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奏疏皇帝从未见过,也不会有人见过,便是出于好奇也会把它看完,但看完之后的震怒也可想而知。据说他当场就把奏折摔在地下,气急败坏地狂喊:来人啦!马上把这家伙抓起来,不要让他跑了!
啊!直接打脸啊?
站在旁边的宦官黄锦却不紧不慢地说:陛下放心!此人素有痴名,早已买好棺材,与家人诀别,不会逃跑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原本应该成为道德楷模的皇帝竟昏聩多疑,刚愎残忍,自私虚荣,就只能造成“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的局面。难怪老百姓要说嘉靖这个年号的意思,就是“家家皆净”了![8]
嘉靖听罢,一声长叹,又捡起奏本一读再读。
当然是因为嘉靖太不像话。二十多年不上朝,反倒任意怀疑甚至屠杀臣僚,这是不君;听信术士谗言,跟亲生儿子面都不见,这是不父;与皇后分居,躲在西苑炼仙丹,这是不夫。三纲五常,居然一纲都谈不上,说得过去吗?
黄锦所说半真半假。上疏之后,海瑞确实拿了二十两银子请一位同乡安排后事,然后从容不迫地赴朝房待罪。别人都替他担心,他却神情自若,谈笑风生,批评朝中大臣有如甘草。不过,当时海瑞的家眷在海南,诀别家人云云多半是道听途说,甚至是黄锦变相地替他求情。事实上海瑞的直言不讳让许多人肃然起敬,以至于朝野轰动,举世瞩目,上自九重,下及薄海,内外无不知有所谓海主事者。[9]
那么,信任危机因何而起?
现在轮到皇帝纠结了。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嘉靖很清楚,海瑞所言句句是实,只是从来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过一星半点。因此震怒之余竟有些感动,觉得真正的忠臣就该如此。何况海瑞对他的天赋并不怀疑,反倒认为在汉文帝之上,只要幡然悔悟便可尽洗积弊,直追尧舜。
这时严世蕃已经死了七个月,内阁首辅早是徐阶。然而朝政依旧糜烂,风气也依旧腐朽,到处都是马屁精,说真话的凤毛麟角。海瑞认为,根本原因是朝野上下对皇帝都已经失去信心,个个离心离德。用他的原话说就是:
这番话说得嘉靖心潮澎湃,差点就要全盘接受。但他又对首辅徐阶表示,自己老迈年高身体不好,因此就算想改也无能为力。实际上皇帝最为纠结的是,如果同意海瑞,就得承认自己既是昏君,又是暴君。这当然万万不可,他也只能不断地自言自语:此人算得上比干,朕却不是殷纣王。
户部主事是一个不大不小、不上不下的职位,甚至不必每日到部办公,主要任务是积累做官的资历。海瑞却是认真负责的人。没有小事可做,也就只好去琢磨大事,而帝国的现状又实在堪忧。深思熟虑之后,他那份著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便摆在了皇帝的御案之上。[7]
海瑞的奏疏,也一放就是数月。
于是,严世蕃被捕下狱一个月前,海瑞升官。
到了次年二月,越想越气的皇帝终于下令,将海瑞关进诏狱,后来又移到刑部的牢房。但是,尽管嘉靖曾经批准过许多人的死刑,对海瑞的处理却一直没有明确表态。如此又过了十一个月,这个当了四十五年皇帝的人终于死去。在徐阶代为起草的遗诏中,他几乎承认了自己所有的错误。
鄢懋卿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事实上他也想方设法实施了打击报复。只不过海瑞洁白无瑕,并无差错,鄢懋卿的后台老板严嵩却轰然倒台。中国古代官场历来就是以人划线选边站队的。严嵩和鄢懋卿既然被确定为奸贼,反对他们的也就一律都是好官,何况海瑞还是以卑微之职对抗令人谈虎色变的权臣。这样的英雄如果不能加以表彰,委以重任,不但是帝国的奇耻大辱,更是吏部的严重失职。[6]
海瑞是在牢房里得到消息的。当时,他看见监狱负责人端来酒肴盛情款待,以为死刑在即,便坦然进食。但当对方告诉他万岁爷已经驾崩,并祝贺他出狱有望时,海瑞却放声号哭,继之以呕吐,最后晕倒在地。[10]
这可真是有理有力有节,堪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出狱后的海瑞理所当然地成为英雄,同时也成为帝国的麻烦。内阁和吏部都认为,对于海瑞最好的安排是让他担任品级较高而实权较小的职务,因为他的精神固然可嘉,做法却不可效法,也不宜提倡。然而海瑞却不领情。升到正四品的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后,他给新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宣称像他这样连闲饭都吃不好的官员,其实应予革退。[11]
