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怔然出神之际,周文棠已然提剑起身,缓缓立在她身后,低头凝望着她那雪白长颈,低低问道:“三娘在想甚么?”
千百余年过后,一切已成陈迹。朋党之争,朝堂倾轧,无论谁胜谁负,不管甚么主义、甚么意识形态,都将化作史书之中的寥寥几语,再不会有人过多留意。但是周文棠这一手书法,或许可以流传千古,不废江河。
徐挽澜猛地回过神来,仰头笑道:“我在想,中贵人当真舍得,将我扫地出门么?这半年多以来,你的花草,有我为你侍弄;你的书卷,有我替你整理;就连你的茶道,你的剑法,我都习得了两三分。你回了宫中之后,这院子总得有人给你打理罢?思来想去,还是我最合适。”
她埋头整理罢了佛经,静静凝望着那纸上墨迹,只觉得周文棠的笔底功夫,当真是游云惊龙,笔力劲挺。她看着看着,不由有些出神,缓缓伸手,轻轻抚着那墨迹,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来——
周文棠嗤笑一声,沉声说道:“胡闹。到时候你身居庙堂,哪有时间整饬庭院?”
徐三嘴角一抽,干脆不再多言。
他此言一出,徐三一怔,竟没来由地有些伤怀。
周文棠淡淡说道:“这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小状元局押过了,这笔钱还要拿来押状元局。你若是没考中状元,就又欠了我七万两白银。”
等到周文棠回宫之后,她便只能在御侧见到他了。她初入官场,怕是做不了天子近臣,如此一来,便是全然不能见着他了。
这所谓状元局,有小状元局,和大状元局之分。小状元局,其实是会元局,赌的是省试头名。待到大状元局,可就不止是押会元的姓氏了,更还要赌三鼎甲的姓氏,若是名次不曾押准,也将会是血本无归。
等等。她为何非要见他不可?
她抿了抿唇,巧声笑道:“先前那状元局,但凡是押我的,手头的钱都翻了十五番。周内侍既然押了五千两银子,那就得了七万五千两,减去本金,那就是整整七万两。依我之见,这该算作是我替你赚的。中贵人既要收我钱,倒不若直接从这个钱里扣。”
徐三摇头失笑,些许离愁别绪,也随之烟消云散。
徐三闻听此言,心头一噎,兀自腹诽道:只要她被授以官职,就必须开始给他交房租,他这副做派,还真像是她爹一样。等到女儿能自食其力了,就开始要求她反哺,她若是不给钱,那就是不孝女儿,非得被扫地出门不可。
周文棠紧盯着她,眸色微深,缓缓说道:“后日初三,即是殿试。二百余名考生,官家会依次传唤,至于会考甚么,都要看圣人的心思,我也无法料中。你只需记得,不可敬小慎微,柔茹寡断,亦不可抓尖要强,锋芒过盛。”
“此处宅院,外人不知为我所有。兔罝诸人出入,走的也是其余偏道。洗象日过后,我重归宫苑,你可以继续住在此处。但是只要你被授以官职,这处院子,你就再不能白住,每个月都要给我银钱,不然我就将你扫地出门。”
徐三笑了笑,眨了两下眼儿,巧声说道:“你放心罢,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这可是我的绝活儿。”
她一袭杏色裙衫,鬓云斜坠,玉颈如雪,低头不语。周文棠坐于檐下,手拭长剑,缓缓抬眼,细细凝望着她的侧颜,视线在她身上来回游走,半晌过后,稍稍垂眸,沉沉说道:
周文棠眯起眼来,勾唇笑道:“哦?那怎么不曾见你投我所好?”
徐挽澜坐于竹林小轩之中,细细收整着书案上的佛经。这些佛经,均乃周文棠离宫之后,亲笔所书。徐三清楚,他花了这么多功夫,抄写这些佛家经籍,绝不是要陶情养性,待到六月六节时,多半就要派上用场。
徐三很是夸张地皱眉说道:“怎么不曾投过?我对你披心相付,赤心相待,全心全意,就想着投靠于你,为你做牛做马做喽啰。中贵人说这样的话,可真是寒了小的我的心!”
