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 第二章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专诸刺王僚

第二章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专诸刺王僚

一个是没有资格当王,却当了王;另一个是有资格当王,却没有当成王。如今这个没有当成王的要拿回自己的国王资格证书。

说得有点快,专诸反应了半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专诸马上就想到了公子光对自己的好,当然,他的思维一直是走直线的,他不会想到公子光对他好,是因为想让他去送命,他想的是,公子光对自己这么好,就是把命卖给他,又能怎样呢。

时机当然已经成熟,公子光就把自己的大仇说了出来:“我阿爷寿梦死的辰光(时候),有倪子(儿子)四个。老大,就是我阿爸,做了吴王。我阿爸死脱了,传位给二爷叔(我阿爸的二弟),二爷叔死脱了,传给三爷叔,三爷叔死脱了,四爷叔(季札)不乐意接班,就传给了三爷叔自己的儿子——就是吴王僚啦。格么我阿爸是老大,三爷叔是老三,伊(他)死脱了,王位理应传我!伊偏袒伊的儿子,传了伊儿子吴王僚。阿拉才是真王嗣,如今,坐在台上的应该阿拉,不是吴王僚。”

想到这里,他发表看法:“吴王僚可杀也!阿啦坚决站在侬这边!但是,他的两个弟弟和他那个儿子该怎么办。”

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到了公子光家里,开门见山:“讲吧,要阿啦做甚?”

公子光哈哈两声:“放心,我会让你没有前瞻之忧的。”

如此往复,公子光拼命地给专诸买这买那的,在生活上关心他,在生意上照顾他,专诸的生活过得红火起来,他的心也开始红火了。

前瞻之忧没有,后顾之忧还是有的,专诸说,“阿啦老母无人照顾呢。”

公子光走时,还扔了一些钱物,这更让专诸坚定了对方是知己的信心。

公子光当即道:“光之身,子之身也!”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你献身了,我养你老妈。专诸高声叫道:“好!阿啦这就去拿吴王僚的脑袋瓜子去!”

见到衣着光鲜的公子光,专诸有点愣,伍子胥就介绍给他认识,三个人进了专诸的屋子,谈了一会,专诸立即认为公子光就是知己。

公子光急忙劝:“侬是去送死不成?如今,谁都无法携带兵器接近他半步,侬不耐了?”专诸不知该如何做。公子光就告诉他,我们这个大王最喜欢的烤鱼,尤其是太湖边上的烤鱼,据说那里的厨子做出来的烤鱼风味与其他地不同。我的意思是,请他来吃烤鱼,然后伺机动手。

伍子胥所说的“小赤老”就是他。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伍子胥领着公子光来见专诸,专诸在杀一头猪。

专诸第二天就跑到太湖,去学习烤鱼技术。三个月后,专诸出徒。回到公子光家里,寻找机会,搞刺杀。

专诸离死不远了。

这里有个问题值得探讨,专诸知道自己是一个杀人工具,为什么还要充当傻瓜,去杀人?如果我们对其心理动机进行分析,就理解了他的这种行为。

专诸虽然不是很聪明,但并不笨。让他做一件事,他必须要说服自己。结果是,他果然说服了自己去送死。

伍子胥说,阿拉不行,有小赤老行啊。

这里有三个因素使他说服了自己。第一:伍子胥一到吴国,就倾心结交他,并将其推荐给公子光;二是:公子光得到他后,像上宾那样养之、敬之;第三,就是公子光的承诺:“我,尔身也”(我就是你,你死后,我将像你那样侍奉你母亲。)

公子光连忙摇头,这是个好主意,可侬哪能来三呢(你怎么能行呢)。

这三条理由足可以让任何一个传统的中国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了。因为专诸与伍子胥、公子光三方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越了“交换”,而上升为“知己”关系。“士为知己者死”,是刺客行为、处世所奉行的最高准则。所以,他是心甘情愿去送死的。

伍子胥想到一个好主意,刺杀。

在此之前,杀国王的事发生了不少。但都是通过军队发动政变完成的,公子光是有军队,可吴王僚不是饭桶,他的军队更多。而且,公子光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发动军事政变。

