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他也莫名地兴奋了起来。
对于蒲察来说,这种感觉,真是怪异极了。
虽说同乘一马,但徐三也不曾和他贴得太近,隔了约莫两指的距离。然而即便如此,蒲察却也已经是面红耳赤,想入非非,待到徐三跟他说话之时,这位大商人才堪堪回过头来,咧嘴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三娘你,说什么?我、我没听着。”
徐三挑了下眉,抬了抬下巴。蒲察会过意来,稍稍犹疑了一下,到底还是翻身上马,坐到了徐三身前——
徐三轻笑着摇了摇头,翻身下马,站稳身形,随即于那花灯之下,仰起头来,边轻抚着马背,边缓声笑道:“我说,我到了。这匹马,你骑走罢。”
蒲察眼睛一亮,连忙应声道:“受得住,受得住。”
蒲察一怔,猛地抬头,却见眼前所见,正是那远来驿站。男人一笑,故意重重叹了口气,毫不掩饰自己的失落之情。
徐三轻叹一声,往后坐了坐,随即低头道:“你这马,受得住两个人吗?”
他遽然稍稍弯下腰来,紧紧盯着徐三的眼睛,目露期待道:“小师父,明天来不来教我?”
徐三瞥了他两眼,也不多说,脚踩马镫,翻身而上。她手勒缰绳,居高临下地看了蒲察一会儿,眼见得他打着赤膊,却还满头是汗,只顾着咧嘴傻笑,到底是心软了下来。
徐三笑道:“不敢不敢。打从明日起,你也是我的小师父了。”她稍稍一顿,又正色道:“蒲察,我可是一心向学,你啊,可不要糊弄我。金文,我是定要学会的。至于算学……”
徐三轻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要走。蒲察瞪大了眼睛,连忙又将她唤住,随即抿了抿唇,咧嘴一笑,无奈道:“只这一匹,你骑走罢。”
徐三低笑道:“你若是不会,也不必逞能了。还有那功夫,学起来绝非易事,你若要教我,可得对我严些,你若觉得我并非可塑之才,那就教我些小把式罢,也不必太强求。”
蒲察轻轻唔了一声,不复多言,但那副心思,已然是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
蒲察的神情也认真了起来,他薄唇紧抿,浓眉微蹙,有些着急地道:“三娘,我不欺你。前两日你教我习字,很是认真,我,我……我分得清的。我,我那个你,是一回事,教与被教,则是另一回事了。”
说罢之后,蒲察对那小厮急急招了两下手,那小子会过意来,连忙将马牵了过来。徐三把着眼儿一扫,红唇微抿,似笑非笑地对蒲察道:“只这一匹?”
我那个你?这算是甚么话?徐三不由失笑,脸上微红,别开了眼来。蒲察见她如此,只觉得她这柳眉春面,娇娇笑靥,愈看愈是好看。
蒲察见她要走,也不敢逗她了,眨着琥珀般的眼睛,连忙将她喊住,对她殷勤道:“别。我送你罢。我有马,小厮有马。”
眼见得徐三又要哄他走,蒲察直起身子,手握缰绳,又痴痴对她笑道:“三娘,你今夜真美!”
徐三无奈失笑,摇了摇头,随即回过头来,对他说道:“好了,受人所托,忠人之事。我帮了你忙,你可别忘了你许给我的好处。天色已晚,你赶紧回去,洗洗你这身臭汗罢,我还有事在身,先走一步。”
这话说罢之后,蒲察只觉得自己双耳发热,胸膛里的那一颗心,此时亦是胡奔乱撞。徐三却只笑了笑,轻轻瞥了他两眼,这便转身,掀起门帘,进了远来驿内。
徐三在女尊国内待了数年,不觉间竟养成了习惯,一看见男子脱衣,便下意识稍稍别开了眼来。蒲察见状,咧嘴一笑,故意离她近了些,纠缠她道:“三娘,我问了你,好几次,你都没说过话。你说啊,我的胸,到底好不好看?”
蒲察坐于马上,正不住回味着她那笑靥之时,忽地听得前方有人轻笑道:“晃斡出,这是被哪家美人迷住了?”
二人下了祭台,蒲察已是满身大汗,也顾不得许多,当即便脱去大氅,丢到了赶上来的小厮手中。这还不够,他两手一扯,又光起了膀子,露出了那肌肉虬结的上半身来。
晃斡出乃是蒲察的名字,他的全名便是蒲察晃斡出。而眼前之人,不但知道他的名字,且说的还是十分地道的女真语。
蒲察挑眉笑道:“三娘,你这是在,心疼我的脸吗?”
蒲察眉头一皱,抬起头来,这一看,不由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来。他驱马上前,爽朗笑道:“十四郎!”
