同样的目的,老船长维伊的家旁又为哪桩要点起这么个篝火呢?”
“这么说要下雨了,你最好快回家去。你不害怕吧?”她慌不迭地说道,就好像听了男孩讲的话,她的心也跳到嗓子眼里来了。
“行啊,行啊——我承认是这样好了,”她压低嗓门嚷道,表现出她所独有的、懒洋洋的、却很激动的声气和样子。“别再像以前那么对我说话啦,达蒙;你会逼我说出我不想对你说的话来。我已经放弃你了,下决心不再想你;可这时我听到了这个消息,于是我出来,作好点篝火的准备,因为我觉得你一直还是忠于我的。”
“一只青蛙跳进水塘去了。一点不假,我听到的!”
“你听到了什么,会使你产生这样的想法?”怀尔德夫惊诧地问。
“怎么啦?”尤斯塔西雅问道。
“就是说你没跟她结婚啊!”她喜不自胜地喃喃低语道。“我就知道那是因为你最爱的是我,没法同她结婚……达蒙,你这么一走了之,对我实在太残忍了,我说过我决不原谅你。即使现在,我也觉得没法原谅你——这事实在太过分了,任何稍有性子的女人都没法对此听之任之。”
就在尤斯塔西雅朝那儿望去时,只见小孩的身影突然惊跳起来:他一溜烟跑下土堤,朝白色的院门跑过来。
“如果我知道你把我召到这儿来就为了责备我一通,那我真不会来了。”
过去五十码,就是两道土堤交接处那个角落,也就是点篝火的地方;还跟先前一样,那个小男孩的身影每隔一小会儿就站起来,往火堆里加一根木柴。她慵懒地瞧着,看他不时走上土堤的凸出部,站在火堆的旁边。风儿吹过,将烟、孩子的头发,以及他围身布的布角全朝一个方向刮去;微风一停,围身布和头发便垂落下来,烟也直直地朝上升去。
“可我也不在乎呢,如今你没跟她成亲,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真的原谅你了!”
“谢谢你,尤斯塔西雅小姐,”疲惫不堪的生火工说道,气顺了不少。于是尤斯塔西雅又踅身离开了火堆,不过这次她并未朝雨冢走去。她沿土堤绕到了房子的边门,不出声地在那儿站定,又看着面前的景致。
“谁告诉你我没同她结婚的?”
“好吧,”她终于说道,“我要进屋去了,我会把那枚弯曲的六便士硬币给你,让你回家去。”
“我外公。今天他外出走了好长的路,在他回家的时候,他碰见了一个人,那人告诉他有一个没举行成的婚礼,他想,那可能是你们的婚礼,而我知道那准是。”
“没有,尤斯塔西雅小姐,”小孩答道。
“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小家伙,没东西跳到水塘里去吗?”
“我想没有。达蒙,这下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点起这堆信号篝火了吧?如果我想到你已成为那个女人的丈夫,你甭指望我会点起这堆篝火的。假如那样的话,是大大有损我的自尊心的。”
隔了几分钟她就走回来,如是来回走了两次,每次她都说——
怀尔德夫不吭气了,显然他是那么想的。
尤斯塔西雅全神贯注地扫视了一遍荒芜的山坡和空旷的沟壑以后,脸上不觉露出不耐烦的神态。她的嘴里不时冒出几句粗话,中间还夹杂着声声叹息,又会突然停住叹息,认真倾听起来。她从土堤高处走下来,又不紧不慢地向雨冢走去,不过这回她没走到那儿。
“难道你真的以为我相信你成亲了吗?”她急切地追问道。“那你是错看我了,以我的生命和我的心起誓,想到你竟对我抱有如此可恶的想法,我简直忍受不了!达蒙,你根本配不上我,我明白这点,可我依然爱你。没关系,随它去吧——我必须尽最大能耐忍受你这么看低我……是不是?”见他没作出什么表示,她掩饰不住焦灼的心情,又问道。“你是真的不忍心就此抛弃我,仍然还把我看作你最心爱的人么?”
