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不平则鸣 > 重来人世了前缘

重来人世了前缘

可等到有人将上过药的贞哥儿扶过来后,徐母一瞧他的伤处,遽然间面色铁青,噤然不语。唐小郎亦是心上一沉,赶忙扶了贞哥儿去榻上歇憩。

徐阿母及唐小郎早占了其中一间屋子,见着徐三过来,先是一喜,又见她衣衫染血,接着便是一惊。幸而有金元祯唤了大夫过来,给徐三把脉开药,那大夫说不过是皮肉之伤,未曾累及筋骨,徐阿母噙着泪眼,这才算是安下心来。

待到贞哥儿起了轻微鼾声,这三人对视一眼,往外间走了几步。徐阿母眼眶微红,借着烛火,紧紧盯着徐三的眼睛,声音中是说不出的疲惫:

金元祯这地底暗道,往深处走上百余步,瞧着好似再无出路,其实却是暗藏机关。机关一开,又是五六间暗室,桌椅俱全,一尘不染。徐三捂着伤处,抬眼一扫,心知这宅子建起来的时候,金元祯便已做了两手准备,真可谓是心思缜密,常备不懈。

“老三,凡事有一,就不可有二。先前贞哥儿跟我一块儿被土匪掠走,因你来得及时,只被那妇人占去了些嘴上便宜。但因着这个,便只能将他嫁给郑七了。如今贞哥儿腕子上被女子咬去一块肉,这疮疤是去不掉的,以后只要郑七瞧见,她就会想起这档子事儿来,心里哪能好受的了?”

果不其然,待到金元祯下了密道,稍等片刻,便见阴影之中,徐三缓缓走了过来。她左肩受了伤,上半衣衫满是鲜血,步伐亦是十分沉重,然而即便如此,她却还是背着那黑丑女奴,待到有人接应,方才放开手来。

徐三想了想,勉强一笑,拍了拍她的肩,温声说道:“折腾了一夜,阿母还是赶紧歇下罢。待我上过伤药,贞哥儿那边,有我教他说话。”

她受了伤,那便要用药,便要花银子治。可是这样一个丑婢,值当花银子治吗?若是金元祯现下站在屋里,他定然要一脚踩死这丑奴,只是如今立在屋内的人,乃是徐三娘。有她在侧,金元祯也不好多说,只往地道深处走去。他清楚得很,依着徐三的性子,她肯定会将这丑奴救下的。

徐阿母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转身回了屋里。唐小郎瘪着小嘴儿,很是心疼地瞧着徐三,轻声唤道:“娘子,你伤在肩上,自个儿也瞧不清楚,还是让奴来给你擦抹伤药罢。”

这婢子长得面目黢黑,头发亦有些发卷,金元祯一瞥,便想了起来。这婢女,他有印象,往常是跟在姜娣身边伺候的,无名无姓,人都称其为“昆仑奴”——只因她长得与昆仑奴一般黑丑。

徐三对他笑了一下,转而坐到灯下。她爽快得很,解了外衫,拉下衣裳,这便将血肉模糊的伤处露出。她只当这伤处鲜血汨汨,瞧着恶心,哪知唐小郎看在眼中,见她钗横鬓乱,香肩微露,心上难免生出了些许悸动来。

金元祯闻言,挑眉一笑,不再多言,教了她如何关闭密道,转身便下了石阶。哪知他才下了三两阶,便见一个女婢浑身是血,只靠双臂,分外吃力地爬入了屋子里来,在这光洁精致的地砖上,划蹭出了道道血痕。

烛冷光微,唐小郎伸出纤细手指,沾了沾伤药,动作轻慢,给徐三涂起了药来。徐三也没料到那药猛一抹上来,竟激起了一阵针扎似的痛,惊得她肩膀狠狠一抖,衣裳往下滑了几分,微微露出了纱质抹胸的边缘。

徐三沉声应道:“你救了我,也救了我一家。这一回,你先下去,我替你断后,以防不测。”

她强忍痛意,死咬牙关,也不曾在意这事。唐小郎瞥了两眼那白皙肌肤,鼓胀胸脯,喉结微动,心猿意马,赶忙强压心思,给徐三涂罢伤药,又亲手替她拉起衣裳来。

徐三缓缓抬眼,看向面前之人。帘外鬼抓狼嚎,阿鼻叫唤,这男人仿佛全都不曾听见。他面带轻笑,一片淡然,只又催促她道:“怎么?你杀上瘾了,不想下去?”

徐三活动了下肩部,抬手系好衣带,漫不经心地抬头一看,却见金元祯负手立于门口,半点儿声响也无,也不知是瞧了多久。

好一个八方风雨的夜,屠城的、寻仇的、刺杀的,竟全都赶到了一块儿来!

她眉心一皱,心上有些不适,但一想这十四王又是救了她和贞哥儿,又在如此危急之时,腾了间屋子给徐家几口,便不在此处与他深究,只抬起头,缓声笑道:“十四王可有甚么吩咐?”