徐三勾唇一笑,收回目光,只又与韩小犬随口说笑。二人如何拌嘴吵闹,暂且不提,却说转眼之间,槐花簌簌,轻黄缀粉,已是六月初时。
言及此处,她作戏便作全套,竟低头抬手,很是做作地抹起了泪。周文棠表情淡淡的,但倒也算得上配合,自袖中抽出白绢,抬手欲要替她拭泪。
秦娇蕊当初暗中布局,几番对她出手,更还连累晁缃惨死,她定然饶她不过。今日她是凭着才学,在省试中压她一头,待到日后,她入了官场,她要凭着权势,让她永远过不去省试,到死也是个区区举人,连她向来瞧不起的亲妹也比不过去。
徐三瞥了那绢帕两眼,赶紧挡了开来,瞪眼道:“你用那白绢擦过剑的,别以为我没瞧见。”
徐挽澜凝视着秦娇蕊的背影,笑意渐收,眸色愈深。
周文棠勾起唇角,随即目光柔和,凝视着眼前少女,声线低沉,闲闲说道:“投我所好,很容易。只要你将三鼎甲收入囊中,就是投了我的所好。”
他声音沉厚,中气十足,只要一张口,旁人便能听得清清楚楚。秦娇蕊听在耳中,难以置信,只死死瞪着徐挽澜,胸间起伏不定,半晌过后,急步出门,瞧这样子,还是不肯死心,只想到皇榜底下一探究竟。
徐三咳了两下,只觉得他真是太像爹了,又管衣食住行,又要逼着她出成绩。幸而周文棠乃是刑余之人,不能人事,她和他平日相处,也不会往男女方面多想,因此才能走的这般亲近,开起玩笑来也是无所顾忌。
韩小犬虽不明所以,却仍是依言照做,面上有些不大情愿,口中则高声说道:“捷报贵府徐氏挽澜,并列高中崇宁十一年开封省试第一名会元。”
半年下来,他对她来说,如父如兄,如师如友。他是她亲手选择的政治伙伴,也是她藏在心中,暗暗比较的竞争对手。
徐三摇头失笑,韩小犬见她如此,却是有些气急,缠着她应了下来。二人正说着话儿,徐三抬眼一瞧,便见秦娇蕊阴沉着脸,提着裙据,步下楼来。她抿唇一笑,赶忙拍了韩小犬肩头一下,低声说道:“报喜人,还不赶紧同我报喜。”
周文棠十二岁从军,二十二年过后,虽是男儿之身,又是刑余之人,但却已经站在大宋王朝的权力中心。而她,也决心给自己二十二年的时间,二十二年过后,她四十二岁,她一定要比今日的周文棠,更加接近权力的巅峰。
韩小犬目光闪烁,蹙眉说道:“今日我是你的报喜人。你中了头名,这就是我韩元琨的贺礼。”稍稍一顿,他又紧盯着徐三,沉声说道:“记好了,是给你的。不准给常缨吃,更不准给那小狐狸吃,就连中贵人,也不能让他吃了。”
六月初三,日还未升,天黑云深,斗杓南指。理政殿前,内侍林立,二百余名考生垂袖而立,鸦雀无声,只等着圣驾恭临。
徐三笑了笑,挑眉说道:“哎哟,这可真是少见,你竟也有送我东西的时候。”
徐挽澜位列其间,面色沉静,不见一丝慌张不安。而其余考生,大多年岁不小,约以四十多岁为主,似徐挽澜这般年轻的,实是罕见。
韩小犬冷哼一声,自怀中掏了一袋点心,看也不看徐三,径直塞到了她手里去。徐挽澜低下头来,扯开油纸一瞧,却见那袋子里包着的,正是她最喜欢的间道糖荔枝。
诸人等候了约半个时辰,接着便听得宫人高声通传,说是圣驾已至,殿试将开。一众考生,赶忙收敛容色,挺直腰身,徐三微抿着唇,立于行列之间,又等了半个时辰,总算听得宫人传唤自己的名姓。
徐三一笑,拈了个糖荔枝入口,含混说道:“你怎么来了?”
她去年曾在宫中待过半个来月,为官家理政分忧之外,也结识了不少宫人。徐挽澜嘴甜,有眼色,会说奉承话儿,还会时不时帮着搭把手儿,更常常塞些碎银给这些宫婢,她虽待的时日不长,可却也和几个宫人搞好了关系。
徐三一怔,顺着那分外结实的手臂往上一看,便见韩小犬坐在身侧,大口嚼着糖荔枝,眉头紧蹙,很是不满地嘟哝道:“这玩意儿腻得很,嚼着也粘牙,你怎么偏喜欢这个?”