也有三个因素,让这次刺杀行动困难重重。任何被吴王僚接见的人都不得带兵器,见吴王僚,需要经过三重关,等于是扒了一层皮,即使你把兵器藏在皮肤里,也会被搜出来。第二:吴王僚有三个帮手,就是他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儿子。他儿子不比任何一个勇猛之人差,这三个人常跟在吴王僚身边,一般人根本下不了手;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即使近得了吴王的身,也很难下手。因为吴王经常穿三层铠甲。一层铠甲就足以抵挡住当时的普通刀剑,他穿了三层,就意味着,必须要有一把锋利无比举世无双的兵器才能将他穿透,或者是手枪。

伍子胥看了一眼公子光,觉得此人真是狡诈。但狡诈的人才能帮自己报仇,可自己根本无办法为他把吴王办了。

机会虽然很稀少,但终于还是来了。就在专诸在公子光家温习烤鱼时,伍子胥的杀父仇人楚平王死了!吴王僚听得消息,兴奋异常,把两个弟弟送上战场,想趁楚平王新丧占点便宜,吴军和楚军对峙于安徽怀远(出和氏璧的地方),却被楚大兵兜抄了后路,堵在那儿不得回还。公子光趁势建议,让吴王僚的儿子去监军,就能反败为胜了。吴王僚立即反问:“侬不晓得去哇?”

那好,公子光说,侬帮我把吴王僚给办了,我当了国王,就领兵去讨伐楚国,帮你父亲报仇。

当时,公子光和吴王僚正在骑着马,公子光反应奇快,一个跟头就从马上载了下去,脚受伤了。吴王僚总不至于派一个残废到战场上去,让楚国笑话。只好把自己的儿子也送上了战场。

伍子胥当然想。

伍子胥与公子光一商量,觉得此时发动政变,不会引起国内动乱,而且,吴王僚的三个帮手都不在,正是好机会。

吴王僚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就绝口不提此事了。伍子胥呆在吴国很痛苦,公子光就找上了他,对他说,你想为父报仇吗。

公子光等不及了,一瘸一拐地找到吴王僚。吴王僚奇怪:“阿仔闲得很啊?”

吴王僚听得很激动,第二天就让伍子胥当官,并真的就有了伐楚的决心。公子光听了这个消息后,立即跑到哥哥那里,说,伍子胥是想为父亲报仇,所以才让您伐楚。我以为,以一己之私向楚国开战,他日传到北方诸侯那里,会让人耻笑。

“瞎讲,大王,有一个太湖来的厨师,炙鱼味道老灵得,没人好比。阿拉摆下酒水,请侬来寒舍坐三?”

两个人吃得都很饱,就开始谈时局。伍子胥一心想报仇,就给吴王僚分析楚国的优势劣势,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灭掉楚国,抢他的土地,抢他的民女。

吴王僚最近总做噩梦,现在又看到公子光的模样,心就突突跳。可太湖烤鱼,那可是人家美味啊,况且,不去的话,公子光会怎么看自己。

当时,太湖里生长的鱼个头都很大,伍子胥实在吃不下去了,就准备给吴王僚上一课。烧烤对人的身体有害,春秋时期的人大概不知道,在江南吴、楚、越三国,大家的饮食都以烧烤为主。而吴王僚更是对烤鱼有着特殊的感情,倘若一天吃不到烤鱼,那他的心情就非常糟糕,反之,如果一天吃到三顿烤鱼,那心情就非常好。

他沉吟一下,便答应了。

吴王僚一见到伍子胥,就请他吃饭。第一个菜是烤鱼,伍子胥大口吃掉了;第二个菜是烤鱼,伍子胥吃掉了;第三个菜还是烤鱼,伍子胥勉强吃掉了,第四个,第五个,直到第十个菜上来,都是烤鱼。

公子光赶紧回去布置,大张旗鼓准备餐饮之器,给外人造成隆重接待吴王的样子。吴王僚去吃鱼之前,见了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很是有头脑,让他小心公子光。因为三个帮手都不在,公子光平时看上去很老实,其实一脑袋坏水。