帘外哭喊四起,刀剑相击之声,声声入耳,令人心惊不止。徐三稍稍一思,便知这一回,屋外头的可不是土匪了,而是不知哪方势力,趁乱来杀金元祯。

金元祯勾唇一笑,沉声说道:“没甚么大事。只是本王的妾室姜娣,三娘先前也是见过的,她方才临盆,诞下一子,按着我大金的规矩,我来给三娘一家,送些莲子糕吃。”

金元祯轻笑出声,拍了拍那小子的脸,随即回身说道:“家事而已。走罢咱们,下密道。”

便好似在这大宋国内,平头百姓若是生下女儿,便要给邻人亲友送些姑娘果。在这金国,生了儿子,便要送莲子糕。不同的制度风俗,全都展现在了食物上。

那小厮痛得五官扭曲,却仍是咬紧牙关,一言不发。金元祯弯下腰来,欲要再问,却见那小子眼一瞪,头一歪,唇边鲜血溢出,竟是咬舌自尽,呛血而亡了。

再次听得姜娣二字,徐三心上还是会有些波动。她面上带笑,将那莲子糕接了过来,又与金元祯寒暄几句,正欲将他送走之时,忽地想起了甚么,抬起眼来,凝声说道:“先前我救下的那婢女,还请十四王帮忙照拂。”

他唇角微勾,回过头来,眸色阴冷,剑指那小厮额顶,沉声笑道:“谁人指使你的?你若老实交代,本王便饶你不死。”

金国重男轻女,那婢子生得肤黑,身材也并不纤细,且又是无名无姓的奴籍,徐三到底还是有些担忧。

金元祯瞥了徐三一眼,虽知她这是为了报自己的救命之恩,但这心里头,仍是止不住地愉悦起来。

金元祯挑眉笑道:“三娘放心,我派人瞧过了,她的伤在腿上,伤势不重。待她能下地走了,我叫她来见三娘。”

“小心!”徐三扯住金元祯胳膊,一把将他拉倒,随即抬脚一踢,正中那小厮的要害之处。小厮措手不及,痛呼出声,双膝一软,当即跪倒于地。

徐三点了点头,咬了口莲子糕,对他轻轻一笑。金元祯看在眼中,眸色微深,鬼使神差地抬起手来,想要替她拂去唇边碎渣。

徐守贞紧抿着唇,点了点头,不言不语,转身踩着石阶,没入阴影之中。徐三松了口气,回过头来,欲要与元祯说话,哪知才一抬眼,便见金元祯背后,那小厮面目狰狞,手举长剑,正要刺向金元祯的后背。

徐三心上一沉,不动声色地避了开来,随即轻笑道:“十四王,蒲察在上京可还安好?”

徐守贞小脸儿苍白,几无血色,薄唇微动,似是想说些甚么话儿。徐三见状,赶忙摸了摸他的头顶,柔声笑道:“快下去罢。阿母在底下等着呢。”

蒲察这名字,听得金元祯回过神来。他收回手,含笑敷衍两句,这便转身而去,回了姜娣房间。徐三凝望着他的背影,眉头越蹙越紧,不由起了疑心。

少顷过后,几人入得东院厢房。金元祯抬手按下机关,那密道入口不多时便现了出来。徐三低头一看,眼见得有层层石阶,通往地底深处,暂且安下心来,赶忙叫贞哥儿先行进去。

隔日一早,待到贞哥儿醒来,抬眼便见徐三娘坐在炕边,柔声对他笑道:“玉藻还没来的时候,都是守贞给我梳的头,搽的粉。眼下也没有外人,贞哥儿不妨试一回三姐的手艺。”

金元祯在旁瞧着徐三那脸色,再看看徐守贞腕子上这伤,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他勾起唇角,眸色晦暗,兀自盘算起来,只想着此事能否为他所用。

贞哥儿一慌,忙声道:“三姐不可,这不合规矩。哪有姐姐伺候弟弟的道理?”

徐三扯起谎来,能说的比真的还真。但是贞哥儿呢?他是个恪守社会规则的地道土著,自小养在宅院里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正经说话都羞怯脸红,更不必提说那些讹言谎语了。到时候郑七若是对他逼问,他定然是会露陷的。

徐三手上轻轻使劲,便将他按了个动弹不能。她持起篦子,替徐守贞梳着长发,缓声说道:“男嫁从妇,妇不在,便要听阿母和姐姐的话。这也是规矩,你若是不听,那才是不合规矩。”

那贼心妇人,拼死也要咬贞哥儿一口,多半打的也是这个主意。在这个女尊男卑的国度里,男子的贞洁,远高于男子的性命。她留下的疤,对于徐守贞来说,即是耻辱的烙印。

贞哥儿不识字,一听她这话,也被绕了进去,只低着头,分外乖顺,任着徐三为他挽发梳髻。

贞哥儿腕子上少了块儿肉,无论怎么养,都是注定要留疤的。而他这伤,乃是由一个妇人咬的,这便牵扯到了名节的问题。在徐三心里,名节不算甚么,能活下来才是最要紧的,可换作郑七,她又会如何以为?

