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赵氏孤儿 > 第三章 赵穿弑君

第三章 赵穿弑君

屠岸贾叹道:“只是赵盾不死,我总睡不安稳,万一哪天他再得势,我就成了砧板上的鱼了。”

顾侯是屠岸贾的门客,颇有心计,见主人愁闷,便小声对屠岸贾说道:“大人,现在最关键的是巩固屠岸氏在晋国的势力,凡事迎合主公,主公自然会把国政委任给大人,那时大人要风就是风要雨就是雨啊!”

顾侯点点头说:“大人担心的极是,如今大人和赵家已结下怨仇,肯定是无法挽回的,但赵家的势力在国内依旧根基牢固,大人应当步步为营,等时机到了再吞掉赵家。”

屠岸贾回去的路上,思前想后,他担心有一天赵盾回到晋国再次掌权,自己恐怕有杀身之祸。赵盾一遣走,主公对自己冷淡了许多,也没提让自己出任相国的事。如今最重要的事还不是除掉赵家势力,先得讨得主公欢心,然后才好把政敌赶尽杀绝。

“你有何妙计?”

“是。”

“如今相国之位空虚,大人应当想千方设百计取悦君上,千万不要让相国之位落入旁人手中。君上高兴了,自然会提拔大人为相国。大人还须提防赵穿,赵穿名声虽不好,但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又是个驸马爷,出手阔绰,和一些将军的关系非同一般啊!若大人做上相国,一定要找个借口把赵穿给干掉啊,至少要解除他的军权,然后再把赵家在朝中的人一一疏散,其时,大人就是另一个赵盾了。”

灵公想了想,说道:“寡人派人暗杀他已是全国尽知,如再宣布他叛国的话,恐国人不服,这事先放放吧,寡人知道爱卿忠心,先回吧!”

听到这里,屠岸贾屡屡微笑,但是微笑之间却有一股忧虑。

“主公可宣布赵盾叛国,这样他就永远是晋国的罪人了,一旦卷土重来,立即全国通缉。”

一天,赵穿听说灵公移居桃园,便前来拜谒。

“这……寡人也没办法,听说他已经逃到了翟国去了。”

赵穿在灵公面前连连磕头谢罪,痛诉道:“臣兄盾畏罪潜逃,穿未能阻止,实在是罪不可恕啊,身为罪人之弟,臣有何面目再侍奉主公,请许臣辞官还家吧,臣已修书一封给兄长,希望他早日弃暗投明,主公或能宽宏大量,饶他不死。”

“只是赵盾一日不死,主公一日不得真正安宁啊!”

灵公觉得赵穿言辞真诚,不禁微微一笑,说道:“你的兄长屡次欺瞒寡人,寡人屡次劝他,他却充耳不闻,寡人也是忍无可忍才放逐他的。你一向循规蹈矩,赵盾之事与你无关,你不用担心,依旧官居原职吧,寡人不会亏待你的。”

“只是什么?”

赵穿磕头谢恩,又说道:“主公对穿如此大恩大德,穿不知何以报答。臣听说为人君主者,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享尽人生的一切极乐,主公虽然美女成群,但和齐桓公比起来还有所不如,先君文公虽然出亡在外,但也不误享乐啊,年过六旬,依然妾媵无数。主公既然有良苑高台,何不广充美女,让乐师调教,以供娱乐?”

“只是……”

灵公笑道:“卿的话正合孤意,寡人打算遴选国中女色,这差事交给卿如何?”

“卿也不必自责了,至少赶走了他,也少了不少麻烦。”

“主公抬爱,微臣不胜感激,可惜臣一介武夫,主公实在所托非人啊!这差事交给司寇屠岸大人最好不过了,司寇大人常伴主公左右,深知主公品味,而况他为人细致,为主公做事赴汤蹈火尚且不辞,何况是挑选美女,屠岸大人确实是不二人选啊!”

