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的回应,却是托首辅李春芳写信疏通。
然而对于此事,海瑞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君子爱人以德,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他改正错误,挽回影响。事实上只要民田一退,民愤便可平息,闲言碎语也可以消弥。因此海瑞给徐阶写信:最近查阅退田名册,更加感到阁老的盛德出人意表。可惜退数不多,希望再加清理为幸。[16]
海瑞依然苦口婆心。他回信说,存翁(徐阶号存斋)为小人蒙蔽,产业之多,令人骇异。如今民风刁险,退田如不过半,只怕对他自己不利。何况以区区半产,换来百年之后的安宁,岂不划算,何必要因小失大呢?[17]
海瑞不能以怨报德。
显然,海瑞是想维护徐阶的,只是不肯牺牲原则。或许在他看来,坚持原则才是最好的维护。想想也是,徐阶既然号称名相,难道愿意背着“为富不仁”的千古骂名?
徐阶的话并不好听,但是管用,而且“主圣则臣直”也实际上肯定了海瑞,只不过要先拍嘉靖的马屁,非如此不能将其从那暴君的虎口中救出。不难想象,当时徐阶如果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十个海瑞也得粉身碎骨。
据说,徐阶勉强接受了海瑞带有强迫性的要求,但海瑞也把文官集团得罪了个干净。要知道,明不是宋。宋代文官的待遇极高,也能与皇帝共治天下,所以王安石他们才会以天下为己任。明的天下却是朱家的,官员的俸禄也低。如果没有额外的好处,除了海瑞,谁又肯来做这赔本生意?
嘉靖这才打消要杀海瑞的念头。
海瑞,却眼看就要断了大家的财路。
海瑞多少有些纠结。他倒不畏权贵,徐阶却对他有救命之恩。徐阶在嘉靖怒不可遏时密奏说:海瑞之言的狂悖众所周知,动机则无非沽名钓誉,所以杀他反倒是成全。更何况他敢于直言,是因为知道陛下圣明。圣度如天如地,自然也无所不容。唯其能容所难容者,才足见所容之大。[15]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海瑞的弹劾几乎与他在任上的改革同步进行,而且同样出手极重,攻势凌厉。给事中舒化的奏章还算客气,说海瑞早年以风节称著,不失鲠直之臣,但政令乖谬,恐非人情。戴凤翔的攻击就要猛烈得多,指控海瑞包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这三顶帽子扣下来,如果不是因为海瑞清廉到无可挑剔,简直就要算颠覆罪了。[18]
那么,又该如之何呢?
朝廷的态度十分审慎。隆庆四年正月十四日,内阁传达皇帝批复:海瑞节用爱人,勤政任怨,留抚地方如故。但到二月二十五日,就下令海瑞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改派他人巡抚应天十府了。消息传出,境内民众号哭于道。这些卑微的小民当然回天无力,只好将他的画像供在家里。[19]
这时徐阶已经退休,也很给海瑞面子,不但退田,还造册呈上。海瑞看了却哭笑不得,因为徐阶只是象征性地退了些许,很明显地是想敷衍了事,蒙混过关。
然而就在海瑞等待交接的时候,朝廷又突然宣布南京本有户部,因此总督南京粮储一职其实多余,应予裁革。这就明摆着是要让海瑞没有着落了。于是海瑞愤而辞官,自己跑回海南老家,而且一去就是十五年。[20]
徐阶是松江府华亭县人。由于数代没有分家,因此家族成员多达数千。占有土地的数字也很吓人,数十万亩。这就很难说是他的家人诚实劳动所得,理应退还原主。海瑞既然在他的《督抚条约》中宣称,本院执法一视同仁,退田运动也不管对方是阁老还是尚书,当然不能对徐阶破例。[14]
当然,海瑞也并没有就这样一走了之。他给内阁大臣写了封辩驳信,满腔悲愤地说:人情世态,天下事亦止是如此而已矣,能有成乎?母子天性,熙熙山林,舍此不为而日与群小较量是非,万求一济,何益!何益![21]
更麻烦的是,最大的老虎是徐阶。
海瑞真是伤心透了。
隆庆三年十二月,也就是接任巡抚半年后,海瑞巡视了辖区内的松江府。松江现在属于上海,当时则与常州和苏州同为帝国财政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官僚权贵的集中点,豪门巨富数不胜数,土地兼并的问题也最为严重,以至于到巡抚大人行台提出控诉的农民,竟达近万人之多。[13]
廉政风暴却就此烟消云散。官场恢复平静,或者说继续死气沉沉,尽管也依然暗流涌动。只有海瑞,戏剧性地退出舞台,站在聚光灯下仅仅八九个月。想当初,朝野上下都把他视为英雄,为他的直言不讳击节叫好。现在,贫苦无告的小民更加崇敬这位罕见的清官,内阁却看他如怪物,恨不得帝国官员的行列中从来没有出现过那个名字。[22]
海瑞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这可真是悲莫大焉。
结果,耕者无其田,而税收无由出。
但,为什么呢?