徐三笑了笑,一边替他梳着,一边低声说道:“贞哥儿,三姐的话,你可记好了。你手腕的事儿,必须得咬死了,说是被郎君咬的。三姐不是在教你扯谎,也不是在教你欺瞒郑七,三姐这是在教你替娘家着想,也替你自己着想。你不曾被那妇人占去便宜,说了反倒让郑七多想,倒不若小事化了,就此不提。”

夜里炎燥无风,哭叫悲号四起,昔日簇锦团花的燕乐城,此时已沦为天愁地惨、流血千里的人间地狱。徐三紧紧搀扶着贞哥儿,心中却犯起了愁,兀自思虑道:

贞哥儿垂着头,满眼是泪,怯生生地道:“儿,儿不是能撒谎的人。七姐她,她也不是能轻易瞒过的人。”

他朝着徐三笑了笑,转身唤那小厮,叫他与徐三娘一同搀扶徐守贞,接着便迈步上前,引着徐三往东院走去。

徐三笑了笑,轻声问道:“郑七她到底待你如何?”

可偏在此时,蒲察被元祯支回了金国,那牙郎递来的消息,自然就送到了金元祯这儿来。徐三说服村匪的事儿,蒲察早先跟金元祯提过,此时元祯听过之后,稍稍一思,便明白了始末究竟。可他为了能英雄救美,让徐三念他个好处,便将此事按下不提。

贞哥儿低头不语,徐三瞧在眼中,眸色一暗,又皱眉说道:“她待你不好?若是不好,你也……”

金元祯自是知道此地不宜久待。蒲察此前为了对徐三娘守株待兔,特地吩咐了全城的庄宅牙郎,叫他们一听着有自称徐三的,便将她领来金元祯这宅子。而先前这些村匪,为了寻仇,暗中派人进城,四处打探徐三的消息,有那牙郎听了这名字,心中起疑,便想着要通报蒲察。

贞哥儿赶忙出声,摇头打断道:“不是。她待儿不错。只是她性子厉害,管儿管的严。儿既是她的夫郎,亦是她手底下的兵。”

她眉头紧蹙,低头一看,便见徐守贞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而那又细又白的手腕之上,齿印犹在,凹陷一块,鲜血汨汨,令人触目惊心。徐三心上咯噔一下,但也顾不上思虑过多,一把将贞哥儿搀起,转头对着金元祯说道:“多谢十四王相救。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还是赶紧进密道罢。”

徐三原本还想让他撒谎,瞒过郑七,此时一听,当即沉下脸来,冷声道:“撒甚么谎?只管跟她直说。她要是心有芥蒂,三姐便将你接回来。贞哥儿,咱又不比她低一头,凭甚要听她管?你是她夫君,跟她平起平坐,可不是她买回来的小侍,垂着手等她吩咐。”

徐三蹙了下眉,抬眼一望,便见那领头之人,锦衣玉带,面目俊美,正是东院那位十四王,汉名唤作金元祯。她心上一松,赶忙立起身来,一边匆匆出言,向他道谢,一边俯身将贞哥儿自床底拉了出来。

徐三见贞哥儿低头不言,叹了口气,又皱眉劝道:“守贞,你可要想明白了。以郑七的身手和本事,只要她命够硬,这官儿肯定是越当越大。就按着女主外,男主内来说,你是要在府里管事的,要替她操持家业,总这般羞口羞脚、畏首畏尾的,你又如何当得起一家主夫?”

即在此时,打从屋外忽地闯入两人。那二人手持长剑,剑花一闪,几个土匪还未曾反应过来,便见脖颈处鲜血喷涌,双眼大张,遽然倒地,再无声息。

她话及此处,不复多言,手上十分利落地替徐守贞挽了个发髻出来。贞哥儿眼圈发红,半晌过后,总算是抬起头来,对徐三凝声说道:“三姐的话,儿听进去了,以后也会想着改的。”

她紧贴床板,横握长刀,眼神凶狠地看向面前三四匪徒,鹰瞵鹗视,困兽犹斗。那几个匪徒一撞上她那眼神,心头竟没来由地有些发凉,几人对视一眼,狠下心来,各执刀剑,提步便要朝徐三砍来。

徐三对他一笑,摸了摸他的头,总算是暂且安下心来。

贞哥儿痛到极点,血泪盈襟,小脸儿苍白如纸。徐三心上一沉,也不知打哪儿来了力气,一把便将那妇人掀倒,又将她手中长刀夺过,接着便凑到贞哥儿边上,将他完全护在身后。

却说身处地下,不见天日,若非金元祯差遣小厮,每日过来通报时辰,只怕徐三还真是摸不准今夕何夕,是晨是昏。几日过后,徐三想要到姜娣屋里,问问金元祯地上到底是甚么情况,哪知才一出门,便见门口立着个肤黑女子,正是她那日救下的昆仑奴。

鲜血汨汨而流,痛感乍然袭来。右肩被砍,徐三的右手难免也使不上力气,她身底那妇人见状,又将身子抽出了几分,瞥了徐三一眼,冷笑一声,低头便扯住贞哥儿的细白手臂,朝着他那手腕上张口一咬,生生咬掉了小半块肉下来!