在走开前,年轻姑娘在土堤上静静地站了一会,倾听着。这儿几乎和雨冢一样的孤寂冷落,不过这儿的地势要比雨冢稍低些;由于北面长着的那几棵冷杉,使它能少受风的侵袭和气候的影响。土堤将住宅围在当中,将它与外边杂乱无章的世界隔离开来。土堤是用外面沟里挖起的方正厚实的泥块垒成的,由下而上稍稍倾斜形成了坡度,由于强劲的风和恶劣的土壤条件,又没法搞到筑墙的材料,土堤上光秃秃的,无遮无挡。其他地方则是一片空旷,一直可以俯视整个山谷,直到怀尔德夫房子后面的那条河。右边,高高耸立着雨冢朦胧的轮廓,把那儿的天空也挡去了,雨冢离这儿远比离淑女店近得多。
“当然,要不我来这儿干嘛?”他十分敏感地说。“不过你这么发了一通,指责我的不是,那么这种忠诚对我也没什么好处。要由人指责的话也要由我自己来说才是,我来了,却得到你这般对待。不过,我这人该的就是这种爱动感情的脾气,改也改不掉,还老得受一个女人的气。这种脾气让我从一个工程师落到个开店的。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倒霉的路数在等着我呢。”他依然阴沉着脸看着她。
这个小奴隶就还像先前一样,继续给篝火加起柴火来。他似乎只是个机器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全是按刚愎任性的尤斯塔西雅的意志行事。他或许倒该是传说中的阿尔伯图斯·马格努斯所制作的铜人像,[9]他制作它,只让它会说话,行动,并当他的仆人。
她抓住时机,掀开了头巾,这一来火光完全照亮了她的脸和颈部,同时挂着笑说道,“你这次外出可曾见过比这更好的东西么?”
“那还差不多。现在加一块柴火。”
尤斯塔西雅是一个从不甘心处于下风的人。只听他平静地答道,“没有。”
“维伊——斯塔西雅小姐。”
“甚至在托马茜的肩上也没见过吗?”
“是维伊小姐,先生。”
“托马茜是个讨人喜欢的天真姑娘。”
“好的,尤斯塔西雅。”
“这事跟那没关系,”她一下激动起来,叫道。“我们别去谈她;现在该想的就是你和我。”她盯住他瞧了好一会儿,重新换上了先前的那种表面平静,而内心却十分热烈的样子说,“有些事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本不应让别人知道的,难道我必须不断软弱地对你说出这些事吗?要我承认在两小时前我心情是那么沮丧,简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吗?因为那时我那么痛苦地相信——你已经完全抛弃我了。”
“再呆一会儿,我就给你一个弯曲的六便士硬币,”尤斯塔西雅更为温和地说。“每隔二三分钟就加一根柴火进去,可别一次加太多。我要沿这堤顶再走一走,可我不多久就会回来的。如果你听见一只青蛙扑通跳进水塘,就好像一块石子扔进了水塘,你可一定要跑来告诉我,因为那表明天要下雨了。”
“我很难过,让你这么痛苦。”
沮丧的小孩说,“好吧,我乐意,小姐,”说着便继续敷敷衍衍地去拨弄着篝火。
“不过或许倒不全是你才让我这么沮丧的,”她做作地加上一句。“是我的脾气让我产生那种感觉的。我想,那是与生俱来溶化在我血液里的。”
她的外公已经转回身去了,没听到男孩的回答。等白发老人一消失,她便十分恼怒地对男孩说,“不知好歹的小东西。你怎么能跟我唱反调?如果你现在不让这篝火点着,你今后休想再有篝火点了。来,告诉我,说你喜欢为我做事,别否认这点。”
“忧疑症。”
男孩疑惑地抬头望了望她,嘟囔道,“我想我再也不想点了。”
“要不就是来到这片荒原上的缘故。住在蓓蕾口时我一直非常快活。噢,那是多好的时光啊,噢,在蓓蕾口的那些日子!不过,现在埃顿又会更让人振奋些了。”
“我答应给约翰尼点个篝火,他就是乐意让这篝火一直点着嘛,”尤斯塔西雅说话的神态立时表明她是这儿绝对的女王。“外公,你去睡嘛,我很快会跟着进去的。你喜欢这堆篝火,是吗,约翰尼?”