今日引她入殿的这一位宫人,乃是周内侍称病离宫之后,接替他来官家身边伺候的。徐挽澜认得他,知他是周内侍一手提拔的,话虽不多,但却很有眼色。这小郎君名唤柴荆,年才十七,生的白净俊秀,很是符合时人审美。
她眼睑低垂,摆弄着碗碟中的糖荔枝,忽而有些想吃周内侍藏在案下的红樱桃。哪知就在此时,一只手忽地出现,很是霸道地将她手中的糖荔枝夺了过去。
徐挽澜低垂着头,跟于柴荆身后,入得金殿之中,待到官家唤她抬头,她方才定了定心神,抬起头来。
此时秦娇娥与常缨暂且上街,说是要买些吃食回来,徒留徐三一人,坐在驿馆堂中,慢悠悠地吃着茶点,等着秦家大姐儿下楼。
徐三抬眼匆匆一扫,便见官家一袭黄袍,端坐正中,而左右两边所坐之人,则都是她先前曾在宫中见过的,有左右丞相,六部官员,天子近臣,尽着官服,正襟危坐,道貌凛然。
徐三隔着门扇,隐隐听见她吃痛暗骂,不由得笑出声来,只转过身去,施施然下到堂中。她掀摆坐定,不急不慢,心里头清楚得很——秦娇蕊现如今不过是强撑罢了,说是不信她的胡话,其实已然坐不住了。要不了多久,她就会亲自出门去看。
崔金钗即是天子近臣中的一员,负责记录考生表现,最后起草圣旨,颁布名次。她坐在天子左侧席间,身着官服,面上没甚么表情,薄唇紧抿,眉头微蹙,低头不语。
秦娇蕊哪里肯照她说的做,冷笑一声,这便要将伙计唤来,好赶走徐三。徐挽澜见状,趁她使劲之时,猛地收脚,秦娇蕊未能及时收力,啪地一声关上门的同时,额头也直直撞到了那木门之上。
若说这坐在殿中之人,有甚么让徐三意外的,还要数是那坐在角落处的一个小子。半年多不见,那混世魔王竟抽起了个儿,瞧着仿佛比从前高了不少。
她言罢之后,抬手就要关门,哪知徐三已然将那门死死抵住,面上笑眯眯地道:“娘子如若不信,倒不若去城门口亲眼看看黄榜。你雇的那报子,已被我哄回去了,你若是一心苦等,只怕要等到猴年马月。”
眼下这山大王一袭玄衣,坐的笔直端正,神色虽仍是十分桀骜,但瞧着也像模像样的,已然算是长进了不少,倒让徐三暗道稀罕。她也有些想不通,殿试这般严肃场合,怎么让这小子给混进来了?
秦娇蕊吃了鳖,心急火燎,也顾不上再与她纠缠,连读书人的斯文也全丢了去,只尖声骂道:“你个贱人!竖子!小贼!骚骨头!浪蹄子!少来这儿寻你姑奶奶的衅!你以为我会信你的讹言谎语?我考的如何,我心里有数,用不着你在这儿胡说八道。”
徐三勾了下唇角,随即收敛心神,开始回答诸位官员的提问。这些问题,都算不得难,徐三应对自如,含笑答罢,六部官员听在耳中,甚是满意,频频颔首。
她瞪大双目,死死剜了徐三一眼,猛地抬手,往她肩头按去,欲要狠狠推她一把。哪知徐三稳若丘山,任那秦家大姐儿怎么推搡,她都是纹丝不动,站如青松。
六部问罢,便是左右丞相开问。这二人问的,难度着实高了不少。徐三心知这二人政见有异,便屡屡想出折中之法,深深贯彻中庸之道,回答之中既有亮点,又两不得罪。
秦举人这三个字,此时此刻,竟如针扎一般,刺得她心头发痛。
答过之后,她不动声色,稍稍打量着崔博及蒋沅二人的神色。崔左相笑容温和,未曾多言,而蒋右相则不住翻阅着她省试时的试卷,时不时抬头瞥她两眼,瞧那模样,该是也多有留意。
秦娇蕊听得此语,面色骤然大变。
徐三稍稍安心,只等着官家发问。官家稍稍一思,缓缓出言道:“你先前身在淮南,乃是珥笔之人,靠着替人辩讼为生,想来该也熟读律法才对。崇宁八年年初,朕新修了《宋刑统》,累累十二卷,拢共五百零二条,你可曾一一记全?”
徐挽澜淡淡一笑,先悄悄迈步,抵住门板,生怕她骤然关门,将自己拒之门外。她瞥了秦家大姐儿两眼,故意重重叹了口气,随即眉头紧蹙,愁声说道:“秦举人啊秦举人,春风报罢,省试落第,你可该如何是好。我都替你发愁。”
徐三点头称是,官家不由扯唇,半垂着眼,随即沉声说道:“朕问你,卷二第十八条,原文为何?”
门扇一开,秦娇蕊抬眼一扫,不由柳眉倒竖,眯起眼来,冷笑道:“怎么是你?”