徐三一扫,见她收拾得干净整齐,这才放下心来,含笑问道:“妹妹的伤可好些了?”

徐三一急,只恨镖刀已然用尽,不然定能结果了这恶妇。她别无他法,干脆扑了上去,与那妇人缠作一团,死死将其压紧,咬牙决不放松。旁的匪徒见了,赶忙过来替同伙解围,一刀便砍到了徐三右肩之上。

哪知她话音才落,昆仑奴便伸手将她拉入屋内,掩上门扇,当即跪倒于地,额头死死抵着地,沉声说道:“多谢三娘救命之恩。”

这小郎君哪有甚么力气可言,方才苦撑那一会儿,已然到了极限。此时这妇人一扯,他惊呼一声,半个身子便被拉了出来。

徐三连忙弯腰去扶,可昆仑奴却死活不肯起来,只又沉声道:“三娘,我虽不识字,但我力气大,小时候曾跟着人家杂耍卖艺,身手灵活,有些功夫拳脚。三娘若是将我带在身边,我定能护三娘周全。”

徐三娘眉头紧皱,气血上涌,大步上前,一把揪住那提刀妇人的后领,一拳打倒了她的脸上。那妇人右脸被她打得红肿,却朝她冷冷一笑,并不回击,又趴下身子,死命拽起了贞哥儿来。

徐三扫量着她,又问了问她旧时经历,倒也不急着答应她,只说她的身契还在金元祯手中,要去问过他的意思,才能给个答复。

徐三心上一惊,急躁起来,匆匆用长棍挑翻几人,不再恋战,一手支起窗子,翻身跃入厢房之内。身后几名匪徒见状,也纷纷涌了进来,徐三沉心静气,抬眼一扫,便见贞哥儿躲到了床底,而那提刀妇人,正一个劲儿地强扯着他的胳膊,欲要将他拉出,亵辱一番,也好泄愤。

待到徐三去了姜娣屋中,不曾看见姜娣,只看见金元祯抱着个婴儿,含笑逗弄,眉眼间满是父爱。徐三见着这般小孩,忆及自己前生,难免有些感念,心上一软,也上前逗起了那孩子。

只可惜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她虽杀了几人,但却还是叫那提刀妇人钻了空子,趁她不备之时,钻入了厢房里去。

哪知金元祯一见着她,勾唇一笑,缓声说道:“我抱了许久,手臂酸麻,三娘既然过来了,就帮本王哄上一会儿罢。”

混乱之间,其余匪徒也涌了过来。徐三独身一人,这棍法也才学了不过半年,袖中镖刀虽也仅剩不过一二,只凭着满腔孤勇,以及定要护住贞哥儿的热血,嚼齿穿龈,拼尽全力,与一众匪徒打杀不休。

徐三想了想,唯恐站着抱那孩子,再生出甚么差错,便坐到床沿,抱起孩子,轻言慢语地哄了一会儿。

她眼瞧着那妇人提步过来,要往厢房里头闯去,赶忙咬紧牙关,张口喝道:“守贞,从那头窗子跳出去!”话音落罢,她手持长棍,便朝着那提刀妇人攻了过去。

前生怀孕之时,她被袁震逼得辞职在家,也没多余的事可做,只能忙着胎教,看各种育儿书籍,还和袁震一起上了不少课,因此也有些哄小孩的经验。此时看着怀中这乳声乳气的小儿郎,徐三只觉得自己身上这戾气都去了几分。

徐三和许多人讲过道理,但是对上这穷凶极恶之徒,鱼死网破之辈,道理是顶不上用处的。

金元祯在旁凝视着她,唇角微勾,心中很是愉悦。古人管这氛围,叫做“拥孺人,抱稚子”,现代人说的俗气一些,唤作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令金元祯心上很是异样,有些贪婪地看着这画面,恨不得此时此景,长有长存。

徐三娘脸色微变,还来不及出声,便见一个粗壮妇人,手提长刀,狞笑道:“你弟弟,我在村子里见过,他在的那辆马车,还是我架回去的哩!这小子长得秀气,当初没占着便宜,今儿个可绝不能放过了。”

那孩子也与徐三有缘,在她怀中躺了一会儿,便被她哄得安稳睡去。徐三小心将他搁到软榻之上,这才立起身来。二人往外走了几步,徐三便开门见山,道明来意,一问了上头的状况,二说了昆仑奴之事。

贞哥儿这声音虽不大,可院子里的人,却也都听得清清楚楚。

金元祯稍稍一思,轻声道:“方才有人递来了消息,说是匪军虽已被斩杀大半,但仍有些许余孽,流窜城中,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我劝三娘,还是在此处多待上两日罢。”

她心思才定,哪知屋子里头,贞哥儿听着响动,已然从梦中惊醒。那小郎君倚在窗下,已然慌了神儿,哑着嗓子唤道:“三姐?三姐可在外头?”

