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雪霁,二人又缠绵到半下午时,徐三眼瞧着帘外风雪又起,若是不走,约莫还要在此待上一宿,这才依依不舍,与晁四郎别过。
那徐三轻轻一笑,眼儿一扫,见那红赤铁杵,顶衣而起,自是心上了然。她逗弄了少年一会儿,见他憋得双脸通红,便也不再多言,伸手一拽,将他拉倒,接着便遂了他的心意,又做了三番四次,直到深更半夜,方才堪堪作罢。两相皆是筋疲力尽,而后便是相拥而眠,一夜无梦,直至天明。
晁四郎虽是心有不舍,却也不好直言,亦不愿在面上显露,只穿好衣裳,撑起绿油纸伞,将她送到山脚,又立于风雪之间,望着她渐行渐远。
及至此番做罢,不过数息,那少年郎便已经恢复过来。只是他见那徐三娘眼儿半眯,双颊红染,似是有些倦怠,便也不敢贸然开口,只兀自强忍着,一言不发,缓缓伸手,将那白浊,一点点轻轻拭去。
徐三娘冒着风雪,行至家门之前,眯着眼儿一望,便见一架马车停在门前,瞧着很是眼生。她也不曾多想,只当与自己无干,这便收拢绣袄,有些艰难地迈着步子,绕过车马,朝着门前行去。
小小一方桃花坞,由着碧血赤枪,渐次直入,横冲猛捣,杵得桃花颠乱,溪涧崩溢。溪水夹杂着桃花片片,点点殷红,好似绛粉珍珠,四溅开来,湿枕染榻,伴着娇娇莺声、恨眉醉眼,便连那窗棂之外,风雪号声,都一并盖了过去。外间虽说是冬寒时月,暮雪冻云,但这茅草屋内,倒可谓是:脉脉春浓,鸾凤穿花,桃杏欢喜,灵犀灌顶。
谁曾想待她缓步而行,绕到那马车一侧之时,忽见一只大手掀开车帘,指间带着翠玉扳指,那玉色清透无暇,衬得那只手显得纤长而又光洁。她眉头轻蹙,不由驻足看去,又见一人自车帘间探出头来,容貌俊美,眸色阴晦,眉宇之间则带着几分不耐之色,恰是那从天坠地、虎落平阳的韩郎君韩元琨。
徐三娘红了脸,无计可奈,只得腆着颜面,出言教他。窦小含泉,花翻露蒂,惜乎那悬露玉麈,杵了几回都强挤不入,卖花郎憋得难受,可又不敢蛮试,唯恐伤着了她,那徐三瞧在眼中,别无他法,只得又伸手帮扶,好不容易,才教赤枪直驱,乍破花屏,惹得碧血点点,如若海棠新红,初初而绽。
徐三这才想起来,先前崔钿说了,魏府之事已了,想来这韩小犬,多半也已然脱身。只是他好不容易才自笼中逃出,不想着赶紧离开寿春,反而来了她家门前,寻她见面,这又是何道理?
闻听少年此言,徐三娘十分动容,也不再推拒开来,只管任取任求。可那少年到底青涩,虽说决心已定,可对于如何行事,也是糊里糊涂,一知半解。嘴儿砸巴了个透,手儿惹得臊水湿漉,上头两点是隔衣竖起,下边那话是硬如铁杵,只是虽说如此,那少年却是急出了汗来,也不知该如何纾解,只能睁着小鹿一般的眸子,向那徐三娘投去求助的目光。
那韩小犬很不耐烦,居高临下地睨了她几眼,随即挑眉沉声道:“上车来。我有话跟你说。”
那少年默然半晌,随即哑着嗓子说道:“儿早就想清楚了,今日无悔,明日亦是无悔;今日无怨,明日亦是无怨。无论后事如何,生是小碗莲的人,死也要做小碗莲的鬼。”
徐三稍一思忖,依言而行,扶着车架,便要登上车来。韩小犬却是冷哼一声,嫌她手脚太慢,索性拉着她的胳膊一扯,将她径直拽进车厢里来。
“咱两个到底不是夫妻,我如何能坏了你的名节?你可得想清楚了,免得日后悔青肠子,怨怪于我。依我之见,倒也不必急于此时,待到官家驾临,牡丹盛放,你再行决断,也是不迟。”
他这狠狠一扯,令徐三娘全无防备,幸而他力道也算得当,倒也不曾伤着徐三。徐三娘心下一叹,揉了两下自己的臂膀,接着眯眼而笑,巧声言曰:
她手儿一推,晁四便不再强索,只薄唇微抿,撑在上方,低头凝视着她。四下漆黑,他神情如何,徐三也看不真切,只听得他呼吸急促,又感觉他鼻间热息,迎面扑来,惹得徐三急忙移开脸来,斟酌言语,缓声说道: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正所谓是‘鸟出樊笼马脱缰’,打从今日起,阿郎便能重返京都,复享荣华,再不必受制于人,垂头仰饲。管它甚么羊羔美酒,还是甚么流香酒蔷薇露,阿郎以后是想喝多少,便能喝多少,实在教我等艳羡不已。”
外间天寒地冻,饕风虐雪,屋里头的二人,却是脸上发烫,心儿发热。徐三本以为不过是亲亲而已,哪知没过多久,晁四便探入衣内,细细抚摩。徐三娘大为所惊,只觉得他手指触及之处,皆是发麻生痒,令这徐三娘愈发觉得软瘫热化,香云缭乱,心间战栗不定,连忙伸手去推他胸膛。
韩小犬目光沉沉,缓缓抬眼,并不理她这番真真假假的贺辞,只冷笑道:“昨夜里头,我上门来寻你,你却并不在家。今日这太阳都快下山了,你才晃悠着回来。徐老三,你这是上哪儿歇宿去了?”