公子光没有看上伍子胥,因为伍子胥未老先衰,并且要饭多日,眉间也少了许多英气。公子光一见他,就认定是普通人。但又不好把伍子胥再赶出去,他想到了国王,自己的哥哥,就如同扔垃圾一样,他把伍子胥扔给了哥哥,当时的吴国王——僚。

吴王僚答应了母亲,先把三层铠甲穿上,还没有出发,就派出卫队,先把公子光家的一条街给占了,房子上也战了人,每个人拿着短剑,见到可疑人就扔。

伍子胥见被离不是奸诈之徒,况且,这里离楚国十万八千里,吴楚两国又不是睦邻友好,就把自己的身份说了。被离很高兴,就把伍子胥带给了公子光。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自王宫起,直至公子光家门,排了好几条街,接连不断,剑拔弩张,戒备森严,就差没有建碉堡了。

被离说:“我们公子正找一批苦大仇深的人为其服务,你有意向否?”

专诸梦里见过大世面,但现实中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很怕自己接近不到吴王僚就成肉泥了。到了这个份上,公子光让他自己想办法。

“阿啦不是。”

前段时间找来的一柄匕首,也没有试过,不知道是否真如卖匕首的人说的那样锋利。专诸是试了,刺鱼很好用。

“阿拉不知道。”伍子胥的苏州话不标准,这更使被离确认此人就是他猜测中的那位。“我看你长得有点像楚国大夫伍奢,伍奢前些日子被楚王做掉了,他的大儿子也跟着死了,只有他小儿子至今下落不明,我觉得你就是。”

吴王僚走了进来,公子光与他对面。当时,大家还是如今天的西餐,大家分着吃。中国人的分餐制,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年代,它经过了不少于三千年的发展过程。而会食制的诞生大体在唐代,说是大体在唐代,是因为当时会食制尚没有真正普及流行,其间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被离低声道:“我听说楚国出了件大事,你可知道?”

公子光一看当前的形势,果然不同凡响。从台阶以内,到门槛,进堂门,经宴席左右,直到吴王僚身边,全是他的亲戚侍卫,两列排开,横眉立目,手持大长矛,寸步不离。

他把伍子胥拉到僻静之地,伍子胥以为他会给好多饭,但没有。

每一位厨师端菜上来,必须在堂下搜身,要求脱光了衣服检查,换上新的衣服,再跪着以膝盖前行。从左右夹持着上菜人胸口,像夹犯人似的,送上宴席。厨师把菜肴转交给吴王僚亲戚侍卫手中,侍卫最后放在吴王僚面前。厨师再跪行出庭。

每个人都看他,被离当然也会看他。这一看,就看出点门道来。

专诸在后台看傻了,这如何办?他发现有几个卫兵在检查人的时候,还用叉子叉了几下菜。

历史记载说,伍子胥相貌怪异,有大将之风,恰好被离又会看相,所以就一眼认出了这位英雄。我疑心这是炒作,伍子胥之所以被被离发现,是因为他的职业。一条街上,大家都在自食其力,只有伍子胥蹲在墙角,向过往群众要饭吃。

倒抽几口凉气后,专诸有了主意。他试着将鱼背上的肉剞出花纹,下油锅一炸,鱼肉竖立起来,烧好后再浇上厚厚的卤汁,将鱼肠剑藏在鱼腹中,浇上卤汁就看不出来了。专诸将其做好后,就等着公子光的暗号。

吴国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国国王阖闾,正在四处找人。他手下一个叫被离的在闹市遇到了伍子胥。

公子光的暗号就是:噢哟!腿疼得不得了三。

首先是伍子胥的登场表演。

吴王僚正专心吃东西,听得他这么一叫,立刻放下筷子,“侬呵死人喔。”

公子光解释说,前几天从马上掉下来,脚丫子疼,要进去抹点药。

两个人在互诉衷肠时,吴国上层已经开始了蠢蠢欲动的政权更替,虽然只是意识上面的,但老天知道,伍子胥与专诸登上舞台表演的机会来了。

吴王僚亲眼见到他从马上摔下来,觉得不会有诈,便让他去了。公子光转到后面,进了地下室,那里有五百名士兵。就等着专诸得手后,冲出去把吴王的卫队送进地狱的。

接下来,伍子胥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完饭,来到专诸家,与他畅谈人生和理想。到最后,专诸说,“我蛮欢喜倷个,倷阿欢喜我啊?”伍子胥立即以知己者的面孔,正色回道:“我晓得啊。我也蛮欢喜倷个!”