他顿了顿,又沉声笑道:“至于这昆仑奴之事,她往日跟在姜娣身边伺候,而姜娣才生了孩子。我要想从姜娣身边要人,也要问过她的主意。”

还好,还好。这些人只知她在这儿,不知贞哥儿在屋里头。只要她想个法子,将这些人引走,定能护弟弟周全。

其实他说这话,分明就是不想让徐三如愿。姜娣算甚么,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妾室罢了,他想要她身边的奴仆,哪里还用问过她的意见?

若只有她一人,她或还能兵行险招,想个法子,全身而退,可现如今贞哥儿还在屋子里头,她要想带他一块儿走,就非得想出个万全之策不可。

元祯一口一个姜娣,徐三听着,没来由地感觉心中不适。她点了点头,接着又抬起眼来,缓缓问道:“蒲察近些日子,可曾给十四王送过信儿?”

徐三一听,心上一紧,知道这眼前几人,乃是先前她设计除过的村匪。除没除干净,剩了几条漏网之鱼,没想到却在今夜找上门来。

金元祯瞥了她一眼,唇角微勾,轻声道:“不曾。”

徐三后退数步,立于檐下,便听得其中那领头妇人狞笑道:“姓徐是吧?徐三娘,徐挽澜,没错吧?你不认得我,可我识得你。你骗得我们一村人,自投罗网,死的死,伤的伤,原本三十余户人家,就剩了我们这几个命大的。反正老娘已是穷途末路,如今能杀了你报仇,也算是没白来燕乐一趟!”

徐三倒也不曾失落,面上也没多余的表情。她深深看了金元祯一眼,又含笑与他闲谈几句,这便转身而去,回了屋内,告诉徐家老小,不日即可归于地上。

那小厮已然吓得魂飞魄散,一把扯上唐玉藻,忙不迭地拉着他一同跑走。这二人走后,徐三握紧长棍,才要去屋内喊醒贞哥儿,却忽地听得院外脚步声杂,回头便见一队土匪手持各样刀剑,男女老少皆有,大步走了过来。

两日过后,适逢六月中旬,金元祯果然派了人过来,说是城中流匪已清,可以返于地上。徐阿母近些日子身子不大好,久处地下,不见天日,呼吸都不大顺畅,如今听说可以出去了,自是欢天喜地,赶忙带着贞哥儿去了地上。

徐三笑了笑,轻声道:“我带上贞哥儿,马上就过去。”

徐三却是不急着出去,她对金元祯起了疑心,对于那个去了几次都不曾见着的姜娣,亦是好奇不已。这日里临走之际,她又去了姜娣屋中,哪知抬眼一看,只昆仑奴在那儿收拾行囊。

唐玉藻直直地盯着她,眼圈发红,哽咽道:“那娘子何时过来?”

徐三蹙了蹙眉,步上前去,缓声说道:“妹妹,我对你实在是过意不去。先前我问了几次十四王,他都说姜娘子不肯放人。你这几日在她身边伺候,可曾探过她的口风?”

她瞥了眼躲在树后的东院小厮,顾不上多说,一把扯了他出来,又将唐玉藻推到他那边,沉声说道:“赶紧去东院。想活命就用跑的。”

昆仑奴见她对自己如此上心,不似旁人,或是百般嫌弃,或是以势欺人,自是无比感动。她不是傻人,经过这几日,也明白过来了——姜娣是个没脾气没主见的,她哪里会不愿放人,分明是十四王不肯放人。

徐三抹了把溅到脸上的血,眉头紧皱,对着唐玉藻急声说道:“土匪进城了,看样子是要屠城,挨门挨户的杀,一个都不放过。先前东院的人过来送了信儿,说是东院有地道,能躲上不少时日。阿母已然过去了,就差你跟贞哥儿了。”

她昆仑奴,不过是个黑丑贱奴而已,入不得十四王的眼。但是显而易见,徐三是不一样的,十四王对她另眼相看,所以才又是不准姜娣回屋,又是不许她要走昆仑奴,甚至明明地上已经平安,他还要骗她多待两日。

唐小郎稍稍安心,又定睛细看,便见徐三袖间寒光一闪,也不知抛出了甚么东西,紧接着,地上那些还在哀号痛骂的妇人们,便个个都没了声息。唐玉藻定了定神,赶忙从柱后走出,急急走到了徐三身侧。