屠岸贾参拜道:“微臣该死,竟让赵盾这个奸人逃走了。”

“有道理,就依你之言。”

灵公脸色微沉,但还是召见了他。

“微臣先退了。”

就在灵公淫乐之际,内侍传屠岸贾求见。

屠岸贾听说灵公让他搜刮美女,心中高兴,暗想机会来了,这事如果办妥帖了,相国之位必是自己的。

当夜,灵公挑选宫里绝色美人,搬到桃园恣意狂欢,连日来穷奢极欲,既快活又疲惫。

屠岸贾选美比起杀赵盾时更卖力,在全国各地亲自走访。

接着有探子来报,赵盾已经出境了,灵公听后稍觉安慰,他以为这个人终归还是怕自己的。现在这个碍事的人不在眼前,晋国上下就没有谁敢不服自己了,现在自己想怎么治理国家就怎么治理,想怎么纵乐就怎么纵乐。

遣走了屠岸贾,赵穿又寻机会向灵公奏道:“桃园里侍卫不多,不如让臣挑选几百名骁勇的甲士守卫桃园,好让主公放心尽兴地玩。”

这边,灵公听到赵盾又安然无恙地逃走了,气愤得掀翻饭桌。

灵公准其奏。

“知道了,大哥,你就安心在首阳山休养吧!”

赵穿回营后,挑选了两百名亲兵,对他们说:“如今国君不体恤民情,终日在桃园行乐,还命我挑选你们去桃园为他守卫,你们都是有家室的人,主公的玩乐又没有止境,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归!”

赵盾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也只好由穿弟了,我就姑且在首阳山住一段时间吧,穿弟所为关乎社稷民生,一定要慎之又慎啊,切勿遗祸赵家!”

众甲士抱怨道:“这样的无道昏君,真是祸国殃民,怎么不赶快去死呢?如果相国还在这里的话,国家不会这样糟糕的。”

“大哥,事已至此,已经没得选择了,此事全是穿一人的主意,与大哥无关,若成功,便迎大哥回来,若不成,也是穿一人之过。”

赵穿思索了一会,说道:“我有一个想法,想和你们商量一下,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赵盾蹙眉道:“穿弟莫非要……此人臣所不为也!”

众甲士说道:“将军如果能够帮我们解脱痛苦,恩同再生父母。”

赵穿说道:“大哥先不必出境,弟自有主意,几天之后,等我的消息再作决断不迟。”

赵穿点头道:“桃园不比深宫戒备森严,你们在二更时分攻入园中,借口讨赏,到时我挥袖为号,你们就杀了晋侯,之后我再迎接相国回来,另立新君。大家觉得这计谋怎么样?”

赵盾便让赵朔停下来,问赵穿:“穿弟有什么要紧事?”

众甲士都说:“好计谋,这下我们的痛苦可以解脱了……”

赵穿喊道:“大哥,等等!”

嘱咐完毕后,赵穿便带着这二百甲士来到桃园,求见灵公。

赵朔赶车之时,忽然后面有一匹快马奔来,赵朔心慌,看时只见那人却是叔父赵穿。

灵公登台检阅,见甲士们个个精干、强壮,甚为满意。晚上,便留下赵穿侍酒。

赵盾想想,同意了。

其时,月明星稀,江山美人,美酒歌舞,灵公心里大为快意。

“父亲,行当我已经准备好了,再回府中,恐生变故,我还是直接送您到驿站吧,翟国友人已在那里备好马车。”

赵盾一走,果然全身舒坦很多,治国之事他又完全放在脑后。

赵朔亲自为父亲驾车。途中,赵盾说:“容我先回府里看看。”

灵公虽然荒淫暴怒,却是个不易记仇的人,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要杀掉赵盾,只要赵盾安分听话一点,君臣和睦,上下和谐,国家自然能无为而治。

赵盾无奈,只得上车。

享乐和治国两不误,一直是灵公追求的境界。天真的灵公此时全然不知死神正在逼近。

灵辄也说道:“小人自此隐居郊野,大人不必挂念,赶快去吧!”

二更时分,外面喊声大作,灵公一时惊慌,酒杯掉落地上,忙问赵穿:“外面发生了什么?”

