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失败的阿雷基帕将军带着残存的士兵逃往了查尔卡斯方向。第三混成团没急着追,而是在阿雷基帕进行了一番有关高原作战的针对性训练后,这才慢悠悠地跟着上了高原,搜索前进。
第三团老部队了,敢打敢拼,连战连捷,士气正盛。登陆后根本就没停顿,直接杀上了高原。阿雷基帕的西班牙军队拼死抵抗,但在第三混成团碾压般的实力面前,很快就失败了。当地2200-2300米的海拔高度根本构不成障碍,在外游荡的骑兵先被剿灭,然后是坚守城池的步兵,第三混成团从发起进攻到攻占全城,差不多只花了两天时间,可谓神速。
阿雷基帕再往上,那海拔是直升了两千多米,比西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还要高。后世去拉萨旅游,那里才3650米,很多人就受不了。如果这个高度再往上抬700-1000米呢?恐怕即便是身体素质不错的第三混成团的官兵们,也要有些气喘吧?阿雷基帕的西班牙人经常上高原,他们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但东岸人不行。如果因为高原反应而全体站不起来,结果让人家捡了便宜,反败为胜,那可就要闹大笑话了。
1705年6月下旬,休整完毕的龟岛支队再度领受新任务,那就是东上高原,扫荡库斯科将军区的城镇。至于南边的阿雷基帕将军区,则不用他们管了,因为早在数月之前,这里就已经被常邦的第三混成团拿下。
经历了一番适应性训练后,第三混成团主力四千余人浩浩荡荡地杀上了高原。高原,果然大不一样!首先,因为环境的原因,基本上只有海拔四千米以下的地方才有规模不大的农业区,其他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荒漠,甚至就连草都很少见,除了砂砾石子,还是砂砾石子,这就给补给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第二次补给是武器补给。因为战功卓著,龟岛支队受到了上级的高看,各种主力部队的制式装备大批量运过来,给缺械少弹的他们重新换了一次装。以火炮为例,龟岛支队上下目前共装备大炮四十多门,从75毫米口径的到120毫米口径的,应有尽有,十分强大。甚至就连一直非常短缺的特种弹,他们都拿到了三千余发,足够挥霍好一阵子了。
西班牙人熟悉地理,自然知道走哪条路才能到达哪个小镇,可以补给到谷物和肉类。但东岸人不清楚啊!说实话,宪兵司令部和国家情报总局几十年来在秘鲁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的参谋旅行费用甚至高达十多万圆,但侦察的重点一直是在低海拔地区,特别是那些沿海大城市。但对于号称生命禁区的高原,不是没有去过,但力度严重不足,这就使得第三混成团手头掌握的资料十分匮乏,没法有效找到补给点。再加上很多高原牧民的流动性比较强,今年还在这里呢,明年可能就去了那里,完全摸不着头脑,给我们的常大团长造成了极大的困惑,以至于走走停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战损严重的龟岛支队在此休整了足足两个月。期间,他们接受了两次补给。一次是人员补给,即来自本土的百余名兵团堡毕业学兵和一千名非国民劳务工、流放犯人。兵团堡学兵是执委会的心尖尖,虽然都有完备、系统的军事教育,但陆军对他们非常警惕,不是很爱用。但杨洋少校那会也管不着太多了,能用正统的军事人才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全盘收纳,并补入了各部缺损之中。
而西班牙人也很鬼。他们利用海拔较低的山间孔道或河谷地,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各个地方,对第三混成团展开袭击。虽然实际战果没多少,但特别膈应人,也很伤东岸官兵们的士气。上高原后一个多星期,常团长甚至靠士兵们抬着担架前进,真是吃足了苦头。
反围剿作战胜利后,他们又在附近区域继续活动了一两个月,然后才大摇大摆地返回了皮斯科。当地的1700余名留守官兵彼时正在和一股西班牙军队纠缠,在支队主力回援后,西班牙人迅速遁去,皮斯科迎来了和平时光。
龟岛支队比第三混成团晚几个月上高原。他们已经得知了常部的困境,因此准备要更充分一些,比如能够煮开水和食物的高压锅,就带了不少。另外,重金向印第安人求购适应高原环境的羊驼、骆马等牲畜,以便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之前第三团的羊驼数量不足,带了不少骡子上高原,结果因为适应不了环境,平均每天死2-3头。死掉的骡子被就地宰杀,给官兵们加餐,但大伙的高原反应症状不轻,很多人根本吃不下,真的太难了。
在秘鲁军团主力在瓜亚基尔一带登陆,震惊了整个秘鲁总督区北部之后,龟岛支队的压力陡然间小了下来。大批原本被征集起来参与围追堵截的部队开始撤离,这让无论是心理还是身理上都已逼近极限的龟岛支队官兵们大大松了一口气。他们觉得,如果西班牙人再加大力度,持续施压围攻两个月的话,他们可能就要不战自溃了。毕竟,大伙都是人,还没经受过特别专业的训练,若不是军官团队非常得力,指挥官人格魅力强,能笼络住部队的话,他们根本坚持不到现在。
龟岛支队在高原上的日子同样很艰难。但该部都是“贱骨头”,作战技能可能不如第三团,但顽强程度要胜过一筹。他们以极大的毅力,翻山越岭,上了平均海拔4500米的一片高原,然后朝重要交通节点万卡维利卡城杀去。
第四大队越打越多,这并不是说这支部队战斗力强或运气好。事实上他们战斗力很弱,运气也不好——废话,每次都是当炮灰沙包啥的,运气能好么——历次战斗中伤亡都很惨重。人数不减反增,主要是因为沿途强征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入伍,死一个,补两个甚至更多,这人数能不增长么?
