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若不嫌累,便让她在门外站着。”
贵妃新生愧疚,前来请罪,但皇帝还在气头上,这闭门羹还是吃定了的。
“奴才还是去知会一声吧,免得贵妃娘娘染了风寒。”
自此以后,皇帝再也没有去过张贵妃那里。
能在皇帝身边侍候,小太监自然是个明眼人。他实则是怕宫人们借此乱传闲话,便急急忙忙地退出去,把张贵妃给劝走了。
说罢,随手就把那只定红瓷给砸了。临幸的兴致自然也没了,龙袍一挥,便回了寝宫。
不多时,小太监返回御书房,行了一礼。
皇帝当即大怒,“朕不是告诉过你,不许拿大臣送的东西么?为什么不听?”
“又有何事?”赵祯微微皱眉问。
想来那位大臣是要求贵妃办些事,但皇帝很反感贵妃们收了贿赂,对他吹些枕边风。
“贾相公来了。”小太监轻声说。
贵妃如实回答,说是大臣王拱宸送的。
赵祯当即放下奏章,前后态度大有转变,“速速宣他进来。”
皇帝心疑,便询问贵妃此物从何而来。
小太监转身宣召,随后一个年过不惑,温文儒雅的大臣步履轻盈地迈进御书房,深行一礼。
而皇室几乎不烧制红瓷,那只定红瓷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此人正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当朝宰相——贾昌朝。
定窑罕有绿定,紫定等,价值均高于白瓷。
前任宰相杜衍于庆历四年(1044年)拜相,后因独自为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韩琦等人辩白,反被人诬陷为结纳朋党,于庆历五年正月遭到罢免,前后任职共一百二十日。
宋定窑多烧造白瓷,胎质细腻,器形规整而纤巧。
随后,贾昌朝接替杜衍,任宰相之职。
前几日皇帝宠幸张贵妃,无意间在其房间发现了一只定州红瓷瓶。
这位贾相公乃是真宗天禧初年(1017年)的进士,早在拜相前曾历任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后迁右谏议大夫,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是个十分贤能的元老重臣。朝中之事,赵祯也习惯于与他商议。
可今日向来仁慈的皇帝为何大发火气呢?小太监其实心里有数。
“不知道陛下宣臣前来,所谓何事?”
这般仁慈,自然深入人心。
贾昌朝的身上还有未干的雨滴,可见是听闻皇帝急召,便匆匆赶来了。
皇帝边喝边回答说:“朕回头找了多次,没见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又不便询问,因为朕要一问,侍吏必然受到责罚,故忍渴而归。”
赵祯百无聊赖地搔了搔额头,“那陈佐尧,离京多久了?”
宫女奇怪地问:“陛下为何不在外面喝水,而忍渴这么久呢?”
贾昌朝细数一遍,“近三个月了。”
等到回到宫里,他才急匆匆地对宫女说:“好渴,快帮朕端水来喝。”
“可朕却感觉像是过了很久了。”赵祯扶额道,“当初你向朕举荐他去查那数十万两税银丢失一案,可他倒好,顺手还平了一波叛军余孽,至今尚在杭州市舶司停留,不肯回京复命。”
宫内一直相传:在一个暮春时节,皇帝在御花园散步。走了一段时间,身边的人便发现皇帝频频回头探望,却又什么也不说。
贾昌朝笑了笑,拱手贺道,“我大宋有此能臣,陛下应当高兴才是。微臣猜测,陛下今日召我前来,并不是为了此事。”
皇帝赵祯本人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不仅以“仁”为政,平日里对宫人亦是宽厚仁慈。
“老臣慧眼,你最懂朕。”赵祯展开桌上的两本奏章,龙颜间愁容显露,“一本是两浙转运使杜杞递来的奏章,另一本,是同文馆递来的。虽是两本来处各异的奏章,言说的却是同一件事。”
大宋王朝在他的治理之下,步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两浙转运使掌漕运兼司杭州市舶司,而同文馆是接待高丽使臣的地方。两司并无交集,却言说同一事项……”贾昌朝略作思量,“莫非是海上出了事?”
自景佑元年(1033年)亲政以来,四海雍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
“不错。”赵祯点头,“同文馆那边递来的奏章说,本该抵达明州的高丽客舟在半途遭遇劫持,船上的使臣皆被盗匪绑了去。海上盗匪猖獗,同时也有不少商船遭难,损失严重。广、杭、明三州市舶司使联名上书谏言,请朝廷出兵剿灭匪患。卿家以为,该怎么做?”
但其并非暴君。
“为保海上稳定,剿匪之事,势在必行。而救回高丽使臣,扬我大国之威,实为重中之重。”贾昌朝毫不犹豫地说,“但盗在海上,而我大宋多半兵力都在北疆与辽军对峙。微臣建议,此时权宜之计是抽调江南各地通水性的兵卒,组建水师,平定海上动乱。”
这位皇帝五岁封庆国公,九岁被立为太子,十三岁便继承了大统。
“海军之师?”赵祯想了想,赞许地点了点头,“取善水之兵,能适应海上的一切活动,作战骁勇。抽调江南兵力,亦可避免不在天子脚下,兵力割据,同时保证北边战事不受影响,卫中原安稳,的确是个良策。只不过,若组建水师,该由谁来统帅呢?”
“可……”小太监还想替贵妃辩解,抬头间却对上了赵祯威严的目光,吓得赶紧低下了头。
“陛下用人有道,心中应该有合适的人选。”贾昌朝说。
“朕不见。”皇帝赵祯端坐在案前,一脸威严地翻阅着手上的奏章,看也不看小太监一眼。
“当年杜杞统军平定环州叛乱,功绩可见。可如今他似乎已无力应对,并且内陆漕运及市舶司必须维稳,他这个转运使不能调用。”赵祯犯难。
御书房中,小太监壮着胆子启奏,“陛下,张贵妃还在外面淋雨候着呢!”
“杜司使沉稳刚勇,那陈佐尧虽不及他狠厉,但与他性格相仿。杜司使虽不能调用,但陈佐尧依旧身在杭州啊陛下……”贾昌朝的笑容间别有意味,“能用的刀就在近前,陛下何须另择良臣呢?”
汴京,天街小雨淅沥,薄烟笼罩了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