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藏宝洞’的事情,是呼努尔当地老辈们口口相授流传下来的。
折叔见众人都竖起耳朵望着自己,也就开口讲述了在呼努尔当地民间流传了几十年的一件事情。
老毛子打进来之前,关东军将大批的军火、物资、粮食甚至很多金银财宝都源源不断地运进了山上的地下要塞中。日军先用火车将这些物资运到镇上,然后再用汽车和马车转运到山上。
漆雕山趁热打铁,做出一副期待状,说,“折叔,那您可得好好给我们讲下这个藏宝洞的故事!”
据老辈们讲,当年关东军强征了不少镇上的马车和民工向山里运输了上百车皮物资,民工赶马车,日军开汽车,向那要塞里面不断转运,足足运送了二十多天,运进地下要塞里的那些军火和物资,不计其数。
漆雕山摸出烟递给两人,那折叔吸了一大口烟,大大咧咧地说,“嘿嘿,那个‘藏宝洞’的事情,我再清楚不过了……”
老毛子打过来后,没两天日本就投降了。所以,被运到要塞里的那些物资,肯定还有很多,藏在地下要塞的某个洞库之中……”
东北人性情直爽,那两人见漆雕山诚心相邀,也不推辞,便将凳子挪过来,大家挤坐了一桌。
漆雕山插话说,“折叔,当时在长春,老毛子打进来之后,把日本人留下的东西几乎全都给运回苏联去了。所以那些运到地下要塞里的物资,会不会是老毛子把它们给弄走了?”
漆雕山见机也快,伸手邀请说,“折叔、伍叔,两位若不介意,就干脆过来坐一桌,大家一起喝酒说话,也方便些!”
折叔很肯定地摇摇头,说,“当时老毛子忙着去占领哈尔滨和长春那些大城市,所以他们直接炸毁了那些要塞的地面工事和地下通道后就撤走了,根本就没有进去过。”
折叔不愧是一位敬业的镇政府工作人员,随时都不忘招商引资、推销本乡本土。
漆雕山说,“折叔,日军运上山的这些物资,也不一定就都藏在那地下要塞里面吧?”
那折叔奇道,“剧组?好啊,好事,好事!欢迎欢迎,我代表呼努尔镇热烈欢迎各位!我们呼努尔春天百花盛开,夏天鸟雀成群,秋天金黄满目,冬天林海雪原,四季各有美景,老漂亮了!可是个拍摄电视剧的好地方!”
在一边许久未说话的伍叔呵呵笑了起来,说,“您不想想,上百个车皮的东西,不放进要塞地下的洞子里,未必小鬼子还搬着那么多东西满大山转悠?”
听他说出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来,众人均在心里暗暗发笑,很佩服他能找出这么个借口——这样一来,不但他们详细打听此事的动机顺理成章,而且就算他们在此呆上个十天半月,天天在那要塞里钻进钻出也有了正当理由,免得这个在政府工作的折叔起了疑心。
漆雕山还是不太相信,“按道理说,这么多的物资,应该是运进了地下要塞里边儿。但过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谁看到过那些东西啊,还别说什么‘藏宝洞’了……”
江近东灵机一动,作出很诚恳的样子说,“折叔,不瞒您说,我们是一个剧组的,为拍一个抗战剧到这里寻找外景和素材。我刚才听谭二叔提了下这个‘藏宝洞’的传说,这类民间传说我倒觉得是个不错的题材,用到我们的电视剧里,一定能给情节增色不少。您如果知道一些这方面的奇闻逸事,不妨给我们说说,只要我们采用了,剧组是要给您版权费的!”
折叔说,“日军当年运送物资时严格保密,外人根本不许接近要塞。老辈们说,日本兵押着他们,赶马车上了东沟和二道梁子,但马车上去之后,只能停在要塞外围,然后由那些日本兵自行将马车拉进去卸车,决不允许他们进入要塞一步。所以来回跑了无数趟,却谁也没见过日军存放这些物资军火的地下仓库到底在哪。
谭克呵呵一笑,说,“我今天带江总他们在二道梁子转了一圈。他们不是上去探险嘛,刚才正好和我爸说到这个‘藏宝洞’的传说来着……”
虽然没人亲眼见过,但山上这个‘藏宝洞’肯定是存在的。”
两人在邻桌坐下,那折叔开口问道,“谭克,我刚才听你们在说什么‘藏宝洞’,你是要带他们上山寻宝?”
江近东佯作不解状,“折叔,既然您说谁也没见过,怎么又那么肯定一定有这个藏宝洞?”
原来这高矮二人都是呼努尔当地人氏,那个高者是伍叔,端的是又高又瘦,像根竹竿一般,偏偏人送外号“武大郎”,在镇武装部工作。那矮个者在镇办公室上班,他姓折,与“佘”同音,据说乃是杨门女将之首、山西佘太君的后人,此人四肢粗短、浑身肥胖滚圆,粗声大嗓,面红唇厚,镇上人皆以“佘冬瓜”呼之。
折叔又点上一支烟,说,“这个‘藏宝洞’只是我们当地人的叫法,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日军的储备洞库,每个地下要塞都有。博克图那边,当地百姓在日军逃跑后上山捡拾枪炮弹药,结果在山上发现了八个日军储备洞库,里面装满了汽油、白面、白糖,还有军用毛毯、皮鞋、军服和武器弹药,老乡们把这些东西搬出去卖了大价钱。
谭克站起来招呼二人,又向大家作了介绍。
早几年,在牙克石西南的莫拐农场那边山上,牧民也发现过秘密洞库……二道梁子的地下要塞,比其它要塞规模大得多,那里边的储备洞库肯定也更大。老辈们讲,他们曾看到火车站卸下两扇又厚又重的大铁门,当时日本人可是费了老劲了,又是汽车又是马车的,好不容易才把那大铁门运上要塞。
谭二叔答应一声,也没有回答江近东的问题,便转身下厨去了。
那个大铁门足足有有三米宽、五六米高,两扇门合起来的尺寸,差不多就是地下要塞内主坑道的大小。所以这两扇大铁门,绝对是用在地下洞库里边的。奇怪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发现过那两扇铁门的下落,这说明它们都还在那地下要塞里面!他们都说,只要找到了那两扇大铁门,多半就能找到那个不见踪影的储备库。
这两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像极了金庸笔下的胖瘦二头陀。两人均年逾五旬,和谭二叔年龄相仿,一看便知是这小店的熟客。
但说来也真是古怪,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有人在不断寻找这个地下储备库,虽然能进去的地方都进去找过了,但就是没有人再看到过这两扇大铁门……”
谭二叔却犹豫起来,似乎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时门外有人叫道:“谭老二,快帮我们弄两个菜下酒!”话音未落,外面走进两个人来。
江近东追问道,“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有人在找这个储备库?”
江近东强压激动,脸上露出惊讶状,有点意外地说,“那个地下要塞里面还有个藏宝洞?这事我们倒是头一次听说……谭二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您就给我们说说呗!”
折叔说,“是啊。谁都想找到那个藏宝洞嘛……早年间呼努尔当地人经常上山去找,但折腾了好些年,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一无所获。
大家心中怦怦直跳,暗自压抑着心惊,虽然佯作若无其事状,但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个问题:“那个要塞里面果然有个藏宝洞?东北那个‘日军藏宝洞’的传说,难道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么?”
后来,大家都差不多忘了这个‘藏宝洞’的事儿了,又有几十个公安上山来找这个储备库,带队的居然是一个监狱里的犯人……”
谭二叔不假思索地这么一句话轻轻说出来,在座的众人却都仿佛心中受到重重一击,震惊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