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都是应季而开,喧闹无比的杏花艳云。
直到寿康宫略显古朴斑驳的宫墙前,戛然而止。
明间内,敬嫔,敏贵人,婉嫔,宁常在和定常在等人都在。然而众人皆面色暗沉,一言不发。皇后坐在太后的下首处,握着一只白玉雕花茶盏静静地打量,只在王疏月进来的时候抬头看了她一眼,而后又垂了眼。她现在,好像越来越不肯看这个女人了。
敬事房掌事太监的吴细福瑟瑟地跪在地上。两颊绯红,像是已经掌过嘴。听见王疏月进来,也不敢抬头,把额头重重地朝地上在砸了两下,算是给她请过安。殿中原本就因为人多而有些憋气。致使那额头与地面碰撞的声音也显得十分沉闷。
王疏月看了一眼婉嫔。
婉嫔虽然目光躲闪,却还是趁了个空,抿着嘴唇向王疏月摇了摇头。
这一摇头,便昭示出了这是一个设给王疏月局,看客齐全,等她下场。金翘也感知到了气氛不大对,不由捏紧了扶着王疏月的手。
“皇贵妃来了,就坐吧。”
太后平静地开了口。倒是听不出过多的情绪来。
雕花隔门吱呀地响了一声,两三个宫女提着水壶进来,给各宫的主儿添盏,走动得虽多,愣是听不见一点悉索的脚步声。
王疏月依言在皇后身旁坐下。
皇后仍旧没有看她,只平声问了一句:“说皇贵妃不在翊坤宫中啊。”
王疏月欠了欠身:“是,回娘娘的话,奴才送大阿哥去上书房。”
皇后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太后却道:“虽说抚育皇子是你们的责任,但伺候皇帝才是尔等身为嫔妃的本分若为子嗣而心无皇帝,那便是不可恕的。”
这话说得颇有些微妙,敏贵人和婉嫔不约而同地朝王疏月看去。
一旁地敬嫔应声道:“太后娘娘训斥的是,是奴才们该死。”
太后叹了一口气,朝皇后道:“哀家本来不想再过问后宫之事,但自从皇贵妃生产以后,后宫再不闻嫔妃遇喜之事。敬事房回禀说皇帝忙于西藏战事,不入后宫,哀家听了也就罢了,可今日查问起来,竟不是如此。吴细福。”
吴细福被太后这么一唤,浑身筛糠般地一颤,忙伏身应道:“奴才……在”
“慎行司的杆子在外面候着你的,你若再有一句虚言,即刻打死。”
“是是……奴才绝不敢有半句虚言。”
“好,从实说,皇帝这半年是否真的不曾入后宫。”
“不是……”
“照实说。”
“是是……万岁爷时常宿在皇贵妃娘娘的翊坤宫中……”
他一面一面心虚地看了王疏月一眼,两股颤颤,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子。
“那为什么敬事房不曾有皇贵妃侍寝的记档,你们当得什么差!”
“奴才们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一言吓得吴细福请罪的声儿的都破了,那原本就比男子要尖细的声音划开了皮儿,刺入王疏月的耳中,逼得她忍不住闭了闭眼。
“你们这些奴才是该死,连皇帝的事都敢错瞒!”
“太后娘娘明鉴啊,奴才们不敢错瞒,是……是……”
“是什么。”
吴细福此时一头磕死的心都有,他不是糊涂人,明知道皇帝是为了维护翊坤宫那位主子,才打出了军政繁忙不入后宫的幌子,可如今当着太后和皇后的面儿,又糊弄不过去。招了,日后皇帝追究,他怕要皮开肉绽,不招吧,今日就是他的生死局。
真是招也是死,不招也是死。
“这……这……”
吴细福口舌含糊,太后却失了耐性。抬手对陈姁道:“把他带出去,打到实说为止。”
“是。”
话音一落便有人上去架人。吴细福本就不是什么有大主意的人,算是个顶老实的人,之前,连各宫给的贿赂都不大敢收。这会儿听说要挨板子,愣是吓得双腿发软,一屁股跪坐到了地上,被人架住了两腋向后拖了一大截才反应过来,扯开声音求道:“太后娘娘……奴才说……奴才说……娘娘饶命啊。”
太后这才放平声音:“放下他。”
太监们一松手,吴细福就跌趴到了地上,他忙地朝前跪行了几步,颤声道:“万岁爷虽然长日歇在翊坤宫,可贵主儿……贵主儿没有侍过寝,皇帝每回都只是陪着贵主儿歇下,所以敬事房才不曾有记档,太后娘娘……奴才们糊涂,奴才们糊涂啊。”
“不曾侍寝?”
