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 第一章 两个桃子引发的血案——二桃杀三士

第一章 两个桃子引发的血案——二桃杀三士

由此我们看出,这两个故事如出一辙,但有一点却不一样,这个故事是一个神话。

奥林匹斯山的某次众神欢宴忘了邀请不睦女神厄里斯,心怀不忿的厄里斯于是别有用心地把一个金苹果送到奥林匹斯山上,“献给最美的女神”。三位女神自荐为候选者:宙斯之妻赫拉,宙斯的两个女儿雅典娜和阿芙洛狄蒂。老奸巨猾的宙斯不愿得罪任何一个,于是让最聪明的凡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裁决。

宙斯相当于齐景公,厄里斯相当于晏婴,厄里斯送了一个引起争端的苹果,晏婴送了两个引起争端的桃子。送苹果和送桃子都是为了报私仇:一个没有被邀请,一个没有被敬礼,都是为小忿而动杀机。争夺苹果的是三个美女,争夺桃子的是三个勇士。三个勇士是会死的凡人,晏婴的目的顺利达到;三个美女是不死的女神,于是死亡被转嫁到人间。以后发生的事情就是荷马史诗吟唱的故事。由于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司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蒂,帕里斯得到了世上最美的女人海伦的爱情──海伦是希腊的王后,与帕里斯私奔而去。激起公愤的希腊人组成讨伐联军,围困特洛伊城长达十年之久,双方勇士伤亡惨重。

这件事据说发生在希腊,也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充满了无耻血腥的事件为什么都发生在文明古国)

看来,中国人制造饭局门的能力要绝对地领先世界。希腊人虽然也有这个想法,但不敢做,用神话的形式来过“玩诈”的瘾,可中国却确有其事。

谈到这里,不由地想到了一个相似的故事。

两个桃子引发的这场血案在正史中找不到记载,大概是出于“为尊者讳”的缘故,晏子始终是以一个仁智全能的面孔出现在正史中的。

毋庸置疑,桃子门事件创造了人类诛杀史上的奇迹,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次诛杀能如晏子设计的这样,仅凭着“吝啬”二字就能成功。这次诛杀知己知彼,干净利索,不落谋杀痕迹,即使再过一千年,恐怕都无人能及。

的确,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讲,晏子都符合中国人衡量智者的所有标准,几千年来,中国的聪明人多如牛毛,但真正让人记在心里的屈指可数,这寥寥的几人里,就有晏子。

晏子名婴,死后被称为平仲,东莱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个头矮,据说身不满一米。早在灵公时,他就是国家宰相,庄公上任后,开始时还受到重视,但慢慢地,庄公总觉得这个矮子让自己很不舒服,于是就疏远了他。晏子也看出庄公是堆烂泥,根本扶不上墙,就辞了职,回老家唱歌叹息去了。此人心胸之大小从这个时候就可看出来,据说,他叹息的歌词里就有这样一句:“哀吾君不免于难”。后来,被他诅咒的庄公果然被权臣崔杼所杀。这个崔杼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有名气的一个人物,就是他,把史官的贞洁传了下来。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用今天流行的政治丑闻术语来讲,就是:桃子门。

当时,他让史官把“崔杼弑君”的记录抹掉,史官不抹,他杀。找来另一个史官,说,你怎么国君死之事?史官大书:“崔杼弑君”,崔杼又将这个史官杀了。再找来一个,再问。史官依旧写四个字:崔杼弑君。

朝堂之上,只有晏子非常高兴,许多人的心情很复杂,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或者是做点什么。景公愣了半天,才下令为他们厚葬。

崔杼这才翘起拇指,敬佩史官之直。

古冶子这才开始慢慢地说话,“我们三人本来亲如兄弟,现在为了争这两颗桃子,你们两人都被我逼得自杀了。我如果独活,是不仁;我自吹自擂而羞辱勇士,是不义;悔恨自己做错了事还不肯死,就是不勇。”他说完,也举剑自杀。

在杀人过程中,晏子也在场。几天前,他就听说国君遇难,急忙跑来,到崔杼家门口站着,哭。崔杼听得不耐烦了,就问他:“这么伤心,你怎么不跟着国君去死?”

