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20章 宝藏河流

第320章 宝藏河流

这不,圣多明各的西班牙降军已经被他下令整编为加勒比军团新编第一团,员额2000人,波多黎各岛的降军500人被整编为新编第一补充团。两支部队不日即将乘船离港,前者投入到新西班牙战场,后者前来奥里诺科河流域作战。

怀远岛支队虽然并不是怀远县保安团,而是所谓的“民间志愿者”,但基本上也都是当地人,打了这么久了,放他们回去得了。而且他们的战斗力实在谈不上多强,还喜欢划水,常邦对此十分腻歪,已经打算撤销这个支队了,换西班牙降军上。

其实他倒想要来更多降军的。像危地马拉的秘鲁军团新编第一团、新编第一补充团,跟随主力部队作战的秘鲁军团新编第二团,金真男率领的中央军团新编第一团(原新四团),跟随第七混成团在高原作战的中央军团新编第二团(原塔里哈土生白人降军为基干构成)等等,奈何现在各位军团长都不傻,降兵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用来硬碰硬攻坚,诱降敌军,或者攻略一些环境恶劣的地区,都是相当不错的炮灰,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给你?

这种轮换制度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财政开支。毕竟,你让人家出去打仗,军饷不说,肯定要的,家里还得给点补贴吧?是,是有农村合作社可以帮忙耕地、收获啥的,但政府总要有点表示,一年几十圆总要给的吧?全国二十万民兵,光补贴一年加起来就上千万圆了,更别说在外打仗或驻防,这钱就更海了去了,总之负担实在有些重,必须减一点——当然明面上的理由还是政府体恤民力,让他们有时间回家休养生息。

所以,还是得另想他法。常邦估摸着,想办法联络一下海军,让他们从欧陆搞一些老兵过来,单独编成一个支队,用来攻城略地,或者探索恶劣地区,减少自己人的损耗。也是巧,前阵子刚刚有两艘来自欧陆的移民船因为遭遇风暴,被吹倒了加勒比分舰队控制的巴哈马群岛。船上总共五百来人,基本都是青壮年男子,其中不少人还有过战斗经验——嗯,都是从波兰逃亡的,打算前往传说中分田分地的自由国度大苏。

这160个县保安团,也不都是处于作战状态,基本上能有一半就不错了。剩下的一半人,要么在赶来的路上,要么在回去的路上,要么在押运物资,要么在后方休整。也就是说,目前全国总计240个县保安团,其实是处于轮战状态的,80个在前线作战或驻防,80个在整顿、换防或运输中,80个在家生产。

常邦直接将这些人要了过来,打算全部编入新编第一补充团,成立一个奥里诺科支队。支队的任务倒不全是作战了,事实上那边没太多仗可打,主要是充作驻防队伍,顺便帮助东岸人披荆斩棘,开发地方。南边圭亚那那一片,总有人越境偷采黄金啥的,非常恶心,必须教教他们如何做人。

怀远岛支队撤离后,一时间奥里诺科河流域倒没部队了,着实让人有些蛋疼。打了这么些年仗,东岸陆军的兵力确实有些紧绷,颇有些捉襟见肘的感觉。不是说兵力不足,全国保安团加起来起码可以凑出二十万人以上,加上陆军正规部队,总计三十万人还是有的。主要问题在于各县保安团不是专职部队,属于民兵。你调他们去打仗,或者从事后勤保障,村里的地就没人种了,工厂里也会缺人,时间长了,负面影响很大。因此,在渡过最初的一年时间后,陆军部基本上很少同时调集太多的部队,基本上不会超过160个保安团,十五万人左右。

奥里诺科河流域极广,沿途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河口的阿库玛洛三角洲南面,马诺阿铁矿已经被西班牙人开采了出来。而在后世圭亚那城附近,还有个储量极大的磁铁矿,即后世的帕奥铁矿,储量近亿吨,含铁量在55%左右,虽然不如本土的美景矿区,但也非常不错了。铁矿就在奥里诺科河支流卡罗尼河旁边,东岸人已经考察过了,认为露天爆破后即可开采,开采出的铁矿石可用小船运往奥里诺科河——当然如果修一条大约53公里长的铁路的话亦可——然后在那边用大型海船装运出港。因此,慕化港(即圭亚那城)就这么建立起来了,作为阿库玛洛三角洲一带各种物资的转运中心——好吧,东岸人究竟有多自恋,又取了个炫耀优越感的地名。

更狗血的是,怀远岛支队在这里遇到了一场非常恐怖的流行病,一下子躺下了数十上百人,士气差点崩了。没办法,监军的参谋最后只能同意撤退,从河星乡码头离开,返回他们的家乡怀远岛——河星乡是新设的,就是后世奥里诺科河口附近的库里亚波镇,这会就三五百居民定居,伐木、捕鱼为生,建了个灯塔,给夜间航行的船只指引航道。

如果说怕奥铁矿的数量已经不小了的话,那么后世玻利瓦尔山的那8.3亿吨高品质铁矿石的数量就更吓人了。玻利瓦尔山铁矿其实是一系列的“铁山”,矿区位于玻利瓦尔山、阿尔塔米拉山、埃斯特雷利亚山、雷东多山、阿里马瓜山、托里维奥山一带,其中玻利瓦尔山是主要的山丘,铁矿石金属含量达到了59%,以褐铁矿为主。所以,理定港(玻利瓦尔城)马上也要设立起来了,铁矿山附近的福禄乡(皮拉尔镇)也建立起来了。福禄,真是一个骚包的名字啊!