出声的人是敬嫔。她诧异地朝王疏月看了一眼,又朝向太后道:“身为嫔妃,怎么能不侍奉皇上呢……”
婉嫔有些气不过敬嫔如此火上浇油,忍不住道:“敬嫔,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没有发话,你不该多言。”
谁知敬嫔却抢白道:“婉嫔,如何是多言,我虽出身科尔沁,却也受教宫中多日,本分一日不敢忘,今日听得这种事,心里疑惑罢了,难道……宫规管束,也是要分人的不成……”
“你……”
“好了!”
太后喝了一声,二人忙跪了下来。都不敢再多言。
殿内一下子静下来。众人尽皆朝王疏月看去。
都说,世人皆受皇权管束,只有皇帝一人是能得人间大自在。
可这个时候,王疏月却突然觉得这话挺讽刺的。
男女阴阳之事,放在民间小户之家,到还能成为夫妻之间的私乐,而在紫禁城之中,即便是与他喜欢的女人纵情天外,身边仍然有一大堆的人守着。时辰,日子,一样都不能记错。私乐已然成了一件曝在人前,论功过,论是非,甚至问罪,处罚的公事。
人间大自在,恰恰也是人间大不痛快。
“皇贵妃。吴细福的话,可是真的。”
“是。”
她无处可避,应过这一声后,也起身跪了下来。
月白色氅衣铺于地,像脆弱荼蘼一朵,不合时宜地开在二三月间。
“你为何不肯侍寝。”
太后没有多余的言语,也并不曾在众人面前顾及她的颜面。王疏月无言以对。对于女子而言,这是令人避讳的症候,她实在有口难言。
“奴才……生产后尚未……”
“身子不好就该劝谏皇帝,为子嗣着想,怎能如此不懂道理!”
“是。”
她的话被打断,也就没再没能说得下去,应了一声“是”之后便将身子伏下去,不再出声。
皇后低头看向王疏月。说实在话,这个时候,她才终于有了一丝快感。
从前在皇后眼中的王疏月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位分,也不在乎子嗣,甚至不在乎任何一句流言蜚语。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一副安闲自足的模样,谁都逼不出她一句慌话。
不过如今皇后发觉,她王疏月还是在乎这个曾经要了她母亲性命的症候。
也对,哪有女人不怕废了身子,被男人彻底厌弃的啊。她能借产后修养,瞒了皇帝一时,但能瞒得了一世吗?
“皇额娘息怒,皇贵妃的身子素来不好,生产之后,一直是周太医在为其调养,究竟如何,遣周明来一问便知。”
太后听过此话,对陈姁道:“去太医院,传周明过来问话。”
陈姁忙道:“回娘娘,周太医今日不当值。”
“不在那便传院正过来,哀家今日要亲自过问清楚,皇贵妃的身子究竟如何。”
王疏月摁在地上的手指有些颤抖。
吴细福转过身来,仰起一张被打得通红的脸,泪流满面地对王疏月道:“贵主儿,奴才……奴才对不住您。”
王疏月没有应他,只是摇了摇头。
她知道瞒不住,可她不曾想过,会当着众妃嫔的面揭她的伤处,如此地令她难堪。
紫禁城对女子最大恶意,突如其来。
院正替她诊脉的手搭上她的手腕时,她就抑制不住地周身一阵恶寒。像是一条寒冷的锁链贴着皮肤箍紧了她整个人。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说话。明间的门洞开着,阳春三月极好的阳光此时就铺在地上。人影齐刷刷地倒向一边,倒向麻木或幸灾乐祸的那一边。
日影西移。院正收了手。
太后道:“如何?”
院正起身走到太后面前回话道:“回太后娘娘,皇后娘娘的话。贵主儿生产后确是血气亏损。”
“不易侍寝么?”
“那倒是不至于,除非……”
“除非什么……”
院正回过身来,看向王疏月的道:“贵主儿,容微臣问一句,贵主儿的信期可有准。”
“我……”
王疏月握紧了手指,喉咙里如同哽着什么似的,吐不出声来。
院正见她不肯开口,又向太后道:“娘娘,贵主儿生产时有难产之相,难免损及本体根本,所以……贵主儿身上症候,有些不是诊脉能诊得出来的。贵主儿不愿说,微臣也不敢冒犯。”
太后听出了这话的意思,招手示意陈姁过来。
“你带王氏进去,好好替她看看,看明白了,来回哀家的话。”
王疏月闻言一怔。
金翘到底是知道些人事的,见陈姁和孙淼等人要上前来拉扯,禁不住道:“太后娘娘,我们主儿是皇贵妃,身子高贵……怎能容奴才们冒犯,求您开恩啊。主儿不是有意隐瞒,实是……”
“放肆!”