接下来海瑞表示,自己完全被弄糊涂了,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欲从宪牌,则惧招尤;欲从传闻,则恐违宪意。因此恳请大人明示,到底怎样做才对。鄢懋卿看了禀帖,一肚子火气发作不得,只好不过严州,绕道而去。[5]
朝廷无奈,只好给他实权。
海瑞却在鄢懋卿将到未到之际,规规矩矩地上了一个写着“严州府淳安县知县海瑞谨禀”字样的禀帖。禀帖先是照录鄢懋卿的通令原文,接着又说据悉钦差大人所到之处,接待逢迎与宪牌所言完全两样。每桌酒席耗银三四百两,小便器也要用银子打造,厕所里都挂着绫罗绸缎,等等。
结果,中央和地方都鸡飞狗跳。
当然,身为监察官员,鄢懋卿也要做官样文章,便装模作样明发通令,声称本院素性简朴,不喜逢迎,因此凡饮食供帐俱宜简朴为尚,毋得过为华奢,靡费里甲。地方官接到宪牌无不会心一笑,很少有人把这些话当真。
[1]见《明史·世宗本纪二》。
嘉靖三十九年三月,鄢懋卿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奉旨巡视浙江等地盐务。依明代制度,中央政府的最高监察机关是都察院。长官叫都御史,正二品,又叫总宪。副长官叫副都御史,正三品,又叫副宪。副宪原本位高权重,又是钦差大臣,请问有谁敢惹这个家伙?拍马屁都唯恐不及。
[2]据《明史·职官志一》,户部设十三司,其官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从正七品越过从六品而至正六品,是破格。
用同样的办法,海瑞又对付了鄢懋卿。
[3]请参看《明史》之《胡宗宪传》和《地理志五》。
抓了人以后,海瑞一本正经地派人快马加鞭给胡宗宪呈上一份公文,声称久闻总督大人节望清高,爱民如子而教子甚严。所以此人必系假冒,其随身所携也必系赃银。胡宗宪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却只好自认倒霉,不了了之。[4]
[4]见《明史·海瑞传》。
何况,这位封疆大吏还官风凌厉,气势逼人,境内官民无不凛然畏惧。海瑞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某一天,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耀武扬威,颐指气使,对驿站的款待百般挑剔,还把驿丞倒吊起来。海瑞也毫不客气,立即下令将其拘捕,胡公子随身携带的数千两银子也没收充公。
[5]见王国宪《海忠介公年谱》和《明世宗实录》卷五百一十,两书所记不尽相同。另据《明史·鄢懋卿传》,鄢懋卿此时的职务应该是左副都御史。此事《海瑞集》和《明史·海瑞传》也有记载,同时还请参看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位于江苏省高邮市,是中国邮驿“活化石”,也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图为1995年发行的特种邮票。
[6]据《海忠介公年谱》,嘉靖四十年海瑞原本应该升为嘉兴府通判,但因鄢懋卿党羽弹劾,次年改任兴国知县。
可以说,胡宗宪是海瑞最不能得罪的。
[7]见《海忠介公年谱》。《明史·海瑞传》称上疏在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是不对的,因为这个月的初一他就下狱了。
被海瑞顶撞过的上司不在少数,其中最有名的是胡宗宪和鄢懋卿。胡宗宪在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抗倭总督,三十六年兼任浙江巡抚,而海瑞在次年到浙江淳安县做知县,正好是胡宗宪下级的下级,中间隔着严州的知府。[3]
[8]见《海瑞集》和《明史·海瑞传》。
原因就更奇怪,居然是他敢于顶撞上司。
[9]见《明史·海瑞传》和《海忠介公年谱》,又请参看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当时的海瑞职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官阶正六品。这样的事务官在京师可谓多如牛毛,海瑞却有些特别——他并没有考中过进士,之前的官职则只是正七品的知县。因此照理说原本只能在边远贫穷的小县调来调去,哪里能够成为京官还进了户部?而且算起来还可以说是升了两级。[2]
[10]以上见《明史·海瑞传》。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初一,海瑞下狱。[1]
[11]见《海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