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当时韩信就不解了,问道:“你这样怎么钓得到鱼啊。”钟离昧开始并没有理他,韩信问多了,他才看了两眼这个面色菜黄但双目有神的翩翩少年,说道:“昔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最终钓到了周文王这条大鱼,我为何不能学他也来这里钓一条大鱼呢?”
原来钟离昧一直在这里“以待天时”啊。
当年韩信父母早死,韩信选择了钓鱼这项职业来谋生(副职是乞讨),而就是在钓鱼时,韩信认识了“老乡”钟离昧。钟离昧选择钓鱼和韩信不一样,韩信靠钓鱼谋生,他钓鱼却是“以待天时”。他学姜太公,把鱼钩弄成直的,常常这样一坐就是大半天。
韩信三岁就开始学习兵法,于是他说起用兵之道亦是有板有眼、头头是道。钟离昧因此对他刮目相看,于是两个志向远大的青少年,常常一谈起行军打仗的事来就没完没了。就这样两人成了好朋友。
此时说起钟离昧来,还有一个人物就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用兵如神、大名鼎鼎的楚王韩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钟离昧和韩信不得不说的故事。
不久机会来了,陈胜和吴广平地一声响雷,吹响了革命起义的号角,钟离昧和韩信两人先后都参加到革命起义中去了。陈胜“壮志未酬身先死”后,两人又相继都投靠到了项羽部下。到了项羽部下,他们的待遇却完全不一样。在那种战乱的年代,钟离昧凭着勇猛凶悍的表现脱颖而出,很快就得到了项羽的重用。
同为甲级战犯的钟离昧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
而韩信满肚子的经纶却因为深藏在肚子里暂时得不到发挥,只担了个小小的职位。时间一长,韩信就失望了。后来主动炒了项羽的鱿鱼,投靠刘邦去了。于是两个原本相约共进退的好兄弟就各事其主了。楚汉相争的结果是项羽战败身亡。曾经显赫一时的钟离昧成了败军之将,而曾经毫不起眼的韩信却成了大英雄。
季布很幸运地免除一死,还当了个小小的芝麻官,虽然这个郎中令和当年在项羽手下的“右臂”相比相差太远,但好歹算是保全了性命。要知道他是一个败军之将,一个亡国之臣,一个不折不扣的甲级战犯,能被赦免死罪就已经是老天开眼了,还能继续当个一官半职就更是祖上积德了。
项羽死后,钟离昧也和季布一样过起了东躲西藏、四处流浪的生活。后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听说韩信当了楚王,于是决定来投靠韩信。韩信念其当年兄弟之情,毫不犹豫地就收留了他。然而,在追缉钟离昧重赏的通告鼓诱下,有个别知情人士偷偷地告诉了刘邦。
钟离昧之死
这下刘邦自然就要韩信交出钟离昧来了。韩信知道有人告发他了,但他此时顾及兄弟之情,还是不愿意献出钟离昧的。他知道刘邦那里还无证据,于是说自己这里并没有钟离昧,如果不信可以来调查。刘邦当时确实无凭无据,但通过这件事,他对韩信更多了一分疑心。
就这样,丁公被斩了。丁公是可悲的,因为刘邦要找一个“杀一儆百”的人来树立威信,恭喜丁公,他不失时机地、光荣地赶上了这项任务。
前面已经说过,刘邦“月夜煮酒论英雄”时,认为天下的英雄除了自己之外,唯项羽和韩信耳。项羽已死,韩信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了。于是又是抢他的兵权,又是调换他的封地,如果不是激起民愤,他还真想直接就把他咔嚓掉,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丁公不服,表示了最强烈的抗议:“陛下难道忘了当年的事吗?”刘邦冷笑道:“就算你当年于我有恩,那又如何?做人为臣,就在一个忠字,你在战场上都徇私舞弊、贪赃枉法,那么以后在官场上肯定有过之而不及。像你这样不忠不诚之人留着何用?”