灵辄不语。赵朔在一旁催促:“父亲,赶快上车,我已在翟国为你安排了藏身之处……”

赵穿不慌不忙地说:“这一定是守卫在驱逐夜行的人,让臣过去警告他们不要大声喧哗,免得惊动了主公喝酒的兴致。”

赵盾握着灵辄的手说:“你跟我一同去吧,现下你背叛主公,恐有杀身之祸。”

灵公点头同意,心下仍是惴惴不安。

两人正说时,只见赵朔带了一帮人马赶了过来。

赵穿当即掌灯,走下楼台,只见两百甲士已破门而入。赵穿示意众人不要喧哗,然后引着众人来到灵公面前,奏道:“甲士们听说主公在饮酒,也想喝几杯,恳请主公赐他们一些酒菜。”

“说来话长,小人为谋生计,做了主公的侍卫,这次主公设计除掉大人,正好小人在列,否则小人恐怕没有机会报答大人。大人,请速回,收拾停当,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照目前的情势看来,主公若不杀掉您是绝不会罢休的。”

灵公心下一块石头落地,挥手道:“来人啊,赏赐他们酒菜。”

“好,赵某敬重你是个忠义之士,只是今日为何……”

赵穿说道:“主公赏赐你们酒食,快快谢主隆恩!”

灵辄感动地说:“大人还记得这么清楚啊,大人怜我是孝子,后又赐我十金,大人的大恩大德,灵辄没齿难忘啊!今日有幸报答大人,小人心中甚感欣慰。”

说完,大袖一挥。众甲士见状,一拥而上,灵公还没反应过来,已被乱刀劈死。

赵盾微笑地说:“我还记得当时你把一半的饭食留着,说是带给老母亲,真是个大孝子啊!”

赵穿站在台上,对下面的军士喊道:“现在昏君已除,你们不得再妄杀一人,明日随我一起迎接相国还朝。”

“正是灵辄啊,当年小人在卫国游学三年,回来时已一贫如洗,三天没吃过饭。当时多亏大人垂怜,赐给我饭食。”灵辄说到这里,脸上洋溢着一股自豪,心想我今天终于能够报答大人昔日救命之恩了。

第二天,赵穿率领军士迎接赵盾回朝。赵盾抱着灵公的尸体痛哭,接着又亲自为灵公举行国葬。

赵盾叹道:“没想到就是你啊,灵辄(zhé),我还记得你的名字。”

其时,百姓听到灵公被弑,莫不拍手称快。

赵盾定睛看眼前这个侍卫,终于想起来了。五年前,他曾在九原山打猎,回来的时候在一棵翳桑下见到一个人躺在地上,当时疑为刺客,让人过去看个究竟,后来才知道是个饿汉。赵盾得知后,便赐给他一些饭食和银两。

安葬灵公之后,赵盾便召集大臣在朝中议立新君之事。

直到摆脱了那群追兵,那人才把赵盾放下,恭敬地说:“相国还记得以前在翳(yì)桑下救助过一个饿汉吗?”

赵盾悲戚而又不无严肃地说道:“主公虽无道,但一国之君薨逝,臣等不胜遗憾。现下灵公无子,当立长君。先君襄公薨逝之时,我曾常常倡导立长君,可惜众口不一,才导致今日之祸,所以这次我们更要慎重,不可重蹈覆辙。”

赵盾想想,反正此人如果要杀自己也早就杀了,姑且相信他吧!只见那人背着赵盾,朝一条小路走去。

范武子称赞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相国之言深得民心。”

“相国,此地不便说话,我带您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再说吧!”

台下重臣也附和道:“是啊,是啊,当立长君,才能稳住晋国江山啊!”

“你不是君王派来杀我的人吗?”

赵盾慈祥地笑道:“各位大夫意见一致,盾甚感欣慰。文公尚有一子,名曰黑臀。他出生时母亲梦见神人用黑手涂其臀,所以叫黑臀。现在他在周朝供职,年龄四十有余,我打算迎他回来做国君,各位意下如何?”

那人说道:“相国不必惊慌,我是来救您的。”

百官不敢有异言,纷纷赞道:“甚好,甚好,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啊……”

“要杀就杀吧!”