皇后一声断喝。便有太监上前把金翘摁跪在地。
“皇贵妃,你就是这样调调教底下的奴才。本宫和哀家尚在,哪里有她说话的余地!本宫看你这翊坤宫上下,是放肆得不成样子了!来人,把拖出去,堵了嘴,重责二十杖。”
皇后很少如此疾言厉色,婉嫔和宁常在二人都有些惊异。
婉嫔想要求情,刚要开口,却又被皇后的目光给骇了回去。
她要如何消解掉“裸(和)露”带给她的刺痛。
她不知道。
与这相似的刺痛发生在五年之前。
那时她还王家的府邸,母亲的灵柩刚刚送走。白幔素幡还来不及收敛干净。宫里来了人,说要行内务府的规矩相看她。
吴宣被陈姁挡在外头,与她同在私室的人是那个早自尽了的春环。
她让王疏月第一次清清楚楚地明白,向帝王家要尊严,要尊重,是一件多么荒诞的事。
或许在她身处的年代,地域,女人们真得不应该读太多的书。
书读得多了,便会知道““尔其山泽,则嵬嶷峣屼,巊冥郁岪。溃渱泮汗,滇淼漫”(出自《吴都赋》)山河漫漫,名都缀其间,然一双缠损过的脚,不堪游历,也就无幸领略。又或书读得多了,女人就会逐渐地清醒,逐渐地在意自己身体感知,逐渐正视迎面而来的恶意。这样的清醒,时常会化作冰刃尖刀,切划开皮肤,直割心肉。
皇帝见到王疏月的时候,她独自一个人抱膝坐在榻上。
整个西暖阁就只点着一盏小灯,把她纤瘦的影子照在垂花帐上。外面的明间里,包括周明在内,所有的人都跪伏在地。只有梁安打起皇帝面前的帘子,顺着皇帝的目光,担忧地朝暖阁里张望着。
皇帝的手交叉握在背后,捏得关节发白。
他朝里走了几步,一下子挡住了王疏月面前那唯一一盏灯。她彻底陷入阴影之中。
“朕问过周明了。你不想跟朕说什么?”
皇帝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倦所致的喑哑。
他说完这句话,转身拖过一把禅椅,重重地怼到榻边,撩袍在她面前坐下。
“王疏月,朕在问你!”
榻上的人肩膀颤了颤,头仍就埋在膝盖之间。
她似乎认真地洗过一回澡,发间还有淡淡的澡豆香气。身穿一件香色的春绸素衫子,剪裁合身,越发勒出了她那副瘦骨头。白皙的手腕露在袖子外头,光线越暗,越显得凝雪结霜。
“主子娘娘和太后娘娘,命我入畅春园养病,不得伺候主子。主子……”
她的声音有些发翁。“主子,您……回去吧。”
话音落下,站在地罩后后面的梁安,清晰地看见皇帝的身子晃了晃。
接着他抬起手,摁了摁心肺处,站起身,在暖阁立里来回地踱着步子。
他一面走,一面拼命地将身子里的无力感逼出去。从前无论政务有多么复杂,只要他肯费功夫,抽丝剥茧之后,总能摸清脉络,而后一阵见血的扎入症结所在。可女人却是一堆拆解掉就再也装不回去的骨头。皇帝不肯那么直白地和他谈论她的身子,是出于某种在遇见王疏月之前,他一直觉得没有必要给予女人的尊重。谁知,他不想伤道她,她却在用话伤自己。
什么叫:“回去吧。”
他都告诉她了,自己习惯她了,她竟然还敢让他回去。
皇帝觉得心里闷得难受。
也不知道自己这样沉默地在她面前走了多久。
那垂花帐上的人影,不断地的被皇帝的身影切人,融和。
榻上的人至始至终没有抬头,反而紧紧地抱住了自己肩膀,手指越抠与越紧,抓皱了绸料。
起更了。
风中渐有了寒意,杏花幽浅的香气穿堂尔来。扑入二人口鼻之中。
皇帝终于站住脚步,静静地望着王疏月。
他从来不知道怎么温柔地安慰她,从前她也好像从来没有真正需要他安慰的时候,毕竟她比大多数的人都要心大,更多时候,都是他拽着他的手,温柔地告诉他,不要在意,她不难过。可这一次,她应该是真的被伤到了。伤到已经顾不上自己这个人了。
“王疏月。”
他的声音不大。
“在。”
“掌嘴。”
这两个字一出口,吓懵了立在外面的梁安等人。
何庆不可思议地看张得通一眼,道:“师傅,您怕是得进去劝劝啊。”
张得通没有出声。
皇帝大多数是时候都成竹在胸,哪怕想什么艰难的事情,也习惯沉默地撑额沉思。很少像将才那样在殿中踱步,想着忙一把拦下了回神过来要往里去的梁安。
“糊涂,候着!不要给你们主儿惹事。”
“可是张公公……”
“候着!”
梁安被张得通斥退了,何庆也不敢再出声,一时没有人敢进去。
暖阁内仍是帝妃二人在僵持。
皇帝撩袍从新在那张禅椅上坐下。他虽然在吐诛心的字眼,但声音里却并没有从前的戾气。反而带着一丝疲倦,还有心痛……
“掌嘴。”
他又把这两个字重复了一遍,声音比将才放得还要低。
王疏月终于抬起头来,小灯的弱光下,她一双眼睛通红,却还是依言抬起了手掌。
皇帝沉默地看着她的那只手,举得很高,却迟迟不肯落下。
“你还是会心疼你自己的嘛。”
王疏月抿住嘴唇:“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你以为朕想吗?”