其实平日里,晁四向来矜持,很少主动索吻,往往都是徐三挑起了个头儿,他才敢亲上前来。今日晁四这般主动,实在让徐三娘有些吃惊,只是她倒是也不曾多想,只以为是二人久不相会,晁四思念过甚,才会按捺不住,有了如此举动。
徐三笑容一滞,只打算随意找个由头,敷衍过去,不曾想那韩小犬冷冷扫量着她,又沉声问道:“你这衣带上头,从哪儿沾来的血?徐老三,你该不会趁着夜黑风高,去哪家杀人去了罢?”
只是她这眼儿,才一闭下,便觉得唇上一热,惊得她困意消散大半,登时睁开眼来,只见晁四郎以肘撑席,欺身而上,擒住她两片唇瓣,轻碾软磨,咂舌分涎。徐三不明所以,微微一怔,随即会心一笑,任他攻城掠池,愈吻愈深,权且缠绵起来。
徐三娘不能老实回答,也不会老实回答。她笑吟吟地望着这韩小犬,顾左右而言他,轻声笑道:“你是怎么逃出来的?又为何非要等到正月不可?我这心里头满是谜团,你可愿给我开解开解?”
二人洗毕手足,这便褪衣上炕,同榻而卧。先前徐三为了应付徐荣桂,不得已而与唐小郎大被同眠,那时候她只觉得十分不适,睡都睡不踏实,而如今枕边人换作了卖花郎,她却觉得十分心安,仰面而躺,不过少顷,便已经磕困上来,眼儿闭紧。
那韩小犬见她并不应答,心中恼火,稍稍一思,便已猜得几分。他强压心火,墨眉紧蹙,稍稍移开目光,不再看这徐三,接着扯起唇角,冷冷说道:“那姓魏的婆娘,已然是死了干净。魏府的理事大权,全都落在了魏三娘的手里头。她看在崔知县的面子上,将我的身契,又还归于我,我这才脱笼而出,重获自由。”
夜色已深,二人又说了会儿话儿,这便打算歇卧。晁四郎端过来盥洗之物,又在锡盆里倒上热水,这便挽起袖子,要给她盥面沐足。徐三对他很是疼惜,不愿看他独自一个忙里忙外,待到晁四伺候完了她,她又胡搅蛮缠,哄了那郎君在炕边坐定,也帮着他洗漱起来。
他此言一出,徐三娘骤然一惊,连忙出言细问:“死了?魏大娘死了?怎么死的?”
徐三娘稍稍一思,随即一笑,柔声说道:“那我这一宿,可就赖上你了。”
她稍稍一顿,又绞着帕子,压低声音,皱眉问道:“还有魏四娘呢?人言道是‘凡出言,信为先’。你对她,虽多半是虚情假意,不得不逢场作戏,但你既然有言在先,还是不要弃信违义得好。”
晁四郎欲言又止,默然许久,方又坐于榻边,轻声说道:“儿见你好不容易,盹睡着了,不忍唤醒你。现如今天色已晚,风雪大作,娘子今宿,不若就在此歇下罢。路泞地滑,你若是大雪中独自归去,实在教儿放心不下。”
她说的这一番话儿,落入那韩小犬耳中,噌地一下,便将他这无名火,点成了燎原大火。那男人向后一靠,懒懒抬眼,勾唇嗤笑道:“反正在你心里,我也不是甚么好人。那我便老实告诉你,魏大是我杀的,魏四是我骗的!一个当我是俎上之肉,狗彘不如,另一个色令智昏,愚不可及!我在魏府所受屈辱,管它十倍百倍,我都要奉还回去!”
徐三心神稍定,对他笑了笑,点头道:“梦魇而已,不足为道。”
他言及此处,又倾身向前,一把钳住徐三的细腕,逼视着她那双清亮的眸子,咬牙发狠道:“你不是讼师么?你不是厉害么?你不是甚么官司都能打赢么?我可是个杀人犯,明日天一亮,就要逃到开封去了,你何不赶紧拴住了我,将我移交到县府衙门去?”
