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19章 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319章 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个热平原,环境极其恶劣,与附近的基多、利马、伊斯帕尼奥拉三大检审法院区的内陆“亚诺斯”其实是一体的,地理上来说是亚马孙盆地和奥里诺科盆地的一部分。与高山毗连的地区,可能还有点畜牧业,但离高山越远,丛林越密,有些直到后世都没被人勘探过。河流是这个区域的主要对外交通方式,后世都没有什么公路。当地有还算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开采成本感人,没人愿意去投资。野生橡胶和棕榈油资源也十分丰富,但谁去开发呢?没人!这就是个被人遗忘的地方。

圣菲波哥大检审法院区还有一大块土地,那就是被东科迪勒拉山脉隔开的“东部亚诺斯”,即炎热潮湿的东部低地平原。说实话,这个地方就有点荒无人烟的味道了,明明离第一大城市波哥大(海拔2500余米)只有数十公里的直线距离,但下了高原,就完全是两个世界。这里目前主要居住着印第安人,数量有多少,西班牙人都弄不太清楚,东岸人就更无从得知了。

所以,现在可以理解为何东岸陆军屯驻在三条科迪勒拉山脉之间的盆地上了吧?抓住了这里,就抓住了圣菲波哥大检审法院区的牛鼻子,其他的根本不用管,跑不掉的!1525年建立的新化(圣玛尔塔)、1533年建立的天定(卡塔赫纳)、1536年建立的卡利、1537年建立的波帕扬、1539年建立的帕斯托等核心城镇,都在这条线上,第九、十、十一三个混成团南北东西这么一堵,地方上的西班牙人再有异志,怕是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事实上他们目前已经被清剿得差不多了,这片区域三个混成团会调走一个,北上支援新西班牙战场的作战。

而在宁河以西,天定港(卡塔赫纳)与乌拉巴湾之间的玻利瓦尔平原,地势相对起伏,是饲养牲畜的理想地区,目前就有很多西班牙人在经营此项产业,以天定港为主要输出中心。当然此地也有相当的棉花种植面积,都是由东岸国内的棉纺织工业的原料需求而催生的,棉花同样由天定输出,因为没其他的港口可资利用。

而局势抵定,那么开发也就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了。事实上国家开拓总局的动作还是挺快的,他们已经粗粗制定出了一个计划,重点开发东岸核心本土急需的优质煤炭资源,之前西班牙人小规模开采的塞雷洪煤矿就此进入了东岸人的视野。

唯一还算不错的,大概也就是北部滨海地带了,因为面向加勒比海,与欧洲沟通方便,因此在历经了两百余年的开发后,硬是用大代价建立起了一些城镇。而且我们不得不指出,北方滨海地带较为开旷,密林本身就不如西面太平洋沿岸多,而且气候相对宜人一些,利于生产生活。尤其是宁河(马格达莱纳河)以东,以新化(圣玛尔塔)为主要输出中心,以东科迪勒拉山脉的内华达山和瓜希腊半岛为腹地的“香蕉地带”,盛产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近年来又开始广泛种植棉花(主要位于瓜希腊半岛),产量逐年上升,算是一片富庶地带。

塞雷洪煤矿就位于瓜希腊半岛上,占地面积极大,后世预计可开采储量为7.5亿吨,且多为优质煤,价值非常大。最绝的是,这个煤田是大型露天煤田,离海极近,这意味无论是开采还是运输,其成本都将被压得很低。

反观沿海地带,被西科迪勒拉山脉隔开,与山东面资源丰富的地区联系成本较高。自身呢,丛林密布,环境湿热,开发非常困难。至今,西班牙人在沿海开发出的,也就布埃纳文图拉、图马科两座港口城市稍稍有些人气,其他的简直不值一提。

国家开拓总局说干就干,目前已经在后世的玻利瓦尔港附近兴建大型储煤码头。海军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曾经买过这个煤田(下辖四个煤区,散布极广)的动力煤,经使用后发现非常不错,因此这次愿意投入一部分资金,帮助局方建设码头,以让国家开拓总局账面上宽裕一些,有更多的钱投入到码头所在地希平港城区的建设——有码头,自然也要有为码头服务的城镇才行。

无需多言,东岸军队驻守的地方是圣菲波哥大检审法院区的精华。虽然就面积而言只占区域面积的四分之一,但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占了绝大部分。究其原因,这里气候凉爽,金、银、铂、煤、宝石等高价值的资源丰富,木材、粮食、牲畜、水产品的产量也很高,可以支撑起相当大的经济规模,能不发达吗?