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就不多提了,总之非常困难。出发前齐装满员的五千大军,上了高原后的几天内,就陆续掉队了四分之一。等行军数百公里出现在位于一处山间谷地的万卡维利卡城——好巧,海拔高度和拉萨相仿,只略高一点点——前面时,只剩下三千出头的人马了,骡子死了大半,羊驼都损失了不少,人人精疲力竭,不过士气却还算可以。
第四大队离开皮斯科北上之前有千余人,到西班牙人放弃围攻,“长征”结束之时,已经膨胀到了近两千人,以至于支队司令杨洋少校不得不紧急拆分成立了一个第五大队,以方便指挥,当然更方面控制。
已经堪称强弩之末的龟岛支队立刻就发起了攻击。西班牙人完全没料到东岸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几乎被从天而降的龟岛支队给整晕了。战斗只进行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宣告结束,一千多西班牙守军大部溃散,沿着四通八达的山间小道溜走了。龟岛支队也懒得追,抓紧时间搜罗补给,顺便好好休整一番。
步、炮混合的第二、第三大队沿着海岸线且战且走,和敌军大小二十多战,整体减员三分之一以上。若不是有海军随时接济弹药,收治伤员的话——说实话,伤员是最拖累行军速度的,海军能收伤员到船上,确实帮了大忙了——他们的伤亡可能还会更大,甚至完不成战前制定的目标,即保全自己、牵制敌人。
9月中旬,他们开始向东南方行军,进攻小镇瓦曼加(后世阿亚库乔城),结果西班牙人有了准备,龟岛支队吃了一次败仗,又退回了万卡维利卡。
在此过程中,龟岛支队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作为主力的第一大队,在摆脱阿雷基帕骑兵集团的过程中损失不小,战前的一千骑,到几个月后敌人退去时,仅仅只剩下了不足五百骑。没办法,在敌人的土地上孤军作战,肯定有极大的劣势,再加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专业骑兵,因此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至少没全军覆没,不是么?
瓦曼加遭到攻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库斯科,西班牙人大为震动。库斯科将军很快就派了1500名士兵赶往瓦曼加,加强当地防务。但龟岛支队已经不打算继续进攻了,士兵们的身体状况不好,武器弹药的补给也十分困难,还是等等再说吧。
该部最耀眼的作战行动,还是以孤军身份,在利马南方那一连串漂亮的流动作战。先打皮斯科,再打伊卡河谷,然后再回到皮斯科,吸引了不知道多少秘鲁军队在自己身边兜圈圈。结果就还是这些人,居然一直啃不下由民兵、警察、囚犯、非国民劳务工及“伪军”组成的杂牌部队,任由他们戏耍,肥的拖瘦,瘦的拖垮,苦不堪言。
这一等就是三个多月。1706年2月初,就在他们获得了一次补给,打算重整旗鼓,再度攻击瓦曼加时,秘鲁军团的信使也到了,命令该部除留下必要的守卫人员外,主力全部下高原,返回皮斯科,等待海军运输船过来装运,带他们前往巴拿马检审法院区。至于皮斯科、万卡维利卡等地的防务,将交由两个新来的县保安团接手——好嘛,又有倒霉鬼来高原“享受”了。
在1704年下半年及整个1705年,他们连续作战十几个月,毙伤俘敌军一万多人——好吧,这有点水分,但不是重点——不但将秘鲁的利马、阿雷基帕搅得天翻地覆,甚至一度还爬上高原,威逼库斯科将军区,端地是威风八面,让敌人闻风丧胆。
对于前往巴拿马一带充当“救火队”,龟岛支队上下那叫一个高兴。他们已经受够了到处是无人区的高原荒漠,能到低海拔地区作战,哪怕是同样危险的热带丛林,他们也十分乐意。巴拿马城,爷爷们过来了!
龟岛支队现在老有名了,不仅在秘鲁军团有名,在中央军团那里也十分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