昆仑奴深深看着徐三,随即又低下头来,边收拾着床褥,边声音嘶哑地道:“娘子说让奴伺候惯了,她要坐月子,少不得人。而且,会说汉话的奴仆也不多,她想听汉话,所以才留了奴。”

唐玉藻吓得不轻,瑟缩着身子避到柱后,团扇掩面,视线在院中四下搜寻。他只见徐三娘手持长棍,横臂一扫,俯身一击,动作快得看也看不清,不一会儿便将几个粗壮妇人全都打倒于地。

这理由倒也说得过去,但徐三听着,心中疑虑却是愈发深重。她面上不显,只又含笑叮嘱了昆仑奴两句,哪知就在她将走之时,昆仑奴压低声音,宛若蚊呐一般,沉沉说道:“小心十四王。”

唐小郎一个激灵,当即精神起来。他揣着团扇,急步出门,摸黑一瞧,便见着院子里头刀光剑影,鼻子一嗅,满满都是血腥之气。

小心十四王!

有他在旁伺候,贞哥儿渐渐睡熟,盹觉起来。唐小郎虽不曾入睡,但也是意识愈发涣散。哪知就在唐玉藻才合上眼时,忽地听得门外一阵喧哗叫骂,恍惚间又听见徐三正唤着他的名字。

徐三面色如常,转身出门,由小厮引着回了西院。待到旁人各忙各的去了,只余她一人坐在唐小郎收拾过的书案边上,徐三张开手掌,却见手心之中,竟沁出了薄汗来。

唐小郎还要再说,贞哥儿却已然两颊发红,双眼紧闭,佯作已经睡熟,兀自打起了盹儿来。唐玉藻轻轻一笑,不再多说,慢悠悠地给他摇着团扇,自己则倚着床帐,听着帘外蝉鸣,歇起了神儿来。

她眼睑低垂,假作读书,实则发了会儿怔。半晌过后,徐三勾唇轻笑,摇了摇头,只觉口舌发干,便想唤唐玉藻进来倒茶,哪知便是此时,门外响起一阵铿然有力的脚步声来。

他压低声音,又轻轻对贞哥儿说道:“奴算是瞧明白了,女人啊,到了炕席上头,多半还是爱硬的。你看你阿姐,往日也是老练通达,可你瞧她找的郎君……”

徐三耳朵灵,一听那走路的声音,就晓得是郑七蹬着军靴过来了。她搁下书卷,起身出门,心上一思,抢先开口,笑道:“七姐这可不好,进门先来我这儿,若是让贞哥儿晓得了,岂不是要怨我?”

唐玉藻笑了笑,只当他是害羞,不再追问,只细声细气,缓声笑道:“你可还记得奴说过的?这女人啊,床上床下,多的是两副模样。往日里呢,咱们要给娘子面子,必须得轻言慢语,云娇雨怯的。可到了榻上,就要摸清女人的性子,她喜欢软的,便来软的,她爱硬的,便给她上硬的。”

郑七沉声应道:“方才看过他了。”

贞哥儿的脸色变了又变,半晌过后,仿佛很是困乏,半闭着眼儿,蹙眉说道:“这等事,你便不要问了。倒不是不合规矩,只是儿如何说得出口。”

先前徐三与贞哥儿说定,要对郑七实话实说,绝不相瞒。她此时瞧着郑七神色,虽带着些许倦怠,但也说不上是难看,心上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只兀自疑道:郑七脸色还过得去,却不知贞哥儿到底说了没,说的又是否是实话。

两人因都是男子,且都是娇娇弱弱的小儿郎,往常便走得亲近。唐小郎倚在榻边,手持美人团扇,给他扇了会儿风,接着便暧昧笑着,对他轻声问道:“贞哥儿,你那娘子是个赳赳武夫,瞧着便是个有劲儿的,却不知到了床笫之间,又是如何待你的?”

眼下郑七绝口不提守贞腕上伤处,而徐三呢,生怕两边口径对不上,便也不提此事。二人半掩门扇,又唤来唐玉藻倒茶,接着就说起了城中局势来。

数日过后,六月之初,因郑七要随军作战,贞哥儿便搬回了西院里,与娘家人同吃同住。这夜里天气燥热,炎风炽炽,贞哥儿躺在榻上,浑身是汗,便唤了唐玉藻过来,劳他给自己扇风。

徐三抿了口茶,便听得郑七叹了口气,沉声说道:“如今我真成了瑞王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至于她为何一心入仕,就像当初面对蒲察的问题一样,她的答案,从来不曾变过——她为的不是家国天下,为的是一己之私。她心中有一杆铜皮铁秤,她要它是平的,只要她活着,它就是平的。

徐三皱眉道:“弟妹何出此言?”