那晁四郎坐于灯下,见她醒来,连忙起身行至炕席之侧,蹙眉关切道:“三娘怎么了?可是魇着了?”
徐三娘皱着眉头,瞥了他两眼,随即一笑,言语间带着些许无奈,跟哄小孩儿似地轻声笑道:“你呀,多大的人了,气性恁大,张口就全是气话。我清楚得很,魏大之死,虽与你脱不了干系,但绝不是你亲自动的手。行了,你也甭冲我发火了,赶紧将那魏府之事,跟我说个明白罢。”
徐三引颈而望,却见那白衣郎君,已然被扣上枷锁,由一二鬼差牵引,愈行愈远,不知去往何处。徐三娘慌乱不已,正打算闯入其间,不曾想伸手一抓,却是满掌虚空。心似是被人狠狠揪了一下,徐三娘撒手惊觉,恍然四顾,才知是黄粱一梦。
韩小犬见她如此,冷哼一声,又移开视线,眼望着帘外风雪,薄唇紧抿,一言不发,半晌过后,方才又回过头来,将那魏府之事,说了个仔细明白。
徐三眯眼细看,影影绰绰间,只见那跪于堂下之人,穿着一袭白衫,具体形貌如何,却是看不真切。她心中惊疑,忙要提步上前,不曾想却被鬼差挡在门外。
杀死魏大娘之人,并非韩小犬,而是魏四娘。而这魏府之事的幕后黑手,不是别人,正是那做漕运买卖,不显山不露水的魏三娘是也。她与魏大娘乃是同胞姊妹,下手却是如此阴毒狠辣,这可实在让徐三有些讶异。
梦里虚虚浮浮,天地苍茫,黄沙白草,徐三娘在川上行,行约百里,忽见荒野之间,现出一处官衙。徐三站定身形,遥遥一望,却见那官衙里头,有红发厉鬼,身着官服,手握惊堂木,似是在审何人。
那魏三自己也有生财之道,漕运买卖做得风风火火,看起来也是精明人儿,如何会为了那些个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阿堵之物,而暗中盘算,引诱姊妹残杀,害得一个锒铛入狱,另一个命丧黄泉?
外头风雪大作,吹得呜呼作响,如若鬼泣狼嚎,可在这小小一间茅草屋内,徐三娘只觉得心上暖融融的,那紧绷了数日的心弦,也不由得慢慢放松下来。她亲了亲晁缃的手背,紧紧偎在他怀间,只觉得困意渐渐上涌,不觉间便已入梦。
徐三眉头紧蹙,也顾不上自己那还被钳握着的手腕,忙又出言,只想问个究竟。韩小犬见她寻问,缓缓垂眸,扯唇嗤笑,冷冷说道:“魏家的腌臜事儿,足足牵涉了几代人,我可没那等闲工夫,前前后后,问个底儿掉,又费这嘴皮子,跟你讲个明白。”
晁缃轻轻抬手,替她理着鬓角碎发,目光温柔似水,口中则轻声说道:“儿当然愿意。你去哪里,儿便跟着去哪里。”
他虽话里满是嫌弃,可紧接着,却还是把魏府之事,对着徐三详细道来。却原来这魏三娘,和魏大娘并不是同父所生,这个中曲直,倒和那弑母的魏二娘,是个差不多的故事。韩小犬更是认为,魏二娘之所以生出杀母之心,多半与魏三娘的唆使也脱不开干系。
“讼师这行当,费力不讨好。我以后不要打官司了,只想跟你一块儿,咱两个买个园子,莳花弄草也好,耕田种地也罢,都由了你去。至于阿母和玉藻,可以做些小本买卖,倒也用不着赚多少钱,能使人温饱,便已足矣。贞哥儿不必急着嫁人,我舍不得他,也养得起他。这样的小日子,四郎,你愿意跟我走么?”
