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严嵩与张居正 > 复出悲剧

复出悲剧

那么请问,除了海瑞,谁能清廉如此?

实际上,尽管海瑞真心诚意地希望,官员们都能够按照太祖皇帝的圣训廉洁自律,却不知麻烦的制造者正是朱元璋本人。这家伙一方面很不道德地霸占了天下,另方面又极其苛刻地要求臣僚无私奉献,将俸禄的标准定得极低,以至于海瑞只能在衙门里种菜,母亲过生日才买肉两斤。[27]

做不到就只能装。装到嘉靖和万历那会儿,没有人不在俸禄之外另开财源。大家对此都心照不宣,皇帝对此也睁眼闭眼。否则以嘉靖之精明,岂能不知严嵩是贪官?圣明天子尚且放任自流,内阁和都察院又为什么要多管闲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得有厌,适可而止,便是清廉。

悲剧,也其实正在这里。

这,可以说是当时官场的默契和共识。

文官品级俸禄(石)文官品级俸禄(石)正一品1044从一品888正二品732从二品576正三品420从三品312正四品288从四品252正五品192从五品168正六品120从六品96正七品90从七品84正八品78从八品72正九品66从九品60

明初付给官员大米,但洪武朝结束前,仅部分薪俸以大米支付,之后大米比例不断下降,其余以诸如纸钞(几无实际价值)、丝、棉,最后是白银等其他商品付给。薪俸中大米折成其他形式,不按市场比率折算,而按人为确定的低比率。《明史》叹曰:“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据《剑桥中国明代史》)

然而,大家都装糊涂,海瑞却偏认死理。况且,作为从基层干起的官员,他很清楚贪官污吏是怎样做手脚的,因此也总能在具体而微的细节上堵住漏洞。比如他规定,工作餐的标准视地方物价高低而定,至多纹银三钱,连蜡烛和柴火等开支也计算在内,一分一厘都不得超标。[28]

◎明代文官俸禄表(以年计)

不能说海瑞不对。事实上,没有可量化的标准,廉政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问题是当真如此,则不但官员和胥吏没有了生财之道,就连国家机器也不能正常运转。要知道,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和中央政府,其实是默许了润滑剂的。

海瑞看到圣谕一定伤心至极。好嘛!说来说去,还是要他做摆设。何况,有道德的人不能当局任事,岂非就连纲常伦理和祖宗成法,也被看作了表面文章?于是,他一连七次递交辞呈,却照例不准。看来,帝国已经下定决心,要把海瑞当作活化石供在南京,以便宣称自己是以德治国的。

默许,就只能暗箱操作,就只能互相关照。

至于海瑞的工作安排,他也同意吏部的意见:职务应予保留,但不宜掌实权。批示说: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之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26]

因此,海瑞的廉政风暴便让所有人都尴尬和为难。公开反对他吧,没有道理。当真依了他吧,不可操作。更为麻烦的是,正如暗地里的东西永远摆不到桌面上,帝国也绝不能承认不需要道德楷模。因此万历皇帝的决定,无妨说是当时的最佳选择。海瑞既然是忠臣,难道就不能服从吗?

面对如此无聊的污蔑诽谤和人身攻击,青年学生和低级官员纷纷站在了海瑞一边。争辩据说旷日持久,并不糊涂的皇帝也终于表态:海瑞屡经荐举,故特旨简用。近日条陈重刑之说有乖政体,且指切朕躬,词多迂戆,朕已优容。

何况,朝廷也没觉得委屈了他。

此外,则是海瑞以圣人自居之类无中生有之词。

海瑞留在了职位上,但没有尸位素餐,而是尽其所能为民众排忧解难,以至于人们暂时地忘记了南京右都御史只是闲职,反倒感觉当年那个应天巡抚又重新归来。当然,扭转整个社会风气的想法,也多半只能存在于他的文集中。[29]

这回反对派改变了策略,攻击海瑞是伪君子。因为海瑞之所以威望崇高,全在道德高尚。这就要力证其伪,比方说接到任命竟不辞让,反倒强调要变卖家产才能赴任,这不是既骄狂又虚伪吗?这样的伪君子,靠得住吗?