刘邦毕竟是聪明人,他知道做事情只能一步一步来,如果把韩信逼急了,一旦拉起反动的大旗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把韩信降为楚王后,他的心里才略感踏实些。然而,此时韩信窝藏钟离昧的事又让他寝食难安。他心里整天就琢磨这么一个问题,韩信这小子是不是真想造反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刘邦于是决定对韩信展开全面的调查。当然,刘邦为了不打草惊蛇,没有来“明察”而是决定“暗访”,他派人去暗中监视韩信的一举一动。
据说这丁公还跟季布沾亲带故,他听说季布被赦免后还得到了重用,于是他也来了,他以为凭当年放走刘邦之恩,得到高官厚禄一定不在话下。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他错了,因为他在刘邦面前跪下说出缘由后,得到的只有这样一句轻飘飘的话:给我拉出去斩了。
每月十五,韩信都要出巡一次。这几个侦探一听就来神了,那就调查韩信的出巡活动!他们分工细密,记录的记录(类似于现在的文秘干的工作),摄像的摄像(限于当时条件有限,用手工来绘制实景),采访的采访(哪里闲人多就往哪里挤)。调查的结果是,韩信这次出巡的规模和气派一点都不比秦始皇出巡场面小。
当年放走刘邦的那个将领的名字就叫丁公。
当年秦始皇那次出巡可是把刘邦震得云里雾里,从那以后他有了一个伟大而崇高的理想:那就是想做秦始皇那样的一国之君。因此,此时已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刘邦,看到一个小小的楚王出巡场面居然可以和秦始皇相比,你说他心里能好受吗?刘邦在心里做了一个总结:韩信确实是有造反之心。
细心的读者会回想起当初刘邦在彭城兵败、狼狈逃难的过程中,曾经遇到两大最凶险的劫难。先是被楚军围住了,这时老天帮了他一回,在乌云密布和飞沙走石掩护下,他乘机带领百来名残兵败将成功突围了。他没有走出几里路,又有一队楚兵追上来了,危急关头,他就用三寸不烂之舌对追来的楚军将领说了一番客套的恭维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将领居然被他说服了,悻悻地带领部下走了。
刘邦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就把文武群臣召来议论这件事了。这下那些文武大臣个个主动请缨,口号一致:朗朗乾坤,清平世道,韩信那小子居然如此放荡不羁,臣等愿带兵去讨伐。
这是刘邦对待一级战犯唯一一次大开恩。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个叫丁公的项羽旧部下也来刘邦这里,他希望也能得到重赏,结果不但乌纱帽没捞着,反而赔进了自己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丁公这般“有备”而来,原因很简单,他曾经放过刘邦一条生路。
面对群臣一浪高过一浪的出兵请求,刘邦自然很是高兴了。他正要指定一个人出任征讨韩信的大将时,这时陈平出面及时制止了。他说论行军打仗连战神项羽都不是韩信的对手,现在朝廷中又有谁是他的对手?再说人家还没有反,这样派兵去征讨不是逼他造反吗?接下来陈平献上一计:在云梦泽举行一次巡狩比赛,到时候召集天下诸侯来狩猎。这云梦泽离楚地很近,韩信自然要来拜见大王,到时候便可以出其不意地拿下韩信了。
曾经是战场上的对手,此时化敌为友,相逢一笑泯恩仇,季布低下了他高昂坚挺的头颅,然后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最后他表示他愿为国尽自己一分微薄之力。刘邦大手一挥,说,我现在就给你一个职位:郎中令。
这样的鬼主意正合刘邦的心意,于是,他马上写好诏书传到各诸侯那里,说他要到云梦泽去狩猎,要他们到时候去那里见面。
于是乎,接下来街道上换了一道赦免季布的新布告。随后的事很简单了,季布自然到洛阳见到了夏侯婴,然后在夏侯婴的带领下见到了刘邦。
韩信接到诏书后就犯难了,凭他的才能和智慧,他已经料到这是刘邦对自己有所行动了。就在他忧心忡忡时,他的部将开始为他出馊主意了。他们说大王要想确保云梦泽之行的安危,必须先主动交出钟离昧才行。
这夏侯婴是啥人物,他是刘邦身边的红人啊!几次救刘邦的性命于危难之中。他的话自然引起了刘邦的高度重视,刘邦思考了良久,终于说了句:赦免!