徐三张口便答道:“卷二第十八条: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私罪,谓不缘公事私自犯者,虽缘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
徐三勾唇一哂,缓缓上了二楼,走到秦娇蕊房前,抬手叩了两下门。那秦家大姐儿乃是强横自负之人,压根儿不觉得自己会考不中,此时听得叩门之声,也不急着来开,等到徐三敲了许久,她才不紧不慢,前来开门。
这话的意思是说,官员犯罪,分为公罪和私罪。所谓公罪,就是因为公事而获罪;而所谓私罪,顾名思义,就是为官之人,因为私事而获刑。依照本朝法律,公罪从轻,而私罪从重。
妇人稍一犹疑,想那秦娇蕊未曾考中,以后也不会久居京中,便是要来与她计较,也不知她的住处。思及此处,她抿唇一笑,应了下来,这便转头出了驿馆。
范仲淹曾经有言,“作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意即为官之人,应不畏犯上,大胆直言,但是要务求清白,德行不可有亏。
妇人喜色难掩,更是殷勤了几分,赶忙抬起眼来,等着徐三吩咐。徐三却淡淡笑道:“大热天的,阿姐走街过巷,实是辛苦。你这差事,不若就交由我替你做罢。”
官家此问,也不过是随口选了两个数字,未曾想徐三竟然真的答了出来。她稍稍侧头,看向刑部官员,那人稍稍汗颜,翻了第二卷一看,才出言称是。
徐三笑了笑,又摸了一块碎银,交到那妇人手中。那妇人收拢五指,包住银两,自然是喜笑颜开——照理来说,唯有考生皇榜题名,报喜之人才能得着赏钱。不曾想她今日倒是让财神点中,报忧不报喜,也能收获颇丰。
官家微微颔首,接着话锋一转,直直盯着徐三,又沉沉说道:“你既为讼师,又熟知法理,那朕便问问你,这《宋刑统》中,可有甚么应修正之处?你为人辩讼数年,可曾发觉《宋刑统》中有量刑过重,抑或过轻之处?”
那妇人挤着眼,瘪着嘴,摇头道:“不好不好。没考中。这乌泱泱的几千书生,要想考到前二百来名,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官家这一问,就是在问她,觉得当今律法是否恰当,有没有甚么需要改正的地方。徐三一听,很是无奈,暗自想道:这《宋刑统》乃是三年前新修的,至于修撰之人,说不定就坐在殿中呢。她若是真提出了甚么真知灼见,就算因此拔得头筹,只怕也要得罪不少官员。
徐三勾唇,含笑轻声道:“你倒机灵。我问你,她考的如何?”
她稍一垂眸,复又忆起周内侍的遵嘱——不可敬小慎微,亦不可锋芒过盛。
那妇人本就是被雇来的报子,自然是见钱眼开。她收了碎银,稍一掂量,随即眉开眼笑,低低说道:“我是给楼上那秦娘子送信儿的。秦娇蕊,娇滴滴的娇,花蕊的蕊,娘子该也识得才是。”
徐三思及此处,抬起头来,已然想好了如何作答。
那妇人扫她两眼,唔了一声,虽爱答不理,却也并未绕过徐三,急步上前。徐三心思通透,当即自袖中摸出一小块碎银,递到那妇人手心里去,口中则沉声问道:“你是要给何人报信?”
官家其人,虽说喜怒不定,生性多疑,但她却向来以仁爱治世,施以仁政,喜欢把甚么“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这倒不是她虚伪,而是她统治国家,安定民心的政治需要。
她上下一扫,随即含笑问道:“阿姐今日来此,可是给人报喜送信儿的?”
考试,考的就是迎合出题者的心意。徐三知道,只要自己说出“治平之世,罕用刑法”这八个字,一面拍了官家马屁,夸了这当今天下,已然是太平盛世,另一方面,主张轻刑、简刑,又能为官家的仁政添柴加薪。
徐三缓缓抬眼,瞥了一眼门口,瞧见有个高瘦妇人,耷拉着眉眼,正一边抹着汗,一边往堂中走来。这妇人来了驿馆,却并不寻伙计问话,可见既不是来吃茶的,亦不是来住店的,徐三心里有了计较,赶忙步上前去,将那妇人拦了下来。
如此一来,今日殿试,她定然是赢定了。
既然她和秦娇娥答对了,这就说明,秦家大姐儿答的全然跑偏了。至少在律法一门,她定然是考的不怎么样。
徐挽澜理好思路之后,这便拱拳抬手,先说了那“治平之世,罕有刑法”八个字,定下主旨,随即引经据典,丝分缕析,洋洋洒洒,不见丝毫停顿,说的在座诸人皆忍不住抬起眼来,紧盯着她,完全被她所说言论吸引了去。
