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金王朝:崩塌的帝国 > 第九章 逃难路上的君臣

第九章 逃难路上的君臣

赵桓朝他摆摆手说:“算了算了,别说这些表忠心的话了。你忠不忠,做事就知。你若真背叛,朕也会杀你。这一点不含糊。”

“皇上如此信任,臣若背叛,必遭天谴……”

话虽短,但威势甚大,李邦彦骇得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他觉得这位新皇帝多半时候像只缩手缩脚没有主意的绵羊,但偶尔也会露出老虎的凶相来。

“先不让他知晓。爱卿,朕知道你与这几位国贼共事多年,你首先要做到心系朝廷安危,不徇私情。”

却说赵桓与李邦彦在保和殿密议的时候,道君皇帝南狩的车驾已到了镇江。离开汴京至今已有九天,这一路奔波劳碌担惊受怕,对于一个寻常百姓倒也说不上辛苦,但对于他这个一生下来就锦衣玉食倚翠偎红颐指气使的帝王来说,一生的苦头只这几天就吃完了。记得离开京城,他享受的仍是车驾千乘的帝王派头,但走出不到二十里地,便看到路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又听到各种各样的传言。如大金军的部队一过黄河便分五路南下攻城,其中有一路沿淮河奔来,要生擒他这个太上皇。赵佶害怕出城就当俘虏,于是决定让童贯的胜捷军拱护车驾而行,他自己却换了青衣小帽,骑了一匹名叫鹁鸽青的骡子,带了童贯、蔡攸及几名武士,择了小道往东南方向的睢阳狂奔。天黑了也不敢歇下,直到交了子时,北风渐紧,天上又飘下碎雪,人困骡乏,赵佶才在童贯的劝说下觅地儿落驾。这时他们一行走到淮河边上,四周伸手不见五指,河沿上却有一户人家亮着灯。赵佶下了骡鞍,径自走进这处不大的民宅。堂屋里,只有一个老太婆还在忙忙碌碌收拾年货。看到有陌生人进来,老太婆问:“客官哪里来?”

“道君皇帝那边呢?”

赵佶回答:“东京城里来。”

赵桓知道李邦彦说的是什么,叮嘱说:“今天金国送来的国书,最好办的就是诛除六贼,你预先布置,择时动手。切记不要走漏风声,他们党羽众多。”

老太婆继续盘问:“客官贵姓?”

“皇上请放心。”从赵桓的表情看出,他对赤焰子捉鬼深信不疑,李邦彦看看左右无人,又压低声音问,“皇上,您已下决心了?”

“姓赵。”

“赤焰子捉鬼的事,对任何人都不得泄露。”

“看你像个当官的。”

“是的。”

“是的,已致仕了,儿子接替了我。”

“童贯与蔡攸都还跟着他?”

“客官有福。”

“三天前过了亳州。”

“往日有福,今日狼狈。”

他们离开保和殿后,忙活了一天的赵桓已疲乏至极。他让众臣离去,单独留下李邦彦,问他:“道君皇帝到了哪里?”

老太婆连着“呸呸”两声,埋怨赵佶:“快过年了,可不敢拿话儿糟蹋自己。看你这样儿,肯定还没吃饭,咱去给你备点酒菜。”

由于大金使者催索甚急。得到赵桓的承诺后,康王赵构、张邦昌以及随行的大宋使者李棁、方邺等一行十数人随图朵、吴孝民出城渡濠前往金营。

老太婆说着就去了灶间,不多会儿就弄了几样菜肴,温了一壶酒,让赵佶与童贯、蔡攸就桌儿吃了。

一席话说得赵桓心惊肉跳。他心里也清楚,李邦彦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审时度势说出的真话。权衡再三,别无他计,他只得承诺让康王与张邦昌便宜行事,能讨价还价就讨价还价,若不能,就只好依了他们。

老太婆心细,看到赵佶鞋袜湿,又生了火盆,帮赵佶脱下鞋袜来烘干。这一夜虽然辛苦,倒也让赵佶感受到民间的温情。第二天登程,向老太婆说了不少感谢的话儿。又过一天,胜捷军赶到并架了浮桥护送他过河,一些士兵在桥头上跪下,乞求他不要过河,他们想回去保卫京城。赵佶一心逃难执意过河,童贯竟下令将阻挡上桥的兵士砍杀,造成了几十人的伤亡。一路行来,旧怨未消又添新恨。加之童贯、蔡攸两人仰仗圣恩怙权自用,并不因大敌当前而稍加收敛。胜捷军军心不稳,蔡攸竟敢假传圣旨,截留东南各府聚合的前往汴京勤王的营兵两万人用于护驾。凡道君皇帝所经之地,对地方政府及乡邑百姓横征暴敛。如果说,在黄河两岸是“谈金色变”,那么在淮河两岸则是“谈皇色变”,如此官心民心之向背,童贯与蔡攸刻意隐瞒,赵佶蒙在鼓里半点不知。