专诸在后面听到了吴王僚的暗号,就恭恭敬敬地端着鱼上来了。

专诸怕老婆,可谓是中国惧内文化的先驱。这件事告诉我们:怕老婆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专诸这样勇猛之人都是同道中人,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怕老婆的人往往能做成大事。

按照当时的饮食礼节,上整尾鱼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干鱼由头端更容易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客人,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部较肥,所以要将鱼背朝客人。

春秋时期,每个人都喜欢与勇猛之士结交,首先是这些人一看上去就不是聪明之徒,其次,春秋时期浓厚的“士”之气息严重影响了这些人的行为举止。所谓“士”,一生下来,就得为知己者去死。而“知己者”似乎又非常多。

专诸的成功绝对是这些饮食礼节帮的忙,当时正是夏天。所以鱼背向着吴王僚,而匕首就在鱼的肚子里,根本看不到。

伍子胥对专诸的这种态度与其说是钦佩,倒不如说是欢喜。像伍子胥这样的人,每天只要吃饱了饭,所做的事就是想如何为父亲报仇。由这一大命题延伸出去的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就为这个大命题服务的。他结识专诸,出于小人之心的猜测,未尝不是想用专诸为自己大大命题找到一个可以尽快破解的答案。

当走完了所有程序后,这些程序包括脱了厨师的衣服,换上另外一套衣服,在武士长铍的夹持下跪行到吴王僚案前。吴王僚闻到了鱼香味,那是他从来就没有闻过的味道,他微微闭着眼睛,看了看专诸。

伍子胥险些被这句话震了个跟头,立即站起来,抱住专诸的肩膀:“好汉!真是好汉。”

突然,外面一道寒星划过,月光微微荡漾。如我们今天所知,彗星撞地球了。

专诸很不好意思,小声道:“夫屈一人之下,必能伸万人之上。”

吴王僚略一惊,就在这略一惊的刹那,专诸已经出手。

“我看你一身蛮力,天不怕地不怕,如何老婆一喊,你就浑身哆嗦?”

鱼腹里的匕首已经在他手中,正向吴王僚的身体里刺过来。

伍子胥哪里吃得起猪肉,摇头,找了个地方坐下来,跟专诸聊了起来。

他刺了!并且一击就中。吴王僚能感觉到自己的盔甲一层一层地被插开的声音,然后听到自己的心脏滴出血来的声音。

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居然跟着那个叫专诸的,一直到了他的家。专诸正在杀猪,见有生人来,立即上前:“老头,侬要猪肉?”

专诸还没有拔出匕首,吴王僚手下的武士更快,两把剑刺进他的胸膛,拔出,吴王僚身边的几十个武士一起把专诸剁成了肉酱。

伍子胥马上回忆刚才的声音,的确是个女声,但仔细想想,又不像。因为据他二十多年来的见闻,还没有哪个女人能把声音提高到那么高的高度,并且凄厉无比。

专诸就这样零落成泥了,宇宙为他的这一举动而放炮仗——“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有人就聊天:“专诸这个人,只有他娘们能治得了他。”

在他之前,杀国王的人很多,在他之后,国王被杀的依旧很多。但没有一人能如他一样,杀得这么有创意,杀得这么荡气回肠。

伍子胥被震回了现实,只见那人立即扔了被打的人,慌慌张张地跑了。

公子光的客厅已经是一片大乱,吴王僚的卫队杀了专诸后,如同失去了脑袋的苍蝇,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公子光及时地提醒了他们:去死。