赵盾又说道:“赵穿弑君,本该万死,姑念他一心为国,铲除暴君终是造福黎民,现让他去迎接新君,将功赎罪,各位意下如何?”

赵盾已年老,跑得满头大汗,心想我赵盾纵横一生,今日就要死在一帮无名之辈的手中,就在赵盾气喘吁吁的时候,忽有一个刀斧手拍他肩膀,吓得他弹跳起来。

“甚好,甚好,相国处置得恰到好处。”

刀斧手杀了提弥明之后,合力追杀赵盾。

“确实恰到好处!”

提弥明用身体阻挡刀斧手追击赵盾,赵盾终于逃出宫,提弥明却被乱斧劈死。

赵穿迎回来的这位黑臀就是后来的晋成公。

提弥明力能扛鼎,但双拳难敌四手。激战不久,身上已负伤五处。眼见不敌,提弥明大吼:“大人,还不赶快逃走,昏君要杀您,您要好好保护自己。无道之君不可以久矣!”

那边屠岸贾正挨家挨户遍访美女,前所未有地卖力,以为这相国之位已是囊中之物。

“给我杀,”屠岸贾喊道,“把这两个人乱刀砍死。”

等听到灵公被弑的消息,当真如五雷轰顶,身体趔趄不稳,险些倒地。

灵公眼见阴谋败露,大呼一声,后壁的刀斧手闪出。

屠岸贾心想这下死定了,头脑里唯一的想法就是逃出晋国。

赵盾猛然大悟,愤怒站起,手按住佩剑。提弥明快步跑到堂上,手握长剑,怒目而视,护着赵盾往后退。

顾侯稳住他道:“赵穿弑君,本是大罪,大人若出逃,恐怕永无翻身之日,何不委曲求全,向赵盾请罪,也好保全自己啊,朝中势力风云变幻,或许有天大人能再次得势呢?到时风云再变,千万不要对赵氏手下留情!”

赵盾准备解剑,提弥明在堂下望见,大喊道:“臣子陪君王喝酒,以礼不过三巡,为何酒后在君王面前拔剑呢?”

屠岸贾颤抖道:“我与赵家结怨甚深,只怕就是再低声下气,他们也不会放过我。”

赵盾没有怀疑,心想主公一直好玩乐,今提及宝剑,定是玩性又起,便说道:“主公若喜欢的话,这佩剑献给主公又何妨?”

顾侯思索道:“大人的担心有道理,但是赵盾一向以贤明自居,君主刚被赵家杀掉,他怎可又痛下杀手?赵盾是个沽名钓誉之人,小人猜测他不会鲁莽地处死大人,他八成会表现得宽宏大量,大人不必出逃,只需亲自去赵府请罪就是了。”

灵公喝得微醺的时候,对赵盾说:“寡人听说相国的佩剑世所罕见,可否借寡人赏玩?”

屠岸贾想了很长时间,终于决定做一回“乌龟”。

赵盾想,主公似真有治国之心,但听到我的话还是很不高兴,看来,要让一个人改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他有此心,倒也不用急,眼下至少我不用躲藏了。

赵府里,赵穿一再怂恿赵盾杀了屠岸贾。

灵公心想,你赵盾说来说去还是怪我无能,没把晋国放手交给你,我何尝不想把晋国治理好,但到处都是你的党羽和信徒,我动一动就受到掣肘,其实,晋国最大的威胁就是你赵盾啊!不过,今天,你这个威胁就要解除了,到时国人会知道我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

“屠岸贾谄媚先君,贻害无穷,此人不杀,恐将来祸及我赵家啊!”赵穿盯着兄长说。

屠岸贾看灵公脸色不悦,连忙打断赵盾道:“今日是请相国大人来饮酒的,国事以后慢慢谈也不迟,来来来,喝酒喝酒……”

赵盾沉思一会说:“不可,屠岸贾虽然有罪,但毕竟是朝中大臣,如果我们将他杀了,恐怕有人说我们剪除异己,大权独揽,况且我们赵氏在晋国宗室昌盛,所谓盛极必衰,凡事还是谨慎一点好,只有行止谨慎,才能和朝廷保持和睦的关系。穿弟切不可再自作主张。”