交出钟离昧可以免除刘邦的疑心。韩信听他们说得也不无道理,但是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中去了。是啊,此次云梦泽他不去就是违抗圣命,是要杀头的啊!而如果去了,只怕凶多吉少。但如果真要他献出自己年少时“鱼水之交”的好兄弟,他亦不忍啊!
酒过三巡,朱老爷子就趁着酒兴开始提季布的事了。令朱老爷子颇感意外的是,他精心准备的演讲词并没有派上用场,因为他刚一提到季布,夏侯婴就说他也很敬佩季布,他愿意亲自去面见刘邦看看能不能赦免季布的死罪。
韩信左思右想,最终在情义道德和功名利禄面前选择了后者,他决定交出钟离昧,以确保自己的安全。想通了后,他就直接召来了钟离昧,然后说出皇帝召他到云梦泽狩猎的事。
对于自己的发现,朱老爷子又惊又喜,他马上就赶到京城去了。当然,朱老爷子并没有直接把季布交给朝廷,而是找到了老相识夏侯婴将军,看能不能通融一下。由于两人是故交,面对朱老爷子的造访,夏侯婴很是热情地招待,又是杀鸡又是宰鸭,忙得不亦乐乎。
“是不是因为我躲藏在你这里,让你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钟离昧觉得有愧于韩信,于是他这样弱弱地问了一句。
然而令周老爷子始料未及的是,这朱老爷子自第一天起就对季布起了疑心。这倒不是说周老爷子的易容术太差,而是因为不管季布怎么改变,他与生俱来的英雄之气却是无法改变的。朱老爷子通过明察暗访,很快就发现这个所谓的家奴竟是朝廷重金追赏的季布将军。
“唉……”韩信没有正面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其实韩信的态度和语言已足以表明他的立场了。钟离昧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他的真实想法了。
这朱老爷子是个江湖名门之辈,广结天下豪杰。他和周老爷子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对于周老爷子带来的家奴,他二话不说就慷慨解囊拍板买下了。
在功名利禄面前,什么友情什么道义,根本就不堪一击。钟离昧冷笑道:“我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我现在布衣一个,死不足惜,但我担心的是你啊。汉帝猜忌于你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啊!他是一直嫉恨你的丰功伟绩,担心你功高震主啊!”
这下周家人可就犯难了,以他和季家的交情,他自然宁可自己死也要收留季布,然而此时的风声太紧了,弄不好季布没保护好,自己还会被连累到株连九族。是啊,一个人的性命不要紧,但整个家族人的命全都搭上可就是大事了。于是周老爷子思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把季布改头换面,让他重新做人。待季布改头换面后,周老爷子把他“卖”到一个鲁地姓朱的大户人家为奴。
韩信默默地听着,一言不发。
季布与濮阳县一个姓周的人家是世交,两家素来很友好。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逃亡中的季布敲响了周家的大门。周家几乎连想都没想就收留了他。然而朝廷的“通缉令”很快就传遍了五湖四海,小小的濮阳县自然也不例外,布告上大致内容是,举报和抓住通缉犯钟离昧和季布悬赏RMB多少多少,窝藏通缉犯诛灭九族,杀无赦。
钟离昧最后说:“一旦我死了,刘邦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你。”
我们首先来看看季布的逃亡历程。
韩信这时铁了心,还是一言不发。
项羽被围垓下时,钟离昧和季布在韩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令”,死无葬身之地了。项羽在乌江自刎后,钟离昧和季布成了刘邦重点追捕的对象。毕竟刘邦知道他们两个是项羽的左膀右臂,一天不除去他们,心里就一天不安稳啊!