“我希望如此,”怀尔德夫闷闷不乐地说道。“我昔日的小宝贝,你可知道这样把我又叫回来会造成什么后果吗?我得跟以前一样,再到雨冢来看你。”
“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屋去啊,尤斯塔西雅?”他问道。“差不多是该上床的时候了。我到家有两小时了,我很累。你真太孩子气了,在外面呆了这么久玩篝火,浪费了这么多好柴火。这可是柴火中最稀罕的,是我宝贵的荆棘树根,我留着是准备圣诞节用的——你差不多把它们都烧光了!”
“你当然会的。”
从宅子那个方向过来一个老人,走进了篝火的外光圈。他就是当天下午在路上赶上那个红土贩子的老人。看上去他很挂念这个站在土堤顶上的年轻女子。从他张开的嘴里,露出一口完好无缺的像帕利安瓷[8]似的白牙。
“但我要声明,今晚我到这儿来之前,是想跟你说一声再见,以后就决不再跟你碰面了。”
“我想,我听到他又过来了,小姐。”
“我不会为此而感谢你,”她说着,转过身去,这当儿她的愤怒就像地热一样布满了她的全身。“你高兴的话尽可以再去雨冢,但你不会再见到我了;你可以叫喊,但我不会去听;你可以引诱我,但我再也不会委身于你啦。”
“真是个好孩子。”
“这种话你以前已经说得够多的啦,宝贝;不过,像你这样脾性的人是不会对自己说过的话那么坚持的。在这种事上,我这种脾性也是不会这样的。”
“除了你外公没人来过;他出门过一次,想找你。我告诉他你到那边山上去看别的篝火去啦。”
“这就是我费了这么大劲争来的欢乐,”她苦涩地低语道。“我为什么还想再次把你叫来?达蒙,真奇怪,我心里不时会起冲突。在你弄得我伤心过后,等我平静下来时,我想,‘难道我拥抱的只是一阵雾?’你是一条变色龙[10],现在你身上显现出的是一种最丑陋的色彩。回去吧,要不我会恨你的!”
“我想我离开这会儿没人来过吧?”
他心不在焉地朝雨冢看了好一会儿,约莫有数到二十的光景,他才做出一副对这话毫不在乎的样子,说道,“是啊,我该回去了。你还想再见到我吗?”
“感激是感激,可这儿没人跟我一起玩哪。”
“除非你对我承认,婚事没办成是因为你最爱的是我。”
“咦呀,我还以为你点了个篝火会很高兴呐。我给你这么个机会你不感激我吗?”
“我觉得这样说并不是个好计策,”怀尔德夫笑着说。“你只是想弄清楚自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看来像有好久了,”沮丧的男孩喃喃道。“你来来回回走了好多次啦。”
“那你就告诉我吧!”
“别胡说。我只稍稍走开了几步。我只离开了二十分钟。”
“你知道的。”
“真高兴你来了,尤斯塔西雅小姐,”他说道,轻松地吁了一口气。“我可不乐意就一个人待着。”
“她现在在哪里?”
