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他人的能量投射给我们的各种想法、各种情绪:比如违背我们真实情况而对我们做出的判断;比如看似请求实则是要求的一种“情感绑架”;比如父母或伴侣在很多事情上的对你过分期待;比如与朋友之间看似和谐其实只允许你对他表达认同的病态友谊……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些都是会让一个人感受到不舒服的东西,如果这个人不去处理,而去回避,然后一个劲地去满足他人,以为这种负面的能量就会在“我的隐忍、大度、乐观”里自行消化,那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区。
但是,在她接触的所有人里面,包括父母,难道从未有过对她的伤害?对她的攻击?对她负面的投射?难道所有人一直都是以她真正喜欢的方式在对待她吗?
它当然不会自行消化,除非你去处理它。
她犹如强迫症一般,从不和人吵架,从不指责别人,从不表达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的需求。
比如怼你的,你怼回去了;比如过分的期待,你戳破了;比如经过伪装的胁迫,你拒绝了。
主角A长大了,将这种原生家庭已经形成的潜意识模式无意识地移植到她生活的所有地方,无论是对公婆、朋友还是同事,她都会不自觉地察言观色,希望对方能够因为她快乐,不要因为她有一丝不舒服。
哪怕是你什么都没有对别人直接表达,你去书写出来,你去向咨询师表达,都算是一种处理。
她没有表现不开心的权利,她没有任何表达攻击的立场。
如果不表达、不处理,你就是在伤害自己、在接近抑郁。
她从不会指责吵架的父母,因为父母总是不断在她面前陈述各自的不容易、艰辛和牺牲,所以她别无选择,她不想做个伤害父母、给父母添乱的坏小孩,于是她要求自己绝对不能有情绪,不能提出过多的要求,不可以让父母担忧。
更可怕的是,你会攻击你自己。
主角A是一个很害怕争吵的人,因为在她的原生家庭,大人很喜欢吵架,她一直在做的就是大人的“黏合剂”,或者绝不惹事的好小孩。
很多人也许会问,这是一个和压抑自我有关的故事吧?为什么是和攻击自己有关的故事呢?主角A应该心疼自己啊,她怎么会攻击自己呢?当然会。
这个关于攻击的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我记得我曾经有一个罹患过抑郁症后康复的来访者,在某一次咨询中,他像上一次咨询一样,控诉了一直控制他、干涉他的父亲,并沉浸在对父亲强烈的恨意里。
可是,究竟什么是对自己的攻击?一个不懂得攻击别人的人,又是怎样攻击自己的呢?
听完后,我说:“我感受到了你的恨意,但是你心里除了憎恨那个无视你想法、一直想干涉你生活的父亲,你会不会同样也在憎恨那个无力反抗、没有办法好好表达自我的自己?你是不是也在自责你不能去对抗你的父亲,从而保护你自己?”
而如果一个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用大量的负面能量对自己进行不断的攻击,不懂得向外表达和发泄,也无法觉察、整合,那么就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他看着我,怔了一下,默默点头,然后泪流满面。
很多人可能难以觉察“自己对自己的攻击”,这恰恰就是这种攻击会作用于潜意识,让一个人陷入抑郁的部分原因。我们难以觉察攻击,也就难以阻止它。
主角A会对自己进行攻击,因为她在一直隐忍妥协,照顾别人的情绪却从不照顾自己的同时,她产生的不愉快、难受和自我的被剥夺感,导致她非常憎恨这个无法保护自我、表达自我的自己。
我经常说“好人容易得抑郁症”,因为他们不大会攻击别人,他们负面的情绪,无法释放,往往会转向造成对自身的攻击。
每一次被伤害,她都会责备自己的懦弱;每一次被别人的情绪弄得不舒服,她都很清楚,她其实无法要求他人,但是她至少应该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可是她做不到,她对于这个“永远做不到”的自己非常讨厌、不满甚至憎恨。
生理加心理,最终造成抑郁症,它不是无中生有或者只要想开了就能治愈的疾病,它是一种“大脑的失调”。
这就是攻击。
抑郁症,除了生物学、心理学方面的成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强烈却无法释放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也会作用于一个人的神经系统,改变神经的正常运转。
我们不但会被别人伤害,我们还会因此攻击被伤害却无力还击的自己。
//
我也许无法用一篇文章真的帮助到这样的你,这是遗憾。
但不要攻击自己。
但是看到文章的你,如果有觉察,就会减轻对自己的攻击,这是希望。
可以改变自己,
一切都是有因果的,也是有某种必然联系的,你无法选择的原生家庭造就了这样的你;你过去做的选择造就了今天的你。
但也不要成为他人伤害你的合谋,
有时候你无法阻止别人对你的伤害,但也不要成为他人伤害你的合谋。
有时候你无法阻止别人对你的伤害,
你可以改变自己,但不要攻击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