古冶子仍旧像个儒士一样,看着,热血开始沸腾。突然听得一声闷哼,扭头一看,田开疆比他还快,已经自杀了。

晏子回答:“你杀国君时,我不在,我为什么要死?”

公孙接知道这位兄弟的脾气,他慌忙说道:“我的勇敢不如你,功劳也不如你。我居功恃勇,居然恬不知耻地拿毫桃子,小人。但我不是懦夫,敢做敢当。”说完把桃子放回原处,抽出剑,向脖子一抹,呜呼了。

崔杼的食客劝主人杀掉晏子,崔杼摇头,他认为杀这样一个矮子毫无必要。不久,崔杼被废,景公上台,听说了晏子这件事,并且也知道他的才能,就让他再任宰相。

众人大惊,以为他要动手抢桃子。

于是,关于他的智慧传说,开始铺天盖地地传给了后人。

他说完,就站起来拔出了剑。

最后是古冶子,有着儒士之风,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说:“我曾经为主公驾着马车渡河,一头巨鼋咬住了左边那匹马,把马车拖向河心。我不会游泳,只好猛吸一口气跳下马车,在河底走了一百步,终于把巨鼋杀死,救主公脱了险。难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吗?”

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是一侏儒,就想戏弄他一下,故意在城门边开了一扇小门。晏子走到城门下时,卫兵告诉他,大门开起来很难,那里正好有个小门,你也能进来。晏子当时一定很生气,但随即就说:“只有出使狗国才走狗洞。现在我是出使楚国,为什么要走狗洞?”

还没有等两人答话,他已经跳了出来,朝上说道:“我陪主公出去打猎,第一次杀死一头野猪,第二次杀死一头老虎。我大概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拿了一颗桃子,还未等吃,田开疆冲了出来,大声说道:“当初秦军来攻,我率军直冲敌阵,主公您可在敌阵里呢,若不是我……”他已经拿了一个桃子,并且立即咬了一大口。

卫兵自然不知道这话到底有什么含义,去报告大王,大王是个有知识的人,只好下令大开城门。楚王似乎天生就喜欢戏弄矮子,一见到晏子,看到他不满三尺的个头,情不自禁地说:“看来齐国实在是没有人才,竟然派你这样的袖珍型人物出使。”

说完,他就去看那三个武夫。公孙接头皮发凉,立刻仰天长叹道:“晏婴这矮子果然奸诈非常,一定是他出的主意,让主公叫我们三人争功火并。我虽然能看破他的阴谋,但如果不敢接受桃子,也算不上勇士了。”于是他对田开疆和古冶子说:“三个人两颗桃,只好各摆功劳了。”

晏子也自甘下贱了,回道:“我们齐国有个惯例,出使文明开化的上邦,就派仪表堂堂的人去;出使野蛮无文的小国,就派我这样不上台面的人来。”

下面的人都看着,两个人慢慢吃完了。晏子才慢慢地说:“诸位都是邦国重臣,也不知道谁的功劳大。请诸位各自说明吧,看谁功劳大,谁就吃。”

楚王连恼火的劲头都没有了,晏子正戳到了他的痛处。当时,楚国的确属于南方未开化之区,齐国已经有了理性的学术,而楚国还在信神敬鬼。这个一心想要被中原各国承认的未开化之国的国君,自尊心屡屡受到打击,当然不肯罢休。在举行酒宴时,他让人押着一个囚犯走过,楚王故意叫住“囚犯”问:“你是哪里人?”“囚犯”说:“我是齐国人。”楚王又问:“你犯了什么罪?”“囚犯”说:“我偷了东西。”楚王转身看着晏子得意地笑道:“原来齐国人都是小偷呀!”

三个武夫立即嗷嗷地叫了几声,晏子可不管这些,伸手就拿一个,啃了起来。

晏子绝不含糊,立即回敬:“我听说淮南有一种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橘子又香又甜,枳子却又苦又涩。这是因为淮南淮北水土不同的缘故。我们齐国人在本国都是知礼守法的国民,可是到了贵国却成了小偷,不知道这是否也跟水土有点关系?”