当然开发煤矿,光有码头也不行,还得有一个串联起各个矿区的铁路。这个铁路将第一次设计为专门运输煤炭的重载铁路,不会运人,也不会运其他东西,专项专用,以提高效率。预计总长度约在150公里的样子,建成后将可发挥极大的作用——后世玻利瓦尔港承担了哥伦比亚一半以上的煤炭出口。

两支精锐部队分驻麦德林、波哥大,显示出了此地的极端重要性。毕竟其他有正规野战部队驻守的,都是核心关键城市,比如利马(第十二混成团)、科恰班巴(第七混成团)、基多(第十混成团)、圣多明各(第三混成团)——巴拿马城原本有个第五混成团,但人家只来了一小会,就匆忙离开了,目前正积极筹备加利福尼亚湾的登陆作战。

至于境内其他地方发现的煤矿,考虑到交通运输问题,暂不予以大规模开发。但他们也派人到后世杜蒙、拉洛马这两大矿区设立了定居点,做好前期准备,分别是:广山(位于后世拉洛马La Loma)、始兴(位于后世拉哈瓜德伊维里科城附近)两个定居点,目前各有千余名来自南方本土的移民。煤炭部也已经派工作组来考察过了,他们对煤矿附近塞萨尔河(宁河支流)的通航能力不是很满意,认为必须花大价钱疏浚、拓宽,成本极高。有这份资金,还不如修一条铁路通往北方的瓜希腊半岛,让附近的煤炭从那里出海,反正这些铁路也是必须要修的,塞萨尔河渠网化的事情,还是等等吧。

东科迪勒拉山脉最长,向东北绵延,并把马格达莱纳河谷地与东面的“亚诺斯”(即热平原的意思)隔开。东科迪勒拉山脉环绕着一个平坦的萨瓦纳高原,据当地传说这是沼泽干涸后形成的高地草原,波哥大城就坐落于此,目前是东岸陆军第九混成团的驻地。

圣菲波哥大检审法院区的煤矿资源,不用说是极其丰富的,而且煤炭质地优良,种类也多,足够供应东岸的工业生产及动力用煤了。别的地方先不谈,瓜希腊半岛上的塞雷洪煤矿四个矿区都开发起来的话,短时间内基本上够了。东岸本土的煤炭资源固然也极其庞大,但多劣质煤,今后有了希平港、义成港输出的优质煤炭,这些煤可以完全退出冶金、动力市场,要么发电,要么做民间燃料。东岸国内数量庞大的蒸汽机也可以扬眉吐气了,今后用好煤,不用劣煤,特别是那些本钱少,舍不得买义成煤的民间商船主们,有了希平煤的竞争,动力煤价格大幅度下降可期,终于可以“奢侈”一把了。

西科迪勒拉山脉继续向北绵延,大体上跟太平洋海岸线平行,并在到达加勒比海岸线前倾斜下来。中科迪勒拉山脉,又名昆迪奥·科迪勒拉山脉,是这三条山脉中最高的一支,在北纬6度的地方又分成三支,其中两条环绕着阿布拉谷地,其中坐落着因黄金、白银而繁荣起来的城市麦德林,目前是东岸陆军第十一混成团的驻地。

所以啊,打了这么多仗,圣菲波哥大检审法院区看起来才是对东岸经济能够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地方。当然如果智利北部的硝石矿能够有效开发利用起来的话,那也是一大笔财富,但目前看起来进度将会落后于加勒比海这边。唔,未来的话,基多、利马、智利三大地区还有储量惊人的铜矿,以及沿海丰富的渔业资源,这都是可资利用的。

安第斯山脉从合恩角向北绵延数千公里,到达圣菲波哥大检审法院区和基多的边境。在此,这条山脉开始分叉,形成图克雷斯高原,到帕斯托城正北的火山区又连在一起。从此向北,几乎立即又分成三条支脉,即科迪勒拉山系。

你看,一个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气候多样的帝国雏形已经有了,一切就看将来如何发展了。而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它会好好发展并无人可挡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