“这倒是句实话。”李邦彦适时站出来帮腔了,“完颜宗望签署的国书上已经写清楚了,若和议破裂,金兵就会屠城,届时男子杀尽,妇人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金国将士是一群豺狼,他们以杀人为乐,同他们打交道,须慎之又慎,千万不能让他们启衅发兵。到那时候,国没有了,社稷没有了,江山城邑都是别人的,金银珠宝也都是别人的,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由于地方官衙大都局促,所以赵佶每到一地的下榻之处,大都选在寺观或大户人家的庄院。这一日到了镇江,赵佶主动提出要去长江边上的金山寺安歇。在他到达之前两天,打前站的亲军就来到寺中清空了所有闲杂人等,甚至寺中僧人长得丑陋一点的,都在驱逐之列。金山寺建于东晋,是江南名刹。加之依山傍江,殿阁参差,虽不及汴京禁地之巍峨宏阔,倒也是闻名遐迩的胜地。住到金山寺中,赵佶阴沉了多日的心情突然一爽,对童贯感叹道:“如此佛国,差强人意。”说着就在下榻的僧房里取了洒金笺纸,濡墨援笔,制了《临江仙》词一阕:

张邦昌知道如果皇上不明确表态,同意金国方面提出的和议条件,他与康王此去金营,就不可能活着回来。这时候,他也不顾君臣体面,挑明了说:“如果不答应金国开出的和议条件,康王与我,就会被他们剁成肉酱。”

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

赵桓没好气地说:“少宰,国库里有多少金银,你比我还清楚,我们即便想给,也拿不出来这么多啊!”

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看到皇上成了闷嘴葫芦,张邦昌接着问:“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给不给?”

吃过晚饭,赵佶接见地方驻军及府县官员,寒暄几句便让他们退下,然后君臣三人挪步到江边矶头上一处暖阁中,赵佶拿出新制的《临江仙》给他们看。

赵桓沉默着,当年与大金密誓,是想借金国之力收回燕云十六州,如今十六州不但收不回,反而还要割让三个府镇。三府一割,黄河以北的屏障就没有了。若不割吧,金军虎狼之师,汴京恐怕就保不住了。盘桓再三,赵桓下不了决心。

童贯肚子里墨水儿不多,看了新词只是一味地叫好。蔡攸摇头晃脑仔细吟哦了三遍,接着离席一揖说:“道君皇帝,恕臣狂妄,臣想依韵赓和,略表献芹之心。”

“中山、河间、太原割不割?”

“啊,这很好,你且书写出来。”

“爱卿需要什么指示?请说明。”

得到赵佶的鼓励,蔡攸走到预先布置好的书案上,一边沉思一边书写:

张邦昌虽然满怀恐惧,但知道君命不可违,于是表态:“皇上,能陪康王前往金营就质,替圣主分忧,是下臣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此去如何与金主谈判,还望皇上明示。”

颦鼓声催辞阙也,伴君残腊愁余。戎衣难挡雨疏疏。轺车载社稷,夜梦到江鱼。

“对,你!”赵桓解释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亦不可一日无宰相。太宰李邦彦要陪侍在朕左右,随时处置国事。少宰有两个,一个蔡攸,他随上皇去了江南,剩下一个就是你了,所以就只有你去。”

既在椒房常日住,旅中常忆仙居。山川迎送总吁吁。帝心消俗虑,青史应重书。

“我?”张邦昌的脸色顿显恐惧。

蔡攸从落笔到写完,也就是片刻之间,看到他搁笔了,赵佶便踱过去,拿起笺纸吟唱起来。

“九弟你甘冒锋镝,让为兄十分感动,你帮哥解决了难题,剩下的就好办了。”赵桓说到这里,目光睃巡到了张邦昌身上,便指着他说:“少宰,你陪康王去大金军营。”

蔡攸虽然心中得意,但表面上却诚惶诚恐,赔着小心笑道:“上皇,臣一时技痒,竟班门弄斧,请皇上恕罪。”

“国难当头,能为皇兄分担一点责任,是我这个当弟弟的荣幸。”

“顷刻之间写了这一首好词,何罪之有?”赵佶浅浅一笑,接着说,“若要挑毛病,你这最后一句‘青史应重书’,平仄不协,但语意甚好,也就不用改了。”

“康王,你?”

“恭谢上皇。”蔡攸又是一揖。

赵构说:“皇上你不用选择,我愿意前往大金军中就质。”

赵佶忽然又陷入了沉思,问蔡攸:“青史应重书,重新书写历史的人,是谁呢?”

“康王,你我兄弟九人,选谁去呢?当人质风险很大,我怎好指派呢?”