徐三一笑,又道:“你这面具,倒也有些好处。那人打你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敢打你的脸,也免得你鼻青眼乌,头破血流了。”
那人微微勾唇,眸中神色,却是分外阴晦深沉。
那二人龙腾虎蹴,各显神通,大战了十数回合,赚得了底下百姓不少喝彩声,这才算是收锣罢鼓,就此休战。徐三眼见得这戏作罢,连忙走上前去,欲要搀扶蒲察,哪知蒲察却是避了开来,一手摘掉面具,一边露着那口大白牙,笑道:“男子汉大丈夫,不准你扶。”
此时的远来驿内,因那掌柜的生了炭火,倒是比外头暖和许多。徐三掀帘而入,走了两步,额上便已冒出薄汗,不得已只能褪下羽氅,缓步坐到早已等候多时的崔钿身侧来。
徐三眉头稍蹙,心上闪过一丝疑惑,但也不曾多想,只又收回目光,看向台上两人来。
崔钿见她过来,晃了晃手中杯盏,侧头玩笑道:“那金人厉不厉害?”
她抿唇轻笑,不经意间,抬起眼来,看向台下。徐三随意一瞥,却见人群之中,有位俊美郎君,身骑白马,衮衣绣裳,瞧那高髻长衫,好似是汉人,但再看那气度,却又像是金人。
徐三扫了两眼,见她身边并未跟着那几名兵士,不由眉头稍蹙,心生疑虑。崔钿见状,又得意笑道:“徐老三,你快点儿猜猜,猜我崔钿崔监军,是怎么甩掉那几个跟屁虫的?”
其实她这角色,着实分不着甚么戏份,说白了就是一尊花瓶,充个场面而已。徐三乐得轻松,就站在边上,看起蒲察与那仙人比起武来。只是那仙人虽也是个壮汉,但无论是功夫还是力气,都与蒲察相去甚远,蒲察无可奈何,便只得在交手之时,用金语低低指导。底下人听不着,徐三在旁,却是听得一清二楚。
徐三抬起头来,看了两眼她面上的红印,自是了然于心,便含笑道:“瑞王治军甚严,不许麾下将士出入那烟花柳巷,如有违者,便要以军法处置。我想崔监军,必是钻了这个空子。”
没过多时,二人便乘着步辇,来到了祭台之下。徐三抬眼一看,便见那祭台边上,里三层外三层,围的尽都是人,且大多都是金人。密鼓紧锣声中,徐三由蒲察扶着下了步辇,随即缓步而行,登于台上。
崔钿撇了撇嘴,抿了口小酒,兴致索然地道:“又叫你说中了。我非要进那勾栏里去,那几个妇人自是进不去。我叫她们在门口等一个时辰,实则却是从小门溜了出去。在这远来驿里,独自一个,饮了好一会儿黄汤马尿,可算是把徐三娘你给盼来了。”
徐三嗤笑一声,没好气地瞥了他两眼,手上一甩,便将那已然湿透的帕子甩到了他怀里去。蒲察倒是不嫌弃,双手将那帕子捧起,小心翼翼地搁入了袖中。
徐三见她话里带着怨气,连忙亲自给她斟酒,又自罚了三盏。崔钿知她酒量不行,平常若非有事应酬,也是绝不沾一滴酒的,此时见她如此,不由勾唇一笑,就此将她饶了过去。
稍稍一顿,他又眯眼笑道:“三娘你,要是想擦。夜里回去,我从头到脚,随你擦个够。”
徐三饮罢三盏,掏出帕子,轻拭唇角,崔钿凑近她身侧,又压低声音,对她缓声道:“瑞王营中,有一处染坊,说是给兵士染衣裳的,譬如那骑马的,和这走路的,就要穿不同的色儿。而这处染坊,则是由瑞王麾下四大将中的孙牧掌管。”
蒲察这心猿意马,骨软筋酥的,眼看着祭台越来越近,哪还有比武的气力。他笑着叹了口气,连忙按住徐三的胳膊,缓缓笑道:“别擦了。擦不完的。”
徐三心上一凛,知道崔钿这是要说正经事了。她早先也听罗五娘提及过,说这孙牧,打从瑞王还是少女时,便跟随其左右,乃是瑞王最为看重的。这染坊,既是由孙牧掌管,其中必定有些道理。
徐三抿了抿唇,便也不再出言劝他,只自袖中抽出香帕,在他颈后擦拭起来。蒲察原本正盘腿坐着,忽见她倾身过来,还替自己轻拭汗水,这汗水,反倒愈流愈多了起来。
果不其然,紧接着,她便听得崔钿低声道:“那些在染坊里做活的人,都自有一套行话。孙牧跟那染坊的人,交待事宜之时,倒是也不避着我,还跟我提了几句。嗤,她必是以为我养尊处优,不会懂得这染坊的行话,可我先前在寿春为官之时,为了办起集市,东奔西走,日日与那些商妇吃酒。有一回在席上,众人行起酒令,便用上了这染坊的行话来。”
眼下正是寒冬腊月,徐三嘴上说不冷,那也是因为崔钿给她买的这大氅保暖。而蒲察,分明已然热到如此地步,却还强撑着要应人所托,带着如此沉重的青铜面具,到那祭台上作戏比武,且一点儿都不愿敷衍。
崔钿话及此处,面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来。她手指绕着自己的发丝,柳眉挑起,窃笑道:“不巧不巧,略知一二。”
徐三见他执意如此,不由多看了他几眼。哪知她才一抬头,便看见蒲察的脖子上,已然满是汗水,皆如黄豆般大小,连续不断地渗了出来。
徐三挑眉问道:“那这孙牧所说的行话,又有甚么反常之处?”
