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重兵”嘛,自然不可能三千多八旗就打发了。事实上这里的汉军数量也不少,总人数甚至超过了满蒙八旗,有那么点丧心病狂的感觉了。你懂的,七八千兵马,每日里要消耗多少物资?这可不是富裕的关内州县,长春厅这么一个移民垦荒不过数年的地方,这么搞真有那么多穷兵黩武的味道了。奉天府那边的移民开发虽然做得不错,但要在交通条件不佳的情况下长途运输补给品过来,确实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如果有可能的话,清廷其实更希望吉林当地能够自行解决大部分物资补给问题,而这其实也是吉林府设立的原因了。
现在珲春副都统已经被废,地方被东岸人渗透蚕食,吉林将军手底下也就一左一右两个副手护卫侧翼了,声势大不如前。他手底下目前共有三千多满蒙八旗,基本都部署在长春厅左近,因为清廷废了老大劲修了一条由奉天府直达的公路至此,同时这片还是垦荒比较多的区域——没办法,这里相对荒凉,既得利益者少,土地好分配——有大量的资产,非常重要,不得不屯驻重兵。
吉林府的设立,其实也不超过十年。因为动了八旗亲贵的利益,曾经遇到过极大的阻力。没办法,关外八旗本来就苦哈哈的,土地是他们最重要的资产,哪怕放在那里长草,那也是我自个的。朝廷要拿去给汉人垦荒,总得给个说法吧?
吉林将军的驻地一开始在吉林城(后世吉林市),但现在已经搬到了长春厅,以更好地统筹前线战局。吉林将军辖下还有几个副官,分别是伯都讷副都统(驻地伯都讷城,后世松原以北)、船厂副都统(驻地吉林城)和珲春副都统(驻地珲春),各统兵若干,负责一方面的战事。
清廷为了说服这些人,当真是费了老大劲了,各种赏赐、许诺,各种拿奉天府旗人地主们发财的事情举例,结果到最后还是步步紧逼的东岸人做了最大的“贡献”——再不放开移民,加强当地实力,就要被东岸人一口吞下了,到时候一根毛也剩不下。当地旗人们一想是这么个理,于是最后退了一步,捏着鼻子认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不谈一下清廷在这一带的军事部署了。自从宁古塔被东岸大军攻陷,军事指挥体系全部瓦解之后,清廷便重新进行了调整。目前,作为对东第一线,清廷在松花江一线设了军政两套系统,即吉林将军和吉林府,前者是军事主官,后者是民政主官,前者总揽全局,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或许是为了不过分刺激那些关外八旗老少爷们,清廷在设立吉林府后,具体选择垦荒地点时,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主要集中在旗人较少,较荒凉,同时土质不错的地区,长春厅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了。
清军在这个区域最大的据点就是扶余县城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很短,只有不到十年的样子,居民部分是当年从北满南撤的各族部落民后裔,总数大概三千出头,另外还有四千多种地垦荒的汉民,是东岸大军南下第一个需要拔除的钉子。
吉林府目前下辖永吉州(吉林县附郭)、吉林县、长春厅、扶余县、敦化厅、榆树厅、农安县、长岭县、新城县(后世松原)等州厅县屯,有屯边汉民六万余、旗民三万余。
第一骑兵团进入清军实控区后,连战连捷,让清军损失了不少物资。满蒙大地夏季暴雨多,路况极差,如果你不修高等级的硬化路面道路,那么就只能在冬季使用雪橇运输了。清军控制区的交通显然很烂,夏季当然也运输,但远远不足,冬春季节是他们的运输高峰,于是被第一骑兵团抓住软肋,连连得手。
从数据上就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边府,十万上下的人口,万余兵力,经济上根本无法自给,与南边开发得热火朝天的奉天府有天壤之别。
昨天第一骑兵团全军进入了东流、西流松花江之间的拉锯地带,对清军小型堡寨、巡逻队、运输队进行攻击。这是双方战争升级的一个标志,因为之前东岸人攻击的主要是清国村落,以削弱地方战争潜力为主。清军马队一来,他们就呼啸退去,绝不恋战。清军也曾经想过到东岸人那边打“草谷”,但松花江对岸较为荒芜,除了运输线上比较坚固的砖石结构的粮站外,就几乎没太多散居村落了。清军马队必须非常靠近哈尔滨才能遇到人烟稠密的村庄,但这无异于找死。没办法,这是双方能力的差距,东岸政府运输能力强,军队活动半径就大,清军根本离不开补给物资、食水的村落,双方本来就不是在公平环境下竞争的。
清廷其实也没怎么打算开发这里。相信若不是东岸大军咄咄逼人的话,吉林府压根就不会设立,当地大部分地区要么是牧场,要么是皇家禁地,有个三四千兵力镇压地方,足矣。不过东岸人的野心强烈刺激到了满清朝廷,逼得他们不得不调整政策,效奉天府旧例,开放边禁,引汉民入境垦荒,部分解决当地的物资补给难题。