话音一落,他已经起身,一把将榻上的人搂入了怀中。
“王疏月,你若在朕面前哭得出来,朕就免你掌嘴。”
皇帝说完这句话,王疏月觉得自己鼻腔里爬入了一根又酸又烫的线,顺着鼻腔往喉咙,脑门心这些地方钻去。
五年了,隐忍,宽恕,斟酌,思量。
再好的人,哪里能没有恐惧和不安呢。索性顺着皇帝的这句话,顺着那些不断往知觉里扎的酸烫的线,把这一日的伤心,还这些年的伤心一股脑全部呕尽了痛哭之中。
她哭得呕心呕肺,浑身颤抖。
皇帝一直没有出声,只是搂着她,偶尔在哭得过于难受的时候,伸手抚着她的背,替她将抽喘的气顺过来。
后来,索性抱着她在榻上躺下来。
三更天时,连那唯一的一盏的小灯都熄灭了。暖阁内一片沉寂。她缩在他那熟悉温暖的怀中,终于渐渐地平息下来,变得像一只幼弱的兽儿一般,时不时地抽噎着。
皇帝身上还穿着常服,玉佩香袋都不曾摘,凌乱地膈在他身上,压得久了,着实疼,的但他也没有动。
“知道朕在气什么吗?”
她喉咙里抽噎得厉害,尚不能吐出一句完整的话,只是摇头。
皇帝顺着她背,平声道:“王疏月,朕记得,朕跟你说过,王授文,程英,王定清以及放在四海天下的万千汉人士子,最终都会从前一朝的阴影里走出来,不断地投身世道,继续热闹地活在朕的平昌年间。是吧……”
“嗯。”
“你父亲在朕的南书房,你兄长朕放了川陕总督。诚然朕对他们很严苛,有的时候不乏斥责,但朕,让他们走得是他们自己想走该走的路吧。”
“嗯……”
王疏月点着头,肩膀却抽动地更厉害了,她强逼着自己拉平声音道:“我很想替……兄长谢主子的恩……”
“他们的恩他们自己知道用政绩民心来报答朕,不用你费一点心,朕只想问你,你王疏月呢!”
他声音陡然一转,带着丝刻意压制而又不甘被隐秘的杀伐气钻入王疏月的耳中。
“朕也说了,朕想让你王疏月,像他们一样。你活得像吗?”
不像。
照理来说,她像自己的母亲,王定清还有一份父亲血脉里的执念,因此自己原本比王定清更欲寡淡,也更愿意享受卧云之中那种纯粹自由的时光。可是皇帝偶然之间赐给她的一段时光,塑造了她如今的心性,却无法覆盖遮蔽住她的一生。
“我也不想这样……”
“你为什么不告诉朕。还要让朕在去审周明!皇后如此行事,你却要你阖宫上下替她隐瞒。”
“你要我怎么说啊!”
她也提高声音抵了上去,然而只那么一句,又渐渐跌弱下来:“如果我只是一个人活着,我怎么样都好,可我有了你,你又是那么严苛自律,勤政爱民的一个皇帝。告诉了你,让你替我报仇,处置皇后吗?我是汉人……为我处置皇后,你就要为我担藐视祖宗规矩的骂名。我跟了你五年了,若还是个糊涂人,那我才真的该死。紫禁城又不是话本中江湖,恩怨情仇,哪能那样痛快,你恨太后,但为了蒙古科尔沁,你仍然敬她,仍然娶了她给你定皇后。连你都是如此,遑论我!”
“遑论我啊!”
她又重复了最后的半句话,几乎说得破了音。
“放肆!”
“放肆又怎么样。我明白你的话说得再狠,也不是在怪我。你希望我自如地活着。我也明白,你已经给了我很多东西了,如果我还不懂事,还要在紫禁城里奢求你都不曾得到的东西,那我还怎么配陪着你,陪着孩子们……”
“王疏月!你明白个屁!”
王疏月一怔。
她一直记得,皇帝是一个连“后股”这样的话都视为不雅之词,绝不肯放入口中的人。这还是她第一次听到他这么放肆地落粗字儿。
“朕为政,最后问朝廷要的,是一令天下行传,再无一处掣肘,为了这个,兄弟也好,臣子也好,朕杀的人不少。“苛刻”之名,早已担了一身。你以为朕还像从前那样,在皇父和嫡母面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王疏月,朕如今是这天下人的主子,也是蒙古四十九旗的主子,甚至是皇后和皇太后的主子!但你……”
他搂紧了她的腰,几乎箍痛她。
“朕就是不想你做谁的奴才!”