这个年轻女人——从她十分轻松地一跃跳上了土堤的动作,可以看出她很年轻——没有从土堤走到里面去,而是在土堤上一直走到点着那堆篝火的堤角。如今,这堆篝火长燃不熄的原因搞清了:烧的燃料是锯断又劈成细条的硬木柴——就是那些三三两两长在周围山坡上的多节的老荆棘树干。土堤的内角还有一堆这样的木柴片;一个小男孩正待在这一角,抬起头迎上了她的目光。他时不时随随便便地往火里扔上一根木柴,看来这桩活计在今晚已占去了他相当多的时间了,因为他的脸上多少显得有点疲惫。
“我不知道。我还是不跟你谈起她的好。我还没跟她结婚;我服从你的召唤来了。这就够了。”
水塘的一边,用泥土粗粗地垒成台阶,让人能登上土堤,这个女人就是从这儿上来的。土堤内是一片荒芜的田园,不过,一眼便可看出这儿曾经有人耕作过;不知不觉间便长起了蕨类植物和石南,并大有昔日那种完全占据这儿的气势。再往前去,隐隐可见一幢不规则的住宅,还有花园和外屋,屋后则长着一丛冷杉。
“我点篝火只是因为我太烦闷了,因此我想学学隐多珥的女巫婆召来撒母耳的灵魂[11]那样把你召来,这样我可以寻得一点乐趣,也可以看到我控制你的力量。我断定你会来的;你果然来了!我已经显示了我的力量。走一英里半路到这儿,又走一里半路回家去——为我摸黑走三英里路。这难道不足以显示我的力量吗?”
一个人影也不见,然而,时不时地,土堤后面会冒出一个白兮兮的东西,然后又消失了。那是只小巧的人手,在将一片片木柴加入火中;但也只能看见这只手,真像是困扰伯沙撒[7]的那只手。不时,一块炭烬从土堤上滚入水塘,发出嗤的一声响。
他朝她摇摇头。“我太了解你了,我的尤斯塔西雅;我太了解你了。你的性格特点没有我不了解的;你那热烈的小心儿是没法玩出这么个冷血把戏的,也不能因此解救出你这颗小心儿。黄昏时我就瞅见一个女人在雨冢上往下直盯着我家瞧。我想,是我在你把我弄出来之前,先把你勾出来的。”
相连接的土围堤上没有一道树篱,除了长着一丛一丛各不相连的荆条外什么也没有。这些荆条丛在土堤顶一路排开去,就好像城墙上的一个个用木桩戳出的人头。一根装有其他船用索具的白色桅杆竖立在那儿,每当篝火燃得很旺时,火光照亮处可以看见桅杆高高地直指乌黑的云块。所有这一切极像是一个防御工事,而点燃其上的则是一堆联络用的烽火。
这会儿,十分明显,怀尔德夫的旧情又复燃了;他朝前俯过身去,似乎想将自己的脸贴到她的脸颊上去。
她行进的方向是那堆一直燃烧着的小篝火,也就是先前吸引住雨冢上的人们以及山谷底下的怀尔德夫注意力的那堆小篝火。篝火火苗发出的微弱亮光开始照射在她脸上,不一会,就看见这堆火原来并不是在平地上烧起的,而是点在两条土围堤的接合处的一个凸出部上。土围堤外面是一条小沟,除了这堆火底下那一小段外,水沟全干涸了,而点火的凸角正下方是一个很大的水塘,水塘四周长满了石南和灌木丛。平静的水面倒映出这堆小篝火。
“噢,不,”她说,不依不从地跑到了残余篝火的另一边。“你这是想干什么?”
这个夜行者眼下是心无旁骛,一个细小的意外倒可以看出她这么心不在焉到了什么程度。一丛黑莓挂住了她的裙子,使她不能再迈步前行。她并没有用手去拉开树枝,急着赶路,却听任自己被动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等她想到要脱身时,她就左右转动身子,这才挣脱了多刺的树枝。她完全处于一种沮丧而失意的迷惘之中。
“要不我能吻吻你的手吗?”
