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推理悬疑 > 大唐狄公案(第三辑) > 项链案 译后记

项链案 译后记

这一事件交织在整部小说中,因为我们看到了存在着一种思考。葫芦代表狄公个人的真正价值,但是以这样一种相同性并不清晰的方式。葫芦先生曾是一位高级军官,却遭受了对自身认同的强烈怀疑,放弃自我并出家隐居。狄公知道自己想要模仿他,但又悲哀地承认自己仍缺乏知识,尚不允许做出如此彻底的转变。

幻觉消失后,被现实取而代之。一旦二人面对面时,不同之处才变得显著。狄公更为年轻,个头更高,带着一把宝剑,而葫芦先生只有一对拐棍。狄公胯下的骏马远胜葫芦先生的小毛驴,狄公的皮制鞍袋便是葫芦先生的葫芦,里面装着泉水而并非贵重之物。但是狄公确实认为曾经看见了自己的纯粹本心。

描绘这两种性格的各种场景是如此鲜明,使我们感到高罗佩在揭示他自身的内心斗争。

狄公与葫芦先生的相映成趣最具启发性。狄公骑着一匹骏马穿过密林,当时天色已晚,光线渐变,狄公想到了“自我”,在勤勉官员的外表之下真正的自我,在狭窄的小路上迎面走来一人,看去与自己非常相像,简直就是自己的影子,从此人身上领悟到了“真我”。不过,却有一个根本区别,被夜雾包裹着,在树木之间丝丝渗出。狄公十分吃惊,几乎吓了一跳,将这幻影视为一个神秘消息化身为了人形。

深受敬重的大使(日本与荷兰在贸易上联系密切,因此高罗佩的职位相当高)留下了满满一抽屉画稿,里面是关于同一主题的各种不同表达。在每一张图画中,我们看到作者独自盘腿坐在山间小屋内,沉思着虚空,远离一心利己的尘世。他曾在许多场合里提到过这一梦想,甚至想在比叡山的山坡上找一处适宜的地方,俯瞰京都附近广阔的琵琶湖,这是许多疲倦的天才们最爱的地方,千百年来的隐居胜地。他想在此处度过余生,让自己忙碌,而让自己的头脑休息,可能是为了达到临界,一旦达到的话,便会引起宇宙大爆炸,并引起猛烈的混乱,简直难以解释。葫芦先生确实加强了这种可能,当狄公问他我们所有的麻烦是如何开始的,隐士借用《道德经》里的话,念道:“空,唯有空。”

在荷兰作家扬威廉·范德魏特灵所著的传记《高罗佩:他的生活,他的著作》中,有一段关于狄公与葫芦先生的解析,译者读后自觉颇有启发,现试译如下:

葫芦先生作为道家高人,不会正式收弟子,不过命运无疑让狄公成为了他的弟子。当他二人陷入危境并几乎被人谋害时,在一场打斗中,故事达到高潮。狄公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剑客,显示出不俗的身手,并最终刺倒了几个杀手。与此同时,葫芦先生貌似无所作为,却是更胜一筹。这老人虽然是个跛子——他骑在马上,马匹被敌人刺死,倒下时压断了他的两腿——而且一直坐在板凳上,只用自己的拐杖比划了一阵。他对狄公解释说先使得自己变为虚空,因此可以映出对手的一举一动。无论他们如何挥剑,剑尖总是被葫芦先生的拐杖挡住。最后,对手们彻底筋疲力尽,倒在地上,被葫芦先生毫不费力地捆起,并将布条塞入其口中。(4)

本书后记中提到的戴闻达,是荷兰著名汉学家、莱顿大学中文教授。1930年至1932年,高罗佩先生曾在莱顿大学深造,师从戴闻达学习中文,但是两人相处得不甚融洽,原因在于“他(戴闻达)最感兴趣的是古代中国的历史和哲学,而吸引我的是更晚期的中国艺术和文学的伟大发展阶段(唐朝、宋朝和明朝)和今天的中国”(3)