大家都在围观,没有人拉架。伍子胥见此人出手狠毒,拳拳到肉,不禁就起了敬佩之心。他的思路向前飞,一直飞到了把楚国国君大卸八块之时。猛听得一声吼,震动了半条街。

他一声大喊,地下室的甲士疯一般冲上地面,扑上堂去,一阵对殴,卫兵们一个个尽数战死。而大街上的岗哨们和房子上面准备扔匕首给刺客的士兵之前都被公子光解决掉了。

有一天,伍子胥要了很多饭,吃了个饱后,就四处乱逛。突然听到前面有人叫骂,都是苏州方言,伍子胥听了个半懂,扒拉开人群,只见一人赤着上身,正用拳头在招呼匍匐在他下面的一个人的脑袋。

几天后,公子光宣布自己是王,自号吴王阖庐。随即向全国公布吴王僚之罪恶,褒奖有功人员,封伍子胥为行人(使馆参赞),取专诸之子做卿。吴王僚的两个弟弟,带军在外,被楚人绝了归路,白云望断,等待救兵,却传来哥哥被弑的消息,只好弃军逃跑。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到卫国,结纳死土,训练士卒,等待向叔叔讨还这笔血债。

后来,在苏州要饭的人都把他奉为祖师爷,就是这个道理。

一场饭吃得有人欢喜有人悲,所以说,吃饭,的确是可大可小的事啊。

声音呜咽,他的吹萧技术又非常好,来往的人只顾着悲伤了,很少有人冷静下来给他饭。这当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据说在伍子胥之前,世界上本没有要饭的,无疑,伍子胥为中国三百六十行增添了一个新行当。

伍子胥的要饭方法与今天的那些乞丐不同,他靠吹萧来要。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宫廷菜有两道,其中一道就是专诸烹制的“鱼藏剑”。专诸用的那条鱼应该是鳜鱼,鳜鱼,又称桂鱼、石桂鱼、桂花鱼、鳜豚,美称“锦袍氏”,别号“苏肠御史,仙盘游奕使”。身上有斑纹,鲜明者为雄性,稍晦暗为雌性。鳜鱼巨口细鳞,骨疏少刺,皮厚肉紧,营养丰富。唐朝人曾将其比作天上的龙肉。专诸死后,公子光不忘专诸建立的特殊功勋,也经常让厨师做专诸创造的那种炙全鱼,以示怀念。

伍子胥到了今天的苏州(这个城市名存在还要再等几年,公子光成为国王后)——吴国的都城后,不知道该靠什么来养活自己。如你所知,他在楚国时是贵族,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到了苏州,他要吃无吃,要喝没喝,只好要饭。

有一次,厨师刚将炙鱼端上来,阖闾身边的一侍从说:“大王,您瞧这炙鱼多像松鼠?鱼肉像蓬松的松鼠毛,卤汁的颜色也像松鼠的棕色。”经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像,于是就给它取名“松鼠鳜鱼”。吴王喜欢松鼠鳜鱼,臣民们也跟着学,于是,松鼠鳜鱼便流传开来。“松鼠鳜鱼”就是“鱼藏剑”。

清时,御厨曾为慈禧太后做过一道“鱼藏剑”,不老死的慈禧居然说:“专诸为刺吴王僚进此菜、你为我做这菜却是为何?”御厨闻之浑身哆嗦,可灵机一动,回答说:“老佛爷洪福齐天,想那吴王僚之辈哪有消受此菜的福分。只有老佛爷您,才有这份口福哩!”这才拣回了一条命。

许多年后,伍子胥成了吴国国相,就来到了姑娘当初跳水之地,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据说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

事实上,任何时代的高层饭局,向来吃的就不是饭菜,吃的是政治,在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的玄机和杀机往往成为这种饭局传统的常态。虽然春秋时期有孟尝君广招宾客,对于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之事。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所谓请客吃饭,从一开始吃的就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战国四君子,门下笼络了食客三千,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中国最早的圈子文化,就这样诞生在夜夜笙歌不绝的饭局之中。