这个孤寂的人儿走在这条走惯的路线上,丝毫没去注意风仍在吹刮着枯死的石南花铃所发出的声音。在沿着一条冲沟边缘前行时,她甚至没有扭头去看看一群黑乎乎的正在沟地觅食的动物。当她走近时,它们一哄而逃。那是一些名叫荒原小马的小野马,大约有二十来匹。它们无羁无绊地在起伏蜿蜒的埃顿荒原上漫游,不过,由于数量太少,无法给这片孤寂的荒原增添多少生气。
“不行,你不能。”
小山脊上有一条人踩出来的隐隐的痕迹,这个女子便是沿此前行。对这条被人踩出的痕迹,只有十分熟悉它的人才称它做小路;间或有一个孤独的旅人走过,即便是在大白天,恐怕也未必就会注意到它,而荒原上常来常往的居民即使在午夜也不会找不到这条小路。在天色昏黑,连大路也无法看清的时候,要能顺这种其实还根本算不上路的小径前行,得全然依赖于一双脚的格外敏感的探摸,这种敏感又得自于经年累月在晚间出没于这种少有人迹行走的地方。对一个经常在这种地方行走的人来说——他们能区分出脚下究竟踩的是未经践踏过的嫩草地,还是坚硬的沙砾小道——即使穿着最厚的靴或鞋,也能从脚底的感觉上知道脚下是什么路。
“那么我可以握握你的手吗?”
被她吹旺的火光显得很亮,火苗瞬间的一闪,照亮了她的脸部,让人看到了那两片无与伦比的樱唇和一张脸颊,可头巾依然包着她的头部。她扔下木柴,拿起沙漏,把那架望远镜夹在胳肢下,然后向前走去。
“不行。”
“咦!”她喊了一声,显得很惊诧。
“那就算了,我祝你晚安。再见,再见。”
她用嘴吹旺这块炭火,一边将这木柴凑到地上;炭火隐隐照亮了地皮,显出了一样小小的物体,原来那是个沙漏(尽管她自己戴着表)。她朝炭火吹了一口长气,看出沙漏里的沙已全部漏完。
她没作回答,他以优美的舞姿鞠了一躬,像来时一样,走到水塘的另一边,消失了。
最后她停止了这种窥探举动,合上了望远镜,转身朝向那渐渐熄灭的炭火余烬。这些余烬现在发不出光焰了,只有当一阵格外轻柔的风吹过,余烬才会猛地一亮,就好像姑娘脸上出现的赧颜,随后又消失了。她朝这没了声响的火堆俯下身去,从烧焦的木柴中挑了一根一端炭火已烧得很亮的木柴,然后带着它回到了她先前所站的地方。
尤斯塔西雅叹了口气;这不是一个女子的脆弱的叹息,而是一声使她浑身一阵颤抖的叹息。每当一道理智之光像一道电光一样,照亮了她情人时——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她就会看出他的缺陷,这种时候她便会浑身颤抖。不过这只是一瞬间的事,随后她又坠入爱河。她知道他是在玩弄她的感情;可她还是爱他。她将还未烧尽的木柴四散踢开,立即进了屋,摸黑上楼进了自己的卧室。在黑暗中只听得她脱衣服时发出的窸窣声,还不时夹杂进几声沉重的叹息;十分钟后她躺在床上睡着了,即使这时她浑身还时而发出一阵颤抖。
紧紧包着她头部的那块大围巾这会儿稍稍后缩了一点,使她的一部分脸庞露了出来。在周围沉沉一色的夜幕映衬下,她的脸部侧影显露出来;看上去就好像萨福[5]和西登斯[6]夫人的侧影复活,复合成一个既不像两个本人,却又能表明是这两个人的人。然而,这只是从表面看看而已。通过一张脸的轮廓线条或许能确准某个人特定的性格特征;然而要充分看出人的性格,却只能从脸部的变化加以了解。所以,要了解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大多总是通过所谓的脸部表情的变化而来,它要比身体其他部分的活动合起来更能反映人的性格。眼下便正是这种情况。因此,完全处于夜色笼罩中的这个形体只暴露出了小小的一部分脸部,而她的大部分脸部却依然无法窥见。
[1] 轻罪即天主教中可饶恕、可赎的小罪,而大罪也即天主教所谓的能使灵魂死亡的七大罪,即骄傲、贪婪、淫邪、忿怒、贪食、嫉妒、懒惰。