景公也不客气,拿了一个就咬上了。一面吃,一面说道:“能让诸侯国看得起咱们齐国,丞相功不可没,您要吃一个。”

楚王只好作罢,并认为晏子的确是个具备了大智慧之人。

众人道:“对。”

关于晏子的仁,更是史不绝书。暂挑几个例子来证明。

晏子就说话了:“我们齐国能称霸东方,主公功劳最大,应该吃一个。”

景公非常喜欢槐树,曾下令:“犯槐者刑,伤槐者死。”令刚下不久,便有一人把一棵槐树搞伤了,景公捉住此人,要判刑。此人的儿子将妹妹送给晏子做妾婢。晏子知道自己的长相,当然不会有人肯把自己的妹妹往火坑里推,就问那人缘故。那人说了,晏子就去见景公:“我听说,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者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者谓之逆,刑杀不称者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景公当然听不明白他想说什么,就接着往下听。“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罪行)著于国,婴恐其不是可以莅(领导)国子民也。”景公这才明白过来,只好说:“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立命罢守槐之役,出犯槐之囚。

蹭饭的人异口同声,“这个主意好。”

有一年,大雨不止,粮食无收,晏子希望景公开仓放粮救民。景公不听,不但不听,反而在趁着大雨饮酒作乐。晏子很恼火,他先把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然后去见景公道:“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说完,扭头就走,景公忙追到晏子家,看晏子将家用器具抛在路旁,已经离家出走了。景公大惊,晏子不但罢工,还想隐居。他急忙一路追去,追上晏子,说:“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晏子这才回来。景公于是“损肉撤酒”,发救济粮。

景公喝得差不多了,脑袋反应不出什么招数来。况且,这是晏子一手安排的,他也只能看着晏子。晏子突然作醒悟状,“主公,既然是四个桃子,那就按功劳来分。谁的功劳大,谁就吃一个。”

有一次,景公问晏子:“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答道:“其政任贤,其行爱民”,这八个字概括了他的思想,同时也是给景公提了一治国之道。又一次,景公问晏子,今后什么人能把齐国治好?晏子答道:“凡事都要看它是否有利于齐民。”

晏子就表现出无奈来,看了一眼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也都在看他,那三个武夫也正在瞪着他。他摇了摇头,就去看景公。

另外,他经常批评景公“吝啬”,物资藏朽了都不给饥民,因而老百姓离心离德。景公的确如此,只好慢慢改正。这或许就是晏子的仁,这种仁是针对老百姓的。

那人就回答:“许多桃子还没有熟透,只有这四个还算好。”

与景公的“吝啬”相比,晏子在个人生活上更是“吝啬”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只一会功夫,按照晏子之前的吩咐,有人拿来了四个桃子。晏子故作惊讶:“怎么这么少?!”

有一次,景公随从到晏子家,看到晏子正在吃中饭,肉很少,回来向景公回报。景公即赐晏子一块封地,晏子辞而不受。他说大道理:“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者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若为师也。”

景公见晏子在跟自己眨眼,赶紧附和:“是啊,派人去摘桃子。”

更让人可笑的是,一位使者在晏子家吃完饭后,到景公那里哭诉,居然说自己没有吃饱。景公很高兴,认为晏子太节俭了。就准备赏赐给他一房子,可晏子不受。景公就三送,晏子三次都不受。又说大道理给景公听:“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夫厚取之君而施之于民,是臣代君、君(临)民者,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

“我的王!”晏子对景公说,“您后园的桃子熟了吧,何不赏赐给众人吃呢?”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愿意相信,这样一个仁智兼备的人,会做出“二桃”这样的局来。

晏子之所以敢动他们三位,是因为晏子有智慧,智慧之光,就在他们三人喝得摇摇晃晃时开始照耀整个宫廷。

晏子之所以成功,有三个要素绝不可少。

这也就是景公为什么不迫切想杀三个人的原因,更是这三个人为什么飞扬跋扈的理论基础。

第一个就是他作局的本事,从他前期的准备就能看出来,他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二,入局的对象必须具备一种素质,这种素质就是:要脸;第三,作局的道具必须足够份量,如果晏子准备的是两个馒头,恐怕对方不会入局。

