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兹密尔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官员渐渐已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东岸政府这些年还在不断扩大外国留学生的名额,给予更多奥斯曼学子留学的机会,这进一步扩大了新派官员的影响力。而那些投机的旧派官员,在看到风向的变化后,也开始向这些人靠拢,以谋求政治上的进步。
就尤素福他们原先驻防的伊兹密尔港来说,贵为帝国第一大商港,在最近十年间,地方官员几乎换了一个遍。中高层清一色从东岸留学归来的政务官,底层则是由这些人提拔的号称思想“较为开明”的官吏。军队就更不用说了,新军一个师就在那边,与那些所谓的新派官员们沆瀣一气,把各种资源把得死死的,让他们整天受气。
可以说,在如今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农村不谈,光各大中城市,基本上已被新派官员给控制了。别说还有农村,加尼沙里军团的兵都是城市兵,家里有产有业的,与农民们没有交集,即便想发动那些愚昧、保守、狂热的人也没办法——什么叫尴尬,这就叫尴尬,高不成低不就的加尼沙里军团,看不起愚昧的农民,同时也搞不过那些留学归来的“高级城市人”,废物两个字就是他们最好的写照。
如今在这个村子外战斗的就是属于注定要被消耗的加尼沙里军团的一部分。指挥官尤素福是罗马尼亚人,皈依绿教后改名尤素福,已经从军三十年,属于老资格战将了。以他的见识,当然看得出赫拉伯里的“歹毒用心”,不过如今国内的形势不必以往,再闹怕是没有好果子吃。
斯帕西骑兵集团被派往了塞尔维亚,加尼沙里被派到了波多利亚,可以看出他们是真的没有太多反抗的办法,除非宫廷里的艾哈迈德苏丹给他们特赦。但想想也不大可能,自从去年斯帕西的几位高级军官被赫拉伯里派兵伏杀之后,苏丹经营了数年的外部军权土崩瓦解,再度成了可怜的孤家寡人。加尼沙里军团与其指望苏丹,不如寄希望于如今糟糕的经济形势,看看生活水平一直呈下降态势的国民们会不会群起反对赫拉伯里的“倒行逆施”——改革,已经砸碎了很多人的饭碗,虽然赫拉伯里真的已经很注重平衡新派、旧派官员了,但有些事情一旦起了头,就不是哪个人说停就能停下来的。
其他战力低下的地方部队可同样照此办理。别管那些部队之前是支持还是反对科普鲁卢家族的,该整编整编,该裁撤裁撤,实在不好弄的,派到塞尔维亚或波多利亚,让他们与奥地利人厮杀就好了,早晚消耗得一干二净。
苏丹给不了加尼沙里军团帮助,国内因为改革而激化的矛盾也远水救不了近火,孤悬波多利亚战场一隅的这支部队注定要用自己的生命与敌人消耗。尤素福使出了浑身解数,自我感觉已经把握住了战场上每一个关键环节,但依然无法避免地失败了——计划是由身经百战的将领制定的,没有问题,执行的却是贪生怕死的老兵油子,有大问题!
东岸大使熟读史书,对“历史糟粕”非常了解。他建议,通过战争的方式消耗加尼沙里军团,即不给他们补充新兵的机会,一个团打残了,就与其他团合并,以时间换空间,最终达到消灭加尼沙里军团的目的——唔,此举颇有蒋委员长消耗军阀的风范。
半小时后,即便再不甘,尤素福依然在部下们的簇拥下,带着残存的部队,遗弃了大量军资火炮,狼狈逃往了东南方向。那里驻扎着新军的一个师,看在同为苏丹和大维齐效力的份上,应该会拉他一把,令其得以整顿部队,收拢溃兵,尽可能保存更多的元气。
关键时刻,赫拉伯里找到了东岸人,提出了他想整体解散加尼沙里军团这支靡费无数粮饷,结果战斗力还不到五的部队的想法。他也提出了替代方案,就是东岸教官帮忙组建的奥斯曼新军,目前有四个师三万余人,花钱并不比五万多人的加尼沙里军团多多少,但战斗力却是天壤之别。
加尼沙里军团,现在被分割使用至各个战场,总兵力已不足四万,再打一年,谁都不敢保证会不会被打光。而没了兵的光杆司令,还有什么权威?赫拉伯里一纸命令就能轻易处死,跟野草一样贱。
但作为一支有悠久历史和无上荣光的部队,加尼沙里军团牵扯众多,并不是那么好摆弄的。以前并不是没有有识之士认识到问题所在,但他们所做的却多是裁撤而不是撤编,如今赫拉伯里想让这支部队整体消失,可想而知难度极大,甚至就连政治盟友们都会反对他。
那些波兰人也是蠢货,十足的蠢货!你们北边的华沙政府宣布你们是叛逆,正在想办法南征,要消灭你们这个可怜的克拉科夫政府呢,结果还给奥地利人当狗,到波多利亚来消耗兵力,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是的,就是腐朽。虽然侯赛因时期曾经裁汰老弱,并补入了不少来自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贫苦农牧民子弟入军,不再搞那些可笑的“血税”关系户了,但十年时期过去,这支部队又一次变得暮气沉沉,战斗力大降。这就像病毒传染一样,加尼沙里军团本来风气就不行,虽然将一批老油子扫地出门,但仍然剩下了不少混子,新人进来后,一开始可能还能“纯洁”一点,但十年时间过去,他们基本上也都被“污染”了,变得不再那么纯粹,不再那么有进取心,这从赫拉伯里初期的几次闹饷和兵变就能看得出来。所以,不整治真的不行了!