远远地,山谷底下的小客店窗户里的淡淡灯光依然亮着;又稍稍过了一会儿,便可看出,这女人的叹息并不是为自己的举动或是对周围情景的即时反应,而是因那扇窗户,或者说因窗户里的动静所引起。她举起左手,手里握着一架没打开的望远镜。她拉开望远镜——迅捷的动作似乎表明她久已习惯于这件事——然后将望远镜举到眼前,径直向那亮着灯光的小客店望去。
[2] 在公元前55—54年间,恺撒对英格兰的入侵总是在夏季发动;尽管如此,他的入侵也总是没到达过埃顿荒原。
她发出的只是一声悠长的叹息,很明显,是有感而发,是为着心底驱使她前来此地的那件事。这声叹息里含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放任,似乎这女人的头脑已经认定这是没法控制的,一下吐出了这声叹息。由此也可明显地看出,她一直生活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之中,而不是一直处于一种慵懒、呆滞的情况之下。
[3] 按荷马的描绘,辛梅里安人居住在古老世界的最东端,那是一片永久黑暗的土地。
突然之间,就在雨冢上,在这荒寂之夜的动人声音之中,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它是那么自然地与别的声音融和在一起,简直使人分辨不出它是何时而起又是何时消失。那是矮树、灌木丛、轮生叶欧石南一齐打破了沉寂;最后,这女人也发出了声音,就好像她要在其他同样滔滔不绝的声音中掺和上一句似的。她的声音在风声中发出,立时与其他声音相融和,又和它们一起悠悠而逝。
[4] 即每年的9月29日,是英国四大结账日之一。
“精灵使它们感动”,注意到眼前情景的人都会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而一个富有感情的倾听者原本具有的恋物情结或许还会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毕竟,此时此刻,并不是左边斜坡上那一片昔日黄花儿在发出声响,也不是右边斜坡或是前面斜坡所发出的声响;它是某种具有人格意义的东西在同时透过所有这四周的花儿在说话。
[5] 萨福(约公元前612—前?),古希腊女诗人。
它们是已过去的夏季留下的干枯的轮生叶欧石南,当时它们是那么柔软,一片紫红色,如今却被米迦勒节[4]的雨水冲刷得惨淡无色,再被十月的太阳晒得干瘪僵硬。一片干瘪的石南叶的声音低不可闻,而数百片叶子发出的声音也只是在四下一片沉寂中才能听到,因而这整个山坡上无数片枯叶发出的声音,传到这女人的耳朵里,也只不过是一些时断时续的平板枯燥的宣叙调而已。然而在今晚这片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声音中,几乎没哪种声音能比它更有力量,能使一个聆听者马上会想到这声音的来源。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能看见这汇合到一起的声音的无穷无尽;大风抓住了每个小叶的小小的喇叭口儿,从口里吹了进去,疾冲而过,又从这小小的喇叭口儿吹出,好像这小小的喇叭口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
[6] 萨拉·西登斯(1755—1831),英国悲剧女演员,以扮演莎剧《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而名噪一时。
十一月里所刮起的这一阵阵悲怆的风声,听起来跟一个从九十岁老人喑哑的破嗓子里唱出的声音非常相似。它是一种嘶哑的飒飒声,声音干枯,薄如破纸,它从耳畔刮过,让人听来声音是如此真切,这种久已听惯、被风刮过荒原的边边角角所造成的飒飒声,简直让人觉得可以用手触摸到。它也是无数细小植物被风刮过后一起发出的响声,这些细小植物既不是茎杆、树叶、果实、叶片、荆棘、地衣,也不是苔藓。
