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六回中狄公所开的药方,需要指出的是,麻黄作为一种植物,中国人对其药用功效的认识要远远早于西方。
算盘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计算工具,在中国与日本,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算盘使用十进制,外面是一个长方形木框,贯有十档或者更多(在本书第二回的插图中,戴民的算盘有十二档),每一档上穿有七颗木珠,以横梁分为两组,梁下五颗珠,每颗计数为一,梁上两颗珠,每颗计数为五,同时推到靠梁处,则计为十。第二档的珠子以十计,第三档则以百计,依此类推。算盘可用于计算加减乘除。文献证明在十五世纪时,算盘在中国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在狄公生活的年代里是否存在算盘,仍是一个疑问,详情可见李约瑟博士的不朽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Joseph 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Cambridge,1959)第三卷。
笔者所绘的插图,采用了十六世纪木刻风格,其服饰与风俗皆来自明朝而并非唐朝。请注意在狄公生活的年代里,中国人不留辫子,这是公元1644年满族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加给中国人的习俗。正如第十七回中的插图所示,男子将头发盘成顶髻,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戴着帽子。他们并不吸烟,在几个世纪之后,烟草与鸦片才传入中国。
自古以来,葫芦便在中国哲学与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葫芦风干之后,变得非常坚硬耐用,可用来存放药物,因此成为药师的传统标志。传说高人得道后,将长生不老的仙药放在葫芦里,葫芦也因此而成为长生不老的标志。与此同时,它还代表着万事万物的相对性,正如古人所言:“从一只葫芦里能看见整个宇宙。”(1)时至今日,仍可看见中国或日本老人用两手悠闲地抚摸葫芦,据说此举有助于沉思冥想。
高罗佩
葫芦先生代表着品格超迈的道家隐士。这类人物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道教与儒教是中国宗教与哲学的两大基本学说,佛教则传入较晚,大约在公元元年左右。儒教现实而入世,道教神秘而出世。狄公与中国绝大多数学者型官员一样,同为儒家子弟,对道教怀有共鸣和兴趣,对佛教则一力排斥。第一回中葫芦先生的说辞,引自戴闻达译注的著名道教典籍《道德经》 (J. J. L. Duyvendak,Tao Te Ching,The Wisdom of East Series,London 1954)。狄公关于孔夫子钓鱼用钓竿而不用渔网的说法,则引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出自亚瑟·韦利译注的《论语》(Arthur Waley,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London 1949)。
(1) 此处似是出自吕岩《七言》中的“拄杖两头担日月,葫芦一个隐山川”。
狄公是唐代历史人物,生于公元630年,卒于700年,不但是一位著名判官,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其仕途生涯的后半段,在唐代内政外交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不过,此书中所述的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