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47章 东归(四)

第447章 东归(四)

“好了,好了,少说两句吧。”戴着墨镜的隆科多吐出一个烟圈,按了按手,道:“周围人多口杂,大家少说两句,免得起争端。”

人啊,总是不容易看清自己。宰相家的狗,吃得可不就比普通人好么?

隆科多还是有威信的,他一开口,几人便闭口不谈了,非常乖觉。

瑚毕图等人一听顿时笑骂了起来。在他们看来,岛屿八旗,狗一般的人物,也想与我煌煌大清相提并论?不过他们却不成想,岛屿八旗那些人,居住新华夏岛多年,训练有素,民众教育程度也比清国百姓高,平日吃穿用度也不窘迫,甚至可以说不错。清国已经承平几十年了,居住在京师及各地满城的八旗子弟,生活真的比他们好吗?识字率有他们高吗?

“瑚毕图,义成可有什么值得采买的物事?”隆科多挎包里还有几十圆钱,层层包裹在一块红手帕里,显是十分爱惜。不过再吝啬,他也知道一路上可以多买点东西,回国后他并不缺钱。此时不花,留着也没意思。

“听闻这马拉维王国,国族号‘岛屿八旗’,不知那国主何等样貌,竟然也敢擅称八旗。”隆科多慢条斯理地往嘴里塞了根烟,然后掏出火柴,点上,美美地吸了一口,说道。

“没什么可买的。”瑚毕图摇了摇头:“这义成听着是首府,其实就是个兵站,大部分用度都需从外部输入。‘东方巨人’号您也看到了,给他们卸下了一堆布匹、农具、药品啥的,看样子这里贫瘠得很。”

呃,说到这里大伙有些冷场了。是啊,东朝出兵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不想提。大阿哥豪格在山东被人当傻子调来调去,最后师老兵疲,栽了好大一个跟头。时至今日,七十年过去了,登莱也未能收复,连带着满洲老家都被人啃了半个,实在是憋屈至极。

“嗯,看市面确实也不如开普敦。”隆科多点了点头。

“说得极是。若不是东朝出兵助拳,安能让顺逆苟延残喘至今。”

其实这座城市给他的印象并不好,听说城区内有一座规模很大的钢铁厂,天空终日黑烟滚滚,乌烟瘴气,让他新买的鳄鱼皮鞋上落了一层灰。在隆科多看来,这里其实就是一座超大号的兵站,海量的物资从各地运来,然后走铁路输往北方。一车又一车,仿佛永无止境,也不知道这东朝哪来的劲头,居然给那些低贱如野狗般的奴隶提供这么大的支持,图啥呢?

“强得有限。也就前军精锐战死千余,那一仗可斩了顺逆上万首级。”

“可不是么!连油都是从东面岛上运来的。唉,今天这炒面,用的是那贼便宜的棕榈油吧,一股怪怪的味道。”瑚毕图这厮的嘴巴是真的挺刁,在东国本土吃惯了好油,竟然对南非这边常见的棕榈油不满,看来还没被颠沛流离的生活给整治够。

“也没当场便垮。刘宗敏中箭负伤,前军溃败,李闯竟然登高台指挥,又厮斗半日,至晚方才撤军,却是比那明军强了许多。”

“算了,出门在外,也没那么多讲究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吧?该出发了。”隆科多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一块怀表,拨开上面包着的布,打开盖子看了下时间,道。

“那李闯也是傻儿,带着五六万兵马,和吴三桂火拼数日,结果被我大清八万铁骑一冲即垮。”

“差不多了。”瑚毕图站起身,嘱咐旁边几个侍卫背起放在脚边的两兜水果,就打算上船。船上吃食是不缺的,但新鲜水果不多,义成港别的需要从外界运,但谷物、水果不缺,买一些放在身边,路上也好解个馋。

瑚毕图这话勾起了几人的兴致。隆科多笑而不语,但其他几人却越说越起劲。

“东方巨人”号是下午两点起航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新华港,距离很近,几天工夫便到了。这次停留的时间要比较长了,据说可能有五天,隆科多盘算了下兜里的钱,决定还是下到岸上逛逛。

“叛个鸟!”瑚毕图不屑了,道:“当年我大清列祖列宗,以十三副甲起兵,在辽东打下了偌大的地盘,俘获了大量汉人奴隶。这些奴隶,何尝造反了?山海关一片石之战,面对同样是汉人的顺逆,奴隶们也打得很起劲,一点异心都不敢起。”

