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 > 家庭

家庭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对父母进行教育就变得很有必要了。可是这种举措很难推行,毕竟我们无法用教育孩子的方式,对成年人进行教育。即便我们能接触成年人,也会发现他们对民族理想缺乏兴趣,他们跟传统有着太过紧密的关系,以至于完全不愿理解民族理想。

由于在家庭内部,父母和孩子有相当紧密的关系,因此,我们很难让父母站在社会需求的立场上,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往往会根据自身需求,教育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拥有了一些背离之后的生活环境的特征。如此一来,孩子刚刚进入学校时,就会遭遇严重的阻碍,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阻碍会在他们离开学校,独立生活后,不断给他们增添麻烦。

在父母这里毫无成果,我们只好四处宣传,期待能有所收获。我们的最佳目标是学校,因为学校有大批孩子,孩子有什么问题,做老师的可以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错误在家里不那么明显,可到了学校就很明显了。

四五岁时,孩子已经在家庭中建立了稳固的生活习惯,要直接改变这种生活习惯,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之前探讨过了。当代学校的发展路线由此确定下来,学校不应惩处、责骂学生,而应致力于教育、培养、规范孩子的社会兴趣。学校的着眼点不应是检查、逼迫,而应是为孩子的个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如果都是正常孩子,我们不用为他们费心。能好好适应社会,并得到充足发展的孩子,可以在生活有意义的方面培养优越感,并利用正确的方法,寻求自身目标,因此,应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前行道路,不要压制他们,在所有对待他们的方式中,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不过,由于他们的优越感是在生活有意义的方面,因此,并不属于优越情结。

除此之外,家庭中往往有着浓厚的社会理想氛围。家庭中充斥着传统思想,能通过许多案例得到证明。父母要先以身作则,好好适应社会,同时了解教育的目的必然带有社会性,然后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进步。要让孩子为上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要让其接受正确的教育,父母必须先了解以上问题,这就好比学校为了学生适应日后的生活角色,要求其做好充足的准备。学校应处在社会与家庭中间,而学校理想与家庭中间的地带,便是学生的成长地带。

而罪犯、精神患者、问题孩子却在人生无意义的方面,同时拥有自卑感与优越感,利用优越情结,对自己的自卑情结做出补偿,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正如前文中所言,任何人都拥有自卑感,而这几种人却在自卑感的作用下,感到自己十分缺乏勇气,由此产生了自卑情结,同时在其推动下,将生活无意义的方面视为自己关注的对象。

学校的组织形式与源头,决定了学校跟民族、跟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大家都看到了。可是站在心理学的立场上看,这种关系会让教育机构获利良多。心理学将教育最重要的责任确定为,教人学会怎样适应社会。更接近民族需求的不是家庭,而是学校。在学校中,孩子们得不到溺爱,他们喜欢什么是一回事,学校喜欢什么又是另外一回事。学校让孩子们学习社会知识,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事。学校通常都会保持客观的态度。

一切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引发的问题,在孩子上学之前的家庭生活中,就已暗藏危机。他们本身的生活习惯,就形成于该阶段。我们称其为原型,跟成人的生活习惯区分开。原型即尚未成熟的果实,若这种果实遇到问题,例如生了虫,那在果实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虫子也会不断长大。