魏三借着魏二之手,弑杀了亲生母亲;分家之时,她又推说自己长年在外,行船奔波,无暇他顾,便将魏四娘推到了魏大娘府上,在这魏大府中,安插了一颗棋子;而在其后吃酒之时,这魏三娘细心而探,见那魏四满面红晕,神魂颠倒,显然是对韩小犬动了芳心,便又心上一计,决定将魏四这颗棋子,彻底派上用场。
她在脑海中勾勒着未来的田园生活,不由得咬着下唇,扬起唇角。她倏地抬起头来,眨巴着灵气十足的大眼睛,凝视着晁缃那张清朗俊秀的面庞,口中声音清脆地道:
她买通仆侍,暗中接近韩小犬,让他勾引魏四,若是得手,便会给他身契,令他脱身。而那韩小犬,是何等心高气傲之人,便是用断钗自戕,也不愿出卖色相。只是他虽不情不愿,严辞推拒,可他身边却有个仆妇,早就被魏三买通,时不时便让魏四和他偶遇一回,说些体己话儿,甚至还收下魏四所赠之物,假传韩氏之言,这才有了先前徐三撞见二人相会之事,及那魏四娘对徐三所说之话。
她稍稍一顿,贴着他温热的胸膛,把玩着他的衣带,轻声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连月以来,我拼了命地接案子,便连邻县的官司,我也不肯推掉,为的就是多攒些银钱,日后带上阿母,带上贞哥儿,带上玉藻,当然,还要带上你,咱们离了这是非之地,找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过咱们的小日子去。”
徐三忆及过往,微微蹙眉,接着便听得韩小犬紧抿薄唇,垂眸说道:“只是即如你先前所言,魏大之死,虽非我亲手所为,却也与我脱不了干系。我在笼中之际,前前后后,只见着了魏四一个。我若想递出消息,只能求诸于她。她因我而生出妄念,又受那魏三唆使,重蹈魏二旧辙,手刃亲姊,做出了骨肉相残之事。如此说来,我亦是有罪之人,谁人都开脱不得。”
徐三娘笑了笑,偏不在那板凳上老实坐着,转而凑到了他怀里去,只倚在他肩头,嗅着他颈间花香,轻叹了口气,低低说道:“你还记得我跟你讲的那故事么?孙猴子神通广大,法力高强,可它落入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内,照样是被死死压住,翻不了身。我比不得它这般厉害,不过是山间一野猴,如来佛的面,我见都见不着,随便来个小妖,便能降伏了我去。”
徐三娘听得前因后果,不由愁眉锁眼,喟然叹息,只想那魏大娘,虽有百般不好,千般坏处,可到底也是一条人命。那妇人生前享得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又有韩小犬这般的美人从旁侍奉,当真是逍遥自在,好不快活,只是又有谁能料到,捻指之间,她便赴了阿母后尘,被小妹亲手弑杀,就此一命呜呼,死不瞑目!
那少年一怔,清声笑道:“你是守诺之人。儿信你,也知你有要紧事忙,如何会怨怪你?如何舍得怨怪你?”
眼瞧着徐三愁眉不展,为那魏大之死而摇头感慨,韩小犬冷冷一笑,又眯眼说道:“徐老三,我若是你,可绝不会为这婆娘,叹哪怕一口气,掉哪怕一滴泪。她先前中酒之时,可是跟我说起过你。她说,徐老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嘴皮子再利索也是无用,徐家这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儿了。”
晁四郎一见,胸间一热,连忙微笑上前,将她的手儿温柔牵住,引着她小心行步,踏入那间茅草屋内。徐三于凳上坐定,晁四则弯身低头,忙不迭地将炭火盆挪近。徐三以手支颐,笑看着他,随即轻声问道:“好些日子没来,阿郎可会怨怪我?”
听得韩小犬之言,徐三骤然抬起头来,眯眼问道:“你这话甚么意思?”
天地间琼白一片,大雪茫茫,好似撕棉扯絮,将那世间万物,无论好的坏的,脏的干净的,都一并掩了过去。后山园子里,晁四郎本是对花而立,怔忡无语,忽地听得身后有嘎吱嘎吱的踩雪之声,连忙转头细看,只见玉碾乾坤,银妆世界,那少女穿着袄裙,提着裙摆,笑吟吟地缓步而来,轻声唤了四郎二字。
韩小犬拉着她的腕子,冷冷扯起唇角,讽笑道:“聪明如你,该不会瞧不出来罢?你先前给一个小老头儿打过官司,当堂发难,吓得对家跪倒在地,你总不会忘了个一干二净罢?”
只是魏家如何,在她心里头,自然比不过晁缃的分量。离了县衙后宅之后,徐三娘头一件事儿,还是向着后山园子,踏雪而去。她走了不多时,便见大雪纷扬,复又飞坠。
徐三娘这才回忆起来,这韩小犬所说的,正是那蔡大善人与蔡老儿一案。她眉头蹙起,垂眸细思,又听得韩小犬沉声说道:“蔡大善人之所以致富发家,全是因为攀上了太常卿袁氏这户亲事。你当时吓得那蔡氏妇人,魂飞魄散,跪于公堂,沦为一时笑柄,人家好歹是富商大贾,如何能咽下这一口气?”