皇帝这几年好像真的说了很多矛盾的话。
最初开始相处的时候,他迫切地想磨掉王疏月身上那些在卧云精舍的书香里长出来,着实与紫禁城相互龃龉的逆刺,让她和皇后,成妃这些人一样,麻木顺从地为他的人生锦上添花。他至今都还记得,他逼近她的脸,用极具压迫性的口吻告诉她:“你是朕的奴才,朕怎么想,你就怎么想。”
可如今泼天的权势在手,大可把控住满清朝廷对汉人的统治,令每一个汉人都对俯首称臣,把所有美丽的女人都化为他光华流转的人生织锦上麻木又绚丽的花。可是,他却再也不能把卧云中那段纯粹自由的时光还给她了。
说到底,他维护皇权凌驾于她所热爱的人生之上。
所以,他这个人本身,也是伤她的人之一。
“王疏月,算了,朕不骂你了。”
说着,他半撑起身子,玉佩膈着的腰腹之处,血流失了桎梏,猛然通常,却引出钻心的疼痛。他闭了闭眼,温声道:“但是王疏月,你如果肯骂朕,朕会好好在你这儿听着。”
怀中的人听了这话,没有出声,只是摇头。
那夜晚里,他和衣拥着她在怀中睡。东风刮了一整夜,窗外满是悉悉索索的落花声,大抔大抔的杏花落进庭院青花瓷缸子里。
冷月清风葬幽花,惊心动魄。
她亦睡得很浅,时不时地惊厥,手胡乱地在他身上抓扯,好像梦到了什么令她慌乱,却又羞于启齿的事。皇帝捏着她的手腕,放到自己胸口。她才得已渐渐平息。
次日,天放大晴。
张得通进暖阁里给皇帝叫起,却见皇帝正侧坐在榻上,低手解着自己的腰间的那枚青干种翡翠龙纹玉佩。
顺着那绳节往下看,却见王疏月的手正握着那玉佩的穗子,睡得正沉。
张得通道:“要不,奴才唤贵主儿起来伺候。”
皇帝头也没抬,仍旧笨拙地对付着腰带上的绳结。
“朕走了也不要唤她,让她睡。她爱吃什么,就让这边的小厨房给她做,大阿哥这两日也可以早些下学。再告诉周明,这两日不要来请脉,六宫众人,凡要请安,都在外头磕头,皇后和太后处但有传召,让梁安用朕的话挡回去。”
说着,他回头看了榻上的人一眼。复平声道:“朕要让她安安静静地休息几日。”
皇帝一口气说了这么些日常细碎的东西。
张得通听得有些发愣。皇帝却已经解开了腰上的玉佩,轻声轻脚地站起身来,往明间走去。
张得通忙追出来道:“万岁爷,那等贵主儿醒来,奴才再让何庆来取您的玉佩。”
皇帝没有回头,跨出了暖阁,一面走一面道:“给她了。”
“那是先帝爷……那个,您从未离过身的啊。”
“让她收好。”
“哦,是是。”
张得通不敢再说什么,躬身跟着皇帝往外面走。
刚走到廊上,却又见梁安与内务府的人在廊下说话。几人见皇帝出来,忙跪到一旁。
何庆见皇帝站住脚步看着内务府的几个人,趁势上前应道:“万岁爷,内务府奉了主子的娘娘的命,过来替贵主儿半挪宫的差,畅春园那边也在打理了。”
“嗯。”
皇帝半晌才嗯了这么一声,抬脚跨步从这些人面前走过,一面走却一面寒着声道:“把这些人带到长春宫,打四十板子。”
梁安听了这话,不由地鼻头一酸,忙膝行几步跟上皇帝道:“那我们主儿问起来,奴才如何回主儿啊。”
皇帝有些发恼,想着自己昨晚跟王疏月说了那么多,也不知道她究竟听明白没有,或者,听明白之后,究竟能不能在自己相通。想着不由心里一阵急躁,忍不住转过身,提声道:“你就回她,朕不让她去畅春园,她若敢去,朕就把她腿打断!”