“自然是上皇。”

赵构回答:“从这国书看,亲王做人质是重要一条,推翻这一条恐怕很难。”

“朕已禅位,太子继统,正是他领着汴京军民抵御金虏,赵宋的青史应该由他来写。”

赵桓又拿起国书看了看,咕哝道:“亲王做人质,这个不行,选个宰相去。”

“道君皇帝,”一直插不上嘴的童贯,这时开口说话了,“恕老臣直言,太子比起您来,运筹帷幄的能力还是稍弱。”

梁师成这一走,几位大臣产生了兔死狐悲的感觉,谁也不敢吱声,殿中一片寂静。

“啊,你这样认为?”

梁师成哽咽着磕头谢恩,流着眼泪离开了保和殿。

赵佶对童贯的直率感到吃惊,过去他遇事总是一看二等三观察,没吃准的事绝不表态,今天可是变了一个人。

赵桓心里头对他厌恶,表面上却表示安慰:“你竭忠服侍上皇,大家都瞧得见的,上皇也没亏待你,给了你太尉的荣衔。如今你想告老还乡,朕准了你。你现在就回去收拾吧。”

童贯接着说:“道君皇帝您亲自推动宋金密盟,只为收回燕云十六州。虽然遇到了曲折,也有策略上的失误,但这个目标绝没有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咱华夏天朝的江山一个比一个大,到了咱太祖手上,江山缩小了那么多,这是多憋气的事儿啊!所以,太祖才专门设了封缸银,以在有朝一日条件成熟时收回长城内外的大片江山。等了一百六十年,这机会终于在道君皇帝您手上出现了,这是多不容易的事儿啊!道君皇帝您上承天命,下应民心,排斥朝中那些反对派,毅然决定与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订立海上之盟。这是英明之举,伟大决策。它的意义,胜过真宗皇帝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这一点,老臣我过去是这样认为的,现在,将来,我仍这样认为。”

王宗濋也明确表态要稳住金军,渡过难关。在座大臣纷纷表态赞同康王的分析,只有梁师成哭丧着脸,哀求赵桓说:“老朽入宫四十余年,先后服侍四朝皇帝,却被金国这帮豺狼定为国贼。还望皇上恩准,让咱告老还乡,从此隐姓埋名,躲过这场大祸。”

童贯说着说着动了真情,眼眶里溢出了泪花,他这番话感动了赵佶。等童贯情绪稍稍平复,赵佶问:“爱卿,这番话你在心里头憋了多久?”

“宗濋,你说。”

“上皇,打从您禅让之日起,这番话就像一团火,一直在我心里头烧着呢。”

赵构回答:“太宰的提醒是对的,事既至此,硬抗的后果可能是玉石俱焚。”

童贯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竟然双手抱头痛哭起来。蔡攸与童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此时受到刺激,也禁不住抹起了眼泪。

赵桓又问侍坐在侧的赵构:“康王,你说呢?”

因为赵桓登基后遇到的诸多麻烦,导致他并不完全遵从上皇的旨意。特别是此次南行避祸,赵佶明显感觉到儿子的不满,出行三天,竟然没有得到赵桓的一句问候,赵佶的失落感也就日益强烈起来,这也是他这一路情绪低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童贯的这一席火辣辣的表白句句犯忌,但赵佶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好生安慰,他让童贯坐下,对他说:

李邦彦回答:“条件可以谈,但沸锅在顶,刀剑在喉,先得稳住金军才是。”

“太师,你对朕的一片忠心,朕心里头清楚。因为燕云十六州,咱们君臣走了一步险棋。如今,这一步险棋走错了,就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所以,朕下了罪己诏,并禅让帝位,让太子当皇帝。太子初登基,阅历浅近,不知世道艰难,更不知人心险恶,这就给了一些弄臣可乘之机。想报国很好,但绝不可分裂朝廷;想建功立业更该嘉奖,但不可助长攻讦之风。治大国如烹小鲜,当皇帝的,首先要能分辨忠奸,而后要会断事,该倡导什么,该制止什么,态度要分明。赵桓与朕之间的父子之情,任何人都不容怀疑。但不可否认,有人利用新皇帝的稚嫩教唆或挑拨,并制造矛盾。太师你所受委屈,其因在此。”

赵桓的确起了这个心事,却没想到李邦彦这么快就促成此事,他也不过问细节,而是蹙着眉头叹道:“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还要亲王宰相做人质,也太苛刻了。”

童贯擦着眼泪,感动地说:“上皇您这一番开导,老臣心里好受多了。”

李邦彦回答:“刚才在社稷台,臣已向皇上简略地报告了。前日,臣请示皇上,是否派人前往金营试探一下虚实,重启和议之谈,皇上点了头,臣回去就安排了此事。”

蔡攸的心思比童贯要深,此时挑了童贯的话再加剖析:

赵构首先问李邦彦:“宰揆你且先说,金人为何会突然提出和议?”