徐三娘皱眉,忙问所以,崔钿却是并不说个明白,只说甚么过些日子,魏家的官司便会开审,劝她莫要再淌这趟浑水。她一提官司二字,徐三娘不由兀自生疑,只等着拜辞之后,寻人细问。
徐三这下明白过来了,眯起眼来,低声说道:“后头我接了岳家的案子,又招惹了太常卿袁氏。两家本就沾亲带故,现如今又同仇敌忾,干脆结为一伙,潜虑密谋,暗中捣鬼。”
她微微抬眼,便见那崔钿手捧着白烟缕缕的茶盏,口中则有些漫不经心地道:“正月已至,魏家果然出了事。”
韩小犬冷哼一声,又挑眉道:“我听魏大说,你先前反败为胜,一雪前耻,那秦家大姐儿,自是不甘心得很,便为这两家借箸代筹,出谋划策。观莲庙会上的赌局也好,贾府那骗婚圈套也罢,都是这秦娇蕊的主意。魏大娘长目飞耳,消息灵通,早知这前因后果,可她倒好,旁观袖手,坐视不理,任你去吃几回酒,说多少奉承话儿,她都不跟你透一丝风声。”
腊月中时,她到了魏府门前,变着法子,软磨硬泡,非要见上魏四娘一面,在那之后,魏大娘再也不曾找过她上门,二人便连酒肉朋友都算不上了,已然是形同陌路。此乃徐三预料之中,并不觉得有分毫意外。
他移开眼来,跟撒气似的,猛地松掉徐三娘的手腕,又抱臂讽笑道:“这腌臜混沌的娘贼畜生,你当她是真朋友,她拿你作马屁鬼,眼睁睁地瞧着你往火坑里钻!可你倒好,她死了也是活该,你却还替她扼腕叹息!”
徐三兀自思忖,只想着今日事了,要去与许久未见的晁四相会,接着又听得崔钿提起了韩小犬之事来。
徐三的态度,却远不如他所想的那般激愤。她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随即无奈道:“人皆有罪,她罪不至死。反倒是魏三娘,弑母、杀姐、囚妹,罔顾人伦,丧天害理,当真是罪大恶极。只是她却是个聪明人,玩儿的都是阴招,很难抓到甚么把柄。你方才也说了,魏四娘之所以愤而拔钗,死死插进魏大脖子里,一方面是为了你,另一方面,也是她久被欺压,积怨已深。便是你当堂作证,也无法证明魏三所为,与魏四杀姐一案,有甚么直接关联。”
徐三娘如此一想,实在觉得对不住晁四,只打算今日事了之后,便踏雪去那后山园中,与晁四郎多待些时候,也好慰藉他那一片真心。
徐三娘低下头来,揉着自己那又被掐红的腕子,皱眉笑道:“此乃三十六计之三,借刀杀人是也。引风吹火,作壁上观,惹起血雨腥风,却又能全身而退,当真高明。这魏三娘,是个厉害人物。依我之见,岳氏丧女之后,已然消沉颓靡,难成气候,再过些年头,这寿春首富,便该换作是这魏三娘了。”
自打入了正月,她忙得跟个陀螺似的,片刻也不得闲。粗粗一算,后山园子那里,她倒是有十数日不曾去过了。其间倒是在帽儿巷见过晁缃一回,只可惜相会匆匆,也来不及多说甚么话儿。
韩小犬闻言,又蹙眉问道:“那你以后,又是拨得甚么算盘?”
一听崔钿这话,徐三娘不由叹了口气。她东奔西走,如此拼命,一口气接了四五个官司,为的不过是多攒些银钱,以后也好带着阿母及晁四,去寿春以外,其他县府,寻谋生路。
徐三听得此问,只是一笑,并不应答,转而反问道:“你呢?回了开封之后,你又有何打算?”
言及此处,崔钿忽地一笑,话锋一转,又玩笑道:“自打入了正月,我几乎天天都能在县衙里头见着你。徐老三,你到底是接了多少官司?我真想问问你,你是有三头六臂,还是七八分身,这么多官司,你当着忙得过来,分得清哪个是哪个么?那日我去了后山园子,卖花郎还小心翼翼地寻问我,说是徐三近些日子,怎么没来找他?可是遇着了甚么难处?”
二人相对无言,唯有风雪静寂。徐三是不愿与他多说,而韩小犬则是见她不应,心中恼火,故而也憋着股劲儿,强忍着不说。
崔钿闻言,披起绒白狐裘,拢了拢袖口,随即皱眉叹道:“你待晁四,虽是真心,但他那娘亲,可不是个好相与的。更何况,这寿春县里,还有不少人,可是跟在你屁股后头,紧巴巴地盯着你呢。近些日子,那几个虽消停了些,可这以后的事儿,又哪里说得准呢?到底教人放心不下。”
徐三娘缓缓抬眼,见那韩元琨紧抿薄唇,直直地盯着她,不由失笑,又弯腰起身,轻声道:“韩郎一去,不知何日再会。咱两个虽没甚么交情,但我总归是盼着你好的。以后气性小些,别老跟自己过不去了。魏府旧事,便当作过眼烟云,一并忘却了罢。”
徐挽澜笑了笑,平声说道:“他欲去欲留,都随他心意好了。对于四郎,我从没想过要如何拿捏,一切都随了他去。”
听她说了“没甚么交情”这几个字后,韩元琨只觉得愈发恼火起来。他缓缓抬眼,眸光深晦,死死盯着那小娘子的俏丽脸庞,半晌过后,冷哼一声,挥了挥手,这便算作就此别过。
言及此处,崔钿轻笑一声,接着又凑近徐三跟前,压低声音,对着她缓缓说道:“徐老三,我和你也算有些交情。我劝你啊,赶紧将卖花郎的身契拿到手罢,以免夜长梦多,日后再横生枝节。那似荷莲,若真能在官家驾临寿春之时开花,这卖花郎,便算作是有功之人,多半还会受官家封赏,这从此以后,岂还是你拿捏得住的?”