景公时代,三个吃饭的武夫就是靠着这种功爵制而爬到这个位置的,他们有功于国家,人所共知,在这样的大氛围中,即使国君想要杀他们,还得听人民的议论。

我们先来看第三个,也就是作局的道具——桃子。

当初,姜子牙来到齐国这个地方时,可以用兔子不拉屎来形容。他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袭击,为了让自己有个安身立命之所,他告诉士兵,谁杀一个少数民族,就可晋一级。到了桓公时,做得更是彻底,只要有功于国,就给爵位。功劳越大,爵位越高,到了最后,国君都要对爵位高的人忌惮三分。

为什么桃子会被三个武夫重视到那种程度,一见到桃子,就纷纷跳出来想要吃它。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桃文化中找到答案。

要知道,齐国士兵的战斗力非常强,每一位士卒都善击技。这些士卒打起仗来不要命,平时就耍弄枪棒,练就了一身本领。士卒为什么会这样努力打仗,就是因为齐国最早实行了功爵制。

中国的桃文化源远流长,《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也就是说,桃子避邪。但这一条似乎跟那三个武夫之死没有太大关系。

这当然要从齐国的功爵制谈起。

后来,有人把桃树的兴衰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到一起。《尚书》上记载:“周武王克商,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周武王凯旋而归,坐定天下,便公布了一项偃武修文的重大贡献措施。这是一幅和平景象,不用别的花作陪衬,而用桃花,足见桃花和西洋的橄榄枝具有同样的意义。这一条似乎跟那三个武夫之死也没有关系。

景公也不阻止,确切地说,他不是太有胆量敢阻止这三个吃饭的武夫耍酒疯。

大概下面这一条跟那三位就很有关系了。有人把桃视为百果之冠,这在春秋时代就能找到记载。后来,《云仙杂记》里首先把“王母桃”称为蟠桃。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又设想出天上有蟠桃园。到了吴承恩写《西游记》时,又引出大闹天宫孙悟空监守自盗,偷食仙桃的故事,使王母娘娘群仙招待会也无法进行。百果之冠意味着至上,意味着能者或是尊者吃之。所以,孙悟空在玉皇大帝眼中就不是个尊者,所以才派人去吃了桃子的猴子。

三个武夫吃菜,也就越吃越咸,越咸越喝,越喝越多。结果,都开始耍酒疯了。

晏子的这个道具找得非常绝,他知道三个武夫是什么样的人,总想把自己摆到最高位,不肯屈居人下。那么,一个证明最高位的道具,被景公一直吹捧的桃子自然非常合格了。

如我们所知道的,齐国在桓公时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而也正如你所知道的,一个人一旦有了多余的东西,就不知节省。齐国宫廷对盐就非常浪费,烧菜的时候,随手抓一大把,扔进锅里。所以,鲁菜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咸。

再来看,当时公孙接一看晏子的眼神,就叹息今日必死无疑,这是为什么。因为第二个要素:三个人都是要脸之人。

确切地说,齐国还真是靠了盐才成为东方大国的。桓公上位后,总想励精图治,称霸诸侯。管仲就给他出主意说,我们周边都是海水,海水可以制造盐,盐可是人体必须要吸收的一种东西,我们就煮盐卖给诸侯,有了钱,自然就强盛起来了。

春秋时期,有一条刚烈的精神血脉始终在流动。蕴育着这一血脉的就是那些不苟且不偷生,仁义、勇气和荣誉比性命更重要,随时准备流血来洗净、捍卫的武夫们。这就是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被中国赞誉了几千年,但慢慢正在消失,甚至是已经消失了的人格。

当然,这也要怪鲁菜的特点之一。齐国靠近大海,早在姜子牙被放逐到这个地方时,就已经开始用海水煮盐了。所以,我们总会看能浓眉大眼的山东大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吃盐吃得厉害,身体增长,力气自然大,力气一大,自然身体就随之发育。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有脸,有自尊。一个不要脸的人,即使你让他钻你裤裆,他都可以笑着跪下,温柔地钻你。