“唇亡齿寒误以晚,明年今日谁来祭?”钟离昧长叹一声,不再劝说,也不等韩信来动手,拔刀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至此,项羽手下的左膀右臂一死一活,活着的季布继续升官发财,死去的钟离昧竟然是被昔日好友相逼致死,可悲!
季布脱险
韩信逼死钟离昧后,满以为献上钟离昧的人头就可以彻底消除刘邦对自己的猜疑,然而到了云梦泽后他才发现,那只不过是他一相情愿的想法。他向刘邦请安,刘邦二话没说就叫人把他给拿下了。直到这时韩信才如梦方醒,他还能说什么,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他只能发出十八个字的感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虽然刘邦只派使臣三顾桃花岛就把田横的事搞定了,但五百多人的相殉足以证明:田横也许并不是一个最出色的君主,但他一定是一个最具亲和力和号召力的长者。
就这样韩信被刘邦扣押了。这个时候朝中大臣都个个居安思危,竟然没有人敢为清白的韩信求情。就在韩信危在旦夕之时,一个叫田肯的大学士(相当于现代的博士生)进朝,他当着大家的面就盛赞天子圣明。
果然这些门客一到洛阳,就听说田横已自杀身亡,满心的欢喜立马变成了悲愤。于是他们不再去面见刘邦,而是直接去祭奠田横,祭奠完了后,他们都齐刷刷地拔出了刀剑。当然他们并不是要去替田横报仇,而是都砍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伴随着倾盆大雨,五百门客都以身相殉了。
乍一看,你也许会认为他是个溜须拍马的小人,无非是想得到刘邦的“垂青”而极尽吹嘘之能事。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他进献的话吧:“陛下拿住了韩信,又在关中这样的险峻之地建都,当真是连环妙计啊!可喜可贺,可赞可庆,可欢可乐,大汉江山从此可以稳如磐石了。”接下来他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
众人听说主人召唤,都欣然前往。唯独田横夫人及家小不愿走,因为田横的密言犹在耳畔:岛在人在,岛亡人亡,绝不能离开桃花岛半步。
1.秦地地势险要,以华山为屏障,以黄河为城池,易守难攻,哪个不识相的诸侯想要起兵造反进攻秦地,那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汉使三顾桃花岛后,他知道自己再也折腾不起这来来回回了,就骗岛上的人说田横已被大王录为大王,现在招你们前往朝中去报效朝廷。
2.齐地那是一个好地方啊!其经济、政治、文化都明显高出其他地方一筹,陛下一定要派自己的嫡系子孙去统治,这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这两名门客的死极大地刺激了刘邦。他想一个人死后,如果有人甘愿为他殉葬,那么这个人该具有何等非凡的人格魅力啊!听说桃花岛还有五百勇士,刘邦的心又不安了,于是那个汉使又得去一趟桃花岛了。
其实这两个例子,都涉及一个人:韩信。秦地是当年拜将后的韩信为刘邦打的第一仗,也是非常漂亮的一仗,平定三秦使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齐地也是韩信一手打下来的,后来韩信就被封为齐王。拥着这样一块好地方,韩信如果真有异心,想造反的话早就反了,哪里会等到如今天下已定的时候再来造反呢?