“上皇,童太师刚才一席话中,将澶渊之盟与海上之盟作了比较,这可是极有见地的话。澶渊之盟,乃真宗皇帝听从当时宰揆寇准的建议而签订,后世莫不大加赞赏,认为给我大宋带来了一百多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好运,厥功至伟。可是,上皇您采纳家父左元仙伯以及童太师的建议,与大金订立海上之盟,却一直遭到一些权臣诟病,认为这是轻启战祸的草率之举。依臣来看,这两个盟誓都是上乘国策。臣坚信,海上之盟对于我巍巍华夏的意义,应该远远超过澶渊之盟。这乃是因为,澶渊之盟是与辽国签订互不侵犯的友好条约,本属我汉唐故土的燕云十六州却仍为契丹人占领。海上之盟却不一样,这是与金国签订联合灭辽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誓约。收复祖宗土地,华夏金瓯重圆。这样的盟誓,难道不强于澶渊之盟吗?但是,为何朝中大臣不是众志成城支持盟誓,反而是拆台的多,补台的少?政令不能统一,以致让金虏有机可乘,局面才发展到今天不可收拾。”

在康王赵构的提议下,大金国特使图朵与吴孝民暂行回避,君臣一起商量如何应对。

两位宠臣的话,让赵佶很受用。当金军南下犯阙,朝中对宋金密盟质疑声再次强大时,赵佶心中也开始犯疑,甚至后悔当年不该订立这个盟誓。但今日听到这两位老臣之言,他又突然意识到海上之盟原来是功在千秋的英明之举。顷刻间,他由自责变成了自信,他问蔡攸:“汴京那边可有最新消息?”

这八条,前六条是完颜宗望开出的撤兵的条件,后两条是威胁。赵桓看罢国书,脑海中立刻浮现赤焰子在社稷台上拿鬼的景象,心里头暗暗称奇。这位大神仙提出的五鬼,与大金国提出的六个斩首对象,只掉了一个梁师成。赵桓心中忖道:这个梁师成若不在现场,说不定也是赤焰子要捉的小鬼。这六个人,赵良嗣是提出联金伐辽的建议者,余下五人都是积极推动者,更是诱降张觉、设计让西路军内讧斩杀耶律余睹的始作俑者。这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反间计,让大金国君臣感到南朝背信弃义受到耍弄,直接导致了今日京城被围山河破碎的难堪局面。说实话,当捉拿的五鬼亮出名字,赵桓着实大吃一惊。此前,他认为赤焰子会捉出一些青面獠牙面目狰狞的真正的小鬼儿来,却不曾想到竟是几个活生生的人。这几个人都是他的父亲徽宗皇帝的宠臣,除了赵良嗣因为反对诱降张觉遭到贬斥流放广西外,余下四人一直宠信不衰。这几个人他早就有心除掉,只是碍于太上皇帝的面子才迟迟未下决心。现在金国方面既提出这个要求,他正好趁此机会除掉这几个大奸……

“昨日得报,完颜宗望率领的东路军已经包围了汴京。”

汴京必为我所破。破城之日,男子杀尽、妇人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锦绣之区变成焦土,实尔南朝君臣咎由自取也。

“城会破吗?”

停兵三日,以示诚意。若开列条件兑现,十日内撤兵,若不答应,视为挑衅,三日后再行攻城;

“用李纲的方法,城肯定会破。”

速遣使者二,带誓书、三镇地图随人质一起来金营报到,谈判一应交割细节;

“这是为何?”

两国国书往来,皇帝以伯侄称,即金国皇帝为伯,宋国皇帝为侄;

“李纲一味主战,不懂审时度势,捋虎须的人,肯定会被虎吃掉。”

斩杀蔡京、童贯、王黼、蔡攸、梁师成、赵良嗣六贼,以惩阳奉阴违,背叛两国誓书之元凶;

赵佶觉得蔡攸的话有道理,转问童贯:“太师,你有何高见?”

送亲王一、宰臣一前来军中就质;

童贯想了想,回道:“猫可以玩老鼠,但老鼠成了精,也可以玩猫。”

输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头、表缎百万匹;

“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赵佶听懂了童贯的话,沉思一会儿,对蔡攸说,“少宰,替朕拟一封回书,给皇上。”

割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地;

“和泪写回书?”蔡攸瞄了瞄桌上那张留有上皇墨迹的笺纸。

图朵的傲慢让这次会见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但这种阴影只是引起大宋君臣心理上的不快,等到赵桓打开由完颜宗望签署的盖有大金国东枢密院印信的国书,君臣们这才真正傻眼了。大金军提出的讲和条件十分苛刻,计有以下八条:

“不,男儿有泪不轻弹。”赵佶又有了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朕要告诉新皇帝,要保住赵宋社稷,必须立即与金国方面重启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