徐三眼睑低垂,不由轻轻勾唇。
崔金钗默然低首,薄唇紧抿,死死攥着手中的毫笔,直恨不得将那笔杆折断。她竭力控制心绪,稍稍侧眸,朝着屏风之后,悄悄瞥了过去。
她边笑着,边稍稍侧身,不动声色,朝着楼上瞥了两眼。徐三看在眼中,自是知道她的心思——秦氏姊妹二人,秦娇蕊向来压她一头,之前二人对题之时,秦家大姐儿也对她百般讥讽,非说她答的不对。现如今秦娇娥中了特奏名,却不知秦娇蕊又是怎样一般情形。
雕镂木屏风之后,那男人一袭暗紫色的绣服,手捧茶盏,坐于椅上,长发垂腰,当真是萧洒出尘,谪仙风度。
秦娇娥抿唇而笑,高声说道:“得了吧。你若考不上,那才真是有鬼了。”
那人静静听着徐三之语,忽然之间,似是有所察觉,稍稍抬眼,目光冷冽。崔金钗心上一紧,赶忙收回视线,手握毫笔,有些生疏地在纸上录写起来。
徐三一怔,反手握住她的手儿,含笑轻道:“瞧你说的,好似我已经进了官场似的。我的报喜之人,可都还没露面呢。指不定风水轮流转,你考上了,我却落了第。”
徐挽澜却是不知,先前周文棠说甚么不知殿试题目,其实是又骗了她一回。今日官家所出的几道试题,皆是出自周文棠之手。
秦娇娥闻言,神色骤然认真起来,一把紧紧握住徐三的手,凝声说道:“这是自然。三娘,虽说我觉得,你入了官场之后,必将如蛟龙得水,一鸣惊人,用不着我相帮相扶。但只要你有用得上我的地方,我定然会急尔所忧,倾力相助。”
那男人还说甚么要她多加小心,其实他此刻就在殿中,掩于屏风之后,将她这一言一语,全都听得一清二楚。
眼见得秦娇娥欣喜若狂,徐三也不由露出了笑容来,陪在她身边,连声贺喜,又与她开着玩笑,说是“苟富贵,勿相忘”,她日后若在三法司中青云直上,可千万不能忘了今时今日,她陪着她等候报信的恩情。
徐三娘全然被蒙在鼓中,对于周文棠这番行径,自是不知不晓。她口齿清晰,思绪云骞,虑周藻密,应答如流,官家虽早就晓得她的能耐,可今日一听,仍是觉得赞叹不已,直道周文棠果然有识人之能,这个徐挽澜,他当真不曾看错。
面试的通过率很高,基本上只要去了,便会被授以官职。虽说这官职的品阶往往不是很高,但无论如何,也算是从千军万马的科举考试中冒出了头,不枉十年寒窗,日夜苦读。
徐三答过之后,官家心中已经有了计较,稍稍评点数句,接着便随意开口,沉声说道:“诸卿可还有话要问?”
凭着“特奏名”中的律法一门进录之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即所谓三法司,还会有一轮三司会试,说白了,就是面试。
官家这话,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圣人天子都没话问了,又有哪个不长眼的,敢在这时候开口,压过官家一头?
果不其然,那妇人一开口,便如徐三先前所说的那般,秦娇娥律法一门考的不错,出人远矣,走了“特奏名”的路子,算作是专科人才。
徐三收敛心神,只等着宫人引她退下,哪知便在此时,忽闻席间一角,有一略显嘶哑的男声说道:“我还有话要问。”
她咽下点心,定睛一望,却原来是秦娇娥雇的那报子来了。那来报喜的妇人满头大汗,瞧这模样,喜眉笑眼,殷勤得很,徐三上下一扫,心里头已然有了数。
徐三一怔,稍稍抬头,定睛一看,却是山大王那小子坐于席间,双腿大开,下巴高扬,微微眯眼,傲然说道:“徐挽澜,我问你,上一回我与你比试,螳螂的那一关,你是怎么赢的?”
徐挽澜坐在堂中角落,轻抿茶水,耳听得堂中闲客,言来语往,说了不少热门人选蒋平钏的八卦旧事,越听越觉得有些兴味。她正吃着茶点,竖着耳朵,忽地听得秦娇娥尖叫一声,不由得吓了一跳,赶忙回头朝着秦小娘子看了过去。
徐三微微抿唇,颇有些忍俊不禁。
这日里开封府内,热闹非凡,坊间百姓见着了面,都要聊上几句科举,互问对方,可曾押了状元局,若是押了,又是押了何人姓氏。
一来,山大王已经进入了变声期,原本青涩的男孩声音,逐渐沦为了嘶哑刺耳的公鸭嗓,说起话来,嘎嘎嘎的,实在让徐挽澜觉得有些好笑。
秦娇娥跟她家大姐儿,虽是同胞姊妹,走的却不甚亲近,连住数月之后,更是相看两厌。因而今日放榜,姊妹两个各雇了一个报子,姐姐待在楼上屋里头,小妹则等在驿馆堂中,足可见得二人之疏离。
二来么,这都小半年过去了,这孩子竟然还记得这茬,念念不忘,无法释怀,非要探个究竟不可。这殿试是何等要紧的场合,他却不管不顾,末了说出这般孩子气的话来。