田横死后,刘邦见少了一个祸害,自然是求之不得,但表面的安抚工作还是要做的,于是为他建了一座很大的陵墓。葬礼过后,两名跟随田横从桃花岛来的门客竟然以身相殉了。
很明显,田肯的两个例子是在提醒刘邦注意“三不要”:不要忘掉韩信的功劳,不要以“莫须有”的罪名直接把韩信推向断头台,不要让天下人心寒。由此可见田肯说话的技巧有多高了。刘邦自然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于是决定放了韩信,只是把他降为淮阴侯。
2.郦商肯定不会轻而易举地放过他烹杀其兄的仇,势必处处暗计于他。
臧荼造反
1.刘邦素来阴险狡诈,到了朝廷他只怕是凶多吉少。
就在刘邦通缉要犯、消除一切不安的因素时,此时已是燕王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刘邦找上门来,就自己先造反了。他造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刘邦对项羽残余势力的追杀过于凶狠。他当年毕竟是项羽一手提拔为燕王的,后来他虽然无奈之下投靠了刘邦,但还是心怀疚意的。而韩信被抓后虽然没有处死,但一贬再贬,这让他这个项羽的“老旧部”大感不妙,强烈的危机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于是这个可怜的使者又来到了桃花岛,这下田横无话可说了,他知道推托不过,最后决定一个人去(只带了两位门客),让大家继续在这里过与世无争的桃源生活。汉使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这件苦差总算搞定。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眼看就要到洛阳了,田横在城外的一间小酒店里,做出了一件大义凛然的事,他自刎了。田横自刎的想法从他决定离开桃花岛就在脑海里形成了。原因如下:
于是他决定造反。一般人想造反都是来暗的,突然发兵去打你个措手不及。但臧荼造反却与别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既不去攻城,也不做其他的军事部署,只是每天大张旗鼓地说,我要造反,我要造反。生怕全世界都不知道他要造反似的。
刘邦很快就摆平了郦商,他要郦商深明大义些,以国家为重,不要计较个人恩怨。郦商虽然恨不得生食田横的肉,但碍于皇命难违,只得勉强答应了。
哪里有这样造反的,这不是坐以待毙吗?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见了就劝他说不要这样造反,以现在咱们的力量来对抗汉帝那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此时燕王臧荼正高举造反的伟大的旗帜,哪里会听得进去儿子的劝阻呢?
这时田横在岛上过得快乐似神仙,他哪里想到朝廷中去活受罪啊。于是以“当年曾烹杀了郦食其,如今他弟弟郦商在朝中为官,恐有冲突”为由婉言拒绝了。汉使哪里料到田横竟然敢这样不识好歹,胆敢拒绝,但他又不好再强求,只好又悻悻地回朝廷向刘邦汇报了。
臧荼的造反引起了刘邦的高度重视,他亲自带兵前往征讨。到了蓟城,双方摆开阵式,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说,直奔主题——开打。此时的士兵早就厌倦了战争,于是这仗刚一开打,臧荼手下的士兵便纷纷弃暗投明、反戈一击。
当然,直接派兵去围剿没必要,人家那么小的地盘、那么少的人,用得着动用武力来解决吗?于是刘邦对田横施行了招安政策。负责招安工作的使者可就有得受了,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找到了田横所在的桃花岛。
在叛军的帮助下,刘邦很快就活捉了还在高唱“造反歌”的臧荼。臧荼被擒下后,居然还敢执迷不悟地唱“造反歌”,刘邦哪里容得下他这般放肆?于是命人直接把他的头砍了,挂在城墙之上进行“展览”。
闲话不多说,田横虽然在这个岛上活得逍遥自在,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隐居在海上一个叫桃花岛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按理说人家都躲到世外桃源去了,也对你构不成威胁了,就随他去吧。但刘邦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斩草必须除根,田横作为一个“准齐天大圣”,他留在那里终究是祸害,说不定哪天到齐国振臂一挥又会生出什么大乱子来。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城破的同时,臧荼的儿子臧衍并没有跟着父亲傻傻地唱“造反歌”,而是利用易容术化装成老百姓的模样逃出了城,最后投奔到北方的匈奴去了。这为后来匈奴的北下侵汉埋下了伏笔。
相信大家都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种与世无争、淡泊名利、逍遥快活的生活很令人神往。此时,田横也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岛上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别看这田横行军打仗水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但为人却极为豪爽,因此一些江湖游侠都慕名而来,一时间天下英雄豪杰尽皆会集于这个小小的岛屿上。据说这个岛上有很多桃花,田横就把这个岛叫桃花岛。至于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里的桃花岛是不是这个岛,有待历史学家去考证。
刘邦杀了燕王后,立谁为新燕王这下可是一个难题了。鉴于燕王公然造反的不良影响,刘邦已是心有余悸,因此在选新燕王人选时,非他的嫡亲或是心腹之人不予考虑。
他带着自己的亲信逃啊逃,不知不觉地就逃到了东海边。他在这个海边发现了一个岛,一个很隐秘很隐秘世外桃源般的岛屿。
思来想去,刘邦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身上。他们两个从小结为兄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穿着一条裤子长大的,如果他不是刘邦的心腹,那还有谁是?