蒲察却是蹙起眉来,缓缓摇头,沉声笑道:“这可不行。我小时候,最爱看的,就是洛萨节的祭台比武了。虽然我,肯定要输,但男子汉大丈夫,输也要输得好看。”
崔钿冷哼一声,道:“在染坊的行话里,靛青叫做‘烂污’,绿色唤作‘翠石’,白色则称为‘月白’。孙牧与那染坊妇人说话之时,却竟提起了‘蛇屎’之语。蛇屎是甚么?正是——明黄之色。”
徐三想了想,便凑近他耳畔,轻声笑道:“一会儿到了台子上,你可别逞能了,使上两招,便认输罢。如此一来,你也能少受些罪。”
明黄色乃是只有天子方能穿的颜色,瑞王之心,已然不言自明。徐三听着,眉头紧蹙,又凑近她身侧,压低声音,对她严肃道:“这便跟打官司一样,咱们还不曾抓着确凿罪证,若是急着指认,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且这燕乐县内,里外都是瑞王的人。依我之见,娘子还是要先扮作膏粱子弟,无能之辈,眼下这光景,无为即是有为。”
蒲察一笑,如实答道:“确实不好带。但是,大家说我个子高,长得,霸气,就来请我当鬼王。都是金人,我不能推托。”
崔钿点了点头,沉声道:“我知道。还要等。”
他眨了两下褐色眼儿,张口欲言,却忽地忘了她方才说了些甚么。蒲察磨了磨牙,很是有些懊恼,幸而徐三以为四下吵闹,他不曾听清,便不厌其烦,又含笑道:“我说你啊,戴这么沉的一个面具,不觉得又闷热又赘重么?”
稍稍一顿,她又挑起眉来,对徐三缓声道:“不和你玩笑了,我问你,你为何要给那金人好脸色?”
蒲察鼻间萦绕着的,尽是她身上那淡淡花香。这一股浅淡香气,可把这位大商人的脑子都熏坏了些。
徐三低下头来,勾唇轻笑,道:“我也不瞒你,我想学金文。宋金之战,已然过了五十余年,金国本就是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如今它元气已复,十余年内,两国之间,难保不会再有一战。既然来燕乐走了一遭,那便不能白走,总要学得点儿甚么才好。”
由于面具遮挡的缘故,便连他这低咳声,听起来都嗡嗡的。徐三一笑,应道:“我当然不冷。你呢?你热不热?”
崔钿点了点头,又轻声道:“徐老三,你莫怪我多嘴,只是你以后,多半是要做官的。只要那顶乌纱帽,落到了你的头顶上,那就不知会有多少人,在旁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只等着寻出你的把柄,将你一把拉下马来。”
男人这话音落罢,方才意识到自己说了甚么话儿。他眼神一扫徐三,忽地瞥见她那襦裙领口处,露着一片雪白不说,更有一道无法忽略的深深阴影。蒲察呼吸一滞,赶紧收回目光,假作无事,掩口低咳了两下。
她眼睑低垂,勾唇轻笑道:“那金人,鼻子挺,手也大,一看就是不错的货色,你若想试试,我非但不拦着你,还想把你推到他怀里去呢。只是记好了,你们必须得私底下往来,甚么亲亲摸摸的,千万莫要摆到台面儿上来。不然待你当了官,人家参你一本,说你曾勾结金人,那这脏水,可就怎么都洗不掉了。”
徐三笑吟吟地看向蒲察,蒲察离她这样近,又跟她并肩而坐,此时一撞见她那眼神,说话都结巴了起来,大脑中更是一片空白。他咧嘴一笑,只想跟她一刻不停地说话,便又稍稍低头,结结巴巴地对她说道:“你、你冷不冷?”