赵盾沉吟道:“自古社稷之危,分内忧和外患,今日晋国内忧甚于外患,朝纲晦暗,上下离心,主公应当修身养性,重用贤能,远离小人,稳住晋国上下,否则楚王一旦倾国来犯,臣担心有亡国之祸啊!想文公之时,我晋国称霸诸侯,一朝由强转弱,必是墙倒众人推……”

“但此人实在是我们赵氏的心腹大患,留在朝中,实是防不胜防。”

灵公心想,如果不问政的话,怕是他会有防备之心,便谦恭地问道:“相国以为当今之世,晋国最可忧虑的是什么?”

“现在灵公已死,他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穿弟不必多虑。”

屠岸贾说道:“相国一向忧国忧民,自然会忠心辅佐主公成大业。”

“可是……”

赵盾行礼道:“主公改过,臣子定当鼎力协助。”

赵盾沉声道:“不必多说了,如今你刚刚弑君,又要斩杀大臣,实是触犯大忌,灵公虽昏,却也是名正言顺的国君,凡事低调而行,方能保全赵家。”

灵公举起酒杯对赵盾说道:“寡人前些日子贪图享乐,没有听进相国的话,还望相国见谅。近来,思虑再三,寡人决定痛改前非,和相国、司寇等一起治好国家,巩固晋国的霸主地位。卿以为如何?”

“大哥,你就是考虑太多了,你看,我把灵公杀了不也没事吗?如果听你的话,现在逃窜的就是我们啊!”

灵公示意赵盾坐在自己右侧,屠岸贾坐在左侧。

听到赵穿自以为聪明的话,赵盾在心里苦笑。

提弥明跟着赵盾往里走,却被屠岸贾拦住。“国君宴请相国,其他闲杂人等不得入堂。”提弥明只得站在堂下等候。

突然,府役传报屠岸贾求见。

赵盾行礼后,便随灵公上酒席。

赵穿刚想阻止,赵盾就说道:“传他进来。”

酒席已摆好,灵公看到赵盾,起身迎道:“相国来了,里边坐。”

屠岸贾一见赵盾,马上双膝跪下,泪流满面。“小人屠岸贾该死啊,一时糊涂,和先君胡闹,不分忠奸,以致相国大人受了这么多委屈,全是小人的错啊,相国大人,你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一次吧,小人一定痛改前非,唯相国之命是从。”

屠岸贾的车驾在前,赵盾的车驾在后,约莫半个时辰,来到宫中。

赵盾说道:“大司寇不必如此,你我同为朝中大臣,司寇之事当朝国君自有决断,盾一定为司寇说情,阐明委屈,大人不必担忧,盾只希望此后大人能和我一起同舟共济,振兴晋国。”

“不可,如果君王真要杀我,你们谁去都没用。你们不用担心,我会见机行事的。”

成公即位以后,赵盾问如何处置屠岸贾。

“大哥,我也跟你去!”赵穿拉着赵盾的手说。

成公说道:“一切就按卿的意思办吧!”

赵盾扶起提弥明,说道:“那好,我们走,免得屠岸贾起疑心。”

赵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屠岸贾从此若能效忠国君,必有利于我们晋国。”

赵盾的车夫提弥明走上前,拜倒在地。“大人,只要有我提弥明在,绝不允许任何人动您一根寒毛。”

成公捻须道:“卿的意思正合寡人之意,灵公酷嗜杀戮,致使天下离心,寡人当以仁治国,方能上慰文公之灵,下安百姓之心!”

赵盾叹了口气:“如果我不去,恐危及到我们赵家啊!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生死有命。”

其后,成公又将女儿许配给赵盾的儿子赵朔,是为庄姬。

赵穿嚷道:“大哥,千万不要去啊,他们明摆着是要你去送死嘛!”