其实,严格来说,作为贸易转运大港,新华港的市面并不比开普敦逊色多少。当地居住着十多万人,商贸发达,海运兴盛。新华夏铁路公司、新华夏邮电公司、新华夏粮油公司、东非运输公司都在此设立了庞大的分支机构,再加上各类中小企业,整座城市的就业率极高,人们的收入也非常高,生活水平并不比开普敦差,甚至可能还要隐隐强出一线。

“兴许是怕奴隶叛乱吧。”有侍卫说道。

而且这里极具热带风情,让隆科多这帮世居北方的人颇感新鲜。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胡椒、丁香、肉桂、香草、咖啡、可可、干果、蜂蜜,简直让人目不转睛。隆科多通过那副已经坏了一个镜架的墨镜四处观察,发现大街上穿着短袖的女子非常多,那白白的肌肤,凹凸有致的身材,看得贼带劲。

这个时候瑚毕图也插话了,其实他对东朝帮忙建立这几个小国的战略不是很理解。听闻多是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及马来人等手下败将,奴隶一般的人,居然也给立国?对不起,瑚毕图无法理解为啥对奴隶们这么好。

不过码头附近一队全副武装的军人吸引了隆科多极大的注意力。他不动声色地向人打听,得知这是一支从本土调来的部队,准备去远东,整整一个混成团五千余人,刚到这里没两天,估计待物资筹集完毕就会再度出发。

原来,北方五国便是以马拉维王国为首的几个东朝附庸国。这几国隆科多也略有耳闻,是东朝一力助其搭起的国家架构,属于草台班子。国中民族、宗教并不统一,矛盾很大,凝聚力不强。也就是周边无强敌窥伺,不然怕是已经灭国了。

隆科多忧虑地注视着这支部队。信息不够,他无法判断这支部队去远东是换防还是咋的。如果是换防倒还好了,因为那意味着会有五千人调回东国本土。但如果是往那边增派的部队呢?那样可就是个麻烦事了。隆科多现在可不会幻想大清新军能够正面干得过“蓝衣贼”,三打一都不一定打得过,整整五千精锐,可是一股庞大的力量,值得关注。

这个时候,好奇宝宝隆科多又要问了,北方五国是哪里?食肆老板掂着个铁锅上下翻飞,没空理他。隆科多便“不耻下问”,向旁边一位食客打听。那人倒也挺好说话,发了一根烟,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新华港城区另外吸引了隆科多注意力的就只有那些外国人了。他和人闲聊,得知这些外国人基本都是土耳其人、波斯人或印度人。有些是流亡至此定居的,有的则是来做生意的,而不管哪样,都给新华港带来了很多利益。

其实隆科多有些不解,在东岸本土,牛肉其实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肉类,升斗小民都吃得起,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大众食品了,为何到了南非却这么贵,以至于食肆老板都不愿意多放几片?差人问了一下,隆科多这才明白,原来这牛还不是南非的牛,而是东边新华夏岛上的驼峰牛。至于本地牛去哪了,答案也很明显,都送到北方五国去了。

隆某人还是第一次听说波斯萨法维王朝。他对此起了点兴趣,只可惜没什么机会了解更多细节了。他默默将此事记下,打算回到船上后完善自己的《海国图志》。印度人的长相也不出意外吸引了隆科多的注意力,他认识到这可能便是传说中的棕色人种了。而在知道印度次大陆上整整生活着一亿多人口后,他非常惊讶,他不知道世界上居然还有一块地方和大清一样宜居,有这么多的人口!

隆科多、瑚毕图数人刚吃完一份炒面。面里面放了一些牛肉,但少得可怜,鸵鸟蛋倒是不少,兴许是便宜吧。

他有时候也幻想,如果满蒙八旗攻入印度,把这个国家也征服了就好了,那样就又多了一万万奴隶,想想就带劲。不过他也知道这是妄想,大清的海军实力几近于无,还没有足够的国际视野,根本不可能。说难听点,能击败准噶尔汗国,夺取西域、藏区就不错了,遑论其他。

1711年2月17日,义成港,晴。

只能慢慢来了,先富国强兵,灭掉顺逆、准噶尔,然后再谈其他。唔,下面要去印度,倒是可以先了解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