姑娘也是高尚的人,春秋时期高尚的人太多了。伍子胥遇到的比例自然就成了百分之百。姑娘一听伍子胥这样说,自尊心严重受了打击,抱起一块大石,就从岸上一个跟头翻了下去。伍子胥只是略作感慨,随即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我们可以将专诸的这次刺杀活动称为“匕首门”事件,这一事件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江南的饮食文化得到了丰富,吴国从此开始了它的扩张历史。

正当肚子要造反时,他看见在河边有一位浣纱姑娘,姑娘长得漂亮,但她身边竹筐里的饭更让伍子胥心动。也不管自己曾经是贵族了,上前就跟人家要饭。漂亮姑娘立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他此时如同一只丧家之狗,看任何人都像是可能出卖自己的人,那个老渔夫被他“鄙视”了一回,这次又轮到这位漂亮姑娘了。

许多年后,他的邻居越国很不服气,吴王阖闾(公子光)向越国开战。越国国王勾践迎战。勾践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不但当奴隶,还吃屎。这种狡诈阴险的人,恐怕只有在中国才被称颂。他的狡诈阴险在与公子光的战斗中就能看出,他派出了一批死刑犯出阵应战,并命令这批囚犯分成三行,走到吴兵阵前,先大叫一声,然后自杀死去。

伍子胥知道自己遇到了高尚的人,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就这样,伍子胥继续向吴国跑,他的身体算是安全了,可肚子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吴兵看到这一幕就发了呆,不知如何对付。这时越国的精兵猛然进攻,杀声连天。惊慌失措的吴兵大败而逃。吴王阖闾被射成重伤,临死时叮嘱儿子夫差“你一定要替我报仇,打败越国!”

老渔人笑了:“怎么讲呢,大家都知道倷来三得啦,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阿拉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我会要你宝剑吗?”

公子光有一种不光明正大的手段上了台,所以死得也就不怎么正大光明,居然被一群死囚间接地糊弄死了。

伍子胥运气好,就在他愁眉不展时,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问他是否渡江。伍子胥当然要渡。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阿拉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纵观公子光的一生,在其称王前和称王后的那一段时间内,他就制造了两次刺杀事件。第一件是“匕首门事件”,第二件就是要离刺庆忌。

出了昭关后,伍子胥顶着满头银发,大步疾走。走得正专心时,突然前面出现了一条大江。伍子胥不会游泳,头发马上更白了。

此事件可看作是“匕首门事件”的余波。

无论如何,伍子胥是成功地进入到吴国,但这并没有完。当时,吴国与楚国边境有真空带,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地方杀人放火、强奸。也就是说,伍子胥逃出昭关,并不等于进入安全地带,他还得继续逃跑,非得逃到吴国有城市的地方不可。

伍子胥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不良情绪能够导致疾病,影响健康。并且让人心胸狭窄,做出不利于社会的事情来。

公子光称王后,每天睡不着。他得到可靠消息,僚的儿子庆忌正在卫国招纳死士,准备回国来杀他。

我一直以为,这是传说。可是看了许多正史记载后,发现,这似乎是真的。于是,又看了许多现代医学知识,发现,伍子胥患的是一种毛发病理性黑色素减少症。原来,人们的毛发内有一种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叫黑素细胞。它就仿佛是一个小小工厂,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不断产生黑色素。这些小工厂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神经、内分泌、维生素、电解质都能影响到它的工作。当时,伍子胥悲伤、忧虑、焦急的情绪,严重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刺激了内分泌的分泌,从而干扰了黑色素的产生,导致毛发发生病理性变化。

他把自己的担心说给伍子胥听,伍子胥听了,就给他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也是刺客,名字叫要离。

谈到这,必须得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伍子胥的头发为什么突然一夜就变白了。

要离可比专诸差远了,起码从形体上来看,两人就不是一级别的。公子光一见到要离,就要去制作五层的铠甲。伍子胥说,人不可貌相,我看人会看错吗。

所以,有时候不能相信历史记载的,历史记载的一些文字把主人公当作了神,把配角看成了猪。

公子关只好坐下来,听要离说点什么,无论要离说什么,公子光已经不报任何信心了。

史载:几个卫兵一听,就把他放了。

要离说:“杀庆忌,容易得很三。”

