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推理悬疑 > 大唐狄公案(第二辑) > 朝云观 后记

朝云观 后记

高罗佩

笔者所绘的插图是十六世纪明代风格木刻画,尤其借鉴了精美的明版《列女传》(2),因此图中表现的服饰与习俗,皆是来自明代而并非唐代。敬请读者注意,在狄公生活的年代里,中国人不留辫子,这是1644年满族人入主中原之后才强加于中国人的习俗。男子将长发盘成顶髻,无论室内室外都戴着帽子。在几个世纪之后,烟草与鸦片才传入中国。

1961年7月7日

中国有儒、道、佛三教。公元一世纪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由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作者几乎全是儒家学者,因此在作品中明显偏袒儒家,笔者将这一特色也用到了狄公案系列小说中。本书中描述的理想儒者与道士形象,取材于真实可靠的中国文本。

(1)出自沈括《梦溪笔谈》之卷十七《书画》。原文如下: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狄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生于公元630年,卒于700年,早年时曾历任地方县令,赢得了长于断案的名声,后来在朝廷任职,成为一名卓越的政治家,对于唐朝的内政外交均有过重要影响。然而本书中描述的故事则完全是虚构而成,尽管有些情节出自中国古代典籍。例如关于猫眼的线索,笔者便是借用了宋代学者及文人欧阳修(1007—1072)的一则轶事。他藏有一张古画,画上有一只猫卧在一丛牡丹花下,花朵略显干枯,猫眼中的瞳孔呈一道黑线,因此认定此画作于正午时分。(1)

(2)原名为《仇十洲绣像列女传》,由明代新安汪氏在西汉刘向《列女传》的基础上增辑而成。全书分上、下两卷,插图由明代著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号十洲)所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