开封府这报喜的规矩,与寿春县内倒是有些不同。在寿春之时,都是县衙派人,挨门挨户,给新科举人依次报喜,但在这开封府中,由于考生人数众多,衙门管不过来,因而考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自己挤进人堆,自黄榜之中,寻找自己的名姓,除此之外,便只能花钱雇人,抑或是买通试吏,替自己察看名次。
徐三抬起眼来,稍稍一扫,便见席间官员,果然有那么几个,或是露出轻蔑笑意,或是皱眉垂眼,难掩嫌恶之色。
五日过后,即是放榜之日。因着秦娇娥心绪不稳,不敢独自一个,等候消息,徐三便早先应了下来,拉上恰好无事的常缨,陪着秦娇娥,在驿馆前等人送信儿。
她将这几人的官品和模样一一记在心中,随即微一拱手,含笑说道:“徐某与三大王比试之时,正值秋日。诗曰,‘秋螳多怒臂,寂寞好全生’。秋天,恰是螳螂交尾之季。公母螳螂交尾过后,母螳螂往往会将公螳螂斩首杀死,食其躯干,进补一番。螳螂蜕皮之后,八节为公,六节为母,这也是为何我能辨出公母,侥幸胜过三大王。”
芝草无根,谋事在人。她坚信,只要她去做,她一定能够做成。终有一日,她会站在权力的顶点,扭转时代的狂潮。
听着这般儿戏之语,在场的文武朝官,皆是稍有不耐,神色蔑然。官家虽向来喜怒不形于色,此时也不由沉下脸来,略带不悦,横了那没眼色的小子几眼。
徐三仰面而卧,眼望着四下漆黑,深深吸了口气。
徐三稍稍一想,随即又提声说道:“徐某人会对螳螂知之甚多,也是因为官家曾经有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看农桑’,务农之道,乃是国之根本。欲知农桑,就必须知晓如何耕种,如何灌溉,如何分辨虫之益害。螳螂以秋蝉、尺蠖等为食,乃是益虫,三大王对此好奇,想来也是心系国计民生。”
如果可以,她希望能有自己的人手,好似兔罝那般,星罗棋布,四处安插,为她打探消息,处理事宜。但是周文棠整整耗费了十余年,方才布下这样的天罗地网,而她现如今不过是无名小卒,若想日后达成如此地步,还需苦心经营,孜孜不懈。
屏风之后,周文棠细细听着,兴味十足,忍不住勾起唇角,微微一哂。
但是就目前来看,她与周文棠的身份是不对等的,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二人都将维持这样的状态。周文棠自兔罝得来的消息,是选择性和她分享的,对于徐三来说,这不是她想要的局面。
而那殿上天子,听罢徐挽澜这一番言语,也不由扯唇一笑,暗道这徐巧嘴儿的名头,当真是名符其实。这小娘子东拐西绕,拍起马屁来,真是让人心得意满。
兔罝,捕兔之笼,即是周文棠所掌管的地下情报机构。她虽有意依附于周内侍,借他之势,博得官家宠信,自此平步青云。如此一来,待到她与金元祯的五年之约到后,她也能有所倚仗,不至于沦为一颗棋子,随风飘摇,不能自主。
山大王坐于席间,听及此处,稍稍一怔,随即冷哼一声,不复多言。官家瞥他两眼,眸色微深,又稍稍夸了徐三两句,这便令官人引她下去,传唤另一考生上殿。
夜里徐三躺于榻上,辗转反侧之间,忍不住又深思起来。这一回,她想的是周文棠那兔罝之事。
柴荆低头弓腰,手执拂尘,引着徐三缓缓出殿,却是不曾将她引到殿外,而是稍稍一绕,将她领到了一处偏殿里来,拂尘一扫,示意她入得其间。
徐挽澜想得清楚,这一封信,有其利用价值,但是现在还不急着送出。她要等,等到自己在殿试之中,蟾宫折桂,拔得头筹,等到她在官场之中,遇上了需要拉拢罗氏族人的时候,再登门入府,将信送出,也好多攀一层关系。
徐三倒也不曾多想,大步迈了进去,只当这是考生听候成绩的地方。她方才说了许久,自是有些口干舌燥,眼见得桌案之上,已然备了一壶凉茶,还有一小匣吃食,也不客气,直接在案边掀摆坐下,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自打徐三入京之后,她虽手中揣着罗昀给她的书信,但她却迟迟不曾登得罗氏府上,将书信送至罗氏手中。先前在寿春之时,罗昀虽不曾明言,但也隐隐给她透过口风,这一封信,乃是举荐信,只要她将这信送到祥符罗氏的门上,她就将与罗氏成为同一派系。