她若是和他们有缘,能再与他们共处十年、二十年,或许这喜欢,也就慢慢转化为爱了。但是来不及,一切都来不及。她心里清楚得很,都只是喜欢而已。

郑七垂眸道:“你可还记得,在城中管我们的领事的,乃是孙牧手底下的人,向来跟我过不去,一心想让我死在匪军刀下,她也好向上头交差。哪知此次匪军破城,反倒是她死在了土匪刀下,而她是领事的,城门被破,这罪过也算到了她头上。”

爱和喜欢是不同的。说来可悲亦可笑,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她都不曾真的爱上过谁。她怜惜晁缃,亦喜欢他的清朗与温柔;她对蒲察心软,亦因他的热情与付出而心动。

言及此处,她轻轻笑了一下,缓声道:“而我倒是个命大的,非但没死,还因砍杀了土匪头目,救了侯大将军一命,落下了大功。瑞王迫不得已,只能升了我的官,我如今也算是正八品的宣节校尉了。”

夜里徐三带着醉意,回了榻上,半梦半醒之间,心中终是有了答案。

侯大将军,乃是官家派过来剿匪的。徐三一听,连声贺喜,又使出那夸人的工夫,哄得郑七这般冷厉人物,都不由勾起了唇角,摇头失笑。

蒲察之于她而言,是寂寞时的慰藉与心软,还是受伤后的自我补偿?她到底更喜欢晁缃,还是更在意蒲察?她所向往的小日子,是否只是自欺欺人?或许她生来就爱权力,就像前世一样,她是个十足的事业型女人,说甚么为了晁四而报仇,为了世间不平而鸣,都只是冠冕堂皇的虚伪借口?

可徐三却不知道,那孙牧派下的领事之人,并非死在土匪刀下,而是死在这郑素鸣的手底下。当日城中大乱,郑七何其心狠,知道今日若是不除这领事,以后只怕再无良机,便趁人不察,抄到那浴血奋战的领事身后,掏出袖中匕首,深深扎到了那妇人的脖颈中去。

崔钿这一番话,竟令徐三一时答不上来。

两人言来语去,谈笑自如,却是各怀心思,各有欺瞒。少时过后,恰逢晌午,徐家老小又一同用膳,自是一场欢喜。酒席之间,徐三不动声色,瞥了贞哥儿几眼,却见他神色恹恹,长袖将腕子掩得严严实实,只吃了几口郑七给他夹的菜,其余时候,却是不曾动筷。

崔钿回过头来,淡淡抬眼,轻笑道:“要么你就是真想当官儿,不是为了卖花郎,要么呢,你就是没那么喜欢金国汉子。徐老三,你到底是前还是后?”

徐三有一瞬间,甚至有些后悔。

崔钿定定地盯着她看,看了许久之后,扭过头去,轻声叹道:“你不是冷心冷肺,你只是没那么在意他,至少他在你心里头,比不过卖花郎去。不然呢?你能为了卖花郎,寒窗科考,入仕谋权,将你这后半辈子都搭进去,可你却不能为了蒲察,留在燕乐,与他过和和美美的小日子。”

徐守贞这般性子,断不是能操家持业的人,只适合嫁个小门小户,或是男耕女织,或是做些小本营生。郑七虽说是个十足的潜力股,以后这官只会越当越大,但她对于贞哥儿来说,当真是合适的妻子人选吗?

徐三一怔,半晌过后,低头笑道:“娘子对我,是知根知底的。先前我在寿春,人家都骂我贪财好贿,见利忘义。我没变过,我还是个冷心肠的。”

只是后悔又有何用?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姻缘,彼时彼境,郑素鸣也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徐三她能做的,只有尽快强大起来,盼着郑七能看在她的面子上,对贞哥儿也好些。

徐三见她身处“敌”营,却还一心想着自己,替自己亲眷担忧,心上自是一动,赶忙出言,又给她出起主意来,教她如何与瑞王周旋。崔钿心不在焉地听着,半晌过后,又与她玩笑起来,一个劲儿地问她——蒲察走了之后,她心里可会空落落的?

这日饭后,徐三还来不及拉着贞哥儿,细问他到底是怎么跟郑七说的,郑七便已带上贞哥儿,匆匆离去,回了自家院内。

她晃了晃杯中浊酒,倾身向前,目含忧虑,低声说道:“徐老三,近些日子,少出门,好好在院子里待着。郑七她身在前线,贞哥儿也没人照看,我看你还是先把他接回来罢,不然等土匪打进来,你弟弟那花容月貌的,难保不会惹出事来。”

依着郑七的话,燕乐城中的匪乱虽已平定,但整个北方,仍有不少土匪作乱。这一回,官家已下定主意,定要调遣各地军队,一举将土匪剿灭。而接下来的这些日子,郑七便要随军转战多地,至于贞哥儿,她觉得不能总住在娘家,也该练练他独自撑门立户的能力,故而才将他带走了去。