韩小犬可算将她看透了。这徐三娘,是个明白人,可谓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只是不知为何,每每遇事,她却总是畏刀避剑,退缩不前。按理来说,她长于贫寒之家,生来聪慧机敏,又是锐意进取之人,该是抱负不凡才对,为何却只想着安于一隅,消极应付?
徐三娘抬起眼来,微微抿唇,便见崔钿轻揉眉心,缓声说道:“前几日,正是大年初一,我恰好收着了阿母送来的信。她跟我说,官家出巡之事,差不多已经定下。今年大约五月末,六月初的时候,官家就会驾临寿春。我得了消息,隔日便去了后山园子,找了你家卖花郎。他跟我说,只要不出岔子,待到春末之时,似荷莲必会开花。”
不过,恰如魏大所说,徐家的好日子,就快要到头了。穷则思变,到那时候,这徐三便是想以退为进,也是道尽途殚,再无退路。
“前些日子,我趁你不在后山,偷摸去了那园子。你先别急,我可不是为了你的卖花郎去的,我呢,是为了花去的。”
徐三下车之后,韩小犬掀开车帘,抿唇而望,眼瞧着风雪之中,那小娘子裹着绣袄,迈入院内,而在门扇缝隙之间,则有一张男子的脸一闪而过。虽不过匆匆一瞥,但韩小犬也瞧得真切,那郎君生得一双桃花眼儿,水汪汪的,似颦未颦,很是招人。
只是日子虽有难处,却也断然少不了好事,正所谓是风雨晦暝,各有其时;阴晴圆缺,自有定数。正月初时,那徐三娘来了县衙后院,向崔钿上递状纸,不曾想却听得崔钿笑道:
韩小犬冷哼一声,骤地放下车帘。他倚靠车壁,抱着双臂,兀自思量起来。
接连闹了这么几出之后,贞哥儿的亲事,也就此暂时搁下。徐三娘对此心有愧意,虽说不愿意让这温软可爱的弟弟,那么早便嫁作人夫,但是眼看着贞哥儿的亲事迟迟没有着落,她这心里,到底还是不大好受。她虽私底下也寻摸了些人家,可也不知为何,却总是窒碍难行,无法成事。
先前他听魏大所说,这徐三在后山里,金屋藏娇,养了个贱籍郎君。她这些日子,熬油费火,营营逐逐,拼了命似地赚银子,多半也与那郎君脱不了干系。
一月以前,那徐阿母心有不甘,非要这徐三去那贾府,好好问个清楚,莫要误了姻缘。徐三到得贾府,便向那说亲的小娘子讨要名帖,以及生辰八字,那小娘子东推西阻,说是肯定会给,却迟迟不肯将此拿出。如此一来,这徐阿母,可算是彻底死了心,哪个媒婆都不敢再请,自己更是谨言慎行,唯恐钻了别人的套去。
只是魏大娘还说了,那蔡袁两家,早就盯上这卖花郎了——倒也不单单是为了膈应这徐三娘,而是那卖花郎亲手所种的似荷莲,自打被崔钿看过之后,这名头便传入了那有心人耳中。
却说白兔赤乌,岁月如流。捻指之间,斗杓渐行渐东,转眼已是正月。而在这一月有余的时间里,徐家的小日子,仔细说来,也算平静。
若是能人花两得,对于这两户宦达人家来说,着实是桩便宜买卖。又能抢了徐三的心上人,致使鸳鸯离散,劳燕分飞,报了先前的官非之仇,又能借着似荷莲,在官家面前,显露头脸,这可真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隔日天明,徐三娘便又去了县衙里头,寻了崔钿,并将韩小犬的藏身之处,及他所言之事,一一转告给了知县娘子。崔钿听后,了然于心,又着了差役安排,只等年关过后,如约接应韩氏。
魏大娘知道个中究竟,可却因为不愿沾惹麻烦,而对徐三隐而不述。韩小犬对徐三瞒而不说,却怀的是另一番心思了……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心思。
想到这里,徐三娘无奈而笑,自我宽慰道:无论如何,也算是有路可走,有人可求,算不得是叫天不应,叫地不闻。现如今天还没塌,倒也不必杞人忧天,只需小心提防,莫要中了算计。
风雪之中,车架辘辘而动,韩元琨轻轻抬手,拂去那睫羽之上,沾着的点点融雪,只觉得指间微湿,心上蓦然一动。他不由得缓缓勾唇,生出了一种预感来——他还会再见到徐三的。不在寿春,而在京都。一定会的,一定。
那么,又有谁能帮她呢?或许只有崔钿,能给她这份助力。她乃是当朝左相的掌上明珠,又是这寿春县里品阶最高的官员,若是最后果然出了甚么事儿,多半也就这崔娘子能帮得起她。
韩小犬脱身之后,重归京都,而魏府之案,不过数日,便已结清。魏四娘手刃亲姊,罪大恶极,被处之以极刑,而魏三娘则得偿所愿,非但除尽一切仇雠,更还得着了万贯家财、满堂金玉,及那里里外外的房产商铺。人生无定,世事如梦,大抵如是,莫能厘清。