赵盾重掌晋国大权以后,晋国再次变得井井有条,上下和安。赵盾还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比如设立公族大夫,这项政策的制定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春秋时代各个诸侯都有自家的公族力量,也就是国君的血缘近亲。当时诸侯国国君的儿子被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称为公孙,他们统称为公族,是诸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而设立的机构。

赵盾回到房里,思虑万千。

晋国早年也有着强大的公族机构,比如曲沃氏本就是晋国公族很强大的一支,结果这支公族势力太强,反而压倒晋氏大宗,取得了国君之位。晋献公继位后,为了防止其余公族照葫芦画瓢,开始对蠢蠢欲动的公族实行屠杀。晋文公改革体制时以卿族为政府要员,公族不得居住于国内。这就是史书上经常提到的“晋无公族”的来历。

屠岸贾看赵盾行色匆匆的样子,暗想,莫非他已生叛逃之意,假如叛逃的话,正好可以给他罗织个里通外国的罪名,然后拿下整个赵家。

赵盾此次提出的重设公族的目的倒不是为了加强君权,相反是为了发展卿族势力。赵盾所设立的公族不限于国君的亲属,而是由朝中的才德兼备之士来担任,其目的很明显,当时晋国才德俱全的人就是赵盾了,即使有人有不同意见,也不敢提出来。所以赵盾这项国策的制定虽然可以解释为“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更多的是出于私心,一步步扩充赵氏在晋国的势力。

“也好,容我收拾行装。”

当然,赵盾本人应该不是谋反篡位之人,作为一代高明的政治家,赵盾的做法颇有些模仿周文王,文王是古代鼎鼎大名的贤君,但其用心之高明、城府之深远即使是厚黑大师朱元璋也未必比得上。从赵盾的行为看,他不是一个会“革命”的人,但是他会慢慢吃掉晋国王室,讲究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到时后代再追加他一个“太祖”称号,既可以贤臣垂世(孔夫子就说了: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又能让王位旁落赵氏,一举多得,乃真正的古代大政治家。当然,严格说来,赵盾的道德不是完美的,他真正完美的是“演戏”本领,但权力场内如果以道德看问题的话,恐怕会落人笑柄,时人评价赵盾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才”确实是不错的,这样的人是真正得“中庸之道”精髓的人,能屈能伸,可进可退。

“主公的脾气相国大人是了解的,相国何必拘泥小节,今主公诚心改过,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能不鼎力相助?”

赵盾的这项政策将公族大夫授予卿的嫡子,卿的庶子担任公行。这样世卿的子孙后代就能永享权力和爵位了,这种做法在西方被称为“贵族政治”,拿今天来看,就有点类似于家族统治、既得利益集团,其危害丝毫不亚于君主集权制度,其结果必然是一个或几个家族的斗争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从而更容易形成乱世,而不是治世。

“治国之道岂可在酒饭歌舞间谈论?”

晋成公二年,赵盾曾向成公进谏:“我赵盾能有今天,全拜当年赵姬所赐,如果没有赵姬,我赵盾就是个戎人啊。如今赵姬的三个儿子都成年了,赵姬又最疼爱二儿子赵括,臣恳请主公立赵括为公族大夫。”

“赵相国,某今奉主公之命约你去宫中饮酒,主公知道赵相国一心为国,多次好言规谏,前些日子主公未能醒悟,今主公始有所悟,特邀相国大人前来一叙,也好请教治国之道。”

赵姬是谁?赵姬就是晋文公重耳的女儿,许配给赵衰(赵盾的父亲),赵姬为赵衰生了三个儿子,赵括就是其中一个(此赵括非纸上谈兵那个,那个赵括还在三家分晋之后)。赵盾的母亲不怎么有名,叫叔隗,赵姬是个贤德的女人,颇有乃父晋文公之风,不但没有打压赵盾,反而力赞赵盾贤能,请立赵盾为嫡子,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侍奉赵盾。