“啊……”
梁安一愣,原是觉得皇帝为了自己主子,连皇后的体面都不肯顾了,谁了临着最后,他又顺着本性说出了这么一句要命的话。当真是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皇帝这里则是刚出口就后悔了。
君无戏言啊,他看了看一旁的何庆,那狗奴才掩着脸砸吧着嘴巴看向了一边,那模样活像是在替他尴尬似的。
“何庆。”
“欸。是,奴才在。”
“你亲自去传话,这不是朕的口谕,意思到了就行,不用逐字逐句的。”
“是是,万岁爷的意思。奴才明白,明白。”
皇帝见他那副乖觉的模样,这才松了一口气。
理着袖子口,拿惯常那副道貌岸然,竭力掩着里内的心虚,跨着大步子,出翊坤宫去了。
***
南书房的值房内。
十二,马多济,并王授文程英几个人各自候着。曾少阳引着宫女进来给他们添茶。青碧色的茶汤入盏,王授文却没有心思饮品。一旁的马多济也皱着眉头,一双手纠搅在一起,不肯出声。
程英和十二在议论直隶学台的事,正说得热火朝天,晃眼见王授文坐在禅椅上一言不发,便抬手止了话,上前道:“王老在想皇贵妃的事……”
王授文一怔,忙端起茶盏掩饰。
“这是在南书房,我无别事可想。”
程英道:“八旗出身的主儿们,凡有旗人在京,向内务府递职名,再经皇上签批,到也不是不能入宫给主儿们请个安。今儿十二爷在,您老何不替你和定清询一询他,定清就要外任了,说不好就是三年五载的事,你要拼命避着也就罢了,让人家兄妹也不得相见。再有了,你不想见见你那外孙儿。”
王授文摆手道:“见不得见不得,休要再提这话。”
十二也听见了这几句话,端着茶盏过来道:“王老,其实程老的话也不无道理,本王知道您啊,是要替四阿哥和皇贵妃避外戚之嫌。您老的心啊,皇上都知道,您但太过了,反而刻意。”
王授文道:“皇上体谅,臣就更该守本分。”
十二笑了一声:“之前为了太后让皇贵妃挪宫的事,我内务府底下的人挨了板子,本王也瞅着没个话头去皇上面前请罪呢。您和定清若能递一双职名请见皇贵妃,本王把这事儿一呈报,说不定就遮了本王错处,老王大人也算对本王有恩了。”
十二这话说完,王授文忙起身跪了下来。
“微臣不敢。不敢。”
十二无奈地笑笑。
刚要去扶他,却听张得通过来传话。
“十二爷,马大人,万岁爷传二位进去。”
二人忙秉肃应着“是。”理袍,端正顶戴,跟着张得通出去了。
程英示意曾少阳搀着王授文起来,一面道:“今儿怪啊,里面是要议什么事,马多济是内大臣,十二爷又是宗亲,我今儿过来的时候,还见久不入宫的恭亲王他们也在养心殿外面候着……王老,您给猜度猜度,啊?”
王授文撑着曾少阳站起身,却是望着值房外头一言不发。
程英没了意思,叹了一口气,坐到禅椅上喝茶去了。
“得,不去里面跟朕站规矩也好。咱们也候着吧。”
南书房内,皇帝刚听京城的查痘章经回过话。眼前还在过新递上来的折子。
十二和马多济一道进去,在门前请安。
“起来。”
十二站起身,见章京刚走,又见皇帝暂没有说话的意思,便小心道:“今年开春,南方除了杭州报过天花疫症外,其余地方还未闻有疫症。朱红光这个人还是不负皇上恩典的。”
皇帝从折子后面抬头看了他一眼,十二悻悻然地闭了口,不敢再出声。
皇帝笑了一声,执笔一边圈画一边道:
“你今儿怎么了,慌得很。”
十二一怔,忙道:“这不想着怎么跟皇上请罪吗?”
皇帝放下折子。指了指面前的空地,对二人道:“站近些。”
说着,他站起身从书案后面绕出。走到二人面前,“朕今日跟你们议的是皇后的事……”
十二还没应声,马多济已经“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臣请皇上三思。”
皇帝低头看向他。
“你这什么意思。”
马多济叩首道:“臣罪该万死。但请皇上容臣禀奏。皇后娘娘出身蒙古科尔沁,与我大清素有姻亲之好。西藏之乱,达尔罕亲王也曾协调青海诸部与我军协同平乱,可谓是于国有大功,况皇后入主中宫多年,上敬皇太后,中持六宫,未曾有失德之处啊,皇上,您骤提此事,实在不妥啊。”
十二怔怔地听着马多济这一通大道理,人有些发懵。
他压根不知道皇帝要说什么,可马多济却好像把前因后果都了解透了一样。
皇帝绕过他,朝后面走去,其间冷笑了一声,寒声道:“你这是背着朕见了皇太后?也好,朕到不用再跟你说什么了。十二。”
“啊……臣在。”
“你拟旨,收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金册金宝。封禁长春宫,命其静思己过。”
马多济闻言,抬头再叩。
“皇上!臣请您三思啊!”
皇帝一把推开了南书房的门。
铺叠于地的杏花顺着穿堂的风,扑旋而入。
“马多济,朕还没废她。若朕再三思片刻,朕就褫了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封号。”
说完,对候在外面的张得通道:“王授文何在。”
“是,万岁爷,在值房里候着呢。”
“传他来。”
“是。”
十二这边还在发懵,猛地听皇帝对他道:“你和王授文斟酌,拟罢呈给朕看。”
长春宫封禁的消息传得很快。皇帝似乎丝毫没有要保全皇后最后一丝体面的意思。内务府当日就从长春宫伺候的宫人,只留下了孙淼并两个宫女,一个太监服侍。
王疏月在翊坤宫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那一日的黄昏。
小太监们去接大阿哥下学了,金翘尚在养杖伤。
翊坤宫里是时人息寂静,只听见无数的杏花敲窗的声音。王疏月坐在偏殿里守着四阿哥,半岁来大的孩子还不通灵智,咬着手指睡得正香。梁安轻声轻脚地推门进来,打了个千儿道:“主儿,您晚想用些什么,奴才好叫小厨房备上。”
王疏月抬头轻声应道:“主子说今晚过来用膳吗?”