波多利亚被你们占领也不过两百多年,当地有乌克兰人、鞑靼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且人数并不少,波兰人的人口优势十分有限,真当这是你们天经地义的领土么?指望靠首府波多利亚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只能说脑子坏了,或者说为了换取奥地利人的支持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局势如此窘迫,那还是祝你们早早被华沙政府消灭干净吧,那样说不定还能让更多的南方波兰人活下来,否则迟早被奥地利当做炮灰全消耗干净了。
到了赫拉伯里上台,初期因为加尼沙里军团在埃迪尔内卖了苏丹的缘故,不得不捏着鼻子给他们奖赏,因此没怎么动。随后,待政局日渐稳固,权力慢慢把牢之后,赫拉伯里最终还是决定对这支腐朽的军团动手。
赢得战场上的胜利后,奥地利人停止了追击,转而开始稳固阵地。波多利亚虽说原本是波兰领土,但被土耳其人占领了不少年头了,说是敌境并不为过。而且土耳其人吹破天的新军尚未露面,听说最近还有大量克里米亚鞑靼骑兵和西乌哥萨克雇佣兵进入波多利亚,这场面可是越来越大。若是首鼠两端的摩尔达维亚大公再出兵侧击特兰西瓦尼亚,那么奥军的后路就有被截断的风险,不可不防——虽然摩尔达维亚大公私下里向奥地利大公输诚,但谁也不敢真的相信这些墙头草的节操。
说到底,还是他们的主力(步兵)打不过人家,导致如此被动。加尼沙里军团在最近几十年里,被整顿过不知道多少回了。规模最大的是13年前,科普鲁卢家族的侯赛因帕夏将其从七万余人的规模裁撤到三万多,将大量吃空饷、混日子的关系户给剔除了出去,同时还清点人数,核实实际战斗人员的数量。
当然更让奥地利人担心的是东岸人的介入。最近几十年,他们在黑海西岸这一片扩张得很厉害,西乌克兰、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等国基本都是他们的商业势力范围,商站遍布各处,大量商人生活其间。波多利亚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飞地,也早早被东岸人纳入了其黑海“三河贸易体系”之中,当地出产的各类农产品多年来一直被转运到卡吉贝伊港(敖德萨),然后到哈吉分销。
指挥官尤素福狠狠地甩掉了军帽,右手上举,似要挥下,不过在看到对方后阵的匈牙利骑兵开始缓缓移动后,他又颓然放下了手。奥地利军队是老练的,不会犯下任何错误,这个时候若是出动骑兵,在他们攻击、袭扰对方步兵时,一定会遭到他们骑兵的截击,反而葬送掉最后的预备队。
战争打断了这种商业秩序。数万奥、波联军如洪流般涌来,东岸商人闭门自守,虽然没人找他们麻烦,但生意一定大受影响吧?奥地利人担心,东岸政府是否会“小题大做”,借这个机会发难,公然干涉奥、土、波三国局势。
山下的步兵几乎要被敌人打崩了。凶猛的波兰骑兵,连续冲垮了两个步兵团组成的大阵,随后跟着的波兰、奥地利步兵,使用他们娴熟的战斗技能,一步步挤压土耳其人的其他步阵,战斗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倾向于波、奥联军了。
不,他们似乎已经干涉了。第五混成团、新军第一师轮番进入北波兰,甚至还直接参加过几次小规模战斗,愈发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席卷西欧的战争刚刚签字停战一年,实际停战也不过两年多时间,奥地利尚未做好与东岸全面战争的准备,也下不了这个决心。对土耳其这个手下败将,他们有充分的信心,对东岸则没有,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高处立营的是土耳其人,大名鼎鼎的加尼沙里军团一部就在这边。他们在山上架设了大炮,司令部也设于此,一支骑兵部队隐藏在山坡侧面,随时准备出击。
世界第一强国的名头,还是很唬人的!
1714年8月11日,奥斯曼帝国波多利亚行省的某处小村庄外,来自各方的三万余军人正舍生忘死地拼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