“屠岸贾亲自来传诏,此事非同小可,既是主公有旨,赵盾不见就是抗旨了。”赵盾说完,传令家仆在大堂见屠岸贾。

赵盾提出任赵括为公族大夫,可以理解为知恩图报,也可理解为扩充赵氏势力。

“父亲千万别见他。”赵朔说。

成公当然准奏,成公毕竟是长君,看事比灵公要透彻些,或许赵盾要立长君的目的就在于此,沟通起来不那么费力。

“屠岸贾这个大奸人来这里干什么?”赵穿问。

自此,赵氏家族由赵盾担任正卿,赵括为首席公族大夫,赵同、赵婴齐为馀子,都位列大夫。这样一来,赵家的权势迅速膨胀,兄弟四人都是朝中高官。

就在赵盾准备离开的时候,家仆报告屠岸大夫奉主公之命传诏赵相国。

设置公族大夫是对晋国君权的一次致命打击,其凶猛程度比起赵穿弑灵公、栾书弑厉公、智伯弑出公等一系列政变更具杀伤力。因为赵盾使这一灭亡晋国的计划公开化、合法化、制度化。从此君权日衰,卿权日盛,贵族政治加速瓦解君主体制。这一丧钟敲响,晋国再无回天之力。

“大哥,我们明白。”赵括答道。

再说屠岸贾,成公不杀他也有限制赵盾之意。事实上,赵穿弑君对成公的心理冲击也是非常大的,虽然正因为这场弑君,他才得以成为国君,但他也随时能成为下一个灵公,对此他也心知肚明。

赵盾想了想说:“忠臣不去国,我可以委屈一下,躲起来,但绝不可以去郑国,否则就是公然与国君决裂,我只希望主公能想通:君臣和睦,国家才能强盛。希望你们禀告主公,赵盾只是不忍看国政败坏,所以才……”

赵盾不杀屠岸贾一方面是宽容贤明,另一方面也大概摸透了成公的心理,看着权臣势力如日中天,哪个国君心里都会不高兴,甚至惴惴不安。假如有反对权臣的势力存在,君主心里肯定是乐意的,如果权臣再把反对势力一一剪除,很可能引起国君心里的不安,甚至铤而走险。

“那事不宜迟,父亲,还是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吧!”赵朔说,“我让车夫备马车。”

虽然成公下诏国内,灵公被弑与赵盾无关,纯属赵穿一人所为,但在这件事情上,舆论却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这事情肯定与赵盾无关,另一部分人认为弑君这么大的事情,赵盾不可能不知道,还有人认为,赵盾就是幕后主谋。比如,当时晋国的史官董狐就认为“赵盾弑君”,但具体如何,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赵盾却不看他,只说道:“要我做出弑君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是万万不可能的,穿弟不必再劝说。”

据说,弑君之事发生后,赵盾心里总有块垒。

“大哥……”赵穿眼神急切地看着赵盾。

有一天,为打发心烦步行到史馆,见到太史董狐正在修史书,便问道:“太史公如此认真,晋史必是公正无虞,可否借书简一览?”

赵盾看了看赵穿,沉声道:“万万不可,弑君乃大逆不道之罪,穿弟不可动此心,我还是躲躲吧,为了国家社稷,赵盾受些委屈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董狐面无表情地把书简递给赵盾。

赵穿一拳头狠狠地击在桌子上,怒道:“如此昏君,留着又有何用?不如杀了他,再立新君,大哥也不用躲躲藏藏了。”

赵盾接过书简,只觉一股凉气从书简传来,心下感到不妙,待到看到书简上有这么一行字,不觉目瞪口呆:“秋七月乙丑,赵盾弑其君夷皋于桃园!”

赵朔皱眉道:“可是这个昏君一定要置父亲于死地,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大局,保护父亲的安全最重要!”

赵盾惊慌失措地说:“太史弄错了,灵公被弑的时候,我已出亡在河东,距离绛城有二百里啊,连弑君的事都不知道,太史怎么说是我弑君呢?这不是诬陷我吗?”

“大哥,千万不要,”盾弟赵穿急道,“现在昏君当朝,大哥若自尽,晋国就真没指望了,如今楚王(庄王)对我晋国虎视眈眈,随时有吞并之势,还望大哥以大局为重。”

董狐听完赵盾的话,没任何表情,只是冷静地说:“你身为相国,出亡的时候不曾离开晋国,回国后也不捉拿弑君罪人赵穿,你说自己不是主谋,谁相信你啊?”