徐三心上一凛,连忙点头称是。她红唇微抿,手指轻轻摩挲着杯盏,眼望着那茶叶飘于水间,沉浮不定,一时之间,竟有些说不出话来。
洛萨节的习俗,徐三早已知晓,这所谓鬼王鬼后,待到上了那祭台之后,便要和大仙斗法,当然,最后肯定是要被斗倒的。说到底,无非就是演一场戏,给围观群众找些乐子罢了。
宦海浮沉,如履薄冰,容不得半点马虎。
只是这所谓十里花灯,哪里比得上身边娇娘好看?蒲察低咳两下,想了想,随即稍稍弯腰,用那怪里怪气的汉话,对徐三说道:“别忘了,我是鬼,你也是鬼。今天,是驱鬼节。我和你,都是要被驱了的。”
蒲察……不过是个过客罢了。
鼎沸人声间,卿月花灯下,徐三不经意抬头,却见身侧那副青面獠牙的鬼脸,几乎就要凑到自己脸上来了。徐三抿唇而笑,连忙抬手去推,蒲察这才回过神来,很不自在地清了两下嗓子,这便坐正身子,看向前方。
夜色苍苍,街巷之上,花灯渐灭,人声渐退。徐三与崔钿说完了话儿,又与她约定好下次相会之处,接着便拜辞而去,归于家中。
徐三兀自出着神,浑然不知那身侧之人,正在面具之下痴痴发笑,直直地盯着她,半晌也移不开眼来。
唐小郎见她回来,且身上带着酒气,故意嫌弃了她好一会儿。徐三与他笑语几句,便坐于桌前,摊开书册,专心一志,做起了算经题目来。这夜她精神不错,思维很是清晰,一做起数学题目来,竟于不觉间,攻克了许多先前困住的难题。
蒲察这牛高马大的,自己也不是甚么娇小玲珑的小娘子,真真是辛苦了这几个汉子,跟抬了两头猪似的,也不知能分几个银钱。
待到她从那算经之中,回过神来,却见四下已然静寂无声,约莫已到了丑时。徐三收起书册,缓步而出,走到唐小郎那屋前,默不作声,轻轻一瞥,却见那小郎君坐于榻上,身子歪倒,已然打起了小盹儿来。
二人没走多久,便有步辇摆了过来。徐三作为一个大宋国的小老百姓,还是头一次坐这东西,感觉颇有几分新奇,只是待到坐上去后,徐三看着抬步辇的那几个金国汉子,反倒有些可怜起他们来,兀自想道:
徐三微微一笑,蹑手蹑脚,走上前去,轻轻按着他的肩膀,让这小狐狸躺卧到炕席上去,接着又将锦被展开,将他身子盖了个严实。明明她才是主人,唐小郎才是仆侍,然而今时今夜,两人的身份,倒好似颠倒了过来一般。
众人叫嚷起哄之际,鼓点声也愈发密集起来。蒲察挽着徐三,为了照顾她,特意放慢了些步子。璧月当天,珠帘排户,二人行于大道之间,眼见得花灯十里,耳闻得乐声四起,徐三这么一个冷静的人,此时也不由起了些兴致。
徐三耳听得唐小郎微微起了鼾声,知他已然睡熟,这便出了门去。虽说已然被唐玉藻伺候惯了,但徐三也不是个废人,自己梳洗的能力还是有的。
徐三安下心来,再一回过目光,便见那位阎魔大人微微欠身,青铜鬼面映着花光,结实的胳膊则伸了出来,等着她伸手挽住。徐三笑了一下,眼见得围观诸人也撺哄起来,这便伸出手来,轻轻挽住蒲察的手臂。
她挽起袖子,自缸中舀出水来,接着又去了灶旁,点上柴火,烧起水来。等候水开之时,徐三坐在院门之前,仰头望着璧月珠星,玄云开合,心中思量不定,不知不觉间,竟轻轻哼起了歌来。
她和崔钿先前早已约好,若是中途分开,便在远来驿汇合。此时她立在蒲察身侧,回过头来,一眼便看见崔钿站在街边,手持着冰糖葫芦,冲她笑着点了点头。
其实无论前生还是今世,徐挽澜都是个没什么音乐细胞的人。她会唱且不会唱跑调的歌,就那么几首,无非国歌、校歌、生日歌等而已。此时她哼歌,哼的也是当年上大学时的校歌。
蒲察见她答应下来,咧嘴一笑,欢呼一声,随着鼓点声跳了几下舞,高兴得跟个孩子似的。徐三见他头戴青铜鬼面,举止却是这般孩子气,不由觉得有几分好笑,轻抿着唇,摇头一叹。
那年她上大三时,当过两个学期的班长,其间还领着全班同学,参加了合唱比赛。作为班中干部,不能不参加集体活动,而这首校歌,她可是下了苦功夫,每晚睡前都要唱上十几遍。
话及此处,她转而用金语说道:“一言为定罢。”
徐三娘哼着这熟悉而陌生的曲调,一时之间,竟有些放松下来,殊不知这独特旋律,早已被有心之人偷听了去。良夜清风,大雪又至,似是故人来。
徐三一听,不由失笑。她眼神清亮,抬起头来,定定地看向那鬼面男人,随即轻轻点了点头,清声道:“好。那我们就……”
···
眼瞧着徐三蹙起眉来,蒲察心上一紧,不肯放弃,又眉头紧皱,沉声说道:“我还会武功。你以后,不是要考试,当官吗?会有很多人害你,我可以教你招式。”
虽说睡得有些迟,但隔日一早,鸡鸣才过,徐三便精神抖擞地起了身。她一用过早膳,浇过花草,就坐于书案之前,翻阅起了书册来。
唔……这家伙他,识得全《算经》上的那些字么?