“哟,这可没说。万岁爷这突然封禁了长春宫,寿康宫的老娘娘怕是有话要与万岁爷说的……我将听何庆说,万岁爷散议后就去寿康宫请安了,这会儿还没信儿,要不……奴才使人去何公公那儿给主儿问问?”
“不必了。”
王疏月揉了揉在日影下有些发晕的眼睛,淡露了一个笑。
“煮些粳米粥吧。前两日的腌黄瓜也好吃。”
“欸好好。”
梁安接连应着声。
能看到她这一个笑,不说梁安了,翊坤宫中所有人终于都放下了悬了几日的心。想王她疏月从寿康宫回来的那一日,一言不发地在西暖阁里一坐就是大半日,问她不说话,饮食也不在意,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连大阿哥和四阿哥都不肯见,梁安是至今后怕。
还好有皇帝。
好在有皇帝啊……
梁安在心里替这位万岁爷念了好几声佛,方躬身对王疏月笑道:“不拘什么,主儿您肯用膳啊,奴才们就安心。哎!这可真是天道好轮回啊,害了主儿身子的人总算是得了报应,咱们主儿也能宽了这份心,从此啊,主儿您就是这后宫第一人了。”
这一声“后宫第一人”说得响亮了些,惊醒了睡梦中的四阿哥,睁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王疏月。王疏月顺手拿起放在膝盖上的那枚青干种翡翠龙纹玉佩去逗弄的他,四阿哥没有哭闹,所有的目光都集到了那枚玉佩上,时不时伸手去抓捏。
梁安也看得喜笑颜开。
“都说孩子最懂做额娘的心,前几日,主儿不好的时候,四阿哥也常哭,如今主儿不难过了,小主子也跟着开怀,真好啊。”
王疏月看着四阿哥的笑脸,含笑点了点头,轻声道:
“我没事了,前几日到让你们跟着忧心了。”
梁安忙道:“主儿哪里话,我们都是的主儿的人,主儿好,就是我们好,主儿不好,我们就天打五雷轰。奴才是这样,金翘姑娘也是这样,翊坤宫的心啊,都是齐的。”
他提起金翘。王疏月心里到有些担忧,回头问道:
“金翘还好吗?传太医来看过吗?”
“主儿搁心,好着呢,这宫里打宫女和打太监还是不一样的,奴才们皮糙肉厚,打得狠些也没关系,宫女们大多是旗下人,哪里能遭得住折腾,掌刑的人手底下都是有轻重的。又是传太医用了药,金翘啊,养几日就好了。”
“那便好……”
正说着,外头传来小太监的声音:“主儿,咱们大阿哥回来了。”
话音一落,大阿哥已经自己推门,笑着跑了进来。
见王疏月正逗弄着四阿哥,便又赶忙顿住脚步,在门前站住的,规规矩矩地请了个安。
“儿臣请和娘娘安。”
王疏月招手示意他起来。温声道:
“跑得一头的汗,热着了么,过来,和娘娘给你擦擦。”
大阿哥站起身,轻手轻脚地走到王疏月身边,压低了声音道:“四弟弟睡着么。”
王疏月将大阿哥揽到身旁,拿自己的绢子给他擦汗。
“没有,他醒了,等着你这个做皇兄的来陪他玩呢。咱们大阿哥今儿怎么这么早呀。”
大阿哥仰起脸道:“皇阿玛准的,皇阿玛说和娘娘您这几日不开心,让儿臣早些下学,多陪您说说话。”
王疏月摸了摸他的脸颊,轻声道:“是和娘娘不好,前几日没有照看好大阿哥,来,站好让和娘娘看看,瘦了没。”
“没有,儿臣每日都有好好吃饭,好好上学。到是和娘娘,您瘦了好些。”
他一面说,一面抓了抓头:“和娘娘,您之前,为什么不开心呀……”
他这么纯粹地问出来,王疏月到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她不想骗他,却又不能对他言明。
也是啊,对着皇帝这个日夜有肌肤之亲的人,她都尚且胆怯,况眼前这个干净的孩子。
这么些年来,她用了很多的心力,把这个后宫的脏污和恶意挡在他面前。竭尽全力呵护着他那颗因为母亲而离世而受伤的心灵,让他成长为如今这样一个正直仁善的孩子。
他的存在,是王疏月对皇帝的爱,也是她对她自己和他人人生的善意。
诚然他还太年幼,虽然言语温柔,却无法真正她遮风挡雨。
而他的父亲呢,却实在是一个不大会说话的人。王疏月看着身旁这个温和的少年,从他那稚嫩的轮廓上,又看见了皇帝影子,继而想起那句从何庆口中原封不动传来的话:“朕不让你去畅春园,你若敢去,朕就打断你的腿!”