徐三想到这里,心里已然有了怀疑的对象,只可惜却还没抓着真凭实据。更糟糕的是,她虽勉强能想出法子应对,但是她与那背后之人,一边是势焰熏天,另一个么,不过是布衣黔首,两边的差距,实在有些悬殊,她的法子,并不一定能够奏效。
却说暮去朝来,铜壶刻漏,转眼之间,已至清明时分。而依照这宋朝规矩,寒食节前后,足足要放上七日长假,其间则万万不可烧火炊食,只能吃些寒凉冷物。
这可着实不大说得通了。那人盯了徐家整半年,绝对是有深仇大恨。又或者,这所谓的背后之人,并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伙人,一大帮人。
只是众人皆放了假,得了闲,而这徐三娘,因干的是讼师行当,所以衙门不关门,她便也不能歇下。
徐三思及此处,不由得摇了摇头,接着又皱眉想道:她不过是个平头小老百姓,至于打官司的时候,该站到哪一边儿,要帮哪一方说话,这可不是她说了算的事儿。那袁家下了半年的工夫,设下一个接一个的连环套、迷魂阵,这岂不是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了?那太常卿袁氏,当真是这么小心眼儿的人么?若她果真如此记恨,为何不对岳家下手,反而找上了她这不成气候的虾兵蟹将呢?
这日里黄昏月上,她才从那事主的院落走出,因饮了些酒,故而有些微醺,幸而这户人家也是出手阔绰,她掂了掂手里头的荷囊,又借着月光一看,只见里头拢共装了有五个金锭,不由弯唇而笑,又将荷囊仔细收好。
贾府这亲事,十有八九,乃是有人背后捣鬼。徐三稍稍一思,便能猜得几分。多半是那贾家跟袁氏献殷勤,见前三次说亲不成,便又献上此计,只打算将徐守贞骗作那痴儿之夫,待到贞哥儿入了府后,指不定要怎么糟蹋折辱。
徐三娘踏月而行,负手于后,仰起头来,眼望着众星罗列,月落夜阑,只觉得心间开阔,很是舒坦。
官场与商场,与寻常行当相比,有一点很是不同。其他行当里,同行便是冤家,争长争短,如狼虎竞食,便好似徐三娘、秦家女、阿芝姐,隔阂长在,不可交心。然而在这官场里头,向来是成群集党,拉帮结派,这贾家是官场新贵,那袁氏算是斫轮老手,两边出自同乡,互相勾连,倒也不算意外。
一来,她的银子,已经攒得差不多了,小一年来,食不暇饱,寝不遑安,总算是有所收获;二来,前两日她得了消息,崔钿告与她说,官家已经起驾,这一路走来,待到五月中时,约莫就会驾临寿春;三者,连月以来,她与晁四郎水乳交融,凤协鸾和,而那晁四郎的似荷莲,长势很是不错,及至暮春,多半也能如愿绽放。
即如崔钿先前所言,这寿春县里,只两户人家,算得上是朝中有人做官,引荐子弟无数,一个就是这打算弃商从政,有骗婚之嫌的贾家,而另一个,便是先前徐三得罪过的太常卿袁氏。
这般想着,徐三很是高兴。归于家中之后,她又将事主赐下的吃食,一一拿出,唤了阿母及弟弟前来,且共品尝。那户人家给的吃食,都是应时之物,亦是寒食节前做出来的,诸如“寒具”、“子推”、“饧糖韵果”等,倒也十分可口美味。
若说这人乃是商户,便好似魏大娘、岳夫人之流,有的只是银钱和商铺,着实不会有这么大的权势。由此而言,这背后之人,定然出自宦达之家。
那所谓饧糖韵果,其实就是麦芽糖人,填不饱肚子,不过是逗趣罢了。徐阿母也好,贞哥儿也罢,都不过是瞧上两眼,偏那唐玉藻,很爱这等玩物,拿在手中,便喜滋滋地不肯放下。
徐三娘已经想清楚了,这诸多事端,累累如珠,完全可以捋出一根棉线,将它们统统串连起来。牙婆也好,媒婆也罢,这些行当并无交集,若说有人和她们都利害攸关,多半是没甚么可能。那么,唯一剩下的合理猜测,就是那个背后之人,乃是权豪势要,在这小小一方寿春县里,多半也能一掌遮天。
徐三娘闲坐院中,手持团扇,抵于红唇之下,笑吟吟地看着那小狐狸。那唐小郎见她看自己,自然是十分高兴,忙不迭地卖弄起来。他微启薄唇,伸出小舌,对着那糖人来回舔舐,徐三瞧着,不由失笑,连声斥他恶心,催他赶紧吃完,接着好似忽地想起了甚么,赶紧又道:
她低着头,勾唇笑了笑,虽是面带无奈,可眼中却不见半分愁色。
“清明到了,院子里那碗莲,也该翻盆了。明日晌午,我恰好无事,你便跟我一块儿,将那种藕取出来,重新栽种一番。”
徐三娘于巷道之间,负手而立,默然垂眸。落日苍茫,溶金万顷,那点点余晖,将她的影子愈拖愈长,直至夜幕垂降,满目漆黑,将世间众生,一并覆蔽吞没。
唐玉藻一听,舔了两下唇边的糖渣,哼唧一声,只管应下。只是他这心里头,却又是泛起了酸劲儿来。那花是卖花郎的,凭什么要他来伺候?难不成以后那姓晁的进了门,也要他一同趋奉不成?大家都是贱籍出身,怎么偏他高出一头?