约莫看了几个时辰后,徐三离了椅子,到院中缓缓踱步,放松精神,哪知便在此时,隔壁那位大商人差了小厮过来,问她此时是否有空,能不能去他家院里教课。
但是徐三对于蒲察的能力,却仍是将信将疑。这古代科举所考的算学,和打算盘、看账本,虽说有些关联,但却绝不是同一件事。不过……《算经》中的题目叙述晦涩而又难懂,个中算法,亦是落后且复杂,徐三已经知道正确及简便的解法,所以在理解应用上,反倒不如那些古代土著。或许……蒲察当真能够教她?
徐三一看日头,见已是晌午时分,又闻见自家后厨内,悠悠飘出了阵阵饭香。她垂下头来,稍稍一思,便打发了那小厮回去,叫他告诉蒲察,自己午后再过去。
算学?这小子的眼睛倒是尖,她那日在他府上等他,为了尽可能地利用时间,便揣了三册书过去。她见他不曾出言询问,还以为他不曾留心,谁曾想他却将每本书都记在了心间。
蒲察的小心思,她可是清楚得很。若是此时去了他那小院里,一到饭点儿,那家伙肯定不肯放她走,定要留她用膳。他这一行一止,一言一语,为的无非就是要跟她多些牵扯。
他不动声色,眼看着她红唇轻抿,眼睑低垂,显然是动了意。蒲察咧嘴一笑,又继续许以好处,道:“能让你花那么多工夫看的,肯定是你,都觉得难的……东西。我是做买卖的,我很擅长,算账。”
可是徐三却只盼着,他能做到他昨天所说的话。对她有意与否,这是一回事;教与被教,则是另一回事了,定要划清界限不可。
时至此时,蒲察也看明白了。徐三娘是聪明人,她或许不喜欢猪,喜欢的也是聪明人。
待到她用过了膳,歇了一会儿,方才带上书册,到了那蒲察院中。她甫一跨入院门,蒲察抬眼看见她,当即就不自觉地咧嘴笑着,站起身来。
蒲察眨了两下褐色的眼儿,并不气馁,又倾身向前,操着古怪的汉话,笑着说道:“三娘,我可以教你金文。那天你,来教我,我看见你抱着的书里,有一本《女真译语》。我以后可以,每天教你半个时辰,来罢,三娘,拔出我的剑。”
可紧接着,男人又强逼着自己止住笑意,转而蹙起眉头,迈上前来,负手而立,故意有些严肃地道:“咱们,必须要定好时辰。甚么时候习字,什么时候学女真语,都要定好了。谁也不许吃……不是吃,是迟,谁都不许迟!”
但商贾到底是商贾,在谈判这件事上,他们甚至能比讼师做得更好。
徐三听着,不由失笑。眼见得蒲察要定课程表,她自然是十分愿意,当即走到案前,执起笔墨,缓缓笑道:“我不过是闲人一个。蒲察师父,你是大忙人,全都要先依着你来。”
蒲察见她不说话,瞧这样子,似是硬起了心肠,不愿答应下来。啧,这可不在他的计划之中,饶是蒲察,此刻都不由有些忐忑起来。
蒲察闻言,却抿着唇,摇了摇头。徐三见状,很是不解,皱眉轻笑道:“怎么了?你不愿教我?”
但是蒲察对她有意,这件事阻碍了她的决策。
蒲察见她误会,心上一急,赶紧说道:“不不不,我,怎么会不愿意教你?我是想说,我不是大忙人了。”
对于蒲察,她是有所图的。学习外国语言的话,光看书可是远远不够,必须要听人说,并且张口和人说。她着实需要一个语伴。
“哦?”徐三眯起眼来,玩笑道:“你的那些铺子,全都做不下去了?”
徐三稍稍一扫,却见崔钿已然退到了街边,举着冰糖葫芦,对她挤眉弄眼。徐三抿了抿唇,再回过目光,看向眼前这张青铜鬼面,心中难免有些纠结起来。
蒲察咧嘴一笑,垂下眼来,想了一想,方才缓声说道:“前几日,你第一次教我,跟我说,你只在燕乐待一年。一年过后,你就要到开封府去。但是我,我是去不了开封府的。”
徐三眯眼而笑,一声不吭,蒲察低头看着,只觉银灯相射,凤烛交光之下,那少女的脸庞,愈发娇俏可爱起来。他心上一软,喉结微动,随即靠近她耳侧,话中故意带上了些央求的意味,缓声笑道:“三娘,行行好。我替你解了围,你是不是也该,帮帮我的小忙?”