徐三着实口渴,不消片刻,便将那壶中茶水饮尽。她提着砂壶,倒了两回,正打算出门唤人,看能不能再要一壶茶来,可谁知她还未曾开口之时,眼前忽地伸出一只白皙修长的手,提着一方古紫砂茶壶,啪地一声,将茶水搁到了桌案上来。
若是果真如此,那么这题目的答案,自然也是罗昀定好的。而所谓考试,并不是如实答出心中所想,还是要猜测出题人的意图,迎合判题者的喜好。这就是为何徐三在考场之上,思前虑后,还是选择按照罗昀所教的思路,依次作答。
徐三先是一惊,随即忍不住勾起唇来,暗道这在旁伺候的宫人,正是个有眼力劲儿的,不需言语,便能瞧出她的心思。
因此在考场时,徐三一看题目,心中便有了猜测——这题目,十有八九,就是出于罗昀之手。多半就是官家巡幸寿春之时,她将出好的试题交到了官家手中。
她抿唇而笑,一边提起砂壶,给自己斟茶,一边缓缓抬眼,看向身侧之人。哪知这随意一瞧,竟吓得徐三手上一抖,直将茶水倒上了自己前襟,染湿一片。
省试的兵法题目,大多都是罗昀给她出过的题目,这绝对不是巧合。再想起当初在寿春之时,她在罗昀的腕上发现了官家的乌木珠串,由此看来,二人在寿春是见过面的。
不为别的,只因眼前这男人,一袭紫绮绣服,足蹬金带皂靴,眉眼俊美,神色淡漠,正是她那便宜爹爹,周内侍周文棠。
周文棠看不上罗昀,觉得其人迂腐不堪,又觉得她那套所谓兵法,不过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缺乏实战经验。但他并非完人,他对罗昀的看法,在徐三看来,到底是有些偏见的。
徐三一边掏出绢帕,匆匆拭着胸前茶渍,一边在心里头犯起了嘀咕来,暗想着昨夜里去见他,他说自己明日不在宫中,如今想来,多半又是故意在骗她。
她一翻手,将镖刀复又收于袖中,接着抬起眼来,凝望着那盏中灯花,不由又思虑起来。
她稍稍蹙眉,瞥了周文棠两眼,轻声说道:“你不是该在竹林小轩么?怎么进宫来了?”她上下一扫,又补充道:“连官服都换上了。”
虽说不过是露水姻缘,但却也曾动过真心。哪怕时过境迁,人事已非,夜深人静之时,亦是余思萦绕,未敢忘怀。
周文棠掀摆坐于她身侧,手提砂壶,为她满上茶盏,口中则沉沉说道:“听好了,我与罗昀不同。那老贼矫言伪行,暗中泄了省试题目给你,徇私舞弊,君子不齿。而我,便是知晓殿试题目,也绝不会给你透一丝风声。”
当日夜深,她将书信递给常缨,托她送出,接着坐于案前,自怀中掏出一枚镖刀,借着融融烛火,细细磨抚。
罗昀知道题目,却不告诉徐三她知道,且还偷偷摸摸,将试题传授于她。周文棠也知道题目,也不告诉徐三他知道,甚至还骗她说自己不知道,至于试题,更是只字不提,没成心误导都算是不错的了。两个人都挺鸡贼,皆不是省油的灯。
然而今日今时,她手抚花瓣,竟有些犹疑起来。她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这条路,是否是晁四郎所乐于见到的。半晌过后,她轻轻启唇,只低低说了些日常琐事,不过是吃喝玩乐之类的闲话,至于省试殿试,却是只字未提。
徐三一听,心思一转,已然猜得了七八分,知道自己在殿试上的表现,他多半已经知晓,瞧这模样,该也对她有几分满意。
通泉草,下达九幽通黄泉。她一直坚信,只要她对着这花儿说话,黄泉地府之中,晁缃一定能听得到。
她抿了口茶,一手支腮,凑近周文棠身侧,笑眯眯地道:“我今日殿上所言,可还能入中贵人的眼?”
徐三走到那通泉草前,半蹲腰身,轻轻触了下那状若彩蛾的紫白小花,唇角勾起,露出了分外柔和的轻浅笑容来。
周文棠扯了下唇,轻声应道:“尚可。”
时值春末夏初,温风旎旎,丽天日和,碗莲要等到七八月份,才会结苞而放,但那一盆很不起眼的通泉草,结着半紫半白的小花儿,幽幽迎风,寂寂无语。
徐三啧啧两声,故意说道:“中贵人的嘴,可不如早些时候甜了。那时候夸起我来,也是不吝赞美之词,现如今却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徐三稍稍搁笔,一手支腮,望向菱花窗外。她稍一犹疑,随即掀摆起身,出了院子,朝着花圃小苑走去。
周文棠眯起眼来,嗤笑道:“是甘是咸,你又不曾尝过,怎能轻易断言?”
写着写着,她心上反而愈渐安定了下来。
她说他嘴不甜了,他却堵了回去,说她又没尝过。徐三被他这么一噎,竟一时无话,张口欲言,却也不知该说些甚么,总不能说“那我现在就要尝尝”吧?