这几个妇人,都算不得甚么好人,若仅仅是给她们些许银钱,可断然封不住这她们的这张嘴。现如今倒好,这几个婆娘,竟都奉令唯谨,缄口如瓶,这足以见得,那背后之人,要么就是和她们利害攸关,要么就是权势滔天,反掌之间,便可将她们逼到绝路。
他这番心思,徐三自是不晓。她搁下团扇,微微蹙眉,低低嘟哝道:“今儿也不知是怎么了,人都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祸,我这左眼睛,一直跳个不停,实在教我不能心安。”
一来,她当真得罪了人,思来想去,多半就是诉讼惹来的麻烦;二来,这几位妇人,口风都紧得很,任徐三如何软硬兼施,也死活不肯吐露背后乃是何人。眼瞧着她们的这般态度,徐三娘可算是明白过来了。
唐玉藻眯着桃花眼儿,凑上来道:“娘子,要不让奴给你揉揉?”
只是她虽离了魏府,却并不曾径直归于家中,而是拐了个弯儿,去了那帽儿巷里,找那冯牙婆、先前的媒婆等人,一一套起了话儿来。接连走了几户人家之后,徐三渐渐明白了过来——
徐三扫他一眼,扯唇一笑,拿起团扇,冲他扇了两下,才要说话,忽地听得有人叫门。唐小郎撇了下嘴,连忙提步去开,抬眼一见,却是赵屠妇寻上门来。
徐三点了她两句,可这魏四娘,却还在白昼作梦,满心满念都是韩小犬,自然听不出这徐三娘的话中意思。徐三无计可奈,只得又叮嘱重复一遍,接着便抽身离去,拜辞而别。
这几日乃是寒食节,因而那豆腐摊子,暂时便也不用去摆。按理来说,这赵屠妇约莫也不会有甚么要紧事儿,非要登门叨扰不可。唐小郎见来者是她,也是有些诧异,连忙出声问道:“赵娘子深夜来访,却不知所为何事?”
魏四对韩小犬寄予厚望,只盼着他能将自己救离魏府,再不被自家阿姐,拿捏于股掌之间。但她却是没想明白,韩小犬救不了她,也未必愿意救她。她若是为了韩小犬,和魏大娘反目成仇,临军对垒,那可真是拿自己的后半生押下重注,到了最后,定然是赔得血本无归。
赵屠妇眉头紧蹙,重重一叹,随即微声道:“且唤三娘过来,我有话要跟她交代。”
她唤了那小娘子近身,又拉起她的手儿,对着她细细叮嘱了一番,先教她该如何应对魏大娘,如何暗中帮扶韩小犬,接着又十分委婉地提点了她两句,劝她莫要将满怀真心,全都托付于那韩郎身上,更要处处小心,千万莫要让她家大姐瞧出端倪。
唐玉藻心中生疑,把着眼儿,匆匆一扫,见那妇人手里头捧着些衣物、书信,更是想不明白,只得依言转身,轻言慢语,唤了徐三前来。
徐三叹了口气,眼上眼下,打量着那魏四娘羞羞答答的小模样,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忧虑。
赵屠妇将这徐三娘拉至门外,定定然看了她两眼,随即又是一叹,这才开口说道:“我长话短说,你可千万要挺住了。那晁稳婆毁了和你的约,将儿子送到贾府里头了。晁四的身契,已然落入了他家手里头。晁稳婆不想见你,便托我过来,把这契书归还于你,至于要赔付的银钱,隔日贾家也会送来。四郎背着他娘,又偷偷塞给我一件衣物,说是要交与你手中。我不解其意,只盼着你能明白。”
魏四娘少女怀春,情窦初开,为了救那韩小犬,不惜违逆长姐之令,只是她这满怀痴心,皆不过是妄念而已。韩小犬蛟龙失水,困锁笼中,原本也是气傲心高之人,可如今为了自救,却不得不以美色为饵,引着那魏四上钩,只为给自己多争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