赵盾捋着长须思索道:“身为国家上卿,岂可像老鼠一样四处躲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主公容不下我,与其逃窜,不如自裁。”

赵盾支吾道:“这……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还能改吗?”

盾弟赵括说道:“大哥,晋国已是危险之地,主公几次三番想杀你,看来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大哥不如先去郑国避避风头。”

董狐冷冷地说:“是是非非,如实叙述才算信史,相国大人一定听说过齐太史秉笔直书的故事,董狐头可以断,这书简却不能改。”

赵盾神情严肃地对家人说:“主公已动了杀我之心,我这身老骨头倒也没有什么好吝惜的,只是晋国已经危如累卵,随时可能分崩离析。今天招大家一起来,也是希望商量一个对策。”

赵盾叹息一声,说道:“唉,史官的权力其实比卿相更大啊,我当时没出国境,不免要被万世辱骂我是不忠之臣,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是赵盾所为,一心为晋国,是是非非也只好任由后人去评说了,赵盾问心无愧!”

赵朔急匆匆地从外面回来,只见叔伯兄弟们已经聚集在内堂里,父亲坐在正中间。

赵盾是否一心为晋国,暂且存而不论,在中国这样一个帝制国家里,权力斗争你死我活,赵盾似乎也没有太多选择。没有十全之人,也没有十恶之人。以古为镜,最好的方式不是期望每个人都变得善良,而是让制度变得更合理,让规则变得更公平,改人治为法治。人治的情况下,如果碰到贤君明主,自然是太平盛世,但治国这样一种大事,是万万不可寄托在运气上面的,何况国君的接班人只能在自己的子嗣中选,这就大大降低了选拔出贤能之人的概率。《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年,惊心动魄,被誉为中国的《哈姆雷特》,但作者觉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人性的善恶两重性,更应该看到这样一个道理:杜绝惨绝人寰的悲剧的最好方法不是寄希望人的道德有多么高尚,而是一个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一个良性开放的社会。

虽然赵盾一再叮嘱家人,不要把锄麑行刺之事大肆宣扬,但这件事还是很快传遍了市井陋巷。

赵家后来被灭门的起因是赵穿弑君,但赵穿所以弑君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灵公的昏庸,而是君权和权臣的矛盾激化。灵公是否昏庸很难说,因为中国历史向来是胜利者书写的,中国又是一个极端善于脸谱化、标签化的国家,这样必然会曲解历史。比如,商纣王该是千古罕见的暴君吧,但有些国外学者却认为纣王是个很有能力很英明的帝王,当然,他们的看法未必对,但可供参考之用,以免思维受禁锢。真正的解放思想在于重拾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史鉴今,独立思考尤为重要。脸谱化、标签化可以大大降低人的思考能力,这很符合中国人思维中的那种惰性,不管什么人,你只要贴上个“好人”或者“坏人”就行了,这样做很省事,但是对于那些被贴标签的人是不公正的,尤其是被贴上“坏人”标签的人。历史和舆论一样,都是可以在幕后操纵的,何况中国人对是非本来就不求甚解。

赵氏后来惨遭灭门的直接诱因就是赵穿弑君,那么赵穿是如何弑君的呢……

这一章虽名《赵穿弑君》,但真正的主角还是赵盾。其实,可以直接说成是赵盾弑君。赵盾弑君是个很难评说的历史事件,论理暴君被诛,当是大快人心的事,只是赵盾弑君为的不是什么公理,更多的是私心。换句话说,即使是个明君,一旦处处违逆赵盾这个权臣,难道弑君的事就不会发生吗?

晋国上下看似安稳和谐,事实上内部已产生了裂痕,只等一场大风吹来,刮掉表面笼罩的和睦景象,露出君仇臣恨的真面目。那时,谁还在乎什么君君臣臣,唯一的道理就是成王败寇。

结论只能是:权力场的是是非非就像个酱缸,如柏杨所说,没有谁能洗清自己。

公元前607年,赵盾的弟弟赵穿弑灵公于桃园。说来,赵穿还是襄公的女婿,灵公的大舅子。由于赵氏一族当时如日中天,即便是弑君这样的大罪,最后也无人追究,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