有这样的酒鬼,底下的人如何不喝得兴奋呢。

真正的不要脸,是没有了自尊,没有了人格,把自己当成狗一样的人,他们只要活着,就可以。在今天,这样的人不胜枚举,他们的心态是,别人去死吧,让自己活得更好些。所以,二桃门事件永远无法复制。

东周时期,大家吃饭都不是很规矩。如同我们今天这样,即使有领导在,喝得差不多了,也会喧哗。景公本来就是个酒鬼,当年和晋国国君喝酒,险些没有把晋君喝死,这可以看成是他在位时期的一个大成就了。

如三武夫这样的人,在东周时期很多。

菜已经上齐,如晏子所料,那三个吃饭的武夫果然就来了。待众人坐定,景公还没有举酒,三个吃饭的武夫已经喝了一杯。

有一年,齐国遇上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人做了饭摆放在路边,等那些快要饿死的饥民来吃。一天来了一个以衣袖蒙脸的人,晃荡着,黔敖一看,这是好久不吃饭的症状。他立即高兴地站起来,端着饭,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样子,用勺子敲着盆子对那人说:“嗟,来食!”

到了景公时代,齐国厨师的技艺更是臻入化境。鲁菜之所以好吃,厨子技艺自然是其中一个因素,但齐国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大因素。齐国依山傍海,气候适宜。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

那人扬起头瞪着黔敖,十分高傲地回敬道:“我就是因为不吃你们这号人的嗟来之食,所以才弄到今天这个地步!”

提到鲁菜,就必须要提到齐国著名的厨子易牙。此人在桓公时代可谓出尽风头,原因就是,此人把鲁菜做得出神入化,而桓公恰好是个饮食专家。两人一拍即合,结果,易牙把自己的孩子煮了给桓公吃,桓公感激得一塌糊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要饭,也应该有一点点自尊,要有点脸。

熟悉饮食的人都知道,这几道菜就是今天闻名中国的鲁菜。不过,这个时候,还属于幼稚期。所谓鲁菜,即是山东菜,发源于山东齐、鲁两国。在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中,它居第一名。但在春秋时期,鲁菜以其味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只能享誉北方诸国。鲁菜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烧、塌”等最有特色。清代袁枚吃了鲁菜后,这样说道:“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

事实上,因为吃饭而闹出的悲剧在东周时太多了。

第二道菜是猪肠,第三道菜是大蟹,第四道菜是鲍鱼,最后一道菜是重头戏,它以鱼翅、鲍鱼、海参、鱼肚、鱼骨、虾仁、鸡脯、鳜鱼八料,经氽、度、蒸、腌制熟,分放于同一锅内,熟了后,就端上来,每人分一点。有些像今天的东北乱炖。

宋国有位大将华元在战前杀羊慰劳兵士,吃完羊肉后,他的车夫对他说:“您没有给我羊肉吃。”华将军也没有在意,开战后,华将军站在车上,还没有下令冲锋,他的车夫就驾着马车疯了一般地冲了出去,直接冲到了敌阵,宋军因为没有了指挥官,而大败。

晏子等了一会,按照他平时的经验,觉得那三个快要死的人要到了,就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一条鲤鱼,今天我们称它为糖醋活鱼。当时,中国还属于分餐制,每人一条。

这位车夫当然不缺那块羊肉吃,但他有脸,人人都有的,偏他没有,他当然要给分肉的人一点颜色看看。

其实,他们早就饿了,但由于继承了自己“目中无人”的传统,所以,他们在饭局中总是最后到的人。

更具戏剧性的一件事发生在中山国。中山国君请吃饭,有个叫司马子期的因为没有吃到一道羊肉菜,气得跑到楚国,费尽口舌请了楚国派兵攻打中山。中山国君只身逃脱,眼看就要被楚军追上,突然有两人杀出,救了他一命。事后,中山国君对这二位猛夫感激不尽。二位猛夫告诉他,当初自己的父亲饿死了,是中山国君送给他俩干粮吃,救了兄弟俩一命,二人这样不怕死地保驾,全是报恩。

第二天,晏子早早地就来到王宫,厨子过来给他报了几个菜,他觉得很满意。过了一会,许多被邀请的大臣相继到来,景公也到了。可那三位武夫还没有到。

中山国君不禁激动起来,叹道:“我因为一盘羊肉而亡了国,又因一块干粮而得到两个勇士。这个世界啊!”