怀远岛支队沿着奥里诺科河扫荡,最远进(巡)攻(视)到了后世卡雷尼奥港的地方,反正乘船前进,轻松惬意,难度不大。此地是梅塔河与奥里诺科河交汇的地方,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然而人毛都没一根,没遇到任何战斗。

而从铁矿的一系列分布我们便可以看出,这里其实是一个超大型的“铁带”。基本上从大西洋沿岸的阿库玛洛三角洲南部(部分延伸到圭亚那境内)向西,沿着伊马塔卡山脉、玻利瓦尔山到奥里诺科河与其支流梅塔河交界处。这个铁带铁矿石储量巨大,含铁量高,最重要的是交通极其便利,水运成本低廉。说难听点,运铁矿石的船只从慕化港起航的话,一路航行到上海港,其成本比从美景铁矿运矿石出来还要低!你看,原本平安煤钢联合体、上海钢铁厂还在为修建通往美景矿区的铁路烦恼呢,现在问题解决了——被战争解决的!

奥里诺科河如此重要,但令人费解的是,西班牙人却未在此建立大型城市,充其量只有一些小规模的村镇及庄园罢了。这种小场面,连“软弱无比”的怀远岛支队都可以应付,所以常邦也懒得调动大军过来——咦,你手头有大军吗?东岸现在兵力已经紧绷到了极致,都在酝酿新组建2-4个混成团了,你还能变出兵来不成?

如果说你被铁矿的幸运砸晕了的话,那么如果告诉你在阿库玛洛三角洲南部的乌帕塔—埃尔帕尔马一带还有储量巨大的锰矿的话,是不是又要开心得无以复加了呢?别急,这里还有巨大的铝土矿呢,一直延伸到圭亚那!要知道,后世约45%的铝土矿位于美洲热带地区,而阿库玛洛三角洲南部到圭亚那一带就占了20%。只不过东岸人的电力工业发展得比较慢,暂时无法有效利用这种金属,只能放着了,等日后再来开采。

奥里诺科河,横穿整个伊斯帕尼奥拉检审法院区南部,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水量充沛,渔产丰富,航运价值也极高,端地是一条极品河流。有这条大河,外来殖民者可以很轻易地上溯至内陆腹地,定居、开发啥的完全没难度。如果你技术够高超的话,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水力资源发电,简直是天尊赐给东岸人的瑰宝,必须取之!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黄金。还是在这片地方——尼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藏地带啊——后世共有“卡廖”、“纳库派”、“佩鲁”、“玻利瓦尔州黄金河”等金矿,造成了名噪一时的圭亚那淘金热,19世纪时卡廖金矿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矿,可见一斑。

但常邦常军神却不是个好糊弄的人。划水?那是不可能的!都给老子动起来,打太平仗这种事情在老子这里行不通!于是乎,怀远岛支队被常邦派来的参谋狠狠训斥了一番,然后全军开拔,沿着奥里诺科河作战。

至于后世玻利瓦尔州大量开采的方铅矿、锌矿、钛矿以及从17世纪西班牙就开始开采的两个铜矿,就先不谈了。尼玛这个地方真是走了狗屎运了,古代肯定有过很强烈的地质活动,从而造成了金属资源的大量富集。偏偏老天还送给了他们一条流量巨大的奥里诺科河,且还蕴含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供发电,一个集钢铁、电解铝、炼铜、铅锌冶炼为一体的重工业基地似乎有了雏形了。卧龙有色金属公司,你还在等什么呢?

怀远岛支队这几百号人已经在奥里诺科河流域战斗月余了。之前他们在离此向北三百公里的地方,攻占了几个西班牙小镇、庄园啥的,占了几个矿,“休闲”打仗,好不惬意。当然这也不怪他们,就三四百号人,能干啥?占一片地,给西班牙人造些不痛不痒的麻烦,可以了,要求不能太高。

最后,我们还得为这里的农业条件说一声赞。委内瑞拉人在20世纪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他们沿着奥里诺科河及其支流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和灌溉水渠,驯服了洪水,使得农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这里,水稻种植大行其道,豆类、木薯、香蕉、烟草、棉花、玉米、花生、芝麻、果蔬的产量也非常大,山区还有一定规模的牲畜饲养业,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

船只停靠的港口很简单,只有一些木质临时码头。码头上堆了大量杂七杂八的物资,也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显出了码头当局管理方面的混乱。要知道,在这个降雨量极大的地方,如果做不好避雨措施,那你的损失可就海了去了。

而在18世纪初的今天,这里人烟稀少——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对东岸人是大好事,因为可以迅速完成“换种”——水库和渠网还没形成,土地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热带巨木组成的森林遍地都是。但没有关系,只要资金和人员到位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1708年7月16日,怀远岛支队小两百名官兵兴高采烈地登上了两艘破旧的帆船,准备返回家乡。

奥里诺科河,其实是天尊送给东岸人的又一个礼物,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