彭越倒是对他这个败军之将很是重用。然而,不久,刘邦封彭越为淮南王,要求他带兵去协助围攻项羽,彭越得了侯号,自然屁颠屁颠地去了。这下田横可就左右为难了,他想起自己当初拒不归降大汉,并且和楚军联合抗汉的事,心里就一直打鼓,就算刘邦不计较,那韩信一旦计较起来可如何是好?于是他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那个时候非刘氏被封侯的只有七人,他自己来提出封卢绾为燕王肯定不合适,这样容易引起群臣的不满。于是他就在朝廷上公开来讨论立燕王的事。
首先,我们来看看招安田横的事。前面已经说过了,田横虽然是田荣的弟弟,但田荣死后,他辅助田荣的儿子当了“齐天大圣”。然而,“齐天大圣”死于韩信之手后,田横自己也被灌婴围攻得喘不过气来,不得已只好投靠了彭越。
这些文武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早就从刘邦的嘴里左一句“卢绾和我真是有缘啊”,右一句“卢绾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知道汉帝早已有立卢绾为新燕王的想法了。于是刘邦的问题刚一提出,众人便异口同声地说道:“太尉长安侯卢绾功劳最多,请陛下立为燕王。”虽然众人的反应之快有点出乎刘邦的意料,但他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卢绾理所当然地被封为燕王了。
2.追捕钟离昧和季布。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燕王臧荼的造反刚刚平定,颍川侯利几又拉起了反叛的大旗。
1.招安田横。
这利几原本是楚国的一个小臣,做陈县县令。项羽身亡后,汉兵攻到城下,他碍于情势不得不投降。刘邦见他很乖顺、很识趣,就封他做了颍川侯。
韩信兵权被夺,被降为楚王后,刘邦潜藏在心里最大的危机感没有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相反,他时刻关注着一切可能有威胁的敌对分子的动向。不久,刘邦做了这样两件大事。
利几满以为自己这样的选择肯定是符合全城百姓的心意的。但事实上却出乎他的意料,他的投降竟然引来唾骂声无数。陈县人都十分拥戴忠厚仁义的项羽,而对奸诈狡猾的刘邦很是鄙夷。因此,他们对没有骨气的利几很是不满和愤怒,每个人都打心眼里看不起做奴才走狗的利几。
称帝后的刘邦并没有就此开始享受清福,作为一国之主,他自然有理不完的国事和家事。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国事吧,毕竟家事也就是刘邦后宫的那些事儿,都是女人们争宠吃醋的事,可以缓缓,而国事可是关系到江山社稷啊,马虎不得。
看到全城人都看不起他,利几心里自然不好受,于是乎,当燕王臧荼造反的消息传来,他也豁出去了,他大叫一声,我也要造反。其实他知道这样造反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先把家小送到了偏僻的地方隐居,然后伙同他两个儿子开始了造反。
悲情田横
这小小的陈县城哪里能抵挡得住汉军的攻势?不到三天,城池就失陷了。这次刘邦更加恼羞成怒,他进城后,学着项羽的样子进行了屠城表演。最后利几父子和全城的男丁几乎全部死光光。这座城也变成了一座寡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