伍子胥说的是当地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诸位不要慌,听我说来。大王所以要逮我,是因为我偷了他一个宝贝。你们现在捉住我,送到大王那里,我就说宝贝被你们抢了,看大王如何治你们的罪。

公子光笑了,“侬哪能来三呢(你怎么能行呢)?王子庆忌万人莫当。阿拉(我)乘六匹马快车追伊(他),一直追到江边,阿拉追不上伊,用箭射伊,伊左右两手接了满把的箭,像只猢狲一样活络,射不中伊。侬(你)到底身小力薄,拔剑在手都举不动胳膊,登上车子也够不到车轼,侬哪能来三呢?”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有另一版本,说,伍子胥头发没有白,冒失失地就朝关口去了,到了关口,他傻了,墙上正贴着他的大头帖呢。一股脑地就扑上来二十个卫兵,把他揪住了。伍子胥就说:“诸位表慌,听我窝。大王为撒要逮我,个是因为我忒了他个宝贝。你们个毛扣捞我松柏大王。我句窝宝贝北你们抢的,看大王借个治你们个罪。”

要离听出来,公子光瞧不起自己,就回了一句:“杀人在智不在力。”

结果就是,伍子胥大摇大摆地从昭关走了过去,卫兵根本就想不到,满头白发的一老头就是他们费尽心思要找的伍子胥。

公子光就问:“智?”

伍子胥赶紧去井中,果然如此,满头银发,由于好多天不洗头,头发上好多尘埃。

是的,智!

伍子胥不知为何,隐者就告诉他:您的头发满白满白的,哎哟歪,小赤老,满好的。

要离所谓的“智”在今天的解释就是苦肉计。第二天,公子光假装把要离治罪,拘捕了要离的妻子和孩子,处死了他们,烧了尸体,扬散骨灰。要离则假装逃跑,又假装被公子光捉住,抽打一顿,然后又在他后背划了一道口子。

四天过去后,三个人仍旧找不出办法来,伍子胥吃不好睡不好,就在第五天早上,他起来开门,两个隐者来叫他,大家一照面,两个隐者“啊呀”一声就向后倒。

要离带着这些“资本”奔卫国见到了庆忌。庆忌长得好,眉分八字,身躯九尺,仪表似天神,威风凛凛。他见到要离,不相信。

两个隐者可没有想到这点,三个人就坐在灯下,思考如何让伍子胥逃出昭关。但对于当时的形势而言,无论什么计策都无法让伍子胥安全出关,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伍子胥假扮其他人。“易容术”要在一千多年后才被人创造出来,当时,伍子胥根本就不可能想到这点,况且,伍子胥非常英俊,让他破相想都别想。

“你这德行,那瘪三吴王为什么会如此对付你?”

伍子胥认为,虽然有假扮自己的人,可自己也不能破相,自己还是自己,还是被守关的士兵认出来的。

意思是,吴王怎么会对付你这种人,太高看你了吧。

第一个隐者就把计谋说了,可以让这个隐这假扮他,然后,他趁乱出关。

要离回答:“我知道了他家怎么可以进去,而且,现在许多大臣都不服他,我特意来找您,请您为我和您的爹爹报仇。”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有一位隐者,在昭关附近遇到了他。并且将他带到了自己家,又叫出了一个隐者,第二个隐者把伍子胥吓一跳,与自己相貌相差无二,个头也一样高。

庆忌听到这个当然很高兴,说:“吴王暴虐无道,这是你亲身经历的了。他杀了你老婆孩子,如今你活着逃离他,也算幸运了。”

楚国国君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他,并且叫人画了他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通缉令,伍子胥能创造这样一份历史,本应该高兴才对,不过,设身处地为他想想,他根本就高兴不起来。

