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推理悬疑 > 斧声烛影 > 《斧声烛影》大事编年

《斧声烛影》大事编年

公元973年 开宝六年

宋平南汉后,南唐主李煜慌恐异常,大更制度,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以此修藩臣之礼,谄媚大宋;枢密使李崇矩将女儿嫁给宰相赵普的儿子赵承宗,犯赵匡胤大忌,被罢出京师;赵匡胤禁私藏天文、图谶、太乙、雷公、六壬遁甲等,禁僧道私习天文、地理。

后周恭帝柴宗训暴毙于房州;赵匡胤亲自复试举人,殿试从此成为常式;赵普被罢宰相位,皇弟赵光义封晋王,是宋朝立国后所封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王,班列宰相之上。

公元972年 开宝五年

公元974年 开宝七年

南唐国主李煜之弟李从善来开封朝贡方物,被赵匡胤留做人质。

南唐人樊若水降宋,献长江形势图;赵匡胤按照樊若水计策,派人往荆湖造大舰及黄黑龙船数千艘;知制诰李穆出使江南,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绝;赵匡胤命大将曹彬攻南唐,宋军在采石矶以预制浮桥渡江。

公元971年 开宝四年

公元975年 开宝八年

宋将潘美平广州南汉政权,国主刘鋹素服出降;赵匡胤授刘鋹为检校太保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

宋军陷江南金陵一座孤城,李煜率臣领旨军门奉表纳降,曹彬令李煜与汤悦等四十余人同赴汴京;吴越王钱俶入朝。

公元970年 开宝三年

公元976年 开宝九年 太平兴国元年

辽穆宗耶律璟(辽太宗长子)为政荒淫,嗜酒如命,滥杀无辜,被近侍杀死;赵匡胤亲征北汉,围太原不下,宋军死伤惨重,遂班师回京。

赵匡胤于宣德门受俘;赵匡胤率群臣巡西京洛阳,预备迁都,遭晋王和群臣反对;赵匡胤死于万岁殿中,晋王赵光义即位,改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命天下搜捕所有知天文术数者押送京师,敢藏匿者斩首示众,告发者赏钱三十万。

公元969年 开宝二年

公元977年 太平兴国二年

北汉皇帝刘钧死,年四十三岁,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睿宗;养子刘继恩继位;赵匡胤认为有机可乘,发兵攻打北汉;北汉内讧,刘继恩被杀,刘继元嗣立,派使者向辽国求援。

起居舍人辛仲甫出使辽国,辽景宗问道:“听说贵朝的党进骁勇无比,像党进这样的骁将有多少人?”辛仲甫答道:“我朝名将辈出,像党进这样的将才不可胜数。”赵光义命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赵光义亲到讲武殿取进士、诸科共五百人,此一年所取中进士数目超过其兄在位时取士的总数,此为典型的收买人心以稳定局面之举;选取各地捕获的天文术士中优秀者送司天台,其余黥面后流放海岛;诏令禁印天文卜相等书,私习者斩。

公元968年 乾德六年 开宝元年

公元978年 太平兴国三年

赵匡胤赏罚讨蜀将领。御史台召集百官,审议王全斌罪状,百官认为应诛杀王全斌,以谢蜀民。赵匡胤因其平蜀有功,赦其罪,贬斥出京,为崇义留后。

赵光义召吴越王钱俶入朝,软禁在开封,尽收吴越土地;南唐国主李煜因妻子周嘉敏为赵光义霸占,多有怨词,赵光义得知后令与李煜交好的赵廷美赐其牵机药而死。

公元967年 乾德五年

公元979年 太平兴国四年

宋师平蜀,蜀主孟昶出降;王全斌等将领日夜宴饮,不恤军务,将士恃功骄恣,大肆掳掠,导致蜀兵重新揭竿作乱;王全斌无故屠杀二万七千名投降的蜀兵将士;蜀主孟昶被押送汴京,数日后暴死,其妃花蕊夫人被收入宫中。

赵光义御驾亲征北汉,北汉灭亡;宋军焚毁太原城;宋师大败于契丹军,赵光义屁股中两箭,军中曾谋立赵德昭为帝;返回开封后,赵德昭被逼自刎。

公元965年 乾德三年

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

赵匡胤命大将王全斌统兵伐蜀。

向敏中、张咏、寇准、王旦、李沆、苏易简、宋湜等人于本年中进士,后来均成为一代名臣。

公元964年 乾德二年

公元981年,太平兴国六年

割据湖南的周氏政权和割据江陵的荆南高继冲政权被宋军消灭;赵匡胤秘密刻一碑,立于寝殿之夹室,称为誓碑。誓词内容大略为:一、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要求子孙遵守。

赵德芳暴卒,年仅二十三岁;赵光义因许多案件越年而未判,诏立三限之制,规定大事不过四十日,中事不过三十日,小事不过十日,不须追捕而又容易判决的案件不过三日,令天下不得有滞案。诏令长吏集官属同审案犯,不得委之胥吏。

公元962年 建隆三年

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七年

赵匡胤生母杜太后死;南唐中主李璟卒,子李煜即位,史称后主;赵匡胤宴请禁军宿将,在酒宴中罢免众人军职,即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不久,赵匡胤以同样方法罢免了各藩镇的节度使。至此,禁军与藩镇的兵权都集中到了赵匡胤手里。

赵廷美因谋反罪名罢免开封尹,举家迁居西京洛阳;辽景宗耶律贤亲自率将士越境南侵,被宋军大败于满城;不久耶律贤去世,其长子梁王耶律隆绪即位,即辽圣宗,其母承天皇太后萧绰(萧燕燕)摄政。

公元961年 建隆二年

公元984年,雍熙元年

正月,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逼使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不久吐血而亡。至此,金匮誓书上除赵光义本人外,余人全部死去,再无人能对其皇位构成威胁,他也终于可以顺利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公元960年 建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