由此看来,东周时,吃饭之事,可大可小。

但有时候,杀人未必就用手指头,肢体不能解决的问题,用另外一种方法就能很轻松地搞定。今天,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智慧。

没有人回答他,因为在另两位看来,晏子这矮子搞不出什么鬼来,在他们心中,拳头就是一切,即使晏子有什么阴谋,他们三个都能应付。在齐国,还有人敢动他们一手指头?!

1000年后,有个人不经意地把晏子的二桃饭局重新演习了一遍。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接到通知后,就到一起商量。因为通知的人已经把事情真相告诉了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商量了半天,决定去。在商量过程中,公孙接倒是用了一点智慧。他说,晏子这矬子一向很吝啬,怎么会请我们吃饭。古冶子说,废话,他不出钱,当然愿意请了。公孙接就又用了一下智慧:这侏儒为什么要请我们吃饭。

这个人就是南朝梁朝的张缵,他用的道具是一杯酒。和晏子一样,他也是杀了三人。此人并没有晏子的智慧,他一杯酒杀了三个人,实在是意外事件。

一切准备妥当后,晏子就走回家,等着明天一雪前耻。

张阁下向来自命清高、为人傲慢,在赴长沙当刺史的路上,邵陵王萧纶在郢州请他吃饭,座中有个叫吴规的读书人。吴规这个人穿得不怎样,苦大仇深的一张脸。张阁下就很不开心,有点嫌弃他。在席上,他举杯向着吴书生,吴书生很惶恐,站了起来。张阁下却放了下面这个屁:“祝贺你今天有幸在这陪酒。”

晏子马上去做了准备,第一步就是嘱咐王宫的后厨做顿好菜;第二步,他跑到景公的后园,命令看守后园的人道:“若是明天有人来摘桃,只可给四个。”第三步,派人以景公的名义去请那三个武夫和几个大臣,明天来宫里吃饭。

吴规脸立即就绿了,吃得非常不舒服,恨恨而归。他儿子听说了父亲受辱过程,当晚就气死了。吴规恨张缵恸儿子,第二天也死了。吴规的妻子两天失夫丧子,悲痛至深,过一天又死了。

景公欣喜非常,这位国君最喜欢的就是吃饭喝酒,一听用这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就能解决掉三个武夫,立即答应了晏子。

这真是一件奇事,但我们发现,这还谈不上是饭局门事件,因为根本就没有人设局。

晏子昨天晚上没有睡觉,就是在想如何除掉这三位,听了景公的话,立即就说道:“我请他们吃饭。”

前面我们说,晏子设的这个饭局,如果设局人与入局人都符合条件,那入局人即使是有诸葛亮和一休那样的智慧,也会死掉。为什么呢?

“这三个人,既没人抓得住,也没人杀得了啊!”齐景公把为难之处说了出来。

因为这个“二桃饭局”本身就是一必杀计。用西方理论来讲,“二桃饭局”完全是抽屉原理的社会模型。

何止是齐国人,即使是外国人,也不能跟这三位讲道理。三武夫之一的田开疆就曾经率领军队两次打败进攻齐国的强大敌人。外国一听说这三个人名字之中的一个,就毛骨悚然。

抽屉原理形象的说法就是:把3件物品放到2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件物品;用这个原理来解释这场饭局,就是这样的:两个桃子可看作两个“抽屉”,根据抽屉原理,把3名勇士放到两个抽屉里,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名勇士,即至少有两名勇士要合吃一个桃子。由于3名勇士都争强好胜,符合“要脸”这一要素,就决定了悲剧结局的不可避免,老谋深算的晏子自然就稳操胜券了。