依照大宋律法,金人的活动范围,完全被限制在幽云十六州内,即便有金国郎君,甘愿舍弃身份,嫁入大宋国内为夫,那他也绝不能离开燕云路。而若想脱离这个限制,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官家的金口玉言。
蒲察是个商人,且是个赚了大钱的商人。有言道是无商不奸,他又怎么会是全无心机?扮猪吃老虎,就是这男人的花招。而跟商人打交道,可绝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
徐三听过之后,垂下眼来,一言不发,只静静望着那笔尖墨水,缓缓滴落于宣纸之上,好似荷莲绽放一般,逐渐晕染开来。深沉的黑色,缓缓侵吞了白色,分明不过是随意一滴,可落于纸上,却竟生出了不同寻常的美感。
而这拔剑之事,很不巧,徐三备考科举,复习地经之时,就曾在书上读到过。那是个很偏的知识点,不过就是十几个字,一笔带过,但徐三早将那本书倒背如流,自然也对洛萨节的风俗很是了解。
蒲察见她沉默不语,心上有些忐忑,面上却仍是笑着,缓缓说道:“三娘,你是聪明人。至于我是怎样的人,我是怎么想的,你都看得明白。我昨夜,睡不着,想了很久……我想好了,这一年,我会把生意,先放一放。我会好好教你。所以,我也算是半个闲人了。”
他喜欢她,也知她初来乍到,肯定要找宅院住,所以就找了所有牙郎,守株待兔,等着她自投罗网;他也知她定然心中有愧,所以才说甚么自己汉话不好,哄她来给自己教习汉文。
徐三闻言,遽然抬起头来。她蓦地觉得自己的胳膊无比僵硬,一时之间,竟动弹不得,只能任由那笔尖墨珠,不住滴坠,几乎要将那薄纸染透。
徐三不由缓缓笑了。她可算看出来了,眼前这个蒲察,腹黑得很,可不是甚么十成十的老实人。
蒲察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将生意放一放,好好教她?他、他怎么能这样说……她如何当得起他这深情厚谊?
蒲察顿了顿,咧嘴一笑,眨了两下眼,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三娘你……怎么看出来的?”
徐三眉头蹙起,张了张口,欲要说话,蒲察却又勾唇一笑,抢声说道:“你不用劝了。我十三岁,就随着商队,出来做买卖。什么是重,什么是轻,我很明白。我打定了主意,就不会再改。”
哪知就在徐三将要碰到黑剑之时,她却忽地收回手来。蒲察一怔,回头一看,便见花灯之下,那小娘子俏生生地立在眼前,挑眉笑道:“你又骗我。我要是拿了这剑,只怕是落不着甚么好事。”
徐三蹙起眉来,一言不发。蒲察却是一笑,坐于案前,提起笔来,一边在纸上缓缓记下,一边朗声说道:“打从明日起,每日一到卯时,我便会去叫你起身。你既要学武,那就要打好底子,而你的蒲察师父,则会陪着你打底子。到了辰时,你就去用膳。”
眼看着徐三这般的聪明人物,竟然也能落入旁人圈套,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崔钿可是不愿放过。她负手而立,但笑不语,眼睁睁地看着徐三娘的手,离那缠着龙纹的剑柄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他话及此处,仰起头来,对徐三眨眼一笑,随即道:“你也不用想得太多。我虽说,要将生意,先放一放,但那也是因为,最近行情不好,赚不着甚么大钱。而且我晌午之前,还是要去看看铺子的。”
方才从军营来城里的路上,崔钿就听那几个将士说了,说在这庙会上,若是见着有个男人,足蹬黑靴,腰缠金带,身披黑色大氅,偏偏头上还带着个青铜鬼面,那这人不是别人,就是今日庙会上的“鬼王”,亦称“阎魔”。而哪个小娘子,若是拔了他的剑,那就要做今夜祭典上的“鬼后”。
蒲察所言,不过是为了让她减轻些心理负担罢了。他手底下商铺众多,涉及了不少行当,各行有各行的行情,哪里能一概而论。而这一点,徐三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唉!崔钿又笑着叹了口气。
她默不作声,只低头看向蒲察那歪七扭八的字迹,看着看着,便抿起唇来,心中所思,自是愈发复杂难言。
眼下她一看,就知这俩人,哪怕今日无事,明个儿也要出事儿。崔钿笑了一下,又轻轻一叹,稍稍退后两步,便见那金国男子低下头来,也不知说了甚么,便唬得徐三娘挽袖抬手,去抓他腰间剑柄。
蒲察却仍执着笔,边写边说,兴致昂扬,笑着说道:“晌午过后,一到未时,你先来教我一个时辰的汉文,我再教你一个时辰的女真语。待你用过晚膳,夜也静了,人也少了,我就可以教你算学了。就这样,每逢休沐,就歇上一日。”
但是崔钿是谁啊,是惯常出入风月场的人。先前在开封府时,她坐在那莺花寨里吃酒,抬起眼皮子一扫,便能看出在场诸人,谁对谁求而不得,谁跟谁滚过炕席,哪个跟哪个是旧情人儿,哪个和哪个又是暗通款曲的狗男女。
一提起这算学,徐三不由轻笑道:“我昨夜说了,你若不会,也无需逞能。我虽是学徒,但你若教的不好,我可就不跟着你学了。”
崔钿眯起眼来,扫了两人两眼。庙会上吵闹得很,她只见这两人嘴唇动个不停,至于说了些甚么,却是断断续续,只能听得只字片语。
蒲察却认真道:“三娘你,有所不知,《算经》这书,写的很好,在大金国,我们也用这个书教孩子。我们很看重算学。我小时候,跟着商队做生意,阿叔就给了我这本书,让我每天做十道题目,做不对,不准睡。我认得的字,都是《算经》上的。”
徐三一听小师父这仨字儿,立时反应过来,伸手一推他,眯眼而笑,随口谎道:“早就认出来了,就等着你来解围呢。不然我怎么不叫这几个兵娘出手?”