孤军奋战的海瑞力不从心,也不合时宜。

于是,猖狂贪腐和不那么贪腐的都群起而攻之。

但,历史记住了他。

有一次,某个御史招了帮艺人在家里演戏,海瑞得知后就要按照太祖成法实施杖刑。这下子官场沸腾了。因为谁都知道,徒有虚名的南京政府其实没有正经事可做,吃喝玩乐也实在难以算作过错和罪行。如果连这都要追究,那么日子还过不过了?南京的“官员俱乐部”岂不要解散?[25]

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海瑞病逝于南京,留下的积蓄竟不够殓葬之资,还得靠同僚捐助。出殡那天,南京城不少店铺自动停止营业,普通民众白衣白冠为之送行,队伍延绵逶迤长达百里,哀声不绝于道。人民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位善良刚毅正直清廉的官员,献上了最诚挚的感激和哀思。[30]

没想到,海瑞玩真的了。

海瑞甚至在民间照例被神化。有故事说,京城抓了作祟的妖怪,皇帝审问时还十分嚣张,对谁都不放在眼里。最后万历说:再敢胡闹,就送到南京海瑞那里去!这个妖怪当时便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说一个字。[31]

不过,很多人还是不太在意。因为海瑞的奏折自称是以行将就木之身,效法古人的尸谏。所谓尸谏,则是上书之后就自杀,以死抗争。但是海瑞并没有去死,还升了官,因此无妨看作一个久居山林不通世故之人的疯话。

这,恐怕是申时行他们没有想到的。

此言一出,朝野侧目。

其实,重新招回海瑞原本就很怪异,因为早在万历元年正月吏部就已有定论: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止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这就跟十三年后万历的批示如出一辙。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把他请回南京呢?心血来潮,还是另有玄机?[32]

这幅明代古画描绘了明朝中晚期南京地区繁华的市井生活。

当然是后者。

海瑞却不是做摆设的人。何况他已七十三岁,对繁华的都市生活又没有兴趣,犯得着千里迢迢来做花瓶吗?实际上这位前反贪英雄还没有离开海南岛,就已经先声夺人。他给万历皇帝上了份奏折,声称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就是因为惩罚的力度不大,贪腐的成本太低,因此应该实施太祖皇帝成法:贪污八十贯者绞,更为严重的剥皮实草。

只不过,事情还得从徐阶说起。

潜台词也很清楚:做做摆设就好,别惹什么是非!

[23]请参看《明史·职官志四》。

因此,于圣朝为阙典,当不得真。要当真的,是“公祖久卧山林”——老公祖长期住在乡下,对朝廷和官场并不甚了然。只是如不起用清官,又如何彰显政治清明?

[24]见《赐闲堂集》卷三十六。

可惜这话经不起推敲:既然如此,早干什么去了?

[25]以上奏折和事见《明史·海瑞传》,把南京政府称为“官员俱乐部”是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说法。

这话说得很客气。明清两代的习俗,百姓称县官和州官为父母,知府和巡抚为公祖。申时行是长洲县人,家乡属于苏州府。将曾经担任过应天巡抚,并且驻节苏州的海瑞称为公祖,就是以海瑞治下的草民自居了。至于字面意思,就更是漂亮:让公祖久卧山林,对于圣朝实在是憾事。

[26]以上见《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一百七十三。

维公祖久卧山林,于圣朝为阙典。[24]

[27]见《明史·海瑞传》。

他给海瑞写信说:

[28]见《海瑞集·督抚条约》。

首辅申时行一语道破天机。

[29]见黄秉石《海忠介公传》。

的确,管升官的吏部和管罢官的都察院,无疑是帝国最重要的中央政府部门。然而南京政府却又形同虚设,担任再高的职务也没有什么可以作为。那么,将原本闲散之人特地调回来任此闲职,还步步高升,究竟用心何在?

[30]见《明史·海瑞传》。

这里面的信息耐人寻味。

[31]见(明)陈建《皇明从信录》卷三十五。

万历十三年正月十日,也就是海瑞辞官十五年后,朝廷突然作出决定,起复他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二月十一日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由正四品升到正三品。到次年二月三日,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我们知道,北京的都察院有左右两位长官,南京政府却唯有右都御史一人。因此海瑞就是正二品的最高监察官员,只不过是南京的。[23]

[32]见《明神宗实录》卷九万历元年正月戊戌条。

事情也许得从后面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