齐景公略有点为难,要知道,这三位是齐国的功臣。当然,国王杀几个功臣是很自然的事,可没有人敢杀这三位,或者说,没有人能杀得了三位。春秋时,武功秘籍没有,手枪也没有发明出来,在那个时代,拳头硬就是道理。所以,整个齐国,没有人敢跟他们讲道理。

中国人聪明之处就在于,饭局中可以运用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到。比如算命。清朝乾隆年间的学者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就曾利用抽屉原理来分析、批驳“算八字”之类的活动,认为这类活动是断然不可相信的。他说:算八字的方法按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来排定“八字”。用六十甲子纪年,不同的年份只有60种;一年12个月,不同的月份只有12种;再用六十甲子纪日,不同的日也只有60种;一日分为12个时辰,因此,不同的年、月、日、时所组成的“八字”,总数只有60×12×60×12=518400(种)。

景公愣了一下,晏子觉得自己是太着急了,就慢慢地,上杆上线道:“我听说明君手下的勇士,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幼之礼,内能除暴,外能抗敌。现在主公手下的三个人渣,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幼之礼,内不能除暴,外不能抗敌。这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啊!我看该把他们除掉。”

即使每个时辰有两个小时,再分成上半时辰和下半时辰,不同的“八字”也只有518400×21036800(种)。

第二天,晏子就去见齐景公,废话一字不讲,直奔主题:“朝中有三个人渣,必须要除掉。”

把不同的“八字”看作“抽屉”,抽屉数不超过104万,而作为“物品”的人则有如恒河沙数,远远大于此。因此落在同一个“抽屉”里的人千千万万,这许多贫富、贵贱、寿夭、成败等等都互不相同的人,因为有相同的“八字”(落在同一个“抽屉”里)而不能不有相同的命运,这是何等的荒唐。再者同一天出生的人,由于出生的年、月、日已经相同,他们“八字”的差别,就只决定于出生的时辰,一天的时辰只有12种或24种(分上半时辰和下半时辰)。天下如此广大,人民这样众多,非说同一天内只能出生12种或24种命运不同的人,大家都知道他在扯淡,但却有人相信。

众所周知,晏子是个矮子,身不满三尺,他们仰着脑袋自然看不见。可晏子不这样认为,看到三个人那副德行,他当即就断定,这三个人瞧他不起。

回到晏子身上来,用两个桃子制造血案后,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震动,但却引起了别国的趁势进攻。虽然,晏子又靠着自己的识人之能,成功地举荐了一位武将,又成功地击退了进犯的外敌。但他亲手毁了三个这样的武将,“罪孽”二字,不知道他做何理解!

不过,声音像是投进了坟墓,一点回音都没有。不但如此,三个人依旧仰着脑袋,从晏子身边专心地走了过去。

晏子有一个非常唬人的座右铭:“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据一些人说,他的一生,完全是按这个座右铭行事的。的确,在后来的史书中,我们能看到与他同时代的孔子、墨子对他的尊崇,孔子称他:“救民之生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墨子称他:“为人者重,自为者轻,先民而后身,薄身而厚民。”北宋的司马迁也极尊敬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那天,天气很好,齐国三位最著名的武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心情也很好,于是就走出来逛街。在最繁华的地带,宰相晏子从对面走了过来,看见三位,紧走两步,跟他们打了三声招呼。

但也有人对他制造的“二桃门政治丑闻”做了批评:比如那个比他似乎还有许多智慧的诸葛亮就说:“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朝的李白也说:“力拔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这些话可都不是赞赏,或多或少地有些埋怨他。

一切事情的起因都因为仰着脑袋走路。当然,“别看不起矮子”也应该成为一条做人法则,被我们后人记住。

作为一个政治家,晏子是合格的,他对任何人都下得了手。这场饭局设置的也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有人入了局,再也没有出来。

这场饭局后来再也没有人设过,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发生在春秋齐国,谋划此次刺杀事件的人叫晏子,齐国相国,被刺杀的人有三个,都是力敌万人的武夫,晏子选的刺杀武器非常简单,只是两个桃子。

这不知该是喜,还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