几天后,两人一起渡江,率兵进袭吴国。行至江水中流,要离转身迎着风走,庆忌看他很吃力,就推了他一把,但仍旧不解:“你跑到顶风做甚,很不舒服。”

这个小儿子就是伍子胥。父亲遇害后,他就马不停蹄地逃跑,最终决定向吴国跑。当他到达两国边境的昭关时,无法跑出去了。

要离转过身来,借助风力,使出浑身的劲儿举着矛照着庆忌的心口便是一矛。庆忌没有防备,矛头把他穿了个透心凉。

周敬王上台后,离这件事已经过去了40多年,可楚国的国君仍旧以混帐著称于世。有一次,随便地就把一位姓伍的大臣砍了,又通缉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大部分都被捉住,并杀掉。这位大臣的两个儿子在为难之际商量了一下,小儿子走人,因为要报仇;大儿子主动被杀,因为要陪父亲。据说,这位父亲在挑选谁去陪自己的时候,选择了大儿子,他给小儿子的评价是:狠,终能成大事。

庆忌跟没事人一样,揪起面前的要离的腿,倒着把要离扎进水里。一次,两次,三次,要离真的要离开了,庆忌才住了手,把他搁在自己大腿上,撩着要离的头发,像对待一个孩子似的说:“天底下竟有像你这样大胆的人!”

当时就有人说,楚庄王是因为好奇,真的只是对鼎感兴趣而已。那时的南方,所有人都未开化,根本不知道九鼎象征着什么。当然,这是南方人的看法,或许这是真的。但北方人不这么认为,大家一致认为,楚人很混蛋。

这时候,船上的士兵赶过来要杀死要离,庆忌拦住说:“别杀,他也是个勇士!一天里死两个勇士,未免太可惜了,放他走吧!”说完拔出胸口的短矛,血喷涌而出,倒地而死。

楚庄王在宣公三年借着征伐陆浑戎人的名义,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其武力。周定王便派遣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于是,楚庄王便借机向王孙满询问起周朝的传国之宝——鼎的大小轻重来。因为据他所知,九个鼎是依次由小到大的,轻重自然不同。王孙满就巧妙地告诉楚庄王,能不能统治国家,“在德不在鼎”,虽然今天“周德已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只好悻悻而回。

要离傻了,看着面前这个勇士,他有点悔恨:“我让吴王杀死我的妻子孩子,并烧了他们尸体,扬散骨灰,为的是成就我个人的私名。但我认为这是我的不仁。为原先的主人而杀死新的主人(庆忌),我认为这是我的不义。庆忌揪住我的头发把我投入江中,我多次入水,多次浮出,之所以还活着,只不过是庆忌开恩不杀我罢了,我已经蒙受屈辱。作为士,不仁不义,又蒙受屈辱,决不可再活在世上。”

春秋时期的楚国可是什么事情都敢做的国家。当时,任何国家都不敢问周朝的九个鼎,只有楚人敢。鼎,本是青铜铸成的一种锅类炊具,相传夏禹曾铸造出9个大鼎,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铸刻了供人们观看的与当时生活息息相关的怪异事物的图像,极大地方便了先民们的耕作、狩猎等各方面生活。由于它所具有的特殊的珍贵作用,夏商周三代都曾将其视为传世之宝乃至国家的象征,以至后世将建都也称为“定鼎”。

回到吴国后,公子光听完了他的报告,大为惊讶,正要准备饭局,要离拔出剑,去脖子上一抹,死掉了。

“匕首门”事件虽然发生在吴国,但根源却在楚国。

自此之后,人们还要吃饭,还要吃菜。在饭菜里仍旧能吃到不该吃到的东西,但再无专诸,也无要离的事情作为饭后谈资了。

与晏子的“二桃门”相比,专诸的“匕首门”可谓真枪实弹,一点花哨都没有。全凭一身蛮力和一把匕首,将入局人王僚刺进地狱。据说,谋划这场饭局就用了三年时间,专诸之所以能成功,除了饭局的每一步都策划得精准外,怕老婆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当时说的“夫屈一人之下,必能伸万人之上”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专诸刺杀王僚的故事,尽人皆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