徐三一听这话,不由对他刮目相看,神色也随之认真了许多。她抿了抿唇,眼睛清亮,含笑说道:“那我就靠蒲察师父为我,传道授业解惑了。”
男人无奈低笑,连忙伸出大手,一把将她扶稳。徐三很是不好意思,才要道谢,却见那男人低下头来,凑近她耳畔,用那标志性十足的语调,隔着面具,瓮声瓮气地道:“小师父,连我都认不出来?”
蒲察听得此言,笑得好似是个大孩子一般,那褐色瞳仁内,满满都是高兴。徐三看在眼中,忍不住心上一软,眉头微蹙,别过目光,复又垂下头来。
崔钿见那几人跑了,眉眼一耷拉,长长叹了口气。徐三才欲对那男子道谢,却忽地被身后人群一挤,脚步一个踉跄,便往前栽倒过去。
蒲察见她如此,大约也猜得她心中所想,连忙出言笑道:“如今已是未时了,小师父,你可想好,今日要教我哪几个字了?我昨夜没睡,可是写满了好几页纸,就为了能,好好教你,说我们的女真话。”
徐三蹙起眉来,便见那男人低下头来,不知跟那几个金人说了些甚么,紧接着,那几人便脸色一变,话也不说一句,混入人群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稍稍一顿,又露着那一口大白牙,笑着说道:“我还替你想好了个金国名字,叫‘布耶楚克’。”
那男人身躯凛凛,牛高马大,好似铜浇铁铸一般,再配上那龇牙咧嘴,金刚怒目的鬼头面具,幽幽青光一照,当真是十分可怖。
这个词语,徐三倒是不曾听过。她笑了笑,挑眉问道:“那是什么意思?”
徐三扫了两眼,便知这几人是甚么货色,对他们是半点儿兴趣也无。她瞥向崔钿,见她乐在其中,便回过头来,给那兵士使了个眼色,叫她赶走这几个金人。哪知那当兵的妇人还未出手之时,徐三便见有个男人出现在了这几人身后,看那个子,足足比这些金人高出了一头还多。
蒲察抿了下唇,随即轻声应道:“聪明的,健康的。总之,是好话。”
虽说在女尊国,人们对于男子的审美,还是更偏向于娇小秀丽,但是在这些边关县府,审美风向却已悄悄有了变化。金人来了这儿,也有很吃得开的,甚至还有女尊国的女子,被迷得神魂颠倒,不惜违抗大宋律法,放弃女子为尊的体制,追随情郎,逃到了金国去。
徐三默默念了念“buyecuke”这个名字,随即勾唇一笑,也不忍拂他好意,姑且算是认了下来。
其实倒有不少金国男人,对相邻的宋国,颇有几分向往。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些男子天生就有受虐倾向,然而更多的男子,则是认为女尊国的女子放浪而随便,大宋国在他们心中,是极为理想的艳遇之都。
二人坐于案前,点起烛盏,接着便认认真真上起了课来。徐三虽不似蒲察那般,提前备课,写满了好几张纸,做了个自编教材,但她也算是因材施教,打从街上买了几册话本儿回来。
徐三挑了挑眉,摇头轻笑。而旁边那金人见她打扮得如此俏丽,此时又勾唇轻笑,便壮起了胆子,一边跳着舞,一边凑到她跟前去,眼神灼热,用那极其蹩脚的汉话夸她道:“你,好白,高,真美!”