徐三笑了笑,不复多言,只提笔挥毫,写起了寄往北方的家书来。说是家书,但因徐阿母识字不多,她每次都是写给崔钿,由她代为转告。
周文棠淡淡抬眼,见她那小脸儿愣是憋红了几分,不由勾起唇角,微微一哂。他眼睑低垂,沉声说道:
唐小郎见她提起自己那私库,不由抿唇笑道:“瞧娘子这话说的,奴攒再多银钱,还不都是归娘子?奴是娘子的奴,银钱自然也是娘子的银钱。”
“打从今日起,我就要重回宫中了。你初入官场,身边需要有人侍奉。那个姓唐的小郎君,浣衣煮饭,或还能派上用场,但你为官之后,他于你而言,没有分毫用处。我在院子里给你留了两个人,一个是常缨,她武艺超群,能护你周全,另一个,唤作梅岭,虽其貌不扬,却有灵心慧性。这二人,你想留便留,不想留,赶走便是。”
徐荣桂是个抠门的,想着他是自家奴仆,自是不会另给他结算银钱。但那赵屠妇却是有情有义之辈,只要是她看摊儿,她便会抽出二成,塞给唐玉藻。唐小郎原还不肯收,还是赵屠妇找了徐三,让她转交,他才敢收下。
言及此处,他静静凝望着徐挽澜,面上没甚么多余的表情,还似这事当真是她说了算,想要就要,不想要便不要。
早些年间,徐阿母曾和赵屠妇一同在寿春城中摆摊,而唐小郎呢,则在摊子上帮着做豆腐羹,一干就是一整个白日,再加上夜里几个时辰,辛苦的很。
可徐三心里却清楚得很,周文棠这是在试探她。
徐三随口笑道:“再过五日,你就等着好儿罢。依我之见,起码要翻上十番,你那私库,又能攒上不少银钱。”
他就是要在她身边安插人手,连遮掩的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她若是推拒了去,只怕周文棠从此以后,再不会信她一分。
唐小郎微微抿唇,再抬起头时,又是眯着一双狐狸眼儿,笑容满面,宛转说道:“这下可好了,奴先前在摊子上押了二两银子,如今不知要翻上几番呢。”
徐三抿唇一笑,巧声说道:“那可真要谢过中贵人了。却不知……这二人的月钱……又要怎么算?”
但是如今看来,便似三娘所言,他分明是只兔儿,月亮往哪儿走,他便跟着往哪儿去。她明明如月,映在澄潭之中,照在萤窗之上,却迟迟不会落到他的怀里,又或者——永永远远,都不会落坠。
周文棠勾起唇角,淡淡说道:“自然要由你来算。怎么?我出人出力还不够?还要我给你出钱?”他稍稍一顿,眼含讥讽,缓缓笑道:“我可不是你的阿爹。”
早年间他初来徐家院子,还曾生出过不少妄念,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就是这近水楼台,而徐三娘呢,就是那百川之月。
徐三心头一噎,暗道果然如此。这男人虽是政客,却也是个十足的奸商,向来不做亏本的买卖,有了投入,就一定要谋取回报。
樱桃乃是御赐之物,唐小郎虽曾耳闻,但却还不曾见过。他甚是小心地捧着那两颗樱桃,心间温热,很是动容,又听徐三提起这“兔儿随着月亮跑”之语,心上不由又是一动。
不过这也正常。天底下没有白拿的好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对谁好,食人半斤,就得还人八两。
徐三一笑,一口饮尽茶水,随即自袖中掏出两粒樱桃,递到了唐玉藻手心里头,对着他含笑说道:“我提前得了准信儿,你家娘子争气得很,考了省试头名。你呢,就是兔儿随着月亮跑——跟着沾光,喏,这两颗樱桃,就是娘子特地给你讨的。”
但是周文棠方才堵得她说不出话来,对于能言善道的徐巧嘴儿来说,这可不亚于奇耻大辱。二人说到最后,周文棠起身欲去,徐三却抿了口茶,垂眸而笑,故意轻声说道:
唐小郎原本正洗着衣裳,听着脚步,探头一望,便见徐三脸上尽是笑容,着实少见的很。他一见徐三笑,也跟着笑了起来,赶忙凑上前去,一边给她沏茶,一边细声细气地道:“娘子今儿这喜眉笑眼的,可是遇着了甚么好事?”
“诗中常有‘甘棠’二字,诗仙李白曾曰,‘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甘棠,甘棠,依小的所见,应该就是甜的罢?”
打从周文棠这儿提前得知名次之后,她喜色难掩,在小轩中吃够了樱桃,这便匆匆回了自己那小院儿里头。
敢调戏她?那就要准备好了,被她占回去口头便宜。哪怕那人是张牙舞爪,啮不见齿,洪水猛兽般的周内侍,也绝不能由着他在嘴上功夫胜过自己。
好在巴掌打的没那么狠,给的甜枣也足够甜,徐三便姑且谅解了他,只等着以后得了机会,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周文棠行至门侧,闻听此言,身形一顿。男人勾起唇角,稍稍回身,紫袍上所绣的祥云仙鹤,于熹微日光间,银辉微现,凛凛生华。
周文棠先骂她写的答案太过庸俗,无独见之明,又吓唬她,说她春风报罢,科举落第,之后才告诉她她得了第一,且还亲自喂她吃御赐的樱桃。他的这一套,徐三想了想,不就是打个巴掌,再给两颗甜枣吗?
徐三正兀自得意之时,便听得男人沉沉笑道:“三娘既然如此好奇,日后得了闲,该让三娘用心品品才是。是甘是咸,总要有个定论才好,三娘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