不由地笑弯了眼。
大阿哥仰起脸,“咦”了一声,笑道:
“和娘娘,您终于笑了,那儿臣可以给皇阿玛交差了。”
王疏月刮了刮他的鼻头,“你这么小,办什么差。”
“哄和娘娘的差啊。皇阿玛让何公公给儿臣传了话,要儿臣哄您开心,若您不开心啊,儿臣还要去请罪呢。”
王疏月一怔。
“你皇阿玛真让何庆这么跟您传话吗?”
“嗯啊。不过儿臣也觉得纳闷,以前皇阿玛给儿臣传话,不是训斥,就是督儿臣的书……那严词,儿臣都是要一字一字背下来的。所以啊,儿臣这次还专门问了何公公,皇阿玛的原话是什么,何公公偷偷跟儿臣说的,皇阿玛说他在和娘娘面前不会说话,说儿臣说的话,和娘娘肯听。”
“什么……”
“真的!”
王疏月乐不可支,这个何庆也算是个活宝儿了,早晨来传话的时候,把皇帝原话和囧样子学了个活灵活现,如今又当着大阿哥的面说大实话损他主子的面子。
想着,开怀地笑出了声。
其实,真正逗乐她,让放开心绪的,还是皇帝这个笨拙的男人。
他吧……到底一生自信,只是在和她相处这件事上,时常露怯,露怯也就罢了,还非得绷住。但他说出来的每一句话王疏月都是听懂了的。他不准她去畅春园,不准她像当年的云答应一样,受所谓“传统”的伤害。他封禁长春宫,收皇后金宝,实则是为了她对抗蒙古,对抗满蒙贵族对汉人的歧视和压制。
王疏月明白,今日之后,不论是蒙古亲王,又或是八旗宗室,甚至是京内御史台,都会写出雪花般的奏折砸向南书房的案头。皇帝要面对的,远远不止一个太后。但他那开弓从无回头箭的处世之道,却足以令王疏月安心。
诚然,在这些家事国事的相互牵连之中,不乏他汉制满用,满汉融和的政治抱负。
但他同时,也为王疏月做到了一个满清朝廷的君王,能为一个汉人女子所做的极致了。
不过,就算做了这些,他还是那副死鸭子嘴硬的性子,什么都不肯明说。
尽管如此,王疏月还是联想起了,他曾在木兰围场对王疏月说过的一句话。
那时候,他看着王疏月被裹缠过的那双脚皱着眉头,说:“朕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看的,你若晚出生个二十年,出生在朕掌天下的时代,朕不会让你缠足,你也就不会受这份闲罪。”
这句话的意义,放在现在来看,再也不是缠足不缠足这样具体的事。
在他掌天下的时代,他向这个温暖的女人伸出了自己惯常冰冷的手。而当他被那双手彻底温暖之后,他也终于牵着这个女人的手,松开了她脚上的束缚,慢慢走出了前明的那片黄昏。
所以,面对宿命,王疏月觉得,在他身边的自己似乎也应该更有勇气一些。
她一面想着,一面揽着大阿哥朝窗外望去。
那日恰好也有耀眼的金阳。从雕花窗格里透进来,地上满是杏花簌簌飘落的影子,幽香与余晖,温柔地落了她一身。
大阿哥摇着她的手道:“和娘娘,您在看什么。”
“看外面的夕阳啊。”
大阿哥顺着王疏月的目光看去,轻声道:“和娘娘,喜欢看黄昏,皇阿玛也喜欢看黄昏。”
“是啊……和娘娘知道。”
“可是黄昏……有什么好的呢。”
“黄昏啊,余有光热,不至冷寂。”
偏殿外。皇帝听着王疏月那一句:“余有光热,不至冷寂。”,低头笑了笑。
何庆轻声问道:“万岁爷,您不进去?”
皇帝摇了摇头,撩袍往阶下走去。
“不去了,你不是说朕不会在皇贵妃面前说话吗?就让恒卓陪着她,朕回养心殿看折子。”
何庆闻言吓得个半死,忙扑跪到皇帝面前道:“万岁爷,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皇帝站住脚步,喝道:“走开,挡朕的路。”
“不是,万岁爷,您饶……”
“朕又没说要打你,慌什么。”
“啊?什么……”
皇帝回头朝偏殿看了一眼:“皇贵妃今儿笑了,你们都有赏,起来,去敬事房领吧。”
“万岁爷,您不是骗奴才吧。”
“君无戏言,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