这些话本所描写的,大多乃是宋人的生活日常,其中所用言语,可用性很高,非常适合似蒲察这般的人来学习。蒲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非常喜欢,对那几册话本,可以说是爱不释手。
是了,先前尚在村中之时,他便千叮咛万嘱咐,非要让徐三去看驱鬼节的庙会。前两日她给他去上第一堂课,临走之时,那男人又说了好几遍,教她一定要上街。
虽说这些话本的主角,大多乃是女子,令他少了几分代入感,但徐三挑的这几本,恰合了他的口味。为了知道后续情节发展,蒲察学起汉话来,也多了不少动力。他还缠着徐三起誓,叫她答应下来,绝不提前翻看后头的章节,非说要两人一起看才好。徐三无奈至极,哭笑不得,只得依他所言,发誓不看。
那家伙说什么来着?
待到徐小师父教过了汉文课,二人吃了两盏茶,用了几块点心,稍事休整之后,便又上起了金文课来。
崔钿不曾领略过这般风情,偏着头,咬着山里红,兴致盎然地看着几人跳舞。徐三在旁淡淡一扫,却蓦地忆起了蒲察的话来。
徐三一看蒲察那架势,又是摆出自编教材,又要她一字不差地跟着自己复述,当真是下过不小功夫,且是个名符其实的严师。而蒲察所教给她的话,也都十分实用,徐三此时学了,几乎马上就用得着。
这寒冬腊月的,前两日才下过雪,这几个金人面上涂着红绿颜料,梳着一头的小辫子,竟也不怕冷,皆光着膀子,嘴里头呼呼哈哈,跳来跳去,瞧着倒也没甚么恶意,好似只是逗这几人玩玩。
二人在书案之前,你写汉话,我说金文,如此过了两个时辰,竟是全然不觉得疲乏。蒲察教罢之后,才打算跟她交待明日习武之事,忽然之间,仿佛想了甚么似的,瞪大眼睛,一拍脑袋,赶忙对徐三说道:
徐崔二人,及那三个兵士,夹在这队伍当中,由于穿着打扮十分平常,倒显得十分格格不入。有几个金人似乎是起了兴致,叽里咕噜地也不知在说些甚么,竟绕着崔钿与徐三跳起了舞来。
“三娘!倒有一事,忘了跟你说了。你可知,那位名唤金元祯的,就是你那东家,我那好兄弟,他回来燕乐了?”
这所谓的洛萨节,乃是西域节日,又名驱鬼节。因此便有许多金人,基本都是男人,齐聚街巷,或是扮作青面獠牙的妖魔鬼怪,或是扮作斩妖除魔的神兵天将,混做一团,扬啰捣鼓,亦歌亦舞,绕行城中。
徐三一怔,蹙起眉来,摇了摇头,兀自想道:若是那人已经回来,住到了府里,怎么无论昨夜,还是今日,都不曾听着过甚么动静?
徐三轻笑着摇了摇头,正要说话,忽地听见沉沉鼓声愈来愈近,好似雷鸣阵阵,震得人耳膜发颤,心跳加速。徐三皱起眉来,回头一看,却见不知何时,二人竟已被包围在了游行队伍当中。
蒲察立起身来,轻叹一声,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低头看向徐三,缓声说道:“怪我怪我,只顾着想你了,倒忘了说这正经事。你住在那个宅子里,他作为东家,想请你去吃两盏酒。我也去,就在今夜。看这时辰,也差不多了。三娘,你去不去?”
她由着崔钿拉着,偶尔出声,敷衍几句,只一个劲儿地皱眉思量。崔钿看在眼中,自是蹙起了眉,便嚼着手中的冰糖葫芦,含混说道:“我说徐老三,你这是在想哪家郎君呢?是你没带出门儿的小狐狸?还是住在你家隔壁的傻大壮?”
话音落罢,他又冲徐三对着口型,一个劲儿地说着去罢。
只是她虽兴致十足,徐三却是心思根本不在此处。她这个幕僚当的,真可谓是尽职尽责,便是到了这么吵闹的地儿,她也在思索着崔钿该如何应对。
徐三瞥他两眼,轻笑摇头,也跟着立起身来,一边整着衣衫,一边轻声说道:“去,当然要去。住在人家的院子里,捡了这样大的便宜,无论如何,也要跟人家道声谢。”
徐崔二人收拾妥当,这便上街游逛,放眼一望,便见夜光如昼,花灯万盏,大道上红飞翠舞,锣鼓声不绝于耳。崔钿是爱热闹的人,一见着这副景象,立时打起了精神来,拉着徐三便往人堆里挤。
蒲察见她应允下来,点了点头,很是高兴,这便与徐三一同,朝着那金元祯所住的东院行去。去时路上,徐三低声向他打听这金元祯,蒲察却竟面露难色,犹疑半晌,方才朗声笑道:“三娘你不必多想。他虽然,是大金国的贵人,很贵的那一等,但是他,是个好人,待我也很好,绝不会为难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