此书写于高罗佩先生辞世的前一年,当时他已饱受病痛折磨,心境亦随之有所变化。在本书第九回中,狄公对采薇青春年少的感慨称羡,或可看作是高公本人内心的写照。

关于书中的太监总管雷莽,可参照高罗佩先生在另一部著作《中国古代房内考》中的相关描述。很多太监“长期受着慢性膀胱失禁和其他疾病的折磨。这些慢性疾病,加上生理缺陷带来的自卑感,可以部分地解释我们从中国历史和文献中看到的太监的怪僻性格,他们通常傲慢自大而生性多疑,好动肝火,喜怒无常。他们渴慕奢华的生活。……太监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曾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宫廷内部结为朋党,常常对国家大事有重大影响。他们能够自由出入后宫,对宫中女人们的流言蜚语和阴谋诡计了如指掌,因此摸透了皇帝的情绪、弱点和嗜好。太监比执政大臣和其他高官更接近皇帝。……太监们都很懂得如何利用他们的特殊地位去谋取私利”(2)。本书中描述雷莽“留着细细的花白髭须,颏下一绺山羊胡”,可参见第二十回的插图“二人赏看园中珍卉”,似是不同于通常印象中净白无须的太监样貌,然而历史上并不乏类似的异数,比如北宋时的权宦童贯,根据《宋史》记载,“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

张凌

本书第八回中提到的蓝帮红帮,似是暗指青帮红帮。1946年,高罗佩先生在重庆的荷兰驻中国使馆工作时,曾写过一篇报告《中国的秘密团体生活》,描述了最主要的几个团体的历史背景,成为关于中国秘密团体的标准著作,其中提到“在中国的华北和华中,白莲教影响很大,在中国西部是哥老会,在华南是三合会,在中国的大运河沿岸和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是红帮和青帮。……同盟会本身是青帮的一个分支。……在青帮的神秘等级结构中,蒋介石居于高位,但上海最富有的商人杜月笙的地位更高”(1)

2019年11月

本书第二回中关于凌迟的说法,似是来自对于明代权宦刘瑾的记述。明正德五年,刘瑾被判凌迟,剐三千多刀,行刑三日。

(1) [荷兰]C.D.巴克曼、[荷兰]H.德弗里斯著,施辉业译:《大汉学家高罗佩传》,海南出版社,2011年,第129页。

书中的“渔王客栈”,“渔王”的原文为Kingfisher,意为翠鸟或钓鱼人,《铜钟案》第二十三回中的“翠羽阁”亦用此词。本书第一回中提到狄公因为店名而生出钓鱼之念,因此在定名时采用“渔王”而并非“翠鸟”。

(2) [荷兰]高罗佩著,李零、郭晓惠、李晓晨、张进京译:《中国古代房内考》,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46页。

书中的“采薇”一名,在荷文本中为Anemoon,意为银莲花,在英文本中为Fern,意为蕨类植物。古诗古文中常以“蕨薇”并称,其嫩叶可食,皆为贫者采集的野菜,《诗经·小雅·四月》中有“山有蕨薇,隰有杞桋”,更有著名的《采薇》一篇,故而定名为“采薇”。

(3) 《大汉学家高罗佩传》,第22页。

1967年,此书的英文本由英国海涅曼出版社出版,名为Necklace and Calabash,意为“项链与葫芦”;荷文本由荷兰范胡维出版社(W. van Hoeve Ltd.)出版,名为Halssnoer en Kalebas

(4) Janwillem van de Wetering,Robert van Gulik: His Life,His Work,Soho Press,New York,1998,p.44-46.

1966年,高罗佩先生在日本东京完成了《断案集》,将其作为新系列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整个狄公案系列的收山之作。但是英国海涅曼出版社(William Heinemann Ltd.)指出读者对于狄公案小说仍有大量需求,希望他继续创作,于是高公又写出了两部新书《项链案》《中秋案》,命名为“新新系列”,特点是均为狄公独自一人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