大老虎就是地方豪强,主要由乡绅构成。乡绅包括退休官员和有文化的地主,往往同时也是宗族长老。其中,心地善良作风正派的,可以帮助官府维持治安,敦风化俗;怙恶不悛为富不仁者,则包揽讼词,武断乡曲,鱼肉百姓,成为地道的土豪劣绅。而后者最大的问题,是通过巧取豪夺大量占有土地,同时又依仗特权拒不按照实际田亩缴纳粮税。
[12]以上见《海忠介公年谱》和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引《海瑞集》和《国朝献征录》。
海瑞却还要打大老虎。
[13]见《海瑞集·被论自陈不职疏》。
廉政风暴,就这样掀起。
[14]徐阶家族的土地,黄秉石《海忠介公传》称数十万亩,其他文献则有说二十四万亩的,有说四十万亩的,据说最后被落实为六万亩,并被没收,但已在海瑞离任之后。海瑞的宪令则见《海瑞集·督抚条约》。
宪令一出,官民人等无不愕然。应天十府官员纷纷请求改调他处,有的甚至自动离职。缙绅之家则把朱漆大门改成黑色,弄得苏州城里好像都在操办丧事。就连江南织造太监也夹起了尾巴,把自己的轿夫由八人减至四人。[12]
[15]见徐阶《世经堂集》卷三。
小的是整顿风气。海瑞下车伊始,就颁布他的《督抚条约》三十六条。这些规定具体而细致,比如巡抚出巡,当地官员不得出城迎接,更不得设宴招待。工作餐可以有鸡鱼肉各一样,但不得供应鹅和黄酒。境内的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张,后面也禁止留有空白。忠靖凌云巾和宛红撒金纸之类奢侈品,斗糖斗缠之类零嘴甜食,大定胜饼桌席之类有铺张浪费嫌疑的习俗,也在严查之列,必须不见踪影。
[16]见黄秉石《海忠介公传》。
举措则有大有小。
[17]见《海瑞集·复李石麓阁老》。
描绘了自洞庭湖和岳州府开始,经长江、大运河至北京的水道路线。明时漕粮份额之分配,以南直隶和浙江地区为重,覆盖海瑞巡抚之应天、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太平、宁国、安庆、池州十府和广德州,以及监理税粮之区域。原图藏天津博物馆。
[18]见《明史·海瑞传》,又见《明穆宗实录》卷四十一、四十二。
海瑞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19]见《明穆宗实录》卷四十一、四十二,《明史·海瑞传》。
海瑞巡抚的地方也非同一般。首先是南京应天府,然后有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和松江府等等,非富即贵。何况他还兼理浙江省杭州、嘉兴和湖州三府的税粮。任务之重和权力之大,在他一生中可谓登峰造极。
[20]见《明史·海瑞传》和《高文襄公文集》。
在海瑞那里吃了哑巴亏的胡宗宪,就是浙江巡抚。
[21]见《海瑞集·再启阁部高中玄诸公》。
但不管怎么说,巡抚是有实权的。
[22]请参看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海瑞新职务的全称,是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十府。这一长串头衔中,只有最前面的佥都御史是本职,正四品。后面的都是任务不是职务,包括巡抚。巡抚二字本是动词,意思是巡察抚慰。正如总督的本义,是总理督察。到清代,动词变名词,总督和巡抚才成为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