第一骑兵团是满蒙的王牌部队。虽然近些年很多人认为呼伦贝尔挺进支队那帮人战绩彪炳,勇猛无匹,才是精锐王牌,但第一骑兵团的兄弟们对此是坚决不承认的,并一直憋着一口气,想要搞出个大新闻,让呼伦贝尔那帮人看看到底谁才是主力。
但他们的动作太慢了。在东岸人鲸吞北满,消化不良的那段时间里,他们没抓紧这个时间窗口好好建设。当然这么说可能不太公允,毕竟奉天府就是那段时间发展起来的,但问题在于吉林府为何不同时设立并开禁呢?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战物资准备得差不多了,新军第一师和第二师主力开始南下,对清军发起大规模攻击。攻击的目的是控制战略要点,然后再看有没有机会一举鲸吞大片土地。有的话那自然笑纳了,没有的话也不打紧,作战目标可以转为削弱敌军有生力量。毕竟没有人,你再多的土地也占不住,有人,地丢了也有机会抢回来,这在人烟稀少、地域辽阔的满蒙大地堪称真理。
说到底,还是对汉人不信任。又想利用他们的劳动力、武力和智力,又不想将所谓的祖宗之地拱手相让,政策前后不一,扭扭捏捏,时间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被浪费掉的。现在东岸人初步整合、消化了以哈尔滨为中枢的北满大地,开始把主意打到吉林府这边了,你能怎么办?满蒙新军第一师、第二师加起来可有一万五千人上下呢,即便奉天府乃至西边的蒙古牧区都派兵来援,真的就能一定守住吉林吗?恐怕没那么乐观哟。
好在魏文度魏司令英明,晓得他们这帮军人的痒处,在财政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排除万难,果断出击,朝南方清军控制区突击。战斗其实已经打了半年多了,入秋后就已经开始了,但主要是他们骑兵在搞,步、炮主力并未参战。
你看,第一骑兵团都杀到扶余县附近了,前后抓了千余名垦荒的汉民送往后方的哈尔滨安置,充实人口,你吉林将军沙纳海又拿出了什么有效措施了吗?没有,长春厅出动了大队人马,但第一骑兵团跟你兜圈子,根本不接战,以至于让人怀疑他们这是虚晃一枪,真实意图另有其谋。
军人嘛,天生就渴望战斗。但之前一直待在哈尔滨,除了让人提不起劲的剿匪就是训练会操,虽然可以天天和家人见面,一起生活,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其实这也差不多了。满蒙开拓队队长魏文度确实是个胆大妄为的“疯子”,他集结了两个师的新军,然后只留了一个步兵团在哈尔滨,一个骑兵团在前方干扰视线,主力万余人则冒着大雪西进,直扑伯都讷副都统辖区去了,打算在入夏之前将其克复。这样的话,一旦松花江开河化冻,那么补给船队就可以从哈尔滨溯流而上,将大批军事物资运输到那里,并将其打造成一个前线兵站,对于满蒙陆军主力接下来攻略长春厅、永吉州这两个重要目标帮助极大。
作为骑兵科班出身的军官,自然只有辽阔的满蒙大地才适合他了。因此,在几经调动之后,薄海最终如愿以偿到了满蒙新军第一师这个王牌部队,从骑兵副营长做起,一路积功升到了团长。
水运优势,向来是东岸人在满蒙大地纵横无敌的不二法门。松花江这条黄金干道,又怎么可能不利用起来呢?控制了这条水道,那么可以随意选择战场,清军将非常被动,吉林府基本就成了囊中之物。
薄海算得上是军人世家出身了。父亲博格丹,曾在南方的宁绍服役,最高做到过师长。受父亲影响,自小薄海就投身军旅,四处征战,宁绍、辽东、满蒙,都服役过,经历可谓丰富。
作为满蒙的中层军官,薄海少校对此一清二楚。因此,他非常明白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狠狠地在扶余县、长春厅、永吉州、榆树厅这么个三角区域闹腾,将清军主力目光牢牢钉在这里,给西路的主力部队创造机会。
薄海穿着厚实的棉大衣军服,戴着熊皮帽,手里拄着一把指挥刀,正望着前方茫茫林海。在他身后,是大队牵着马儿前行的骁勇之士,他们刚刚突袭了一座清军营寨并占领之,这会士气颇为高昂。
“华记者,我没时间跟你闲扯了。你要随军采访不是不可以,但不要干扰我部的军事行动了。现在我要转进去榆树厅、船厂那边了,你若跑得快,尽管跟来,老子去也!”说完这句话,薄海少校翻身上马,内心之中一片火热。
“华记者,虽然你有《号角报》社及保安司令部的双重介绍信,但也不能随意干扰我的工作啊。”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满蒙新军第一师第一骑兵团团长薄海有些不满地说道。
吉林府的战事,今年夏天大概就能一战定乾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