[7] 伯沙撒为巴比伦的最后一位国王,酒宴时忽有人指出粉墙上显出了警告他要失败的字迹。事见《圣经·旧约·但以理书》第5章第5节。
或许倒有理由认为她是在倾听风声,因为随着夜色渐浓,风声乍起,颇引人注意。确实,这风看来是应景而起,就像此景应此种时刻而随之出现一样。有时,风声听起来十分特别,此时此刻所听到的风声在别处是不可能听得到的。一阵紧接一阵的大风频频从西北方刮来,而每一阵风吹过便分化成了三种声音,能让人听出有最高音,次低音和低音。风儿吹过凹地和高处形成了一种高低起伏的风声,奏出了这曲最凝重的和声。接着还能听到一株冬青发出的浑厚的男中音。还有一种声音,听起来比前两种声音力量小,但音调却更高,它渐次减弱,拼命发出一种粗糙嗄哑的音调,那便是此处特有的声音。这种声音比其他两种声音更轻微,更难以立即听清,却更其能拨动人的心弦。这种声音或许便可称作这片荒原的语言特点;这种声音除了在荒原上能听见外,恐怕别处再也难寻,这倒也隐隐可解释这个女人之所以全神贯注的原因,她跟先前一样,始终伫立在那儿,一动不动。
[8] 即盛产于希腊帕罗斯岛的一种大理石。
处于四下荒原中心点的这个地方是一片死寂,她静静地伫立着,跟这片死寂浑为一体,然而她为什么这样做依然是不得而知。她那非同寻常的定力,那种一眼可见的孤寂,对沉沉黑夜的毫不顾忌,以及其他种种,全都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这是一片广袤的乡野,它那无法改变的凶险环境曾使得恺撒每年总是急于在秋分前进攻,以摆脱它入秋后的那种昏冥[2];而从南方来的旅行者,又总是把我们这个岛国描绘成像荷马笔下的辛梅里安那片土地[3]一样的风景和气候,这样一个地方初看起来,肯定不是一个让女人感到友好的地方。
[9] 马格努斯(1200?—1280),德国经院哲学家、神学家,用亚里士多德学说解释神学,谓科学即信仰的准备和先导,代表作为《亚里士多德哲学注疏》,传说他花了三十年工夫制作了一个铜人像。
她身材修长挺拔,举手投足处处表现出她的淑女风度,这便是眼下可从她身上看出的一切,她全身裹在一块按老式样对角折叠起来的长披巾里,头上包着一块大围巾,这是此时此地出现在这儿的必要之举。她背过身站着,避开从西北面吹来的大风;不过,初看之下,她背朝西北方向究竟是因为她所处的特定位置须得避开那凛冽的大风,抑或是因为她的注意力集中在东南方向,就不得而知了。
[10] 原文“chameleon”,也有感情多变之意。
当整个埃顿荒原上这批人离去后,荒原点篝火的这个地方又回归到了往常的孤寂,一个浑身包裹严密的女性身影离开了那堆小篝火所在之地,慢慢接近了先前人们汇聚的雨冢。如果红土贩子一直在留神观望的话,他或许就会认出这就是先前在冢顶上茕茕孑立、见到有人走近便立即消失了的那个女人。她登上了冢顶的老位置,留在那儿迎接她的只是烧尽的篝火留下的红红的炭烬,就像已消逝的白天留下的一闪一眨的眼睛。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围绕着她的是一片渺茫无垠的夜幕,然而,跟底下荒原那一片漆黑相比,这片没黑透的夜幕或许可看作一个可原宥的轻罪,而不是一个不可饶恕的大罪了。[1]
[11] 事见《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上)》第28章。以色列王扫罗命令隐多珥的女巫将撒母耳的灵魂召来,撒母耳的灵魂预告他第二天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