崔钿点了点头,扯唇一笑,漫不经心地道:“反正官家已知她要谋逆,我该做的,也都做完了。幸而三军包抄这事儿,瑞王也没往我身上想。至于这之后的事儿,我也顶不上甚么用了,管都懒得管。”

徐阿母刻意交待了徐三几回,说是郑七不喜贞哥儿老和娘家人来往,便让徐三这些日子,少去郑七院子里看弟弟。可徐三哪是听话的人,想着郑七不在,时不时便去找贞哥儿说话,给他送些衣物及吃食。

崔钿所言,徐三先前也从郑七处听过些许。她眉头紧蹙,沉声说道:“足兵足粮,瑞王再没有理由募兵。她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平定匪乱,以期大得民心。”

只可惜她和徐守贞,到底不是一类人,就算这些年来一同长成,也总有一层拂不去的隔阂。贞哥儿嫁人之后,更是秉持着出嫁从妇的观念,偏听郑七所言,对她也不再交心。徐三明里暗里问了他几次,贞哥儿都只是敷衍过去,并不多说。

崔钿扯了扯唇,朝窗外一瞥,眼见得大道之上,闭门关户,冷清寥落,她不由垂下眼来,压低声音,缓缓说道:“官家派下的兵马,三面包抄,致使匪军无路可退,只能朝着燕乐城加大攻势。瑞王早先约莫是跟那些匪徒做了买卖,许了人家好处,哪知半路杀出了几路军马,杀得土匪死伤相藉,血流成渠。那些匪徒以为瑞王出尔反尔,火冒三丈,便想着,倒不若拼个鱼死网破。我这几日,打探了消息,说城门口快挡不住了,土匪不日即会破城。”

转眼即是七月中时,燕乐城中,虽不似从前那般繁华,但也慢慢有所恢复。这日恰逢休沐,徐三见过崔钿,出了莺花巷外,正欲径自走回院中,顺路再去贞哥儿那儿瞧上几眼,哪知才一走上大道,便见面前横着一辆马车,挡住了她的去路。

徐三挑眉笑道:“正是。知进知退,知存知亡,知得知丧,能做到这六个知字,卢莼可堪一用。”

徐三才要绕过,却见那小厮从车上跳下,用金语说是十四王请她上去叙话。徐三一听,顿了一顿,随即面色如常,上了车架。

酒过三巡,卢莼先行拜辞。待她走后,崔钿吃着下酒菜,闲闲说道:“瞧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她倒是个有脑子的。辞官之前,还记得借着知县这位子,赶过来与我吃一回酒。不错,有点儿眼力。”

金元祯一袭玄衣,面貌俊美,正手执玉盏,轻抿浊酒,坐于榻上。若说他与往日有甚么不同,就是他平日里总是将发髻高挽,作汉人打扮,而今日他却披散着头发,似蒲察那般,挑出几缕编作细辫,恢复了金人扮相。

卢莼看了眼她,随即举起杯来,抿了口酒,笑道:“三娘子连莼菜采收的时日都晓得,来年殿试,必当蟾宫折桂,诗成得袍。”

徐三也不说话,掀摆坐到他对面,神色淡淡,脂粉未染,一派清秀。金元祯饮尽杯酒,随即倚着车壁,目光灼灼地盯着她,勾唇笑道:“你是何时认出我的?”

徐三闻言,又抬腕替她倒酒,并温声笑道:“晋人有莼鲈之思,卢知县亦有古人之风。眼下正值五月末,待你回去,正是七月,莼菜也该采收了。”

徐三并不看他,轻声道:“早就觉得你不大对劲,后来进了密道,成日里不见天光,也不知怎的,猛地想起了袁震这个名字。”

入仕两年有余,说明她正是凭着上回科考,一脚迈进这官场里的。

金元祯近乎贪婪地凝视着她,轻轻笑道:“那你怎么不搬走?怎么我今日叫你上车,你也不推托?”

卢莼知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却仍是眯眼而笑,应声道:“三娘子,我这名字里带个莼字,乃是因为我家里头,是靠种莼菜糊口饭吃的。而我最爱吃的,就是那一道莼菜鸡蓉豆腐莲蓬汤。我入仕两年有余,一直待在北方,半口莼菜都没吃过,实在是忍不下了。”

徐三抬起眼来,分外坦然地直视着他,平声道:“有甚么好避的?这院子这么便宜,你愿意给,那我就愿意占这便宜。我若没猜错,你今日叫我上车,也是因为你要回上京去了。你好歹也算是我的故人,夫妻一场,没甚么可避着你的。”

虽说心中已猜得缘由,但徐三还是故作惊讶,问了那卢莼为何新近升官,便要辞官还乡。

金元祯笑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声音低沉道:“江笛,跟我走罢。既然你活着,我也活着,从法律上来说,我们的婚姻就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是夫妻。爱情,权力,金钱,我会给你所有你想要的。上天安排我们重聚,就是为了让我们弥补之前的遗憾。江笛,这是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